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62

第62章 让孩子学会自我照顾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适的成长环境,但无法隔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因此,聪明的父母应当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应开始培养他自立的信心。因此,要有效训练小孩独立自主,首先须消除他们依赖父母的心理,这与父母平日的管教方式很有关系;父母不能对孩子过于怜惜,相反要刻意制造孩子独处的机会,让小孩独立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工作能力强,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较少依赖性,因而也显得坚强和自信,所以自信心相对也是较大的。

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做父母的应该注意以下各方面:

(1)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

幼儿是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和照顾的。但随着孩子年岁长大,做父母的,在爱护、关心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要有所转变。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很不放心,所以表现出来会是过分的呵护备至。

受父母过分保护的孩子,显得胆小怯懦,性情孤独,事事依赖父母,欠缺自我照顾能力,甚至不易与人接近,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也叫人担心。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是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孩子,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

当孩子感觉累而停在途中不肯向前行时,父母要坚定地告诉他:“休息一会儿再走!”让他感觉到家长是不会因为他的撒娇而妥协的。让他稍作休息,意味着他在恢复体力后必须自己行走,克服惰性。

(2)让孩子学会自我照顾

人类的幼年时期和大多数的动物的幼年时期比较,在自我照顾的能力上是弱得多的。

小山羊出生后二十三分钟,就可以自己站起来;小牛、小马也一样,一生下来身体的发育已成熟,可以活动了。它们的前肢后足,在出生不久,就可以跑了。

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属离巢性的,它们的下一代,一出世就差不多可以独立生活,自我照顾的能力强。

但人类就大不相同了,初生婴儿,就只会哭,一切生活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婴儿的感觉器官,仍未完全成长,而差不多十个月至一年以后才开始学走路;讲话就更要到一岁半以后才开始。

人类的幼年时期较长,自理能力弱,因为人类属留巢性动物,脑部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母亲体内时,孩子的脑部未完全长成,需要在出生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慢慢的长成。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除了要悉心照顾孩子之外,还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应该做得到的事情自己做,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的智能及其他的才能本领才会发展得更快。

克莱梅太太自生下儿子约翰后,就一直在家料理家务、带孩子。家庭的内务很简单,且很多都是由钟点工来做的,克莱梅太太的所有工作就是带孩子。按说她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将孩子的一切事包办,可是她不。约翰会走路前,常见她将孩子放在草地上任他去爬。孩子会走路后,也很少见她拉着孩子的手走。

一次约翰边走边玩摔到地上,他哭了,伸出手示意妈妈来救他。克莱梅太太没有马上惊惶失措地跑上前抱起儿子,而是镇定地站在原地示意儿子自己站起来,嘴上说着:“我的约翰多么勇敢,快过来让妈咪亲亲你。”约翰眼泪还在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很快站起来,跌跌撞撞地扑进妈妈怀里。两岁多的约翰跟在妈妈后面坚定地走,他们母子还有说有笑。而且最终约翰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了家。克莱梅太太这样说,孩子只有十几年在父母身边,更多的路要他自己去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他将无法走好今后的路。

心存依赖的孩子遇事总会去哀求父母,如果父母心肠太软,代他处理所有事情,每当孩子一面临困境,就只会想着求助于父母,父母不在就一筹莫展。

每一个人都有相当的能力去生存,一旦无人可依靠,就自会将潜能调动出来。如果父母能以这种态度去对待孩子,孩子知道不能依赖父母,自然会独自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有些人受父母过分呵护,一生都长不大。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当中,让孩子随着年龄渐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穿衣、着袜、洗脸、刷牙、梳头,以及收拾玩具等等,都要逐步学会自己做,使自我照顾的能力不断加强。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慢慢地在生活中去教导。

有时候,妈妈因为家务多,教孩子穿衣穿袜,很费时间,认为自己替他穿着更好更快,久而久之,孩子失却很多学习及训练的机会,以至有些大孩子还未学会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

父母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这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过分地为孩子做事,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他什么也不会做,是个低能儿,他必须依靠父母,否则就不能生活。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会到处寻找帮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似的照顾的,独立意识更无从谈起,这实际上是害了他们。

孩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可避免地要遭遇挫折失败,父母既不能照顾孩子一生,也不能经常在旁协助。因此,必须尽早地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假如处处保护,是不能培养孩子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的。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培育,最首要的是要有耐心,要不怕失败,不怕费时失事,只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到底,才能真真正正培养孩子的能力。

自我照顾、自理能力表面看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小事都办不好的孩子,还希望他办什么大事?

(3)让孩子分担家务

家务繁多,妈妈一天到晚,永远做不完,又要照顾孩子,时间更加不够用,可以把一些简单、轻易的家务,教会孩子做,让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工作能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期,让孩子分担家务是有必要的,因为孩子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又可以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更可以加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通过分担家务,孩子和家庭的关系更密切,他明白他是有义务承担家里的一些工作的。

(4)启发孩子自己解答疑问

有时候,孩子有很多问题,向父母提问。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详加解答,惟恐孩子不明白,解答得很透彻、深入,这样本来也是很好的,可是,经常都是这样解答详尽的话,就会使孩子不需动脑筋思考,变成懒于思考了。

所以,父母和孩子讨论问题时,应该保留部分答案,要求孩子自己去解决及探讨,让他们习惯去思考。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思考,可以提供一些材料,或用比喻,去启发孩子动脑筋想问题,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必要的,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要注意的问题,而且一定要持之以恒,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个机会来进行,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让孩子有独立的能力,而不是那种放任自流,什么也不管的放弃管教。

这两者是很容易混淆的。不过最明显的分界是,前者要耐心地、艰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后者是不管不教,不但不能培养出好孩子,恐怕到某一天,发现放任的孩子变得不成样子、太顽皮的时候,还不知是什么原因。对家长的忠告:

父母让孩子独立自主这是真正在帮孩子,在爱孩子。反之才是在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