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04

第4章 对孩子关照过头绝不是好事

父母的关照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是凡事都须适度,如果关照过了头,反而会产生父母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男孩子智力超常,学习成绩优秀、功课拔尖,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前三名,并提前升入大学,19岁就读完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而且还是第一名。学校领导看他才华出众,认为很有发展前途,于是,决定送他到国外留学深造。一般学生要是有这样的机会,自然非常高兴,可这个学生却不一样,当他听到要出国学习的消息后,非常害怕,说:“到国外学习,妈妈不能跟我去,谁照顾我的生活呀?”原来他是独生子,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照顾他的生活,最起码的自理能力也没有。上大学以后,母亲都要每周去学校两次:一是带给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床铺、洗衣服、袜子什么的。他在学习是强者,在生活却是弱者。后来,学校送他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外语,作出国前的准备。由于他太担心出国以后无法独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得了习惯性的失眠症。夜里常常在睡梦中惊叫,大呼“妈妈”。到后来,只要有人当他的面提到“出国”二字,他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经多方治疗也未奏效,成为一个废人。

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旦照顾过了头,那就成了问题,比如孩子自己会吃饭了,父母还是一口口地喂;孩子会自己洗脸了,父母还给他洗;孩子上学能自己走,父母还是接送;每逢卫生值日,父母赶到学校,忙着替孩子扫地抹桌子;读到中学,家里更是重点照顾,家务事一样不沾,自己的衣服也不用洗,吃完饭连碗筷都不洗;等到考进大学,家长们更是帮着提了大包小包去报到,甚至连床铺都要替他铺摆得整整齐齐的。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名中学生由母亲带着来到心理门诊咨询,经诊断是典型的强迫症。男孩的父亲原是小学教师,夫妻俩人结婚比较晚,对孩子照顾有加。由于夫妻俩又都是十分好强的人,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从小学开始,父亲就承担了孩子学习辅导任务,不过采取的是包办代替的方式。比如数学题,他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给孩子这道题有几种解法,然后让孩子牢记。小学还好,孩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在前面,孩子自然也有许多优越感。可是到了中学,父亲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孩子的依赖心理却已养成,成绩开始下滑,与父母一样好强的他开始感到不适应,情绪压抑、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在一次偶然事件以后出现了强迫症状,一发而不可收拾。

由此观之,父母事无俱细,包办代替、照顾过头,对孩子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孩子一旦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有大脑而不需要用,有手脚而不需要动。他们不从事任何实践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会做家务,生活不能自理,主观能动性丧失,一旦离开父母、家庭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不知所措。由于父母总是特殊地照顾,容易养成懒惰、好逸恶劳的性格。孩子只会接受照顾,不会照顾别人,不会为别人着想,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冷漠无情是必然的,一旦进入社会,肯定不会受到欢迎。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又有何用?只能成为社会、家庭的沉重负担。

父母照顾孩子过头,根源是认识有问题。有的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是独生子女,当然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因为孩子还小嘛。有的父母小时候很少受到照顾,吃了不少苦头,自然对孩子多照顾点,让孩子感受到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照顾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其实,孩子健康成长,最为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父母照顾孩子过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开口,怎能学会生活和生存,将来怎能独立自主,依赖父母成了习惯,当父母不能依赖时,怎么生活?所以说,现在照顾孩子过头,实际上就是对孩子将来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