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让孩子告别缺点
29478400000006

第6章 软硬兼施,纠正孩子贪玩的顽症——帮助孩子戒除贪玩的7个妙招

孩子过度贪玩,家长绝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妥善及时纠正。面对贪玩的孩子,许多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其实,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观念,必须加以摒弃。

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进而健康地成长。

那种认为孩子贪玩是小事,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十分错误的。对待贪玩的孩子放任不管,最终必将导致孩子因贪玩而不误学,乃至浪费了青春年华,实在是害了孩子的终生。

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犯了小错误的时候,就要及时地加以纠正,否则小错不断,就会酿成大祸。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小孩子的教育也要这样。当小孩子最初贪玩的时候,也许他是不自觉地要贪玩的,甚至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在放任自己。但只要大人发现了,就要向孩子说明道理,教育他改正过来,而不能因为孩子小,事情小,性质轻,装作没看见,撒手不管。

孩子贪玩,在初犯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习惯,还是比较容易剔除的,对于孩子自己也没有多大痛苦,毋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贪玩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当贪玩已演变成恶习,其根须已深深扎入孩子心灵之中的时候,再想除去,就很需一番功夫了。到那时,也许孩子还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个道理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用药一样。

所以,对于孩子的贪玩,父母既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能无限上纲,不分讲方式方法,而要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找到原因,变贪玩为好学。

妙招1.让贪玩的孩子接受规则的约束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对过于贪玩的孩子,家长要制定一些明确、合理、可行的规则来约束他,这是一种纠正贪玩十分有效的方法。

大多数贪玩的孩子因品行差令家庭和学校感到棘手,令家长和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家长有信心,只要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教子方法与教子艺术,贪玩的孩子也能转化为好学生。

贪玩的孩子往往比较任性,自制能力较差,制定一些规则约束他们是很有必要的。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贪玩的习惯,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要让孩子明白这也是父母爱他的一种方式。尽管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明确的约束,但是贪玩的孩子更需要用规则来约束他们。因为同其他的孩子相比,他们难以遵守家长老师的一般约束,也更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感情化地对待家长的约束,或对之持有一种敌视的或反对的态度。

当然,给孩子定规则要合情合理,但一旦定下了规则,必须坚决地前后一致地贯彻下去。对贪玩的孩子来说,父母尤其不能制定一些不可能贯彻下去的规矩,也不能时常变通规矩。否则规则也会名存实亡,只会导致父母的前后不一致。所定规则必须具体明确,列出具体的内容以及产生后果后的奖惩原则,引导孩子积极配合,遵守规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家长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三项要点:明确、合理、可行。

(1)明确

父母应该清楚地指出孩子该做或不该做的事。举例来说,若想用整理房间来改变孩子贪玩,只说把“房间整理干净”这句话可能模糊不清。对孩子来说,这项任务可能难如登天。“一星期整理房间一次,这句话也不够明确。”明确的规则应该是:

每星期六中午之前,把房间打扫干净。检查项目:

所有脏衣服都放在洗衣篮里;

家具擦干净;

地毯用吸尘器吸过;

所有玩具都放到玩具箱里;

干净衣服都整理放好。

(2)合理

合理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等具体情况,定出适合于他并能够完成的工作。如对3岁的小孩来说,父母可以期望他把衣服、玩具整理好,但不能要求他清除灰尘或换床单。

(3)可行

孩子的房间怎样才算干净,你可以看得出来。上述所列的检查项目是可行的。但事实上,许多父母都可能对孩子制定一些不太现实的规矩。这通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比如“不准你再和小梅交往”。这个规则并不可行。你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在儿子身边;你不可能掌握儿子和小梅的行踪。“你不可以邀小梅到我们家来。”可能会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妙招2.用不良后果警示贪玩的孩子

纠正孩子的贪玩,只制定规则,不注意执行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父母必须及时督促孩子遵守规则,用不良后果及时警示,以收敛孩子的玩心。

父母必须让贪玩的孩子明白选择遵守规则,他们就会有好的后果;选择不守规则,他们就会有不好的后果。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1)让贪玩的孩子自己做决定选择后果

静怡的妈妈对她这样说:“我要你每天5点以前回家吃饭。我相信你能准时回家。你最近的行为都很负责,这次会是你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机会。”妈妈给静怡准时回家的诱因。“如果你准时回家,你可以晚睡半小时,第二天还可以出去玩。”她同时解释,不准时回家需要受到什么处罚。“如果你选择晚回家,你就要在平常时间就寝,而且第二天也不能出去玩。你自己决定。”

如果静怡准时回家,妈妈就会称赞她;如果她晚回家,妈妈则一定按规定执行。当然,妈妈可以这样对静怡说:“静怡,你晚回家,我真的觉得很可惜。今天晚上你没办法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了,因为你不能晚睡半小时,真是可惜。”

请注意,以上方法是将责任放在静怡身上,而不是由她母亲承担责任。妈妈还是好人,她仍站在静怡这边。静怡选择晚回家,也就是选择要早早就寝。一旦订立了规则和后果,就要坚持到底,言行一致。建立期望之前要有弹性;不要在子女犯规之后,才变得有弹性。

(2)让孩子懂得现实后果的关系

现实结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不吃饭肚子会饿;不洗澡身体会发出异味,同学会说他臭。现实后果也有正面效果:用功读书的孩子得到好成绩;做家事的孩子赚到零用钱;运动可得到身体健康。现实结果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教导他们如何做决定,因为这些结果让他们从现实世界中学习。让孩子懂现实后果的关系孩子自然会改变贪玩的习惯。

(3)及时提醒孩子遵守规则

太高、太难的规则,会让孩子觉得灰心。

在适合孩子达到期望的前提下,制定的规则比较切实可行。若是孩子仍不自觉遵守,父母应及时提醒,督促孩子遵守规则,做出决定,改变贪玩的习惯。

妙招3.巧妙地给贪玩的孩子规定学习时间

当玩与学产生矛盾时,很多家长为了约束贪玩的孩子,规定孩子做功课的质量。这比规定做功课的时间更有效果,也更受孩子欢迎。

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即使是短时间,但要他们持续维持紧张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达成某种成果,仍是相当困难的。怎么办?这就要需要巧妙地给他们规定一个目标,即要求他们读到几点几分为止。这样,有个终点时间,孩子就有了努力目标,就可持续努力去完成任务。

一位父亲说:我儿子真“鬼”,功课做到一定时间后就想玩。一次,他苦苦哀求:“爸,让我玩一会。”我对他说:“再做20分钟功课。”谁知他竟给我泡时间,20分钟只做了一道题。再一次,他又苦苦哀求,我把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结果,他把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用了27分钟,毫无怨言。

给孩子规定做功课的终点时间,也有学问,设法化整为零。你可以给他们定为学到4点或8点为止,但这种完整时段,对自律性还不足的孩子来说,会成为“4点左右”或“8点左右”的大约观念,导致作业马马虎虎,无法专心到底。倘若你把时间定为3点45分钟或7点50分钟这种中间时段,孩子对终了时间的意识鲜明,做起功课时就不会马虎,而且完全可以期待他们在规定的功课时间内,精神始终饱满。

然而,我们还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孩子是好玩的,坐了一会就想出去玩,而且随着作业时间的加长,想摆脱去玩的心理愈加强烈。这时,他们的眼睛会老盯着时钟,看看到了父母规定的时间没有?还差多少时间?无法把心思放在功课上。这时,如果对孩子的作业时间加框限制,说“再做25分钟”或“把作业做到4点钟”;那么,孩子对功课将越发心不在焉,会心浮气躁地坐在书桌前消磨时间。

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将“数”变为“量”,就像上述那位父亲所做的,把功课的时间化作功课的数量,即把“再做25分钟”之类,改为“再做6题练习”。这样,孩子的劲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是说,给孩子规定做功课的时间,有两个诀窍:

第一,把时间化整为零。

第二,把数化为量。

两种诀窍可灵活地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改变孩子贪玩的习惯。

妙招4.帮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会学习的孩子往往善于分配学与玩的时间。如果父母帮助贪玩的孩子制订一个有弹性的、适合孩子个人特点的时间表,会更有助于孩子改变贪玩的习惯,养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很多贪玩的孩子,父母即使强制他们整天在书桌旁学习也没有好的成绩,原因就是不专心。他们坐在那里发呆,捧着书本却心系玩耍,或者望着天空想入非非。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

孩子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作息可以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利的。父母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既有认真学习的时间,也有合理玩耍的时间,这样孩子就会乐意遵照执行,父母只需要不时地提醒就行了。一般来说,孩子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订立的时间表,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又比较灵活、宽松,他自然会比较主动地照时间表做,遇到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提醒,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做起功课来效果也就好得多。

制订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一定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参与制订。下面一个例子应该给我们的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

乔治是个贪玩的孩子,他的妈妈原本替乔治订下了一个她认为是十全十美的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后,做1小时功课,然后上学;下午回家,先补1小时历史,再看妈妈替他预录的卡通节目,然后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到附近公园散步,之后回家再温习功课,然后才上床睡觉。

乔治的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肯定对乔治有很大的帮助,谁知实行了没有几天她便很快发现乔治的功课愈做愈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有时在乔治的功课还未完成时,他的好同学布迪便打电话来问他看了某个电视节目没有;每天晚上的散步也似乎令乔治疲累过度,根本不能在晚上集中精神学习了。

明智的乔治妈妈及时发现时间表确实有问题,于是果敢地做出改动,午饭后让乔治有点午睡时间,下午看了儿童节目才开始做功课,晚上的散步时间也视孩子的需要而增多或减少。

时间表变得更具弹性,乔治的学习兴趣也比从前增加了。

家长在为孩子制订时间表时,要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注重孩子内在的思想和感情,而不只是关心他们表露在外的不满和反抗。短期计划虽然也是每天的具体作息表,却也应当注重“模糊概念”,比如不要具体规定几点几分起床、睡觉,几点几分吃饭、看电视、做作业,而应当是在几点之前休息,几点至几点起床,作业必须在看电视之前完成,看电视的时间在多少时间之内等等。

妙招5.给遵守规则的孩子以及时的奖励

奖励是对孩子行为的肯定,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奖励运用得好,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鼓励孩子改变贪玩的毛病,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孩子各方面的行为,凡是好的,都应奖励,但是,特别需要奖励的是勤奋。华罗庚有句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确,勤奋是一切事业之本,所以成为奖励之本,就理所当然了。如果勤奋得不到表彰,那就是“奖励的缺损”。

前苏联教育家斯皮娃夫斯卡娅在阐述“夸奖的艺术”时指出:“今天你能够克服掉自己的弱点:贪玩、懒惰、求知欲不强和消极情绪。你能够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你更加坚强了,你胜利了!”这就是真正的具有发展意义的奖励。必须看到孩子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取得的任何一个,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成绩;必须巩固比较完善的行为和一切新的行为的嫩芽,必须对孩子每一次已经完成的工作,即使是微小的工作进行积极的评价。

不少家长都有一个易犯的错误:当他们教给孩子某些新东西时,奖励太少而要求、批评太多。孩子迈出的最初的几小步,是需要给予很大鼓励的。不要因为孩子摔了一跤,就从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对待其他的事物也一样,多表扬奖励,少批评惩罚。不要把奖励与贿赂混为一谈。奖励是对可称赞的、良好的行为的一种报酬;而贿赂则是对某些非法的或不正当的事情的支出。

在对贪玩的孩子遵守规则使用奖励手段时,父母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

有些家长只会运用物质奖励,孩子不贪玩了,成绩好了,就给钱,或给买吃的穿的。这种方法一定有效吗?不一定。在整个儿童时期,孩子的价值观尚未完善,他们无法体会这种奖励的意义。倒不如带孩子上一趟公园,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一趟作为奖励。即使是年长一些的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也是无意义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过分的物质奖励,使孩子在物质上得到太多的满足,会引起孩子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有时还会发展到以学习作为交换物质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不认真学习。

“戒骄戒躁,再接再励”,这是对成人成就奖励的寄语,对孩子亦同样适用。在奖励时,应当让他们明白这么两个现实:

第一,还存在着缺点与不足,所以不能自满,要更加勤奋,更加谦虚;

第二,任何的“胜利”只是走向目标的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妙招6.巧用玩学兼顾的“目标倾斜”法

自觉性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拟定游戏与学习计划,做到开心玩、自觉学,玩与学兼得。实践证明,这是纠正孩子贪玩的好方法。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痛苦了。这就叫做“目标倾斜”,预示着人们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或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有位名叫赵小晖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也真是,不管作业再多,或者明天就要考试,一碰到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会把学习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你提醒,他当耳旁风;你催促,他装聋作哑;你采取强硬措施,他反感,甚至不惜起而反抗。你说,我该拿他怎么办?

以看电视为例,父母可以运用目标倾斜这个心理原理,先了解孩子想看的节目,把这个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或30分钟,定为孩子学习功课的时间。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接受,而且往往还会因此而稍微比平时多加一些课题,也能轻松愉快地消化掉。

对于贪玩的孩子,在孩子学习中可以运用“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顺序倒过来也一样,“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

如果孩子正在入迷地看画书,或者已经开始看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你中途中断他们,要他们去做功课,他们肯定会很不高兴,甚至反感或反抗。即使他们被迫坐在书桌前,也是心不在焉,或者赌气地翻书,噘起嘴巴,胡乱地做作业,或者干脆人在心不在,仍在想着刚才的画书或电视节目的内容。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做功课的效率肯定高不了。

与其如此,不如将时间稍微调整一下,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原理,等他们把画书或电视看完了,再嘱他们去读书。如果孩子因为看画书或电视后,剩下的时间不多,只要提醒一下,让他们知道,他们会从内心感激你,更加认真地做作业。

原定的作息时间必须遵守,不应破例,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必须明白,时间不是为了遵守而定,而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定。因此,从效率出发,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不仅应该,而且必须。这点,孩子是会明白的,他们不会因为一次或两次的调整而忽视或否定作息制度。

美国新近兴起一种实施开放式教育的学校,主张“好好玩耍,好好读书”,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拟定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于此。据报道,孩子所拟定的计划的顺序,几乎都是在一天的开始先彻底地玩耍,然后才开始读书,结果成绩都比较优异。

妙招7.积极辅导贪玩的孩子认真做好作业

贪玩的孩子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改变这一状况,父母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安静学习的环境,才能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家长应该以正确的策略辅导贪玩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应当积极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不分心,不浮躁,专心致志地完成家庭作业。

(1)教会孩子思考和解题的方法

父母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一定要有耐心,要善于运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当孩子作业做错了时,决不能大声训斥,如“快点写,笨蛋,真是一个榆木脑袋,我都给你讲几遍了,你怎么还写不出来!重写。”这样的斥责不仅不能促使孩子做好作业,反而会让孩子的头脑越来越紧张,越混乱。

年级低些的孩子作业少,几乎都能在学校写完,没有什么作业要到家写。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会相应增多,在家做作业就是经常的事了。此时,如果家中事情多,不断地人来客往,就会让孩子做作业分心,可能还会放下作业去玩,以至于完不成作业;有些孩子经常心理不平衡:为什么大人想玩就玩,而自己却要受到诸多的管制;严重的可能会因此而厌学。

家长要想让孩子一个人仔细地完成作业,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家中如果有访客,家长要事先通知孩子,以便让他尽快完成作业。

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要开展娱乐活动,特别是玩麻将、唱歌等。

家里要有学习气氛,如果家长本身就不求上进,家长的“身教”与对孩子的“言教”不相同,这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最好也学些东西,当孩子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家长还在学习,他在做作业时也会受到好的影响,这种家长的行为有利于教育孩子。

(2)努力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气氛

家庭关系如果不和谐,矛盾重重,甚至吵吵闹闹,就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干扰,以及情绪上的压力,这样,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惧、厌烦等心态,无法安心学习。

有的贪玩的孩子虽然心里清楚作业一定要做,却不想自己动脑筋,总爱问家长、老师或同学,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作业不独立完成,就难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坏毛病。当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就会不知从何下手而导致失败。

那么,家长应如何辅导贪玩的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呢?

①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要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不会超出所学的知识范围。只要孩子肯动脑筋,就能做出来。如果孩子真的没有信心,不妨让他问自己:别人可以做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②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彻底消化。这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前提。

③做作业前,指导孩子先将有关知识复习一下。先复习一下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仔细研究例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免等题做不下去时,再回过头来翻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情绪。

独立完成作业,并不是说不要必要的指导,而是说,遇到难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不能完全依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