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129

第129章 发现光合作用机理的实验

发现光合作用机理,揭开其中的奥秘,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

1648年,荷兰医生范·海尔蒙特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一根柳条插在一个装有泥土的木桶里。事先称了一下木桶、柳条和泥土的重量,以后就经常浇水,别的什么肥料也没加。5年以后,这根柳条长成了大树。海尔蒙特把柳树挖出来,去掉根上的泥土,称了称。柳树比原来的柳条重了30倍,而桶内的土壤5年中只减少了不到100克。

于是,海尔蒙特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植物是靠泥土长大的传统错误观念。

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也做了一个奇特的实验:他把一只点燃的蜡烛和一只老鼠放在玻璃罩内,不一会儿烛光熄灭了,老鼠也窒息而死。后来,他将一盆薄荷放在玻璃罩内,再把点燃的蜡烛和老鼠放入,结果,过了很长时间老鼠还是活的,蜡烛也仍然亮着。

普里斯特利对这一发现喜出望外,并写出了《各种气体之实验与观察》的论文。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氧气,所以,普里斯特利不知道蜡烛燃烧和老鼠呼吸会把空气变“坏”,以及绿色植物使空气变“好”

的原因。

但是,他的实验给人们以启示:植物放出的气体是能够助燃的,也是动物和人生存所需要的。可以说,这是人类对植物光合作用最初的认识。

到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斯将绿色植物这种独特的生理化学过程命名为“光合作用”。

1957年,美国化学家卡尔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第一次描绘了光合作用碳循环的机理,并获得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发现光合作用的机理,揭开其中的奥秘,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已发现紫色和绿色的细菌也能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于是,光合细菌已作为生物固氮肥施加在农田上,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利用光分解水放出氢气的植物,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光和最丰富的水资源,大规模地生产氢气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