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29469000000021

第21章 婉约宗主李清照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李清照像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夫妻二人以书信诗词表情达意。一次,赵明诚正在诵读李清照寄来的词时,一位朋友前来拜访并想欣赏赵明诚的诗作。赵明诚拿出自己最近的诗作,把李清照的词也放了进去。朋友读后说:“这么多新作,唯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首妙!”赵明诚服气了,那是李清照的词,心里很幸福。

李清照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卖书籍、古玩和碑贴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做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夫妻俩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15件。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后赵明诚去世,李清非常伤心。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两万卷,金石刻本两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矗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简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古代四大才女

古代四大才女是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班昭,大文豪班彪之女,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续写《汉书》,著有《女诫》;蔡文姬,大儒蔡邕之女。蔡文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才女。著有《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