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29469000000110

第110章 中华艺术的瑰宝普宁寺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区东北部武烈河畔,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30米,占地733公顷。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因为庙中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木雕观音菩萨。它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那寺建造的。普宁寺属黄教格鲁派寺庙。它建筑在山坡上,坐北朝南,在平台上建起了寺庙。普宁寺的平面布局明显地以一条中轴线贯穿,主体建筑都以中间的主殿大雄宝殿为界,前半部分是汉族佛教寺庙样式,而后半部分则具备桑鸯寺的基本特征。大佛比例匀称,衣纹潇洒流畅,雕饰细腻,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大、最重的一尊木雕佛像,是中国乃全世界佛教艺术史上罕见的杰作。

庙前原有广场,东、西、南各有木制牌坊一座,中有打鬼亭,今均无存。进入山门,正中为御碑亭,在碑亭内置石碑三通,正中是《普宁寺碑文》,东为《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西为《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均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碑亭后为天王殿,天王殿以里,正中为大雄宝殿以及东西两侧配殿。后半部是以西藏桑耶寺“曼陀罗”规制修建的,即藏传佛教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和集中体现。主体建筑依山就势,以大乘之阁为中心。东西两侧各有一组汉式庭院建筑,即“妙严室”和“讲经堂”。后半部则以半月形的金刚墙环绕,构成了具有鲜明藏族建筑风格的建筑和布局。普宁寺是我国寺庙建筑中的精品。

穿过碑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天王殿,还有东西两面的钟楼,而二者遥相呼应,晨钟暮鼓,交换着四季的每一天。寺院院墙涂以朱砂,呈现出神秘壮观的景象。出了天王殿,正中所对的大雄宝殿是普宁寺汉藏式建筑的分界线,殿内十八罗汉的塑像栩栩如生,伴着僧人诵经击鼓的礼佛声,别有一番境界。站在大雄宝殿前,转动着转经筒,以求功德。沿着十二级台阶,便进入了另一层次的境界。大乘之阁在四大部洲、四色喇嘛塔和八座白塔的包围下如众星捧月,据说此为“坛城”,是藏传佛教宇宙理想境界的体现,是一切圣众聚会的场所。

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佛。那些悬挂于抱柱上乾隆皇帝的御笔对联,可谓妙笔生花。踏着整块石头砌成的台阶,经过假山石上的财宝天王殿,后山一片苍翠,山坡上碧海松涛,微风徐来,心情豁然开朗,顿忘俗累。就这样漫游于庙宇青山之间,看云卷云舒,听鸟语蝉鸣;就这样在喇嘛们吹起的深沉的法号中沿着古老的台阶走到了红墙围绕的山门;就这样从佛国走入了尘世,外面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热贡艺术

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走出来的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有“藏画之乡”的美誉。勤劳的热贡艺人数百年来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国内各地和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众多精美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