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084

第84章 内卷化效应

老李,“干事”一当三十年,身边同事一个一个升迁,自己却还在原地徘徊。退休年龄将至,心中酸涩,“二锅头”变成贴心朋友;老张,“技工”一做十五年,同辈之人已升任高工和主管,自己却还戴着一顶技工的帽子,心情抑郁;老周,二十岁时,一部剧本即获得电影大奖,被公认前程似锦,然而二十载光阴荏苒,创作水平再不见长,毫无建树,甚至开始考虑转行……现实生活中,这些情况很常见,面对这些情况,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何停步不前?是天分欠缺、勤奋不够,还是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经济学上的内卷化效应说起。20实际60年代末,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曾在爪哇岛生活过。爪哇,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人口稠密,风光旖旎,印尼首都雅加达即位于此。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区,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然而,盖尔茨却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而是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刀镰犁耙,种锄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爪哇岛的原生态农业在维护了一派自然景色的同时,却长期陷入到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状态。盖尔茨将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随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引入到政治、经济中。所谓内卷化,就是指一个社会或企业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自我消耗的自我复制。上面提到的老李、老张和老周就是因为陷入内卷化状态而停步不前的。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想观念陈旧,不思改变,不求进取。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去陕北,偶然间采访一个在黄土高原上放羊的男孩,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呢?”

“放羊。”小孩几句话勾勒出了一种“内卷化”生活状态。多少年来,他们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这主要在于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要改变。思想观念的故步自封,使打破内卷化模式变得非常困难。

为什么有些人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小老板?并非他不想做大,而是其思想观念停滞在小的层面上。生活陷于内卷化的人们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内卷化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领导者们不妨好好想想,你的下属们看上去整天忙碌,但在思想上是否也是那个放羊的小孩呢?怨天尤人或者安于现状,对职业没有信念、对前途缺乏信心,工作结束就是生活,生活过后接着工作,他们陷入内卷化的生活状态,并对其听之任之,人生由此停滞不前,自然工作也无法取得太大成效。

所以,如果一个领导者想要有所成就,首先改变自己故步自封的思想,摆脱内卷化状态,然后以自身为榜样,激励和带动你的下属和同事们。只有这样,你和你的企业才能突破自我,从而使你们的未来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