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2945300000009

第9章 帕夫雷什中学——前苏联(2)

帕夫雷什中学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教育的价值,认为环绕学校的自然环境、校内的各项设备和由学生自己栽植的花草树木构成的物质基础与整体背景条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身体健康以及预防疾病无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此,师生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来美化与爱护教育环境。学校周边有冈峦山谷、有河流水库、有一望无边的茫茫田野和小麦、荞麦、苜蓿等农作物,还有遮天避日的防护林带和浓密的橡树林以及繁茂的丁香丛。校园内也遍植核桃、杏树、樱桃等果树和针叶树木,是学生们在短短的20年里,用辛勤的劳作,将40公顷贫瘠土地上的粘质土壤,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和孕育着希望的果园。学校除了专门的教室外,还有各科教研室、音乐室、共青团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家长会议室、雕刻艺术室、摄影室、室内体育馆及操场等,各种场所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尤其重要的是每幢楼的每一层都设有一个阅览室,摆放着不断更新的各种书刊,即使是楼道里也设有书籍陈列架,摆放着适合相应年龄段的人阅读的图书,简直成了书的海洋。难以想象的是,所有这些图书皆由学生自己管理。可以说,学校的所有物质设备与自然环境无不出自学生勤劳的双手,无不凝聚着学生灵动的智慧,这无疑也彻底成了启发儿童、教育儿童、影响儿童思维与身心健康的手段。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信念

不具备明确而统一的教育信念,教育工作就会成为盲目的行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的信念就是设计与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使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与互相交织,使诸方面的教育呈现为统一的完整过程。”因此,学校不仅对此均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而且分别确定了直观可行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和愿望对周围人的影响,珍惜与保存前人留下的财富,懂得不劳动不得食的道理,拥有爱心与同情心并尊重教师与长辈,勇于同邪恶和非正义作斗争。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能力与创造才能,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系列知识。获得初步知识后,掌握思考、发展与加深知识的方法。

3.让健康、劳动与审美成为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健康、劳动与审美方面的发展同道德与精神方面的发展相协调。

当然,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并非是抽象的,而是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学校总是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他最强的一面,把他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找出来,做到使孩子在其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自己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发现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其智力与创造力的领域,并交给他提出在完成中要战胜某些困难,以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

重视教育实践

帕夫雷什学校的一大特色是注重劳动实践教育。当孩子们跨入校门后,教师总是力求让儿童成为知识掌握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如教师既让学生看到充满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也让学生看到沟坡上贫瘠的不毛之地,接下去,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清理出一小块荒地栽植下自己的第一枝葡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联系就如此开始了”。当孩子们的劳动有了收获后,他不但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知识,而且会感受到在这些收效中所包含的劳动技能与勤劳精神,即感受到人的道德品质。这是一种人生的探索活动,就是将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课外学科小组的探索性活动同相应水平的劳动技能相结合,知、情、意、行各方面的人生内容在劳动中的融合。

业余教育生活丰富多彩

在全面实施和谐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帕夫雷什中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尤其关注学生“丰富而多彩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校长总的设想是:学校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而多方面的,以使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都能得到发展与满足,并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现、自己的力量与创造才能的场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其具体做法为: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如此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做不到这一点,谈论什么全面发展,谈论什么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坐而论道而已。”

2.为学生建立众多的能够满足多种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让每位教师都指导一个到若干个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若干个集体里过着充满生气与乐趣的精神生活,分别满足与发展他们的智力、审美、创造才能和劳动热情。

3.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即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感兴趣的劳动创造项目,并使学生在这些特殊项目上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

从这些做法中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创造以及创造性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生活而得以充分展示的。

整合一体的学校——家庭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完备的社会教育”,为此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创办了“家长学校”,并称之为“父命教育学”,涉及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生理保健、品德形成、审美观念与劳动习惯等,将它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采取的有效的辅助性措施。他的“学校——家庭教育体系”所涵盖的范围并非只限于学龄期,而已溯延到学龄前。因为他觉得,“孩子在2至7岁期间所处的道德、智力与审美的环境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让每个幼儿——未来的小学生能在人际关系中最大程度地得到他能得到、看到、发觉到与感受到的一切。正是出于此种认识与实践,使帕夫雷什中学在后继的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面受益匪浅。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教育遗产,也是帕夫雷什中学提供给我们的一条成功的教育经验。

特色探究

一、帕夫雷什中学非常强调环境对教育儿童的作用

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全部东西进行教育,此为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因而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总是感觉到自己很幸福,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一种美德的熏陶。

二、帕夫雷什中学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社会的社会性进步与道德进步,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人们怎样对待劳动,把劳动看做何物——仅仅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有趣内容而又有趣的精神生活。”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校的学生会从劳动中,在充实自已的知识中,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物质与精神的财富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伟大,从而更加热爱劳动,会更加积极的热衷于为人民与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帕夫雷什中学坚持进行丰富多彩的业余教育

帕夫雷什中学非常关注学生“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因而为该校的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需求与兴趣得以形成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最终促成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帕夫雷什中学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信念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是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的理想。而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与相互交织,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为统一的完整过程。因此该校一直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这种关注每一个个体并把发掘才能与全面发展联系起来的思想意识,不失为一个积极的值得尊崇的教育信条,它最终定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五、帕夫雷什中学拥有完善的整合一体的学校——家庭体系

家长堪称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人格形成受其直接影响。该校完善的学校——家庭体系,有利于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实现家校合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