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57

第57章 冶金学→生物学→数学

炎黄子孙,心向祖国。1955年,杨纪珂举家乘坐飞机,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汪安琦当然干她的“正宗”——遗传学研究。杨纪珂呢?由于他的本行是冶金学,被安排在化工冶金所工作。他起劲地搞起氧气炼钢来了。在当时,氧气炼钢是冶金新技术。他写了一本科普小册了,并到冶金部去讲了一次,大力鼓吹氧气炼钢。不过,限于当时中国的认识水平,氧气炼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1962年,生物学界集会,提出响亮的口号:生物学要更新,要数学化。

“我来支援你们!”杨纪珂从妻子那里听说一消息,马上说道,“用武之地只要主动去找,就能找到。”

他,多年来受妻子的“熏陶”,在生物学方面已是行家里手了。然而,他又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学基础。他把生物学和数学、物理学结合起来,走上知识杂交之路,搞起了“生物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生物学。

如果说汪安琦是一位专才,那么杨纪珂则是通才、博才。专长固然有专才的长处,然而,在进行学科交叉、知识杂交之际,通才、博才具备更大优势。

杨纪珂一旦杀进生物学王国,便忙碌不堪。许多生物学家找到北京中关村,要杨纪珂帮助他们计算。杨纪珂呢?他说过“我来支援你们”,也就有求必应,尽力协助。

干脆,他离开了化工冶金所,调入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从此,在人们的印象中,杨纪珂是一位道地的生物学家。至于他的本行——冶金学家,倒被人们淡忘了。

此后的一年。广州。华罗庚和杨纪珂同在那里休养。他们俩本不相识,然而,共同的爱好——写诗,却使华罗庚注意起杨纪珂。华罗庚发觉,杨纪珂写诗有两下子。

杨纪珂讲课,华罗庚去听。华罗庚又发觉,杨纪珂在数学上也有两下子。

于是,华罗庚看中了杨纪珂。当时,华罗庚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正在筹建“运筹法研究室”,手下缺人。华罗庚盘算着把杨纪珂调来——因为搞运筹学,正是需要杨纪珂那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而知识面广泛的人才。

华罗庚一旦发现了人才,就紧追不舍。回到北京,华老“三顾茅庐”——三次坐车前往杨纪珂家。只是杨纪珂家住四楼上,华老腿脚不便,一听说华老来了,杨纪珂总是赶紧下楼,两人坐在轿车里谈话。华罗庚说,运筹法研究室由他当主任,请杨纪珂当副主任。

尽管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是新办的学校,条件比较差,杨纪珂还是答应了华老的聘请。

然而,杨纪珂在家中遭到反对——汪安琦不同意他去科大。她觉得,丈夫在生物物理、生物统计方面已经搞出点名堂来了,忽然又转到运筹学研究上去,不值得。运筹学是数学,他何必从生物学转向数学呢?

暑假,汪安琦回苏老家探亲。没想到,等她回到北京,家中发生了“政变”——杨纪珂的胸前已挂上红色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唉,我一看,木已成舟,也就只好让他去了!”汪安琦说到这里,忍俊不禁,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