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46

第46章 他的家庭生活

我很想了解“苍蝇专家”的另一面——家庭生活,决定到他家里采访。

听他的助手说,要找苍蝇,如果到实验室去找,白天、晚上、星期天,他都在;如果到他家里,要事先“预约”。不然,他不会在家。

果真,当我“预约”了星期天晚上到他家拜访时,他特地从昆虫研究所赶回家。

他的家在上海科学院宿舍区,环境十分安静。走进范滋德的家门,只见到处堆放着书,连床头也放着书。家具很简朴,颜色不一,有米黄色的,有棕色的,看得出是陆续添置的。他睡的床,床架油漆斑驳。另一张床干脆没有床架,把棕棚平放在四张方凳上。

范滋德的小家庭只有三口子——他,爱人,儿子。

他的爱人是毛纺厂工人,爽快、健谈。她用很真挚的感情,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苍蝇专家”感人的另一面……

她说,滋德和她刚结婚,就“变了”,曾使她两度产生了很深的“怀疑”!

范滋德和他的爱人是同乡,都是江苏吴江县人。他们俩认识,颇为有趣:1955年,范滋德回乡探亲,返沪时在小火轮上遇见一位老年妇女,闲谈之中得知彼此都住在上海重庆南路,相隔只几百米。于是,那老年妇女就邀范滋德回沪后到她家做客。异地同乡,倍觉亲切。

在她家,范滋德认识了她的女儿——后来成为他的爱人。在谈恋爱的时候,范滋德常去她家,一坐便是好久。

可是,当他们在1957年结婚以后不久,范滋德就马上“变了”。他抛下新婚的妻子,下乡去了,一个月难得回来一两天。

范滋德总是说自己忙,忙。妻子觉得奇怪,谈恋爱的时候,他怎么没说忙呢?他笑笑说,我年轻不小了,不结婚不行了,所以那时候只好挤时间谈恋爱。如今结婚了,完成了人生的大事,该忙工作了。妻子只念过几年小学,她是很难理解这位知识分子忙些什么。谁都上班,谁也都下班,哪有整天忙个没完没了的呢?

有一次,范滋德很久没有回家。妻子一方面出于挂念,一方面也想去了解了解他究竟忙什么事儿,便来到郊区范滋德蹲点的地方。那天下着毛毛雨,妻子好不容易在一间棉花仓库里找到范滋德,他正忙着跟农民一起查找棉花中的红铃虫呢。

果真是忙,而且忙的是正经事。这下子,妻子的“怀疑”,算是消除了。

结婚的第二年,妻子生下了儿子。分娩时难产,做了剖腹手术。妻子的身体变得很差,常常住院。范滋德却依旧在农村蹲点,忙于除虫灭病工作。有一天傍晚,他骑车经过小桥,连人带车摔进河里,跌得不轻。

妻子向领导反映,才算把范滋德调回上海工作。然而,他仍旧忙于工作,星期天也不在家。

为什么呢?他向妻子解释说,研究苍蝇,离不开标本、显微镜、文献,那些东西是不能拿回家的,所以要研究,就得往研究所里跑。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星期天也得花上去。

他妻子每逢休息,总是烧了好菜,要老范回家吃饭。再忙,饭总要吃吧?可是,他却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妻子不高兴,要他写下“保证书”,保证回家吃饭。尽管“保证书”压在书桌玻璃板下面,他却常常忘了自己的“保证”。

添了儿子,妻子又长病假,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双方都有老人,要赡养。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尽管范滋德每月领了工资,一分不差都交到妻子手中,然而,小家庭的生活并不富裕。

在跟邻居聊天之中,妻子偶然听说,范滋德除了工资之外,还常常收到稿费。奇怪,他有稿费,从来没有交给妻子,钱到哪里去了?她问范滋德,他支支吾吾,说自己没有拿什么稿费。这下子,妻子疑心了。

她脾气直爽,见范滋德不肯说,就去找他的领导。领导很诚恳地告诉她,范滋德发表不少论文,确实收到不少稿费。不过,他没有收下,都退回去了。他说,研究苍蝇,这是我应当做的工作,国家已经给我工资了,我不能再拿稿费,国家还穷,很需要建设资金。

妻子被深深地感动了。回到家里,她问范滋德,退掉稿费,还有什么支支吾吾不敢说?我支持你嘛,不会拖你的后腿!

至今,范滋德一家三口里里外外的衣服,全是妻子自己做的。两人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妻子在浦东上班,路那么远,常常只带点家里剩菜在厂里吃中饭。

范滋德的儿子,24岁了,衣着非常朴素,已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毕业,毕业设计优等,获学士学位,他自学了医学,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物生理研究生。他像范滋德一样,念大学时,忙于学习,一个月才回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