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13

第13章 要再接再厉!

正当陈中伟等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受到党和人民的嘉奖的时候,一场政治大风暴猛烈地袭击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

人妖颠倒了,是非颠倒了,黑白颠倒了,真假颠倒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向着陈中伟劈头盖脸而来:

“陈中伟是修正主义黑标兵!”

“必须对断手再植重新评价!”

“陈中伟进行断手再植是为了个人名利!”

陈中伟是新中国培养的青年科学家,他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他未曾出洋留学——没有“里通外国”、“特嫌”之类嫌疑,竟然也遭到隔离审查。只是由于报告送上去,上面顾忌到“要保护有贡献的科学家”,没有敢批,才在隔离了几天之后,把他放了,勒令交代。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医院里搞什么“医护工作一条龙”。陈中伟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扫帚柄,离开了手术台去扫地。有一次,他正扫地,手中的扫帚被病人的家属夺走了。她把陈中伟朝手术室里推,说道:“陈医生,你做手术去。我来扫,你的岗位在手术室!”

陈中伟被下放到农村种田,他的心和农民的心紧紧相依。一位社员背上长了脂肪瘤,有小孩脑袋那么大,已经整整20多年了。每时每刻,他都受着这巨瘤的折磨。陈中伟把病人的家打扫、消毒了一下。就在那里给社员开刀,除却了脂肪瘤。这消息在当时虽然没登报,也没广播,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传遍远远十几个公社。社员们知道来了个医术高明的陈医生,便蜂拥而来。于是,这位断手再植专家成了一位“全科医生”,什么病都看,尽自己的心力为社员们解除病痛。

陈中伟被下放到干校养猪,他当上了“猪医生”。他给猪开刀,打静脉针,以至老母猪难产,也要请他抢救。就连杀猪,同样请陈中伟帮忙。这位断手再植专家放下了解剖刀,拿起了屠刀,“拔刀相助”。他一边宰猪,一边研究猪的解剖学……

“四人帮”知道陈中伟是周总理亲手树立的标兵,所以千方百计压制他。那时候只有当周总理陪外宾到上海,陈中伟和王林鹤、蔡祖泉等才有机会参加外事活动——“四人帮”的爪牙们深知周总理很关心这几位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周总理每次来沪总要问起他们的近况,所以只好让他们参加。

陈中伟牢牢记住周总理的嘱托:“要再接再厉!”

要再接再厉!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断指再植,断臂再植,拇指再造……

要再接再厉!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手把着手,把断手再植技术教给别的医生,使这朵医学奇葩开遍全国。

要再接再厉!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手把着手,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外国医生,把断手再植的技术教给他们,使这朵医学新花香飘寰球。

要再接再厉!进入20世纪70年代,陈中伟顶着压力,开垦着现代医学的处女地——显微外科。所谓显微外科,就是指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的外科手术。断手再植,特别是断指再植,很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把视野中的目的物放大10倍、20倍。这是因为手和手指的小血管是何等纤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手术。

人们常用“明察秋毫”来形容精细,显微外科手术无愧为“明察秋毫”的手术。陈中伟所用的针、线,竟然只有头发直径的1/3那么细,一掉到地上就找不到了!那针往普通的卡其布上一插,针尖会马上弯曲或碰断!

在显微镜下,视野被放大好多倍,手的动作显得很不协调。针、线拿在手里,看上去像筛糖似的发抖。一开始,陈中伟缝合一条大血管,要三四个小时,不是针弄断了,便是线弄断了。陈中伟想:“工艺美术大师能在一粒米上刻一首诗。我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精细的手术?”

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

练哪练,陈中伟在挥汗如雨的炎夏,在寒风刺骨的严冬,坚持用兔子和大白鼠做试验,缝合那纤细如线的小血管。练哪练,陈中伟的手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细巧。练哪练,陈中伟在显微镜下缝合一根血管的时间,缩短到十几分钟,缝合后的通畅高达百分之百。医学界有句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陈中伟正是从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和手术中,磨炼出这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