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
提到阮元,研究或熟悉金石学的人都知道,他的《两浙金石志》、《粤东金石略》、《积古斋藏器目》等学术著作久享盛誉,一时为金石学的泰山北斗。
然而,行家也有上当的时候。阮元在浙江巡抚任上,有学生到北京参加考试,路过通州时买了一个烧饼充饥。学生见烧饼的背面有些花纹,为了好玩就拿纸给拓了下来,一看很有些钟鼎文的意思。于是就写了封信,连同那“拓片”一起寄给了老师阮元,诈称自己在通州某古玩店见到一只古鼎,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就把古鼎上的铭文给拓了下来,请老师和学者们考证一下真伪。
阮元得书,很是重视,请来了一些专家学者共同参详。各位专家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最后阮元拿出《宣和图谱》,与其中一图加以对照,指出拓片上哪笔哪处与图相合;哪字因为年代久远铜鼎受到腐蚀所以有缺损;哪些地方因为拓的手法有缺陷,就显得不清楚等等。最后证实:学生见到的那只鼎是真的,不是赝品。并且在拓片后写上了鉴定类的文字。
那位学生后来见了阮元的文字,大笑不止。
假鼎阮元在扬州,搜罗各种金石钟鼎彝尊等历史文物,一一进行甄别、考定,对自己很有信心。某天有个人拿来一只小鼎,说名字叫“折足铛”(宋朝苏轼诗、文中有载;又宋洪迈《夷坚丙志·无足妇人》中亦载,为一种矮足小鼎,非是“断了一条腿的鼎”),想卖给阮元。阮元审视再三,见那小鼎能容一升水,擦洗了一下显示出瓜皮绿色,大喜,断定必是秦汉时候的古物,就花了不少钱买了下来。
某天宴请客人,阮元特意用这只小鼎替代了陶罐盛了鸭汤,让客人们欣赏。众客人边吃边看,都发出赞叹。阮元正得意着,忽然那鼎一下子散碎了,热汤流了一桌子。原来那不是铜鼎,而是用泥土类材料伪造的。
阮元懊恼之极,后来把那卖他鼎的人抓了来,命他专门就制造这种假鼎,多给他一些工钱,做出来的鼎阮元就用来送人。
仿哥釉三羊瓶,清雍正
酬谢
阮元少年时候,去仪征参加县级考试的时候,县里的差人向他索要五百钱,才给他登记注册。阮元家里比较贫穷,拿不出这么多钱,只有二百钱。那些官差就不给他办理,还在那里说说道道。其中有一个差人可怜阮元,对其他人说,看来这人确实是穷人,花二百钱买张纸,也算对得起了,你们怎么这么刻薄呢?众差人同声斥责那人,那人无奈,就自己掏出了三百钱,凑足了五百钱给阮元登记了。
后来阮元当了两浙督学官,回到仪征,最先见的就是这位资助过他的县差,重重地酬谢了他。
阳朔阮元在两广总督任上时,有位下属想到某县任职,托人向阮元说这事情。阮元听后,就说:在什么地方当官是可以自己随意挑选的吗?要是这样的话那我这总督就不当了,到阳朔去当县官了!
那人大惑不解,忙问为什么。阮元就说,阳朔那里山水奇秀甲天下,我曾在阅兵的时候去过那里,至今魂牵梦绕不能忘怀。
资料来源:《栖霞阁野乘》、《南亭笔记》、《忆书》、《新世说》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多次出任地方督、学政,充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拜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文达。在长期的仕途生涯中,阮元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提倡经学,奖掖人才,整理典籍,刊刻图书,且勤奋不懈地钻研学问,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他在经学、史学、金石、书画乃至天文历算方面,都有相当造诣。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有《揅经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