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追
戴震十岁始能言,然读书过目成诵,又不喜死读书。塾师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戴问其塾师曰:“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先儒朱子所注云尔。”即问:“朱子何时人?”对曰南宋。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曰东周。又问:“宋去周几何时?”对曰:“几二千年矣。”再问:“然则朱子何以知其然?”师终无以应,大奇之。戴震读书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略举传注训解之,戴震意每不释然。师不胜其烦,授以许氏《说文解字》。不想戴震大好之,学三年尽得其精髓。性强记,十三经注疏皆尽举其辞,时年十六七耳。
自成一家
戴震生平著述,以《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二书为最精深。其大体意谓:本汉学之性理,易宋学之空言,诠明理欲之真。谓理在事情,不在意见。自宋儒舍情求理,至以意见当之,而生民遂受其祸无终极。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残,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诚可谓流毒甚远矣。
汉学
戴震博极群书,主张汉学,极不喜程、朱之学说。曾因《水经注》自北宋以来无善本,乃画经注以分别之。
又,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九章算术》,见讹误甚多,而且原图全部失传,戴氏再作校订,并依注补图。
乾嘉学派乾隆嘉庆年间,学问大进,有乾嘉学派之誉,隆盛于顾炎武考据学派,一反明末学者“束书不观,浮谈无根”之弊,主张以训诂、考证之法治经,旁及史籍和诸子。这种严谨的学风渐清代竹刻笔筒渐产生语言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即小学)、史学、天算、地理、金石、校勘、名物制度等专门学问。其中又分两枝,其一为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另一枝则为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朴学,反对宋儒以天理压人欲,而主张用教育的力量“遂民之情,达民之欲”。
心得
戴震治学有一段心得十分难得:今人读书,尚未识字,辄薄训诂之学。夫文字之未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未能通,妄谓通其心志,此惑之甚也。论者又曰:“有汉儒之经学,有宋儒汉之经学,一主训诂,一主义理。”此愚之大不解者。夫使义理可以舍经而求,将人人凿空得之,奚取乎经学!惟空凭胸臆之无当于义理,然后求之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县隔,然后求之训诂,训诂明则古经明,而我心所同然之义理乃因之而明。古圣贤之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是也。昧者乃歧训诂义理而二之,是训诂非以明义理,而训诂胡为?义理不存乎典章制度,势必流入于异端曲说而不自知矣。
资料来源:《郎潜纪闻三笔》、《碑传集》、《十二砚斋随录》、《潜研堂文集》戴震(1723-1777),字东原、慎修,安徽修宁人,会试屡不第,乾隆时赐进士出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于经学、天文、历算、音韵、名物均有精研,为乾嘉考据大师。著有《孟子字义疏证》、《方言疏证》等。后人辑为《戴氏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