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2944400000025

第25章

【原文】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注释】

①正:正直。②邪:不正当,邪恶。

【释义】

是非每天都会有,不听就都不存在了。宁肯做正直的人而生活贫困,不要做奸邪的人而去过富足的生活。有些事最好相信它存在,不要轻易相信它没有。

【阅读链接】

匡衡为学偷光

西汉末年,东海郡(今江苏、山东交界处)有一户穷苦人家,靠仅有的一块田地生存,可却出了个爱读书的少年,名叫匡衡。因过度贫寒,家里实在无法供匡衡读书,这令他十分苦恼。后来,匡衡听说村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许多的藏书,便上门求工。匡衡来到这户人家,见到主人,请求让自己到家里来干活儿,主人问他:"你要多少工钱呢?"匡衡说:"我不要工钱,我可以为你家里白干活儿。"主人不解,惊讶地说:"白给我家做工,对你有什么好处,莫非你是另有所图?"匡衡对主人说:"我到这儿干活是为了能读到书,听说这里有很多藏书,我只请求主人把家中的藏书借给我读,也算顶了我的工钱了,主人以为如何?"这户人家的主人非常钦佩匡衡的求学精神,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特别告诉家人,匡衡可以随意从书房内借书看。匡衡一看遂了心愿,高兴极了,一有空闲,他就扑在书本上。但匡衡感激主人借书给他,白天就得做工十分努力,所以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更加充足的读书时间,于是他就把书借回家看。可匡衡家境贫寒,根本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他就焦虑起来。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每天灯火通明,匡衡就问邻居借了几次烛火,可日子一久,邻居就吝啬起来,匡衡又犯愁了。一天夜里,匡衡面对隔壁明亮的烛光,忽然有了好主意,他试探着把家里的墙凿开一条小缝,立刻透过一线光亮,他兴奋极了,就继续在墙上凿洞,以便更多的光亮透过小洞照进屋里。从这往后,匡衡就蹲在小洞边,借着微弱的烛光照明读书。匡衡就这样想尽办法苦学知识,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并在汉元帝时任太子少傅,官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