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样繁多的各类电子品牌中,苹果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另类——当别的品牌厂商都在通过增加产品类型来赢得市场青睐的时候,苹果产品却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以疯狂的速度进行着更新换代。其实,苹果的产品分类并不多——只有电脑和手机两大类型。但是,因为乔布斯赋予了苹果产品强大的魅力,所以苹果还是拥有了一群铁杆粉丝。因为苹果产品的强大诱惑力,也因为对乔布斯本人的极度崇拜,一些苹果产品对很多苹果的粉丝而言,虽然已经脱离了实际需要,但他们还是会在苹果产品推出新款后第一时间赶去购买。他们自称“果粉”,每次都是苹果产品购买大军中的主体,可谓心甘情愿地“挨拍”。而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过硬,乔布斯本人的强大魅力外,苹果产品在营销中的成功运作,也是苹果品牌疯狂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其中,苹果公司运用最成功的销售方案,莫过于让消费者迫不及待的饥渴销售。
所谓饥渴销售,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在商品销售前进行大肆宣传,然后在销售环节限量或者限时向消费者供应商品,以保证让消费者绝大多数购买到商品,但同时又要有一小部分消费者未能购买到商品,最终使市场需求处于一种即将饱和却又不完全饱和的状态。而苹果公司的营销方案,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销售理念,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发力。比如,在每一款产品面市时,苹果公司都会召集各路记者,召开产品发布会,尽可能地吸引观众眼球,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会公布一个预期的销售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规定某一区域(如中国大陆)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时间,从而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过时不候,以及不抓紧时间就买不到的紧迫感,最终快速完成苹果商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的转移。无疑,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公司会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苹果公司深知,饥渴销售的关键就是给消费者营造出“来之不易”的购买体验,因为越是来之不易的商品,就越是会得到珍惜。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样具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如果一件商品价格低廉,品质又比较低劣,而且到处都可以随便买到,这样的商品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但是,苹果产品的价格却比较高昂,商品质量又有充分保障,而且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必须排很长的队伍,起早贪黑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买到新款产品。如此一来,消费者对于苹果产品自然会倍加珍惜,而且每一次的购买,都会促成更多的人参与到购买队伍中去。再加上物以稀为贵,很可能一个消费者在购买苹果新款产品之后,其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会因为没有机会购买到,而向购买者投去羡慕的目光,这不仅让对方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也会激起自己强烈的购买欲,期待并计划下次一定要成为让众人羡慕的对象。
此外,苹果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超出了实用物品的范畴,而变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元素的化身。可想而知,有能力并且有心思追求时尚的人,自然是不会在乎商品的价格的,而且高价位的商品本身就可以为使用者带来一种彰显身份的感受,这也是追求时尚者所追求的根本感受。苹果公司正是准确意识到并抓住了这一点,才以整套的营销方案完成了对消费者的征服,从而获得巨额利润的。而消费者虽然知道苹果公司的一系列做法是在“故弄玄虚”,但为了自己的时尚,为了能够享受到购买苹果品牌带来的快感,还是会甘心被苹果公司“玩弄”。
2007年4月13日,当时苹果最新一款产品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始发售。据当地媒体介绍,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从发售前一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不惜在冰天雪地中度过难挨的一夜。而这种疯狂的购买行为,也立即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并随即将购买情况放大后进行疯狂传播。在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一些身份高贵、地位崇高的消费者,怎么可能会冒着寒风,并且排队整整一个晚上去购买苹果产品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真正排队购买苹果产品的人,多数都是被人雇用前去的。那么,真的有如此多的消费者如此疯狂地购买苹果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媒体人介绍,他曾经从一名苹果商品销售现场的保安员口中得知,每次购买苹果产品的滚滚大军中,绝大多数都是商家故意安排的,只有少数消费者是真正为自己购买产品的,而销售方的目的明显就是为了营造出热火朝天的购买氛围。
而实际上,不用探听内幕消息,一个最普遍的事实就足以证明苹果产品的限时销售是个幌子,因为从来就没有哪位消费者想要购买苹果产品,结果却没有买到的情况。但无论如何,苹果公司利用饥渴销售的方法还是取得了成功。在我国当今社会,如果某个人手中使用的是一款苹果产品,那么旁边的人多半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此,普通商家也应该对苹果公司所使用的饥渴销售有所了解,知道苹果品牌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而是因为乔布斯成功运用了饥渴销售的方法,并为自己和苹果品牌建立起了一批坚实的拥趸。而从专业的销售角度来讲,饥渴销售的成功运用,还应该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在发布之前要绝对保密,以维持足够的神秘感,让消费者的期待处于不确切之中。
苹果产品在发布之前就绝对不会透露任何相关信息,哪怕再细微的变化,也不会以任何形式被曝光出来。究其原因,除了要给消费者制造足够的神秘感和惊喜之外,也避免出现报道失实,给消费者带来失望的购买体验。不过,虽然如此,却丝毫不影响苹果产品在发布之前发起的强大宣传攻势。苹果公司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其产品,虽然官方报道会守口如瓶,具体的宣传事宜也会比较严谨,但是苹果公司仍然会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向坊间散布信息,而且决不放过任何传播苹果信息的机会。
2010年5月间,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消息:苹果公司的一位研发高管外出旅行,为了在旅行间隙对苹果产品进行改进,这名高管就随身带了一部新款苹果产品(当然,这款产品在当时还没有发行)。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名高管在酒店居住期间居然被小偷入室盗窃,而且这款苹果产品也在被盗之列,结果苹果公司居然发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介入调查,并最终成功将这部丢失的新款苹果产品追回。但是后来诸多证据显示,这次事件就是苹果公司在新产品发布前的一次故意炒作,而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增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2)绝不能忽略网络的力量。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实现。如果说实体传媒在传播途径中还存在各种滞绊因素的话,那么互联网的“多点对多点”的重播模式,就是畅通无阻的传播途径。在互联网上,可能有一些信息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在上线后被立即删除,但是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绝对是让人惊叹的。因为同属于电子产品,主要用户都是坐在电脑前的白领一族,所以苹果公司在营销过程中从来没有脱离过网络的力量。尤其是一些被这个客户群热捧的网站,都是苹果公司在产品发布前进行宣传的主要阵地,而收到的效果自然也是非常显著的。
此外,苹果公司在庞大的“网络水军”中,也有自己强大的势力。通过这些“地下工作者”,苹果公司往往可以将一些不宜由官方发布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而且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也不知道哪则消息是可信的。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只能进行各种讨论和猜想,而这也是苹果公司想要达到的效果。
(3)品牌代言人的神秘感。
在西方社会,用影视演员为产品代言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创始人就是其品牌的代言人。所以,在苹果品牌风靡于世的时候,我们也同时都知道了它的创始人是乔布斯。在学术领域乃至传媒等领域,乔布斯的知名度甚至要超过苹果品牌,这也是后来乔布斯逝世给苹果带来品牌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打造品牌代言人的做法,实际上等于是为产品制定了双保险。如今,乔布斯虽然逝世了,但苹果品牌仍然风行。相信,在苹果品牌的带动下,苹果公司必将会跳出下一个“乔布斯”。而对于品牌代言人的打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其神秘感。
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本人的身世就已经是一个谜团。他幼年被生父抛弃,然后又被人收养,最后又和生父建立联系,却始终未能父子团聚。还有乔布斯的爱人,以及乔布斯的儿女,甚至他的女婿,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也都被各路媒体曝光出来。但是作为一名品牌推广者,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乔布斯所有被披露出来的个人消息,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甚至是捏造的。而这一切,无疑都是为了增加乔布斯的神秘感,继而使苹果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