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幽默是指通过语言的要素——语言、文字、词汇、句式的变异使用和各种修辞方式的创造运用而造成的幽默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教学审美趣味。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常规的,一类是超常规的。前者符合语言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是规范的,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常规的,因而,一般与语言幽默无缘。后者却在辩证逻辑的制约下,突破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和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变格运用语言材料,是教学语言幽默氛围得以成功实现的基础。因此说,当语言组合方式一旦出现“变弃”,语言幽默的客观基础也就开始形成。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变异”性的语言组合都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只有当采用这种组合方式的人有机地认识这样的特殊心理活动过程后,语言的幽默氛围才会产生。这些“语言——心理”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语法暗示的语义方向突然改变,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期望的突然失落;语言的组合明显违背语言规则和社会习惯,造成一个矛盾心理。语言运用的出奇技巧,造成一种情感的巧妙释放,下面分别求之。
(一)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突然改变
在说话中,由于某些语词的暗示,语义逻辑地呈现出一种发展方向。但“谜底”所揭示的都是一种似乎与前面很不相同,自己细想又非常相应的事实。心理轨道的突然中断,由轻松随之而猛然翻为谑笑。例如特级教师方仁义在讲授例证中材料的选择问题,启发学生选用哪些实例来推导“学习要重视基础”这一观点时,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甲:“司马迁从小借父亲在朝廷任职之便博览群书,为写《史记》打下了基础。”
学生乙:“司马光小时常把自己关在房内,凡读过的书不能熟读,决不出门跟小伙伴去玩,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哦,我也想起一个材料:我家隔壁有个王小二天天在家一笔一画练写毛笔字,不几年……”方老师突然横插一句话还未完,就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方老师适时抓住契机,问:“你们笑什么?”
“我们奇怪哪儿来的这么个‘王小二’。”
“你这个‘王小二’怎么能和司马迁、司马光的声势相比呢?”
“就是说,所比的人或事之间必须对等,要在同一层次上。”方老师笑着赞许了这两位同学。同一句近似的话语,突然改变了语流的方向,形成了一种短暂的“空白”。这既诙谐、幽默,又活络了气氛,启迪了思维,自然妥帖地解决了例证中的材料选择问题,一石数鸟。
(二)语言运用时明显的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话语中的词汇组合,既受到语言体系的制约,又受到该语言体系的使用者的共同习惯的制约。当听话人发现接受到的语言的信息不合乎语言组合规则和使用习惯时,原先约定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的事实发生了矛盾冲突,而当在新的层次上理解了话语的意义时,便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钱老师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可能不要看书。他对学生说:“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呢?”有个学生说:“那就偷看一下。”钱老师说:“偷看一下说得好啊!别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啊!”(学生大笑)钱老师接着说:“很快地在书上一眼扫过,就马上找到你所要的那个词、那个句子,不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吗?不过,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偷”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偷看也是一种能力”明显与语言的使用习惯相矛盾,形成了学生认识上的落差,产生了矛盾的效果。而后面一句的补充,则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劝告和批评。这种幽默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友爱和温和的气氛。
幽默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价,离开了人就没有幽默可言。一则语言材料,只有当它得到审美主体——理解者的心理认同,从中获取幽默感,才能获得幽默的审美评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与否,幽默的理解者(学生)和幽默的创造者(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倘若幽默的创造者不考虑作为审美主体的理解者在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语言的、非语言的背景差距,不去考虑如何引起双方的心灵沟通;那么,即便是很幽默的东西,对于理解者来说,也丝毫不知其幽默所在,更无从去会心会意,去领略幽默所散发出的妙趣和风味。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因此,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都直接影响其对幽默语言的理解。一般来说,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虽然开始迅速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验型的,他们的抽象思维,主要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则已逐步进入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进行分析和综合,辩证思维发展迅速,能够理解深层次的语言内涵。因此,教师在运用幽默时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相一致;否则,就不会产生令人愉悦的幽默效果。有位老师在作文讲评时,对一个差生的作文甚为恼火,顺口评道:“月明之夜,鱼跃三更。”这个学生大惑不解,问老师道:“老师,这是指啥意思呢?”老师答道:“不通是也。”这里,老师用谐音词“扑通”对学生挖苦了一番。且不说这种幽默成分效果如何,单就这“谜底”着实够学生琢磨一阵,即便悟出真意,心里也不是滋味。哲人莱卡尔说:“幽默不是轻蔑,而是爱,幽默应该是一种享受,但不能以牺牲别人而为之!”这也许是幽默的真正含义。
语言的幽默能够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幽默技巧,首先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开朗、明快、乐观的性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哲理修养,培养和锻炼感情和意志。其次是要注意搜集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急智之言、故事、笑话,对于这些材料,不仅要理解,而且要懂得如何使用得当,万万不可生吞活剥,机械搬用;否则,会弄巧成拙。最后,要有创新意识和教学机智。善于创造是获得教学幽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语言幽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语言艺术的创造。教学幽默的迅变性要求老师有敏锐、灵活的教学机智,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幽默;只有机智的教学,才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语言的幽默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用武之地。语言幽默,轻松发笑,只是其外壳;精辟透彻,才是其内核。列宁就曾指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所以,它不单关乎人的个性、风格,也在于人的见识、涵养。奇妙的幽默,常需随机应变,意趣横生,看似随口而出,实则是深厚功力与敏锐思维的能量迸发。
语文课既好上又难上,作为语文课老师,担负着传播祖国语言文化的重大责任。语言也罢,文章也罢,一个语文老师的知识面应是越宽越好,越厚越好,不妨学学文中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