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07

第7章 可持续农业(1)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它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坚持与自然和谐统一,而不应当凭借人的现有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允许当代人自私地剥夺了后代人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是持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物质产品质量和确保食物安全;二是持续地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摆脱贫困;三是持续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不至于破坏或剥夺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即效益效率、公平竞争和生态平衡的持续性,这三个准则相辅相成,构成了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意义。

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农业领域的延伸和“嫁接”。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定义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这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源、土地、动植物等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以及社会上能够接受的农业发展模式。所以,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尚能接受”的农业。实际生产中,就是指主张“尽可能减少化工产品如:化肥、农药、添加剂等的使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促进农业产品质量和农业环境的改善。”它不完全否定现代农业技术,而是以农业生产效益和效率提高与资源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而从事的农业,因此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可持续农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当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美国独立初期,农业相当落后,当时农业人口比例占80%(到90年代末期占2.43%)但从19世纪开始,美国农业有了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美国农业教育体系及市场流通体系发展。40年代,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农业开始步入了现代化。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已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注意到了现代工业化农业产生的种种弊端,如生产成本上升,政府财政补贴加大;能源消耗巨大,能源短缺威胁日甚;对资源的消耗持续加剧,难以保持长远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无以保证。针对此类现象,美国在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发展可持续农业。

此口号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球性的响应,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美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核心在于改进农作物和农业制度体系上,一方面重视传统的农业技术应用和现代生物、生态技术的开发研究,强化研究推广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整体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与技术开发有序利用,农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的协调统一。

我国可持续农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我国政府领导人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作出承诺,认真履行会议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各项文件,并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社会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为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国家已适当调整了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各项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期建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并积极支持信息系统,确保食物安全。研究开发和推广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生物技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中国农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后步入了“高平台”发展期。跨入21世纪,农业面临着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技术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选择何种技术发展道路迎接挑战,求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1.从区域实际出发选择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

(1)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的优先目标应是提高产出率

我国的人均耕地(0.08hm2)、草地(0.21hm2)、森林(0.12hm2)、水资源(280m3),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2/5、1/8和1/4;人均谷物、肉类占有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总人口将突破16亿,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率是技术的优先目标之一。

(2)可持续发展应与农业劳动资源特点相适应

我国目前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小学、初中文化占大多数,劳动者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也较少,即在今后20年内,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进程也是非常缓慢的,难以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素质相比,补充新的高素质劳动者不太现实。因此,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的先进性要适度,高新农业技术难以被广大农业劳动者接受。所以要筛选先进性适度的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在农村普及推广。

(3)可持续发展应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

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大、转移进程慢,劳动者资源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强,“鸡猪牛羊都养一点,五谷杂粮都种一点”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仍然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基本生产经营方式。所以,也不能盲目搬用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可持续技术模式。必须着力研究开发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又具有一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

(4)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应服务于农业市场化

市场化、国际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应围绕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技术就要围绕这个轴心进行。技术与市场密切关联才会有生命力,脱离农业市场化的适用技术,是不能很好服务于农业的,其技术本身的可持续性也将大打折扣。怎样能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呢?当前绝大多数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尽快建立农产品的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5)可持续发展应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农民是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的应用主体。21世纪,农民的经济状况对选择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有颇大影响。以宁夏为例,《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表明,“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0元,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50kg以上……”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增长是比较快的,这部分收入的数量对农民的投入意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技术对农民种植业收入的贡献率45%估算,其贡献值为580元,按照投入产出比1∶2计算,今后20年内,一般地区可持续适用技术每公顷应用成本应在4500元以内为宜,不宜太高。

(6)保护生态环境,对资源实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目前,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已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今后,必须同时做好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工作。

既要研究污染治理技术,更要注意现代人工资源的科学适度投入,从源头上避免和减轻污染,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2.推广应用较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其目标是服务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节约利用资源,开展适度集约经营,满足社会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并促使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从技术可推广的层次考虑,在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的相关因素后,以后20年内,可持续发展适用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较快发展和普及应用。

(1)优质高产高效良种

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种子功不可没——农作物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分额已经占到36%。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良种应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首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25年来,世界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其中75%来自产量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中优良品种占30%~50%。

建国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已4次。每更新一次约增产10%左右。21世纪初,我国的农作物品种正进入第五次更新换代期,提高品质将是此次更新工程的重要目标。

(2)资源深度利用技术

资源深度利用技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力保持和利用率提高技术;二是水资源控制和利用技术;三是间复套种技术;四是地膜覆盖技术;五是温室设施技术;六是能源化利用及沼气技术。

(3)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农业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技术,要进一步创新配套。主要有三个应用发展方向:一是农艺技术,生产将不断应用新的农艺技术,使栽培更加科学化,投入的回报率更高;二是农艺农机结合型技术,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随之发展起来的农机农艺结合型技术将广泛被应用,使农业可持续适用技术的内容发生新的变革;三是品质栽培技术,在应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今后要把品质栽培放在更优先的地位。

(4)低污染植保技术

今后20年内,植保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环保化、生物化、低污染,大凡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植保技术的创新,一是推行科学合理的轮作方式,减少和控制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二是推广低毒、高效、低剂量化学农药;三是种植业与林牧业结合,改变单一种植结构,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传播;四是逐步提高生物农药的效果和施用量;五是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准确度,避免过量和重复用药。

(5)计算机应用技术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调节能力会大大增强,对环境信息、作物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将逐步由此及彼地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技术管理将从模糊到精确,从经验定性到数据定量,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市场信息会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布或得到。

(6)农产品市场开发技术

发展市场农业必然要解决农产品的出路,农产品市场调研和定向开发是解决农产品出路的一个重要服务环节,这是现代化农业适用技术要履行的新的技术职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在提出可持续农业之前,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普遍流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用化工产品,如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添加剂等,完全靠农业自身的有机质循环来维持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由于绝对排斥现代化学工业产品,致使农业生产效益和效率低下,难以得到广泛认同。而“可持续农业主张尽可能减少化工产品的使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农业不完全排斥化工产品,而是以农业生产效益和效率提高与资源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故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低耗持续农业的研究和教育计划,并集中在作物及品种选育、选择、土壤肥料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轮作种植,免耕覆盖以及畜牧业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上进行改进。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技术:一是作物轮作(是美国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生物覆盖(即除用塑膜和作物秸秆覆盖外,还利用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如三叶草、苜蓿等覆盖农田),一方面可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减轻土壤水分流失和控制杂草发生;三是改进耕作方式,重点减少耕翻次数,推广少、免耕技术,即利用冬季农闲时种植豆科草,在春季作物播种前施除草剂控制草的生长,然后免耕直接播种作物,使作物与豆科草间作,这种耕作方式不但保护了土壤有机结构,减少了水土和肥料的流失,而且有利于促进土壤抗体的产生,起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目的。四是病虫害生物防治,通过种植适宜益虫生长的豆科草,加速益虫繁殖,充分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五是Bt技术,即利用生物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入作物体内,使作物自身具有较强的抗虫功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六是动物粪便处理技术,即通过生物措施处理粪便,如利用苍蝇产卵或养殖蚯蜓发展养殖;七是节水与节能技术,滴灌与渗透技术,大型移动喷灌技术;八是生物肥料及种子处理技术。美国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技术

(1)秸秆覆盖催腐技术

将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秸秆覆盖在作物行间或田间地面,施用化学催腐剂、微生物腐秆灵、速腐剂加速作物秸秆腐烂,快速积造有机肥。

(2)绿肥种植与利用技术

选择利用绿肥作物,紫云英、苕子、夏绿肥、沙地绿肥品种进行选育与利用。

(3)有机肥生产与利用技术

以畜禽粪便、植物饼粕、动物残体或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经过工厂化工处理生产出的高浓度优质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2.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1)以渔改碱、洗碱以及以鱼为主,鱼牧、鱼农、鱼牧农结合生态养殖

(2)“四水产业”

即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种植和水上旅游,形成互动的产业体系,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一水多用、一地多用的“资源节约、经济高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利用技术

推广两种生态农业模式,即北方的“四位一体”(蔬菜大棚、畜圈、厕所、沼气池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和南方的“猪—沼—果”生态果园模式。

(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