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了1000美元(2003年),农业GDP在全部GDP中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5年的12.5%,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5年的40%以下;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5年的42.99%;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已达70%以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进入到提供食品安全的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英明决策,并作为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何谓现代农业?《现代经济学辞典》认为,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形态。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建立在一整套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体系,使农业生产技术由依靠经验转向主要依靠科学;(2)现代农业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主要依靠手工、畜力的农具操作转变为依靠机械动力、电力等农业机械化操作;(3)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农业工艺过程的科学、农工商经营的一体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概念清楚地表明,“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整个动态过程,而不是它的终极目标。换个说法,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那种把农业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认为实现了农业“四化”就是达到了“现代农业”的水平的观点是不对的;那种直观地认为欧美国家的农业就是“现代农业”的观点也有失偏颇,因为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虽然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但农业的发展并未停止,相反它们依然在不断前进。
在具体实践中,人们更愿意接受“现代农业”就是“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概念。也有专家顾名思义而言,现代农业就是现代化了的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装备的、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经营的农业,其本质特征是产业区域化、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其外在形态是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其切入点是“六节”,即: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地、节种,建立收益高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表现在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丰富和超越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研究员认为: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较传统农业更为丰富
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包装、运销及商品化处理技术等。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二)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
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三)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能源替代、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生活休闲的功能是指从事农业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旅游度假的功能是指出现在都市的郊区,以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在农村进行采摘、餐饮休闲的需要;生态保护的功能是指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承则是指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子孙、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是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是否会经营也成为衡量一个合格农民的基本标准。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五)现代农业重视生态型可持续的
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因而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理念和行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区域环境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
(六)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组织
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
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中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显然,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方面首先需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当今世界,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发达无不与畜牧业的发达直接相关。如:英、法、美、加拿大等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60%以上,丹麦达90%以上,因畜牧业的发展而带动起来的相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值远远大于畜牧业本身。印度是一个缺粮国家,人均占有粮食只有我国的一半,但他们优化农牧结构在全国推行“白色革命”,养牛业获得了很大发展,牛的饲养量是我国的3倍,牛奶产量是我国的12倍。荷兰从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利用周边国家粮食资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廉价进口粮食,减少大田谷物生产,将有限的耕地资源用于种草养牛,发展畜牧和花卉、蔬菜等高价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农业还将肩负着支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肉、蛋、奶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农业中,传统种植业的比重会越来越低,畜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二)大力发展专用和特色种植业
专用化是现代农业的又一大特征。专用品种种植是满足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如面包小麦、饼干小麦、高油玉米、饲料玉米、鲜食糯玉米、薯条专用马铃薯、淀粉专用马铃薯、牛仔服专用绵花等都有专门化用途,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结构调整的重点。特色种植带有明显的“原产地域性”,因其发源于偏远山区或欠发达地区,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主导品种,满足着人们追求天然、营养、健康、无污染的消费需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