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果实的采后流通体系
(第二节)果实的采收判定与采收方法、采后处理
采收是栽培的结束,是园艺产品从栽培环境走向流通及消费者的第一步。采收期的果实发育程度决定了园艺产品的去向。采收过早,产品的质量、产量低下致使商品性下降。采收过晚,产品的储期受到严重制约。园艺产品,尤其是果实在其从树上落下之前都是它的采收期,只是不同的采收时期的产品质量、目的不一。
合理的采收成熟度涉及到园艺产品的储藏质量和加工品质量。果蔬的成熟度不一,其用途差别显著。比如长途运输或储藏的番茄、香蕉应在顶红期和绿熟期采收;但是加工用的番茄,如番茄酱、番茄汁的原料则必须在红熟期或硬红期采收。
对于不同的园艺产品其采收的最佳成熟度的确定往往要依据多年同点若干指标的综合来确定。对于苹果、梨而言,冷藏用果和气调用果的成熟标准有区别。对于跃变型的园艺产品,它的采收要在跃变开始之前完成。还可以根据呼吸速率曲线的升幅角度来确定采收,但是这种方式局限性较大。
对于某一给定的果实,比如梨或早、中熟的苹果的品种,最佳的采收时间是在平均成熟时间的左右一周的范围内。对于晚熟的苹果品种相对采收期要长一些。下面将园艺产品的采收期的确定方法分述如下。
1判断成熟度的方法
(1)根据色泽的变化
果实的色泽包括果皮底色和表色。底色通常由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预示了果实的成熟发育状态,实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转化体现,元帅系的底色为绿色;而表色在生长期与果实的环境(气候、土壤、农技措施)有关的指标,比如元帅系果实的表色为红色;而黄元帅的表色与底色在多数的情况下均为绿色,但是向阳面有时会有红色出现,这与果实受光条件有关。当然,也是体现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相关色素的含量。
元帅系:未熟时底色为绿色,成熟时开始着色,表色红、底色转为浅黄。
红玉:当果实表面着色占全果实面积的50%~70%时是色泽判断指标符合要求,具采收条件。
金冠系:果实成熟时,底色由绿转黄。金冠的底色变成绿黄色则可以采收适于冷藏或气调储藏。
在柿子产区,对柿子的采收期的确定是根据采后的用途和果实的成熟期早晚,依其色泽的变化确定的,作脆柿的果实应在果实达到固有大小表色转黄而未变红时,种子显褐色时采收;做柿饼的应在黄色稍褪变红时采收。
利用色差仪也能进行色泽的判定。葡萄浆果在成熟时,品种色泽充分体现;果粒表面覆盖果粉,黄、白、绿果粒呈略透明、有弹性。
(2)根据硬度的状况
使用硬度测定仪,依据硬度值的变化判断果实里原果胶的变化情况,不同用途的果实有不同的采收的硬度要求。不同生态区域的同一品种采收硬度值有一定的区别。在果园中要求按对角线方式,从单株树上采10~20个果实测值确定采收硬度。比如:
红玉在6.3~8.31b/cm2(1b=0.45kg)之间。
金冠(四川)、青香蕉,在28.01b/cm2左右。
国光(辽宁),在19.01b/cm2左右。
金冠(宁夏,银川),13.0~18.01b/cm2左右。
元帅,在15.7~18.51b/cm2左右。
嘎拉(20日/8月,宁夏银川)7.24kg/cm2(去皮,5.0kg/cm2,TG—1A*,细簧,0.5cm2探头,得数×2)。
千秋(18日/9月,宁夏银川)5.6kg/cm2(去皮,3.4kg/cm2,测定方法同嘎拉)。
对于Conference梨,最佳采后成熟度时的硬度为11~14.51b/cm2。
M.A.费道罗夫认为,在苹果果实储藏时,当果肉的硬度下降到3.5kg/cm2则必须终止储藏。对有些种类的浆果,也有采用切割仪来确定其果肉的硬度变化状况的。
对于西洋梨采用硬度测定结合淀粉染色依然是较为可靠的方式,尤其对表色为绿色的果实。
(3)根据化学成分的变化确定采收成熟度
(1)糖/酸或固/酸比值指标
柑橘果实的糖/酸8:1(固/酸比10:1);苹果、梨约为30:1;葡萄固/酸比18~22:1。对于鲜食储藏用的葡萄品种,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否则果实储藏后风味变差,腐烂率增高。可从浆果的转色期开始,每周采样一次测定含糖量、可滴定酸的变化状况;当含糖量相差不大、含酸量出现第二次下降之前为浆果的生理成熟期。对于酿酒的原料,含糖量应尽可能高,减少酿造加糖而影响酒质。在日本,对于酿酒的原料,含糖量按标准每增降1°Brix,则收购价格加减20日元;低于下限则拒收。宁夏的酿酒葡萄也有关于收购原料标准。建议单品种滴定糖大于15%,酸度小于9%,青果率小于5%,要求当天采,24小时收购完毕。含糖量按标准每增降1%,价格上幅0.2元/公斤。含糖量低于标准的限收。
有时在果园中直接使用糖量计测定产品的总可溶性固形物以此代替含糖量,但其值通常比总糖测定值高出1%左右。
(2)测定果实乙烯的含量变化
根据果实在生长过程中乙烯的变化来判断果实的成熟状况是科学的;应注意的是果实的个体差异较大,要求测定时采用大样本。显然,采用可便携式的、无损伤的乙烯测定仪进行田间的测定更为便捷。
(3)淀粉的分布状况(淀粉碘化钾测试)
在果实的发育进程中,淀粉首先从紧贴子房的组织中消失,然后从果肉的主要部分消失,继而存在于果皮之下,这在果实的向阳面几乎形成了一条规律。使用0.5~1%的碘+碘化钾溶液对苹果果实横剖面果片染色,当果心为黄白色,果肉为天蓝色时,可做为采收入储果的成熟标准。
C.J.North(1970a.)曾对洋梨系统的康佛伦斯梨在采前一个月内分6次,每次10个果的采摘果实染色计算染成蓝色的平均面积确定采收期,染成蓝色的平均面积为60%时为适宜的采收期。
巴梨、红巴梨采收入储果的染色标准为蓝色的面积占果实过果心横切面的75~65%左右为宜。对染色结果可做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片,通常5~6天测定一次。淀粉染色在同批次的果实中染色模式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平均值是有指导意义的。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方法如下为:2gKI溶于5ml的热蒸馏水里+1g结晶I2稀释后定容至300ml,装入棕色的滴瓶中,暗处保存备用。
上图是国外广泛用于中晚熟苹果品种的淀粉染色的5级分制;这种计分制与0.5分结合在一起,计下了9个不同阶段。在2.5~3.5级限内就表明是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淀粉试验要求果实采后即进行。
有时也把产品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或果汁的粘质作为判断指标之一。但是实际应用有局限性。
(4)根据品种的生长期,判断成熟度
对于一个品种来说,在一定的地区从开花(盛花)到成熟的天数是固定的,由于环境条件、产量的变化可能会有±5天的误差。所以,要有3~5年的数据积累来证实其准确性,这是一种线性相关。比如在山东:
金冠为145天;即4.2~9.15日(宁夏为4.25~9.20—25日),法国为150d。
红玉145~150d.;
新红星147~150天;
乔娜金150天;
秀水、国光为160~170天;
嘎拉8月中~9月5日(宁夏4.25~8.15—9.5日);
富士为190天(宁夏为4.25~10.5日,即160天左右就采收了)。
(5)积温累积法
花后,把果实生长期间大于10℃的空气有效积温的和,作为果实成熟的客观指标是比较真实的。
不同果实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积温不一;如苹果1099℃、洋梨867℃、桃1083℃、杏649℃、西洋樱桃446℃、葡萄2100~3700℃、柑橘300~3500℃。品种之间差异大,需要细化。
(6)水热作用系数
Φ.Φ.达维塔雅认为,在最佳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其耐储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在营养期间的水分条件。通常用水热系数作为水分指数。显然利用气象学因素作为果实最佳成熟度的指标能够预测出果实的采收期,并能够根据营养期的水热作用条件来确定果实在不同年份下的储藏天数。
Γ.Γ.绥梁尼诺夫根据气温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原理,提出了计算“条件水分平衡”的公式:
K=P×10/∑t.
K:水热系数(或称条件水分平衡值),
P:给定时期段内的降水量(毫米,mm),
∑t.:给定时期段内的≧10℃的温度(活动积温)总量。
Φ.Φ.达维塔雅就水热系数对葡萄的影响认为,在新梢生长的旺盛期(3~6月),K值等于0.5时其营养体生长即停止。认为此时期是旱地栽培和灌溉栽培葡萄的界限,并发现绝大多数的产区在浆果成熟时(采前2个月)的K值均不超过1.5。同时要考虑生长季积温的总量对K值的调节作用,如积温总量高时,K值虽然较大,但对品质的影响不大。在结果期K值超过1.5~2.5时,不管温度的总量多高作用不佳。
制干的葡萄原料要求较高的糖份。刘家驹(1987a.)对新疆葡萄干产区的K值的分析认为,成熟期的K值<0.05为优质葡萄产区(吐鲁番、鄯善、若羌);K=0.051~0.20则为一般葡萄干产区(和田、哈密)。
(7)根据植株的状态、果梗脱离的难易、种子的色泽、果粉的形成状态
对一些蔬菜,如洋葱、马铃薯、大蒜、芋头、姜等,当进入采收期时,地上部分常常变黄凋萎,进入休眠期,采后较耐储藏。苹果和梨在近成熟时,果梗离层形成,易于脱离。西洋梨的果实在采摘时,种子呈现花子状态。葡萄在成熟时,果粉形成,果实富有弹性。
上述各方法结合应用最好,如:果龄(生长期)、有效积温、果实硬度,种子色泽,碘化淀粉试验等。
2果实的采收方法
(1)人工采收
人工采收,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此时,临时工居多、为提高好果率,必须进行思想动员,做好损伤率规定;人工采收速度较慢慢、成本高是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机械采收
机械采收已能做到随采随分级,但是采收机械化大有“囫囵吞枣”之势,所以对生长的成熟度,生长势的整齐度要求很高,如国外利用机械手采收设施栽培的黄瓜已经投入生产。在采收番茄时首先化学法去叶后收获再分选。用这种方法采收的果实,一般只能用于加工,或是硬皮类果实采用。如核桃、板栗等。
(3)机械辅助、人工采收法
在俄罗斯、美国、匈牙利等国,采收苹果、梨用这种方式,效果和劳动力安全性均能保证。前苏联采用“多位果园平台”如KΠΠ-1.6采果机在行距3.5~5.0米,树高4米时进行连续分层采收,人在其上采收,但装入容器的过程仍然需要人来完成。
目前在我国,基本上是人工采收,国外对入储用苹果、梨、桃、杏、葡萄也采用人工采收。
3果实的采后处理(洗涤、打蜡)
果实的采后处理程序一般是:清洗→修整→分级→特例处理(病害防除、生理病的控制、打蜡、愈伤、催熟与褪绿)→包装→予冷→储运过程。这个处理程序中,清洗、修整、分级是涉及外观品质的关键工序,清洗或打蜡过程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生理调节剂或抑菌剂。但使用时必须考虑如下因素。满足卫生要求、满足果实生理或抑菌要求、满足无“植毒”的要求、满足与包装容器的协调性的要求。而预冷对内在品质的维持十分关键,其方式在前已述。
(1)采后处理药剂
采后杀菌剂的使用种类越来越多,在果实上以往和正在使用的杀菌剂。
此外,中国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研发的CT-高效库房消毒剂属烟熏剂,对灰霉、青霉、根霉、黑曲霉等杀死率达90%以上。
(2)采后处理常用果蜡
(第三节)果实采后分级、包装与保鲜
1园艺产品的分级与标准
(1)果实分级的国家标准类型
我国自85期间就开始进行果蔬商品规范化管理,而且分级标准化也是必然趋势。作为商品就必须按质论价,分级就是要把不同质量的果蔬分别开来,制定不同用途与价格。我国的常规果品的国家标准或农业标准已经制定。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农场)标准。
﹡GB:国家标准;GB/T:国家标准/推荐;NY:农业部标准;NY/:农业部标准/推荐;SB/T:商业部标准/推荐。
(2)欧洲经济共同体关于果实(鲜苹果)标准
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于鲜苹果有其标准,分为特、一、二级,卫生指标符合输入国相关标准。
特级:要求品种特点体现明显。
一级:要求品种特点体现明显,允许有一定缺陷,但不影响品质。
二级:可呈现出一定内外缺陷、仍可食用、一般为当地销售。
果实的分级标准在讲述具体果实贮藏时会提出其关键点。
2果品的包装
(1)包装目的:
包装又是产品销售与分配时的一个方便单位。通过包装满足下列四个主要目的:(1)便于搬运;(2)保护商品;(3)重量、体积标准、流通中易于管理;(4)入储要求。
园艺产品的包装必须要考虑到包装物是活的机体,必须能及时排除内部产品初期的田间热和储期的呼吸热,纸箱侧体应有其面积的5%的通气孔。这种通气孔的存在对一些需要熏蒸处理的产品尤为重要(如板栗的甲基溴熏蒸杀虫、葡萄的SO2的熏蒸抑菌等)。对于保护商品而言,力争使包装体系做到避免冲击伤害,压缩伤害、振荡伤害等。所以,箱体中产品的密度要适度并有缓冲材料间隔之,诸如发泡网袋单果保护等。
园艺产品的包装箱应提供以下信息:商标、品名、等级、重量、产地、特定标志、包装号、包装日期。
从包装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让消费者看到包装箱上的企业标识就有质量放心的感觉,通过包装箱等包装材料宣传企业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模式。
(2)果实的包装分类:
(1)外包装:(储运包装、产地进行);果品外包装,包括筐、木箱、瓦楞纸箱、泡沫塑料箱等。外包装必须抗压、防水。瓦楞纸箱是常用的外包装物,瓦楞纸箱的抗压力强度随使用的纸张克数、楞距及纸箱的形状而异。从形状来看.周边愈长(纵长与横长之和)强度愈弱.周边等长的情况下,纵长与横长之比为5:3时强度最大。另外。由于纸箱的印刷,留出把手洞、通气孔等,会使抗压力下降10%.如全面印刷,抗压力则下降50%以上,即印刷面积愈大,侧向抗压力愈小。
M.A.费道罗夫认为,容器深度与应剧力变化情况是:随容器的深度增加,应剧力急剧急下降,对负荷重量传递箱子起实际性影响的是包装容器的底面尺码:如80×92cm底面积,当箱高(深)为37cm时对所装货物面所加压力为总压力的6%;当箱深为50cm,则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