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
黄瓜霜霉病Cucumberdownymildew
症状识别
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发病,叶片正面显示不均匀的退绿黄化,子叶先失绿干枯,并逐渐向真叶发展,使幼苗枯死。成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呈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或淡褐色。当田间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孢子囊),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蔓延发展。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增多,连成一片,使全叶干枯卷缩。严重时导致断产或绝收。
侵染途径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染所致。除黄瓜外,还可危害甜瓜、南瓜等葫芦科蔬菜。病菌的越冬方式,初次侵染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尚未搞清。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等进行传播,黄瓜的初侵染源多数来自于温室和大棚。
发病规律
在15℃条件下,病菌自侵入到发病只需3~5天。研究表明,霜霉菌形成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70%不能产生繁殖体。病菌在叶片的水滴或水膜中侵入叶片,如果叶面始终保持干燥,孢子不仅不能萌发而且经过2~3天即失去萌发力。在黄瓜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大、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害易流行。保护地栽培,若灌水后放风不及时或风量过小,造成棚内湿度大、叶面结露,易诱导病害的发生。保护地内还易从塑料破裂处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继而向四周扩大蔓延。此外,重茬地、低洼地、黏土地、通风不良的地块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配搭
易发病的地区早春温室种植要选择德尔99、博耐13B、津优35、津早3号等,露地种植选择德尔LD—1、博耐12B等抗霜霉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1)注意控制苗床湿度,培育无病壮苗。
(2)保护地内一定要注意通风管理,日出后不过早通风,充分利用晨光闭棚升温,雾化叶面水滴,当棚温超过28℃开始通风,并逐渐加大通风量,使棚温不超过33℃。在日落前先关闭通风口,使棚温升高,日落后通小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
(3)采用地膜栽培和滴灌技术,减少浇水,降低田间湿度。
(4)保证棚膜完好,防止雨水漏入。
3.药剂防止
黄瓜霜霉病属毁灭性病害,发病后蔓延快,应做好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并立即喷药控制。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72.2%的普力克水剂750倍液喷雾。
(3)50%的烯酰吗啉(灭克)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
(4)68%的金雷多米尔·锰锌600~800倍液喷雾。
(5)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6)60%的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7)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8)40%的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4.高温闷棚
在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瓜秧顶部的气温上升到45℃时,维持半小时后,放风降温,这样进行2~3次,可杀死霜霉病的孢子,控制病害发展。高温闷棚须间隔10~15天,并在闷棚前喷药、浇水。
黄瓜灰霉病Cucumbergraymold
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开花结果期发生严重。可危害花、果、叶。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使花瓣枯萎腐烂造成脱落。幼果受害,花蒂部呈水渍状萎缩,软化后腐烂,病部密生灰绿色霉层,果实提早脱落。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病卷须引起。与叶面接触的病果,使叶面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50毫米,近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至灰黄色,边缘明显,上着生灰色霉层。幼苗受害,造成幼苗枯萎死亡。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除黄瓜外,还可危害番茄、西葫芦、菜豆等。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发病规律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3℃,当空气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31℃范围内均可发病。因此,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春季连阴天气温低,易发病,保护地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此病与番茄灰霉病属同一病源,温室番茄和黄瓜进行轮作,前茬发病后,易造成后茬发病。
防治方法
1.避免番茄、黄瓜同棚种植,或二者连年倒茬,减少土壤带菌量。
2.加强通风管理,降低棚内湿度,在刚浇过水的棚内,上午在2~3小时内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通风量。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叶面结露。
3.及时摘除病果、病花,集中烧毁和深埋,防止再次侵染。在进行整枝、疏花、疏果时,要先健株、后病株,避免人为接种传播。
4.药剂防治
(1)发病初期可用40%的嘧霉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木霉菌生物农药500~1000倍液,50%的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的百乙威可湿性粉剂350~500倍液,也可用5%的加瑞农粉尘剂,或6.5%的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喷洒。
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2)选用烟雾剂闭棚熏蒸,或粉尘剂进行喷粉。烟雾剂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20%的灰霉净烟剂,或15%的扑海因烟剂,或30%的霜霉·灰霉净烟剂,每亩200~300克,每次熏2~3小时,粉尘剂可选用5%万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甲霉灵粉剂,每亩每次喷药粉1千克。采用烟雾剂和粉剂一般多在浇完水后或连阴雨天进行,在傍晚或早上棚内湿度大有结露时进行,防治效果更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Cucumberaugularleafspot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和茎蔓。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小点,淡绿色,后变为淡黄色。病斑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形成穿孔。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有白色黏液。瓜条受害,初为水渍状小圆点,后变淡灰色,病斑扩大后形成裂口或溃疡,潮湿时分泌白色细菌黏液。果实上的病斑向内扩展,一直蔓延到种子。幼苗被害,子叶初呈水渍状圆斑,稍凹陷,后变褐干枯,茎部染病可引起幼苗猝倒。
侵染途径
本病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种子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病菌一般从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口和伤口侵入。种子表面的病菌在种子萌发时即侵入子叶。
发病规律
当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易于发生和流行。一般多在栽培密度大、土壤潮湿的地块先发病,在连阴雨后,天气闷热时病害容易滋生蔓延。低洼地、排水不良及整枝绑蔓不及时的地块易发病。另外,定植时护根措施不好,或地下害虫多,造成根系断裂,给病菌以可乘之机。
防治方法
1.从无菌种株上采种
带菌种子播前要用40%的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1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浸种2小时,洗净后浸种催芽。
2.轮作
应与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轮作,避免重茬。
3.加强栽培管理
用无病土育苗,采用纸筒、营养钵等护根。定植时尽量少伤根系,要适时灌水,勤中耕,防止土壤龟裂,损伤根系。同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药剂防治
(1)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
(2)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3000倍液喷雾;
(3)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4)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
(5)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
(6)20%噻唑锌悬浮剂600~1000倍液喷雾;
(7)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8)45%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喷雾;
(9)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
(10)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11)14%络氨铜水剂500~800倍液喷雾。
黄瓜白粉病Cucumberpowderymildew
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叶柄,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增多,扩展连成一片,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叶背面也有少量粉层。发病后期,白色霉层变为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枯黄、发脆,其上密生小黑点(子囊壳)。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真菌侵染所致。除黄瓜外,还可危害西葫芦、南瓜、甜瓜等。病菌以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冬茬温室黄瓜上越冬,次年由温室转入大棚、露地危害黄瓜。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再次侵染频繁。
发病规律
病菌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6℃~24℃,当空气湿度超过25%时,此病就可发生,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发病重,特别是雨后转晴、田间湿度较大时,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会导致病害大流行。高温干旱病菌会受到抑制,发病轻。此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易发病的地区种植要选择德尔系列,博耐系列,津优系列,津早系列等抗病品种。
2.温室消毒
定植前每立方米用5克硫磺粉与适量木屑混合,密闭温室熏蒸15小时。
3.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床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10毫升拌和,可防止整个苗期发生白粉病。
4.药剂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10%的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
(3)12.5%腈菌唑水剂600~800倍液喷雾。
(4)4%四氟醚唑水乳剂750倍液喷雾。
(5)50%的鸽哈(甲托与百菌清复配)水悬浮剂1200~1500倍液喷雾。
(6)25%的乙醚酚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
黄瓜菌核病Cucumbersclerotiniarot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果实、茎秆,也可危害叶柄和叶片。果实受害,在花蒂部呈水渍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随着病情发展,后期在菌丝上散生出鼠粪状菌核黑色颗粒。植株受害,最初在靠近地面的茎部产生退色的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变软腐,其上也产生白色霉状菌丝和黑色菌核颗粒,使病茎纵裂干枯,造成叶片萎蔫,严重时致使全株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土壤中及病残体上的菌核在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形成一个高脚杯状的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进行田间侵染。
发病规律
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在5℃~10℃条件下,子囊盘可放出大量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蔓延,一般相对湿度高于80%时有利于菌丝生长,保护地栽培一般早春或晚秋易发病。菌核病在银川郊区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春茬温室黄瓜中有发展的趋势。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要深翻土地,将残留菌核埋入土下深层。最好灌一次透水,尔后高温闷棚,促使菌核死亡。
2.土壤消毒
对苗床或定植地,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药土比1∶60每亩撒施15~2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
3.加强管理
保护地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大。适当提高棚内夜间温度,减少结露。
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在田外销毁。定期摘除老叶、卷须。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50%的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喷雾。
(3)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4)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5)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6)5%的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次每亩1千克。
(7)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6.在温室大棚内除选用以上药剂外,还可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的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300克,熏蒸12小时。
黄瓜炭疽病Cucumberanthracnose
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受害。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黄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分生孢子盘)。有时接近地面的幼茎也产生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造成幼苗猝倒。成株被害,叶片上呈黄褐色圆形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环,干燥时,病斑干枯穿孔并脱落。茎和叶柄被害,病斑多为长圆形黄褐色,稍向内凹陷,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果实被害,初呈水渍状,淡绿色,扩大后为圆形黑褐色。在潮湿条件下,茎和果实上的病斑会产生粉红色黏状物(分生孢子团)。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侵染所致。还可危害甜瓜、西瓜、冬瓜等。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病菌还可在温室、大棚木骨架上腐生存活。越冬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虫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带菌的种子可以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
发病规律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7℃,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自侵入到表现症状只需3天,相对湿度在54%以下,病害不能发生。重茬、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幼苗徒长、种植过密、植株生长弱都会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
要在无病种株上采种。播种前用55℃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2.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
3.温室和大棚消毒
在定植前一周,密闭温室或大棚,每立方米用5克硫磺粉与适量木屑混合熏蒸,或用30%百菌清烟雾剂每亩地200~250克进行熏蒸。
4.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时每平方米床土用8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药土,对种子进行上覆土下垫。定植前在苗床喷施(1∶0.5∶300)波尔多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止幼苗带病。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物进行防治。
(1)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5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
(3)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
(4)25%的炭特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5)80%大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
(6)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
(7)6.5%的甲霜灵超微粉剂喷粉。
(8)5%的百菌清粉剂或8%的克炭疽粉尘剂,每亩1千克进行喷撒。
黄瓜枯萎病Cucumberfusariumw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