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交际、婚姻、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因为你总是那么适当地应对矛盾,那么高效地处理问题,那么快乐地享受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良的心态,然后改变它。
别让自卑毁了你
能看到每件事情的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还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约翰逊
自卑的心态就像一条啃啮心灵的毒蛇,不仅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让人失去生存的勇气,还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最后让健康的肌体死于非命。
攀登在人生的崎岖小路上,自卑这条毒蛇随时都会悄然出现,特别是当人劳累、困乏、困惑的时候,更要加倍警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它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能力大大降低。虽然偶尔短时间地滑入自卑状态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就是一场灾难了。自卑的根源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并将别人看得过于高大而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
只有控制住自卑心态,人们才会敢于积极进取,成为一个有主动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开拓事业的新局面,也才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会活得开朗、开心,才会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扔掉自卑,才会在平时积极思考,才会产生奇迹;才会积极跨越各种障碍,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改善和旧朋友的关系,才会取得成功。
自卑心理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不论你有多成功,或是不论你有多能干,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多才多艺。换句话说,许多人都倾向于为自己设定一个形象,而不肯承认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因为他们的想法总是倾向于自我认定。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一直担心自己瘦不下来,每次在量腰围时你就会嘀咕一下,而完全忘了你的身体正处在最佳的健康状态。
你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劣势时时刻刻放在脑子里,提醒着自己的不足,并把这些不足和他人的优势相比较。因而,越比越觉得己不如人,越比越觉得无地自容,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打击了自信心。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你的眼里比较优越的人并不一定占优势。相反,在别人的眼里可能你比他更优秀。
所以,有时你需要一点阿Q精神。况且你也该知道自卑往往会让你更消极,更萎靡,长期下去会形成自我压抑。
如果让自卑控制了你,那么你在自我形象的评价上会毫不怜悯地贬损自己,不敢伸张自己的欲望,不敢在别人面前申诉自己的观点,不敢向别人表白自己的爱情,行为上不敢挥洒自己,总是显得拘谨畏缩。另一方面,对外界、对他人,尤其是对陌生环境与生人,心存一种畏惧。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便会与自己畏惧的东西隔离和疏远,这样便将自己囚禁在一个孤独的城堡之中了。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可以使一个人在前进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喜悦、兴奋和信心,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失败的体验里不能自拔,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不愿走入人群,拒绝别人接近,整个与丰富多彩的生活隔绝,与人群疏远,自囚于孤独的城堡中。
有自卑情结的人可能会很胆小,由于要避免可能使他感到难堪的一切,他就什么也不做;由于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无知,就忍住不去征求别人的意见;由于担心受到拒绝,就不敢去找个好工作。由于压抑,自卑的人会变得更加敏感。日益敏感,再加上日益怯懦,精神状态就日益低落。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不能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只能集中在他本人身上,因而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严重的自卑和自我压抑会导致自杀。这种惨痛的结局在年轻人中极其常见。
1983年,长沙某学院的一名男生卧轨自杀。他来自边远山区一个贫寒之家,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他却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留给亲人无限的悲痛,后来根据对其他同学的调查和他的日记发现,他的自杀只是源于自卑。因为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虽然他身体健康,但只是出于审美习惯的缘故,他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个二等残废,是社会的弃儿,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依正常人看来,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如果这也可以成为自杀的理由,那么这个世界上该有多少人走向毁灭,这种对生命极不负责的行为源于自卑。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会导致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心理变化,加重自卑心理。
长期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必将毁了你。因此,认识自己,摆脱自卑更有利于你的成长。
让心灵远离贫穷
人乃是为内心所形成的各样感受而活。
——托马斯·布朗
生活中,很多人常为了自己的贫穷而自卑,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气派的房子……其实物质上的贫穷是次要的,如果你的心灵贫穷,你才真该为自己感到自卑。
人类有一样东西,是不能选择的,那就是每个人的出身。
有人生为王子,天地至尊,可有人天生乞丐,贱如草芥;有人天生富贵,家财万贯,有人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然而,真正的贫穷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心灵,心灵上的贫穷者才是真正的贫穷者。
“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当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时,贫穷就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承认我家确实穷,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不会像父母那样生活,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缠绕在我心头。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10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几美元。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六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境况,决不接受贫穷。一切都在变,只有他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心没变。他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对待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溜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笛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笛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还不到8年。12年之后,他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后来,威尔逊又竞选副总统,梦想终于如愿以偿。
威尔逊生于贫困,然而他又是富有的。他唯一的、最大的财富就是他那颗不甘贫穷的心,是这颗心把他推上了议员和副总统的显赫位置。在这颗不竭心灵的照耀下,他一步步地登上了成功之巅。
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李嘉诚在幼时就尝尽了人间苦难,父亲逝世时,家庭贫困不堪,父亲没有给他留下财富,反而在全家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当时的李嘉诚才14岁。14岁对于常人正是享受父母的呵护、疼爱的年纪。李嘉诚却不得不面对生活摆在他面前的一切苦难:家境的贫穷、母亲的羸弱、社会的动荡和世态炎凉,为完成父亲临终时的遗愿,他谢绝舅舅继续供他读书的好意,开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多年的经营造就了一代富豪,李嘉诚的富有得益于父亲的遗训,舅父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被穷困吓倒,没有让贫困占据了自己的心灵。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贫穷只是一种状态,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结果。因为人类决不会永远安守贫穷,总是同它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贫穷对整个人类来说,它只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改变着的过程。但具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则可能是一种结果。对于个人来说,有可能安心地生活在贫穷之中,不思进取,屈辱地度过一生,也有可能奋起直追,获取财富。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事实,心灵的贫穷都极其可怕。也只有心灵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在任何难题前都不能逃避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逃避是懦弱的表现,并且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因此,必须学会直面现实,勇敢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A君是某公司经理,一次,他的一个助手出了一个纰漏,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六神无主的助手找到A君,表示要辞职。这时,A君给他讲了一个藏在心里已久的秘密:8年前,我受雇于一家建筑公司当业务员,由于我的勤劳能干,大量欠款源源不断地收回,公司颓败的景象颇有改观。老板也很赏识我,几次邀我到他家吃饭。就在这时,他唯一的女儿悄悄地爱上了我,常常送一些精美的小玩意儿给我。我起初不敢接受,后来碍于情面只得收下。就这样过了两年,当有一天我告诉她我不能再给予她太多时,她一气之下寻了短见。
她的三个哥哥咆哮不止,扬言非要我偿命不可。那时我手里已有了为数不少的积蓄,很多人劝我一走了之。我没有这样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事因既然在我,我必须回去面对这一切,是死是活——无关紧要。
“当我走进她的家门,一群人向我扑来,可她的父亲——我的老板向其他人摆了摆手,走上来紧握着我的手,良久才缓缓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女人愿意为你献身,说明你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你敢来面对这一切,说明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A君的话给了他的助手很大触动,他决定留下来,接受董事会的裁决。结果,董事会认为他敢于面对问题,只是扣了他两个月奖金。
故事中A君明知老板家等着他的是一场暴风雨,却没有因此一走了之,而是勇敢地去面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中,当发生一些困难的事或令人痛苦的事时,很多人都习惯于逃避,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已经发生的不可能再改变。逃避、不敢面对其实就是在自我欺骗,这样只会使人变得更痛苦。而且一旦逃避成了习惯,人就会变得消沉,不再进取,到头来一事无成。
已故的布斯·塔金顿总是说:“人生加之于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面对,除了一样,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
但是这种不幸偏偏降临了,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看东西时,色彩是模糊的。他去找了一个眼科专家,证实了不幸的事实:他的视力在减退,有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好不了多少。他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塔金顿对这种“无法忍受”的灾难有什么反应呢?他是不是觉得“这下完了,我这一辈子到这里就完了”呢?没有,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还能非常开心,甚至于还能运用他的幽默。以前,浮动的黑影令他很难过,它们时时在他眼前游过,遮挡他的视线,可是现在,当那些最大的黑影从他眼前晃过的时候,他却会说:“嘿,黑影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
当塔金顿完全失明之后,他说:“我发现自己是个能承受视力减弱的人,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种感官全丧失了,我知道我还能够继续生存在我的思想里,因为我们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看,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生活,无论我们是否知道这一点。”
塔金顿为了恢复视力,在1年之内接受了12次手术,为他动手术的是当地的眼科医生。他没有害怕,他知道这都是必要的,他知道他没有办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他痛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绝在医院里用私人病房,而住进大病房里,和其他的病人在一起,他试着去使大家开心,而在他必须接受好几次手术时——而且他很清楚地知道在他眼睛里动了些什么手术——他总是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的幸运。“多么好啊,”他说,“现在科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能够为像人的眼睛这么纤细的东西动手术了。”
一般人如果经历12次以上的手术和不见天日的生活,恐怕都会发疯发狂了。可是塔金顿说:“我可不愿意把这次经历拿去换一些更开心的事情。”这件事教会他面对不如意的事,就像他所说的:“瞎眼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面对这个事实。”
我们在一生中,也常常遇到失败,失败就是这样,你逃避它,它就拼命地追逐你,你面对它,它就会停步。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不敢面对它才更可怕。
日本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对此理念阐述得最透彻,他说:“跌倒了就要站起来,而且更要往前走。跌倒了站起来只是半个人,站起来后再往前走才是完整的人。”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顾问石藤清一,曾在松下电器公司担任厂长,当时松下幸之助就给他最好的教育机会。有一次,日本遭逢有史以来最狂暴的台风,虽无人员伤亡,但工厂却接近全毁。石藤心想:好不容易迁到新厂,正想全力生产、大干特干时,却遭此打击,老板心理上一定很沮丧吧!
松下是在台风即将停止之前赶到工厂的,此时不巧松下夫人亦身体不适而住院,他是探病后再赶来的。
“老板,不好了,工厂遭逢巨变,损失惨重,我来当向导,请巡视工厂一趟吧!”
“不必了,不要紧,不要紧。”
(彼此无语)
老板手中握着纸扇,仔细地端详它,横看、纵看,神情异常地冷静。
“不要紧,不要紧。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跌倒就应爬起来。婴儿若不跌倒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也是,跌倒了就应立即站起来,嚎哭是没有用的,不是吗?”
松下说完掉头就走,对工厂的灾难毫无惊恐失色之态,就快速离去。
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失败,重整旗鼓,开辟人生另一个战场。
逃避现实世界不快的人,永远也无法获得成功。生命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不要给你的懒惰找借口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泰勒
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这是一个人不能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为了赶走懒惰的心态,你就必须对借口开刀。
一个小姑娘对自己的妈妈说:“妈,我什么都懂,就是不想去做。”
其实,每个人都懂得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就像一个小学生明明知道以后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就一辈子都会受累却不想好好学习,上课的时候别人听课他逃课,别人上学他逃学。什么原因?“懒!”成年人也会为自己的“懒”找借口,以至于小孩子都学会了赖床迟到时对老师说:“报告老师,昨天晚上我们家有客人,所以我睡晚了……”
孩子的借口可以原谅,因为他们毕竟还小,没有自控力,但成人的借口却不容宽恕。因为,成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对自己的家人负责。懒惰是没有借口可以推托的。
既然你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世界中来,才不枉此生,要知道人生其实很短暂,活了一辈子的人回想自己的过去都像是做了一场梦。珍惜你的青春年华,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鸟儿飞走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而生命消失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时候。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永不停止;它一步一程,永不回头。它对每个人又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勤劳者而多给,也不会因为你是懒惰者而少给。所以你就更应该珍惜时间,勤于劳作,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借口上。
一个懒惰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无志者,他们习惯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得过且过。而一个勤劳的人永远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这是他争分夺秒、辛勤工作的结果。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也非常珍惜时间,尽量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辛勤敬业的精神,鲁迅在他56年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猎了从自然到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能有人认为人生漫长,偷点懒没什么,但去做事的话,在一分钟之内,小学生可以写20个生字、朗读200多字的短文、口算20道试题;打字员用电脑可打字80多个,运动员能跑250米;消防员可以紧急集合,跳上消防车;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600米,火箭可航行450多公里,喷气式客机能飞行18公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辛勤工作的人尚且觉得时间太少,偷懒耍滑的人又能做出什么成绩?一个没有成就的人想让别人尊敬你,认同你,有什么理由?
所以当你疏懒的时候,你要想起林中的树木,哪些树才能长久于林?
那些又小又曲的树木,是没有人理睬的,如果理睬就是砍回家当柴火烧了;只有那些奋发向上,又直又高的树木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是当栋梁材用就是留于林中成为参天大树。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播种。因为有了播种,才有收获。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消融。因为有了消融,才能清澈。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涌泉。因为有了涌泉,才有奔流……
掩饰错误不如承认错误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莎士比亚
没有人喜欢自己被指责,哪怕自己犯了错误。所以,当知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最初的、也是最强烈的反应就是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
一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对待自己过错的正确态度应当是过而不文、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过而不文”需要一种自觉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原因是虚荣心在作祟。一些人有很强的能力,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自己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心理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不少人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
知过能改,则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坚持。这种人是很难走向人生的辉煌。格里·克洛纳里斯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估计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账户上不再有钱,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
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平时是个非常严厉苛刻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了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中汲取了教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依然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做,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这样的结果就是,下一次如果你犯再大的错误,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这不仅会让你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更是你做人的一大损失。当我们错了,就要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错,就应该立即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失误,这样当然有可能会被大骂一顿,可是上司的心中却会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也许对你更加器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还多。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不但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还可以消除罪恶感,有助于弥补这项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卡耐基告诉我们,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
承认错误是一种人生智慧,只有人们对错误采取认真科学分析的态度,才能反败为胜。现实中,许多人为了面子死不认错,硬认死理,只有让自己一错再错,损失更大的“面子”。
由此,一个人要想有面子,就要不怕丢面子。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是真的错了。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去聆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至于为了一点面子去忌恨和打击指出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
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总是想得到别人的宽恕,而不是斥责。其实,宽恕是对我们的纵容,别人宽恕了我们第一次,我们可能会犯第二次、第三次。我们要学会在犯了错误的时候,坦率地承认,并担负我们该负的责任,而不是为了怕丢面子,而百般地辩解,文过饰非。
不懂不要装懂,夜郎自大遭人笑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民间名言
愈是虚荣的人,愈是不能事事精通,但是愈是虚荣的人,却愈爱表现。他们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还未登堂,更未入室,便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刚开始,大家还以为他是一位学问家,但说上两句就露了馅,大家只得掩嘴而笑了。
汉朝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县,叫做桐梓县。在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
可是夜郎国的国王却十分的自大骄傲。他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很大,也不晓得临近的国家有多大。有一次,汉朝派人去拜访夜郎国的国王,他一脸骄傲地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大呢?汉朝的人一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此以后,就用“夜郎自大”来形容那些见识浅薄、自大骄傲的人。如今几千年过去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夜郎”这样的孤陋寡闻却又妄自尊大的人仍然随处可见。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惶恐不安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
“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他边跑边大声说。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贻笑大方。
其实,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有些一知半解的人,常常装腔作势不懂装懂。对某一问题一无所知的人,心里也常常会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都是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这样的人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有位不大的杂志社的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总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降低自己的音调以示庄重。不但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
然而,他们杂志社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与他的浅薄与虚荣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的人,却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目的是为了在听众信以为真的反应中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他们以为不懂装懂可以使别人相信自己是一个内行,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却不知,孤陋寡闻的他们是很容易露馅的。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夜郎自大只会遭人嘲笑。
爱别人多一些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汉斯帅极了。外形俊朗,风度翩翩,脸上还时常挂着笑容;工作也极为认真尽责。但是他的朋友少得可怜,他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周围的人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喜欢他,尽管他并不招人烦。
揭开谜底的是下面的这段对话:
心理医生:“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吗?”
汉斯:“某些地方是这样的。”
心理医生:“是因为你才华横溢,长相出众吗?”
汉斯:“才华横溢倒谈不上,应该说我长得还不赖。”
心理医生:“所以,你觉得大多数人不如你。”
汉斯:“不全是这样,不过可以这么说。”
心理医生:“但是你的工作不是由长相来完成的。你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强多少,仅仅因为‘长得不赖’,就有了优越感,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反过来想,你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吗?记住:滥用出色的外表只能给你带来烦恼。”
我相信汉斯后来一定交到了很多朋友。因为他的好心态引领他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求助能帮助他的人,而不是一味沉溺于似是而非的良好感觉中。并且汉斯从医生那里找回了两颗心:一颗是平常心;一颗是爱心。平常心让他放低自己,不因为自己的某一个出众之处就去漠视别人,应该肯定别人的存在价值,关心别人,并认为他们很重要;爱心是让他以爱换爱,少爱自己,多爱别人,如此交换的结果是很多人给予他的爱取代了他一个人给予自己的爱,最终他成了拥有爱的豪富。
潇洒帅气的汉斯没有因为他的容貌而让别人更爱他,让他赢得众人青睐的是他那颗关爱他人和与人为善的爱心。因此,扩大自己优势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爱更多的人。
如果人人都能像汉斯那样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尽快改正,最终使自己和别人同时受益,那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但是偏偏有些狭隘之人,拼命抓住自己的一点点小优势不肯与他人分享,最终使之变的比常人更差。
汤因莱斯是个胸怀大志的农民,他从小就渴望成为本地最大的农场主,因此他不断地学习农业科技。科学种田的结果是每次他都能把收获的庄稼卖上好价钱,然后再用挣的钱去收购更多的土地。
最近他又买了一块地,而且价钱很低。因为卖地的人并不是很懂农业知识,因而认为这块地长不出好庄稼。但汤因莱斯却知道这块地非常适合种玉米。于是他四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优质玉米种子,再买来一些种上,结果收成甚丰。他的邻居们既惊诧又羡慕,后悔自己没有买到这么好的种子,包括已经卖地给他的那个人也后悔的不得了。那些农民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汤因莱斯怕失去竞争优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汤因莱斯再用新种子播种的玉米收成并不太好,不过仍然比其他的农户们的玉米地产量高,所以,也还是有人向他求购种子,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当第三年的收成更进一步减少时,汤因莱斯终于坐不住了,他找到向他推荐种子的农业专家质问,那位专家从头到尾听了汤因莱斯的讲述之后,遗憾地告诉了他真正的原因。原来,并不是种子不好,而是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已经无法结出优质的玉米了。
汤因莱斯的教训不谓不深刻,因为他本来可以通过其他人来扩大自己的优势。他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他拒绝的实际上是对于自己更有利的结果。而我们应由此想到更多。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利益,最终吞下苦果的将是他自己。
所以,无论在容貌上还是其他方面,任何优越的条件与环境都不是绝对的,当你的优点与优势只属于你自己时,你最终收获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当你真正做到把自己的优点与优势充分与别人分享时,绝对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因为你已经具备了帮助自己成功的好心态,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擦掉“不能”前面的“不”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拿破仑
有一位老师,他带领的班级在学校所有的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有人向他取经,他走到黑板前写下两个大字:“不能”。然后问全班同学:“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们马上高高兴兴地大声回答:“把‘不’字擦掉。”
是的,这就是答案了,擦掉“不”字,“不能”就变成“能”了。
不仅仅是这些学生,即使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教导,我们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只要“能”,这就是我们获胜的秘诀。如果“不能”这个字在心中扎根,最终你会发现,即使是你擅长的事业,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15岁的男孩安泰在报上看到招聘启事上有一份适合他的工作,欣喜不已。第二天安泰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中已排了十几个男孩。
如果换成一个认为“不能”的男孩,他可能会因此而转身离去。但是安泰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需要这份工作,并且能够把它干好,那么接下来便是动脑筋,打败前面的应征者。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到负责招聘的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尽快把这张便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秘书不无欣赏的看着安泰,因为他看起来精神愉悦,文质彬彬。也许别人她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个男孩不一样,她不愿意拒绝他,所以她立刻将这张纸交给了老板。
纸条上面是这样写的:
“先生,我是排在最后的男孩。在见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出任何决定。”结果,安泰成功了。
事实上,他没有理由不成功,虽然他年纪很小,但是他知道如何去想,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运用智慧解决它,并尽力做好。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面对的东西有很多,烦恼、朋友、敌人……在对外界事物应对自如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对手——自己。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难题:有人能轻易打败敌人,却不能战胜自己。
很早以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为了让寺里的伙食更丰盛,每天从树林里采来许多香菇。湿的香菇不易保存,要摊在地上晒干再收藏。一天他正在太阳底下曝晒采回来的香菇,师父走了过来。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边干活边应答着,觉得师父过于操心了。
一连几天太阳都很好,香菇干得很快。小和尚正在装袋时,师父又来了。
“不要全装进一个大袋。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师父叮嘱道。
“知道了!”小和尚带着几分不耐烦的口气答道,心想,师父真是多事!但他还是一包包的装好,并没有半点怨言。
野生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个,滋味别提多好了,到院里用斋的施主和其他的师兄师弟无不称赞。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了第二包,发现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他很着急,赶快向师父报告。
“别急。你先把这包扔掉,打开别的包看一看,这包不能吃,别的包说不定能吃。”师父说。
小和尚紧张地打开那些包,高兴地笑了。
“这回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分开密封了吧。”师父摸着小和尚的头说,“你以为画板是保护画的,岂知板子也伤了画;你以为袋子是防外面的虫咬香菇,岂知香菇里原来就可能有虫。于是那保护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过来保护了外界,不受它侵犯。”师父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总怕别人会害自己,其实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别人,也许是自己!我们应该能常常理清自己的心虫,别让它偷偷啃食我们的心,或飞出去伤害别人。”
当我们用警惕的眼神去注视别人,用猜疑的思想去怀疑别人,用谨慎的行动去处理事情时,我们确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但有时仍然会感到受了伤害。如果排除了一切外界因素,还找不到受伤根源时,那就很可能是自己伤了自己。
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非常关键。如果你渴望成功,就必须调整心态,要积极但不忘谨慎。能不能巧胜对手,脱颖而出;能不能战胜自己,驱除心魔,都直接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否定思维转化为肯定思维。
求全责备的生活不快乐
即使断了一条弦,其余的三条弦还是要继续演奏,这就是人生。
——爱默生
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生,有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只差一点点而已。如果你抱着自己的完美理想不放手的话,就会招惹来无穷无尽的烦恼的纠缠,相反,在完美与不完美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你的生活将会快乐轻松很多。
有些人活着,就是以完美地过完自己的每一天为目标的。当他看到房间里沾上了一些灰尘时,会惊呼!赶快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当他看到自己的鼻子、嘴巴或是某部位不如别人时,会大叫:我也要那张脸!于是不惜大动干戈让人拿刀子给自己画个大花脸;当他看到电视里插播的泡着花瓣的浴缸,会马上跑去买一个,他有洁癖,一天洗手若干次;他总是愿意让自己看上去永远一丝不苟,连头发也梳理的严整些;他总是愿意别人说他:“看!人家过的多细致!”他喜欢别人称赞他并且也自诩道:“我是完美主义者。”
事实上,完美主义唯一的好处在于有时你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与此同时,在你努力取得完美时,你可能感到紧张、忙碌,不安,发觉很难放松。你很可能对人对己都吹毛求疵,因而损害了你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并有可能使你害怕失败所带来的不完美境地而拒绝发起向生活的挑战,最终成为一个生活上的彻底失败者。
作为一名完美主义者,如果你未能达到某一目标就感到自己在那些方面彻底失败了,因而深深地自责和痛苦。无论你做得再多再好也不会令自己满意,而是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尽管这些在他人看来已经十分了不起,你也可能会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只想将自己令人叹为观止的完美无缺的一面呈献在大众面前。这种心理一旦控制你久了,便会给你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那可能是病态的。
有时候人们会被这种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压力所蒙蔽。认为只有做的“更好”些才会使自己更加幸福,其实,大可不必,有时候你的缺陷也是一笔可观的人生财富。
詹姆士·杨原本是新墨西哥州高原上经营果园的果农。每年他都把成箱的苹果以邮递的方式零售给顾客。
一年冬天,新墨西哥州高原下了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砸得一个个原本色彩鲜艳的大苹果疤痕累累,詹姆士心痛极了。完了,这下全完了!我将失去所有的顾客和收入了!他越想越懊恼,就坐在地上抓起受伤的苹果拼命地咬起来。忽然,他的动作停顿了,他发觉这苹果比以往的更甜、更脆,汁多、味更美,但外表的确难看。
第二天,他把苹果装好箱,并在每一个箱子里附上一张纸条,上面这样写着:“这次奉上的苹果,表皮上虽然有些难看,但请不要介意,那是冰雹造成的伤痕,是真正的高原上生产的证据。在高原,气温往往骤降带来坏天气,但也因此苹果的肉质较平时结实,而且还产生了一种风味独特的果糖。”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顾客都迫不及待地拿起苹果,想尝尝味道:“嗯,好极了!高原苹果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顾客们交口称赞。
这批长相丑陋的苹果挽救了几乎赔掉一切的詹姆士,而且还以它“特殊”的标志性的模样而广开销路,大受顾客好评。詹姆士也因此大获成功。其实,生活中尽善尽美的事情真是少得可怜,它们大多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面对缺陷,我们不可一味气馁、气愤,更不要自卑、悲观,将缺陷与它本身的优势或独特之处联系起来,事情就不会如你所想的那么失败了,还有可能的是它还会成为你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努力让生活变得尽善尽美。不幸的是,你的期望越高,往往失望也越大。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迫使你最终放弃了努力,以致一无所成。或者最终崩溃掉。相反,如果你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对自己提出好高骛远的期望,你的心情反而会因为解脱而舒畅开心起来,会觉得自己更有创造力,更可以轻松上阵了。正如莎士比亚说过的那样:“最理想的境地总是不可到达的,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应该退而求其次。”结果,你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完美主义不是一种你应给予强化的心态,而是一种你应给予弱化的心态。
努力克服完美主义的几种方法:
①列出其利弊
列出完美主义的利弊,和它对你生活的影响,以此来说明完美主义其实对你没什么特殊意义,它只会让你需要做的工作成倍地增加而已。
②确定明确的时限
对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它的时间限制。不要说“我要做这件事”而应说我有15分钟的时间来做此事,所以要尽量把握方向做到位就可以了。否则你会在永远不满足中徘徊不前。
③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
向你的亲友或家人吐露心声。你若在某些情况下感到压力过大或紧张,告诉他们,并把这当成是一次挑战。敢于做平常人,并且敢于承认。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④欣赏工作中的每个阶段
把精力多集中到工作的进程上而不是其结果。不时地停下来,欣赏进程中的某一刻,而不要老盯着最后的结局。否则你会过得很疲惫。因为你再怎么努力也会发现结果还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
⑤用自己完成的事情来鼓舞自己
当你觉得自己很失败时,可以先列出一张清单,在上面写上你当天完成的事情:譬如泡了一杯清香的茶,积极地工作了一天,用电脑进行了文字处理,学到了一个新式的做菜法……
⑥每天都记录你的成功
每天都在大脑里记录下一个美妙的时刻、几项成功完成的工作或是别人的一声称赞,晚上睡前再回忆一遍。你会觉得自己还是很成功的。
⑦拿自己的错误当消遣,给自己点幽默尝尝
你可以拿自己犯下的错误来消遣,把它们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们其实很乐意听到别人也和自己干一样的蠢事。今天小小的差错往往就会成为明天的逸事!尝试一下,会发现你不仅不会为此丢掉脸面,相反,还会给别人留下平和的印象,特别是当你有所成就时。
在生活中,事事追求完美可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做法。你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自己充满才干、独一无二,而不是做什么都有两下子却始终是咣咣当当的半瓶子的醋。要记住,虽然你缺点很多,也相当不完美,但因为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这点就会让你变得独特和稀有起来。就像那个长相并不好看的苹果,其实还是相当内秀、相当有内容的呢!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但是,有太多人违背自我,以别人眼中的“完美”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对象,所以,肯定活得很累。对于生活,大可不必如此,只要保持正常状态,拥有一颗知足的平常心,你将轻松许多。而且,接受多数人身上都存在的缺点,你的生活一定能或多或少地得到改观,同样,对自己也尽量宽容一些。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才会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天空!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会接受自我,找寻不完美的美丽所在吧。
出走是一种幸运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生活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小鹰如果不是顶住恐惧的压力而跳下悬崖练习飞翔,它们一辈子都学不会要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的硬道理。
不管你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还是身有残疾而备受呵护的青年,当你们确定要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时,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你已从社会的一名弱势角色中开始转型了。了解并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不是让你去面对痛苦,而是让你以平等的角色开始准备接受生活的荷枪实弹的真实战争。从别人的树阴中走出来,给自己一个勇敢者的姿态,给自己的肩膀压上实实在在的压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大树!让自己独自承担风雨吧,并且在它的“摧残”和磨炼下,你的人生终会像几经打磨的钻石,迎着阳光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华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走向成功首先就要自强自立,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哪管他前方有多少妖魔鬼怪,艰难险阻!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52岁时才得一子,万分宠爱,但从不溺爱,经常以各种方法培养其自立能力。他病危时,寄养在乡下老弟家中的儿子特地来看他。他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但儿子从来没有做过,只好去请教厨师。当儿子将亲手做的馒头端到父亲床前时,父亲已咽了气。儿子悲痛得放声大哭,突然发现茶几上压着一张纸条,原来是父亲临终前写的一首遗诗,大意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在当今社会气性的缺失是很多汲汲于功利者的普遍状态。他们不敢让自己单独去迎接挑战,也就不能练就自强的心态,也就养成了一个浪漫的理想化的阴柔状态还自以为魅力无限。
有人说人生实际上活的就是一份感觉,这句话不无道理。这种成就感,这种自强奋斗的快乐,绝不是父母、爱人、朋友的赠予所能感悟到的,也不是靠轻而易举地交换自己的青春美貌就能获得的,没有经过奋斗就享受;靠别人的创造来装扮自己、追求享受,其实是自欺欺人。就算你成功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向别人炫耀的资格。因为你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一天,也就不懂得汗水的珍贵,不懂得成功的果实的来之不易,所以失去的也就相当迅速了。
那么,什么是自强自立呢,如果你已经认识到,那么怎样才能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呢?
①自强的心态,是一种尊重自己,珍视自己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自强者。
②自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旧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就会到来。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面对富裕的生活,我们更不能抛弃这种进取的精神。现代社会心浮气躁,抵制各种诱惑的确需要非同一般的定力。
③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面对纷繁的社会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扎实进取,如果你的知识、人格魅力积累不够,你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④不要沉溺于自己的优势中,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理想是自强者的力量之源。
如果不选择出走,不选择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和成功的话,终其一生也品尝不到苦尽甘来的甜美。所以,从现在开始起就挣脱让你“安乐死”的温床吧,给自己压力,让自己享受重生之喜悦!
小事不必争得太明白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
——民间名言
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遇事就争个明白,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让它过去算了,为此斤斤计较、争论不休反而会损害自己在众人眼中的形象。
寺庙中的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方丈评理,方丈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得对!”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方丈评理,方丈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得对!”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方丈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方丈问道:“方丈,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时的教导吗?”方丈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他说:“你说得对!”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方丈的教诲。
以每一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因此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够以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说得对”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做人也一定会更轻松。
因此,凡事都要争个是非的做法并不可取,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害。如当你被别人误会或受到别人指责时,如果你偏要反复解释或还击,结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事情越闹越大。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没有必要去理会。
比如对于上班族来说,虽然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留余地,不尊重他人面子的人,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
2002年3月,一位旅游者在意大利的卡塔尼山发现一块墓碑,碑文记述了一个名叫布鲁克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事件。由于卡塔尼山就在柏拉图游历和讲学的城邦——叙拉古郊外,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这块墓碑可能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们为布鲁克立的。
碑文记述的故事是这样的:布鲁克从雅典去叙拉古游学,经过卡塔尼山时,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他说,卡塔尼山上有一只老虎。城里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卡塔尼山从来就没人见过老虎。
布鲁克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是一只非常凶猛的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他。最后布鲁克只好说,那我带你们去看,如果见到了真正的虎,你们总该相信了吧?
于是,柏拉图的几个学生跟他上了山,但是转遍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却连老虎的一根毛都没有发现。布鲁克对天发誓,说他确实在这棵树下见到了一只老虎。跟去的人就说,你的眼睛肯定被魔鬼蒙住了,你还是不要说见到老虎了,不然城邦里的人会说,叙拉古来了一个撒谎的人。
布鲁克很生气地回答:我怎么会是一个撒谎的人呢?我真的见到了一只老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布鲁克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逢人便说他没有撒谎,他确实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了他就躲,而且背后都叫他疯子。布鲁克来叙拉古游学,本来是想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现在却被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这实在让他不能忍受。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在到达叙拉古的第十天,布鲁克买了一枝猎枪来到卡塔尼山。他要找到那只老虎,并把那只老虎打死,带回叙拉古,让全城的人看看,他并没有说谎。
可是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一堆破碎的衣服和布鲁克的一只脚。经城邦法官验证,他是被一只重量至少在五百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布鲁克在这座山上确实见到过一只老虎,他真的没有撒谎。布鲁克在这场争论中取得了胜利,不过代价却是他宝贵的生命。
急于证明自己清白而为一些小事一争到底的人是愚蠢的,这样做只会白白地损害自己的形象,惹人耻笑。如果你能更大度一点,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笑置之,那么你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尊敬。
放弃凡事争个明白的傻念头吧,真正的智者从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他们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样评说,而时间最后总会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超越褊狭心理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对那种不能容忍、脾性褊狭的心理,最好的修正方法是增加智慧和丰富生活经验。拥有良好的修养往往使你摆脱那些无谓的纠缠。那些不能容人、脾性褊狭的人很容易卷入到这些无谓的纠缠中。那些具有宽厚性格的人其性格的宽厚程度与其实际智慧成正比,他们总是能考虑别人的缺点和不利条件而原谅他们——考虑别人在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控制力量,考虑别人不能抵制诱惑而犯错的情形。
如果我们不能原谅和容忍别人,不能宽厚待人,人们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在南美的一个小村里,那儿的大脖子病(甲状腺肿)非常普遍,以致该村的人以为没有这种病的人就是畸形人或丑八怪。一天,一群英国人经过那儿,村庄里的许多人都嘲笑他们,并狂呼乱叫:“看,看这些人他们没有大脖子(病)!”
大学问家法拉第曾和他的朋友廷德尔教授在信中交流他的心得体会,下面便是他令人钦佩的建议,这些建议充满了智慧,也是他丰富人生经验的总结。法拉第说:“请允许我这位老人,这时,我应该说从人生经历中获益匪浅,谈谈我的心灵感悟。年轻时,我发现我经常误会了别人的意思,很多时候,人们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我想的那种意思。而且,更重要的是,通常对那种话中带刺的话装聋作哑要比寻根究底好,相反,对那种亲切友好的话语仔细品味要比权当耳边风要好。真相终归会大白于天下。那些反对派,如果他们本身错误的话,用克制答复他们远比以势压人更容易使他们信服。我想要说的是,对党派偏见视而不见更好,对好心好意则应该目光敏锐。一个人如果努力与人和睦相处,那他一生中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你肯定不能想象出,我遭人反对时,我私下也经常恼怒不已,因为我不能正确地思考,因为我总是目空一切;但是,我总是努力的,我也希望能成功地克制自己与别人针尖对麦芒地针锋相对,我也知道我从未为此受到过什么损失。”
日本战国时代,上山千信和武田信玄是死对头,他们在川岛会战之后,又打了好几次激烈的仗。有一天,一向供应食盐给信玄的今川氏和北条氏两个部落,都和信玄起了冲突,因此中止了食盐的供应。而信玄的属地申州和信州又都是离海很远的内陆,不生产食盐,因此使这两州的人民都陷入了无盐的困境。
千信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写信给信玄说:“现在今川氏和北条氏都中止了食盐的供应,使你陷入困境,我不愿趁火打劫,因为那是武将最卑鄙的做法。我还是希望在战场上和你分个胜败,所以食盐的问题,我来帮你解决。”而千信也果然遵守诺言,请人运送大批的食盐到申州和信州,替信玄解决了问题。所以信玄以及两州的人民都很感激千信。
千信是当时最剽悍善战的武将,每次战争都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并且他又非常讲义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千信实在是一位具有深厚同情心的人。也正因他的武功高强,为人光明磊落,重义气而富同情心,所以很受到后人的敬仰。
常人的心理都会为敌人陷入困境而幸灾乐祸,同时也会觉得,可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打败敌人。可是千信并不这么想,虽然他和信玄是死对头,又不断交战,但目的只是为了争个高低,而不是要陷百姓于困境。所以千信认为,虽然两国正在战争之中,但面对敌人因为没有食盐而陷入困境时,理应先设法拯救,至于争夺胜负,那是战场上的事。千信有这种气度,正是他伟大的地方。
在这世界上,竞争是免不了的,对立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是,过于褊狭的心理会让我们自动与快乐为仇。
别用淡漠来耍“酷”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纪伯伦
酷,如今成为一种时尚,甚至令“漂亮”、“风流”之类黯然失色。酷是什么,至少从表面上是一种淡漠、冷酷,对任何人和事的不屑一顾。
酷对于一个迫切需要热忱的世界来说这多么可怕,对于一个期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多么愚蠢的选择。
战国时代的政治家苏秦是平民出身,但是却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在那个时代,诸侯兼并,出现了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国家,其中以盘踞在西方的秦国最强,不断攻击东方各国,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苏秦开始游说六国,希望六国的国君采用他的学说,联合抵抗西方的秦国,起初诸侯对他的主张并没有多大兴趣,但他毫不气馁,仍不屈不挠地四处游说,最后,他的热忱终于感动了燕国的国君,任命他当宰相,并以此为基础,提倡“合纵”政策,使六国国君都先后采纳了他的意见,由他一个人兼任六国的宰相。
秦国的势力很强大,但在苏秦主持“合纵”的15年中,也被逼得无法动弹,可见苏秦的策略有其成功的一面。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各国求才的风气很盛,所以有才学的志士,只要肯去游说诸侯,大部分都能得到重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个佩带六国印信,而能号令天下的苏秦。苏秦的成就,除了他的周详计划和高度的说服力以外,主要的就是他对政治的一股狂热。那时候交通不便,想到各国去游说,确实很不容易。他单为了想见燕君一面,就苦思筹划了一年多,还没有十足成功的把握。这情形如果换了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会因为失望而作罢。可是苏秦却怀着无比的热忱及持之以恒的决心,全力以赴。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决心和热忱才能办成,如果是存着试试看的心理,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当事人会由于缺少精神压力而激不起潜能。如果能坚持着热忱,就能发挥个人的潜力与智慧,而把事情圆满解决。
工作中的淡漠尤其不可救药,而只有它的反面——热忱才能助你成功。下面是伍德鲁夫和他的可口可乐的故事:
伍德鲁夫天性热情外向,可称是推销的奇才。
“要让全世界都喝可口可乐”——这就是他的目标。当时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开辟国际市场势在必行。他上台后,立刻增设了“国际开发部”,立志要把可口可乐推向世界。
然而,把这样一种略带药味的饮料推到国际市场,要使全世界饮食习惯各异的人都能接受它,谈何容易!
阻力首先来自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那些保守的元老们,老董事杜吉尔怒气冲冲地责问道:“我知道你上任后想显示一番,但你不能用全体人员的利益去孤注一掷。”
伍德鲁夫争辩说:“美国的食品能在国外销售,这么好的饮料为什么就不能在国外销售呢?”
杜吉尔也振振有词:“食品与饮料完全是两回事。不管什么人,对食品主要考虑的是营养成分,只要有营养,他们是愿意让自己的口味迁就食品的。而饮料只是消暑解渴,喝不喝都行,外国人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去迁就我们的饮料呢?”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不管是哪国人都会有好奇心的习惯,这一点请不要忘记。”
杜吉尔答道:“好奇心并不是习惯,好奇心难以持久,一旦不能从好奇心转变为习惯,那么在国外的推销就会失败,现在国内市场看好,我们犯不着到国外去冒险。”
这是一场开创派与保守派的争论。争论后伍德鲁夫陷入了沉思。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起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上,许多中国人津津有味地喝着可口可乐的情景。中国够“遥远”的了,那里的人也应该和美国人口味不同,却为什么可以接受可口可乐呢?这一点,再次点燃了他的梦想。
他相信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一样,只要推销方式得当,手段得法,国际市场就一定能够打开。
1941年,爆发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可口可乐陷入困境,国内市场不景气,向国外开发也一筹莫展。
内外交困使历来精明的伍德鲁夫倍感忧虑,难道父亲一手创建的基业要败在我的手上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伍德鲁夫发愁时,老同学班塞出现了。
班塞在麦克阿瑟手下任上校参谋,这次临时回国,特意给老同学打来电话。
伍德鲁夫说:“难得你还想着我啊?”
“我不是想你,我是天天在想着你的可口可乐!”班塞豪爽地笑着说,“好长时间没喝上你那深红色的‘头疼药’了,在菲律宾热得要命的丛林中,真想喝啊!一下飞机,我就先喝了两大瓶,可惜我不是骆驼,不然真想灌上一肚子带回去慢慢消化。”
机会来了!敏感的伍德鲁夫从班塞的话中得到了灵感:“如果前线的将士都能喝到可口可乐,不就像是做活广告吗?那么当地的人也会纷纷购买,市场不就打开了吗?”的确,战争不仅会带动军火工业,而且也会刺激其他行业的生产,刺激疲软的市场。
伍德鲁夫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他开始了他的宣传攻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大吹可口可乐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调节前线将士的艰苦生活”。
但五角大楼的官员却连连摇头,只给了他“研究一下”的答复。
回到公司之后,伍德鲁夫发现形势已迫在眉睫,他决定展开一场宣传攻势,促使国际部的官员改变主意。为了一举成功,伍德鲁夫亲自指导宣传提纲的撰写,他说:“一定要把可口可乐与前方将士的战地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还要写清饮料对战斗的影响,可口可乐对前线将士的重要不亚于枪弹,公司的成败在此一举,各位要用尽全力,使之一举成功。”
画册最终定名为《完成最艰苦的战斗任务与休息的重要性》,并用新版印刷,画册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小册子极力宣传,在紧张的战斗中尽可能调剂战士的生活,当一个战士在完成任务、精疲力竭、口干舌燥时,喝上一瓶清凉的可口可乐,该是何等的惬意呵……
毋庸置疑,伍德鲁夫这一天才的热忱宣传,使国会议员、军人家属和整个五角大楼为之倾倒。国防部不仅同意把可口可乐列入军需品,还支持在军队驻地办饮料工厂。
五角大楼的有力支持,使可口可乐公司受益匪浅,不到3年时间,公司共在海外发展了64家加工厂,销量达到了50亿瓶。在这一时期,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开辟了国际市场,还为战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从伍德鲁夫的成功中可以看到,他在经营中极好发挥了他天性中的优势,他热忱、乐观、豁达,干起事来势如破竹,他的经营才华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外交际上,特别是宣传上,热忱有度,行动上恰到好处。
淡漠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病毒,一旦受其侵害,一个人便会整个儿地丧失活力——工作、爱人、朋友、娱乐一切不再能给你带来快乐。同时,还会把它传染给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也许仅仅外表上的扮酷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千万别让淡漠迷住你的内心。
依赖久了会变成无赖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人们都明白“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其中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求己”而“不求人”并不容易。
有的人一生中的很多注意力都会放在“求人”上,那么“求人”好不好呢?当然,有时候好像挺不错的,尤其是当你的“要求”被满足的时候。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求人”让你感觉到自己比人家矮半截,以至于当你的“要求”被拒绝的时候,你会变得愤怒、失望、沮丧、挫折,甚至觉得备受屈辱。
如果你觉得工作出色,便向老板提出加薪,可老板却拒绝了,你是不是会愤怒,会失望甚至会痛苦呢?你努力了半天恳求客户给你的一笔生意,结果客户拒绝了,你是不是心情十分低落,就好像是一只斗败的公鸡?你要求一个人爱你,但他却表现出一副漠视你的态度,仿佛根本无视于你的存在,是不是令你伤心欲绝?
每当“求人”时,你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此时你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别人而活”的心理。你觉得你的生活满足与否,是由于别人的关系。也可以说,你把你自己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来操纵你。
“求人”,你必须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希望换取别人的施舍,这样做就失去了尊严,故而你便扭曲自己,掩盖了本来的面目,这反而会使你脱离了自我,距离真实纯真的自己愈来愈远。更可怕的是,当你真的缺少了别人的帮助便不能活时,你就会成为死乞白赖地要去依赖别人的无赖!
想要活得有尊严,就要学习“不求人”,并且反过头来“求自己”。怎么“求自己”呢?很简单,就从“爱自己”开始做起。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你好像处于不得不“挨打”的局面,“我真是厌恶我的工作到了极点,但是,为了养家糊口,我只好忍气吞声继续做下去……”“老板不给我升官,实在太可恶了,我为公司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却是别人的一半,实在太不公平了!”
问题是,不管是你的工作、你的老板、你的伴侣、你的客户,甚至你的生活,都是你自己决定“选”的,是你自己当初所“爱”的,他们没有什么不对劲,不是他们让你失望,而是你对自己的“选择”失望。如果你自始至终忠于自己的选择,爱自己的选择,你就能包容、体谅,并且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更不会去苛求什么。
“求己”的人,通常会很诚实地接受“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可以为自己负责”、“如果我对现状不满意,接下来,我还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求己”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怜自艾,嗟叹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
如果你花掉太多的时间在“求人”上,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便你能得到所“求”,你还是一直会缺少安全感,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它会消失。纵然你苦苦“求”了一辈子,最后很可能还是徒劳无获。所以,不要管别人了,还是回头“求自己”吧!
在情感的路上,不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的男女,很多人总是不自觉地把期望放在另一半身上,希望对方多在意自己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如果对方做不到,就会产生怨恨与摩擦。
现在身为一家杂志社主编的劳伦承认自己曾经也如此,总是觉得配偶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在外人眼里这是个“幸福的组合”、标准的“模范夫妻”,但劳伦却愈来愈不满意自己的伴侣,她一直渴望有一个深厚感情的婚姻,彼此更贴近对方,然而她感觉自己始终得不到,因而情绪受到很大的煎熬。
34岁那年,是劳伦很大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她断然放弃了婚姻,恢复单身。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比较快乐,依旧感到沮丧、挫折,她知道自己出了问题,便开始反省自己:“我到底有什么不对劲?”
劳伦认识到,自己在感情上不顺遂,是因为对别人一直有很大的“期待”,总是认为别人“应该”如何对待她,而当对方不是那样的时候,她就觉得失落,失望,甚至绝望,更有时会变得歇斯底里。这时候的女人在男人眼里也就成了不讲任何道理的“无赖”——虽然难听,却是事实。
她发现在累积愈来愈多绝望之后,她开始逃避,并且拼命为自己编织谎言:“你看,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都遗弃你,你就是得不到你要的,你就是不可能被爱!”
劳伦费了很大的工夫才终于弄懂,原来,自己一直在“求”人,而且,她以为那些东西迟早会“求”到,总有一天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其实,她是大错特错。
她决定开始练习“不求”人,并且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我能不能多爱自己一点?多给自己一点?”她悟出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毕竟,我的生命不应该是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应该靠自己独立完成。”
走过了这一段漫长的历程之后,劳伦对自己认识得更清楚,处理感情也变得更成熟。目前,她有一个很要好的男友,两人维持稳定的关系,互相关怀接纳,同时也尊重彼此是独立的个体,不把不当的期待加诸在对方身上。
现在,你若问劳伦,“不求”人的滋味如何?她会很肯定地回答你:“没有负担,而且,自己变得更快乐!”
不再依赖便不再有负担,这就是放弃依赖之心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