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29410000000035

第35章 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差,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分工的细化,许多原本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统统商品化了,致使孩子只会被动的享受,没有自己创造的乐趣。而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事关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不能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创造玩的乐趣,过一个有意义的童年。

玲玲7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只是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到现在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好,更换不用说叠被子、整理衣服了。实际上,很多应该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干的活儿,她大都做不好。妈妈看在眼里,心里替她很着急,便想尽办法锻练她。但是,可能是妈妈太性急了,有时候又感觉效果不太好。

给你提提醒儿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孩子看到花儿很漂亮,他自己会努力地把小手伸出去摘那朵花,这就是孩子基本的动手能力。

然而,许多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好,他们心里就很踏实。孩子放学回家,所有的家务活不让孩子参与,而是由父母全部包揽,孩子唯一可做的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孩子照办,当然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不知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凭什么剥夺他的这个权力。虽然书本上的知识是孩子必须掌握的,而且是接受正规教育的标志,但这也只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其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他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保证。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特别是做一些能锻炼手指的细活。幼教专家认为,动手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事实上,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而且,孩子动手做事情时,手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对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反过来刺激大脑的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毕竟,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

为你支支招儿

▲让孩子学会打理生活

胡彦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家里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也是劳动小标兵。胡彦之所以这样,得益于妈妈对她的培养。在胡彦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动手做事。在妈妈的培养下,胡彦很早就具有了独立的劳动意识并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孩子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日常小事的时候,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如穿衣、整理玩具、打扫房间、做饭等。不要怕孩子弄不好,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代劳。孩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锻炼,才能发展成一个健全、独立的人。

▲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学校开展大扫除,周杰的任务是擦窗户。老师过来检查:“周杰,你的劳动任务完成了吗?”“完成了,老师。”他回答得很爽快。可当老师走到窗户前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只见窗户上条条污痕犹在。老师问:“你知道怎样将窗户擦干净吗?”“知道。先用湿抹布擦一下玻璃,再将抹布洗干净,把边框和槽内擦干净,然后用纸把玻璃正反两面擦一遍。”他把老师说的步骤一口气背出来。“那你看看窗户,干净吗?”老师说。周杰红着脸低声说:“不干净。”他迅速拿来抹布重新擦了起来。可是,几分钟后呈现的还是带有污渍的窗户,老师只好拿着抹布亲自给他作示范,最后总算完成了任务。

事后,老师从周杰父母那儿了解到,周杰在家是个真正的“小皇帝”,所有的家务活父母全包了。他的鞋子都是没有鞋带的,因为他不会系鞋带。周杰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这让老师感到愕然,也很担忧。

许多父母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真正需求。孩子从好奇到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博爱、尊重、义务悄悄地从孩子的心灵中淡化,责任心也慢慢地流失。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不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在亲自实践中,培养应有的责任感。

▲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李玮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论,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来做。

一天,李玮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拿来问他,他只是给孩子说了三句话:“一是老师是怎么说的就怎么看,二是定义定理怎么讲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题怎么运算的就怎么办。”

李玮开始不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诉孩子:“告诉你方法,比告诉你一百个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诉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不会,因为你从此对爸爸就有了依赖。”李玮听懂了爸爸的话,通过自己的能力独立把难题解决了。

李玮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几句话就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鉴的。减少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的依赖,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亲自动手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会在父母的放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优秀孩子。

▲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独到之处。他对小海明威的教育既严格又灵活,他会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认为,事事依赖别人,会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为。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的时候,父亲严肃地对他说:“孩子,别老是跟着我,自己玩去吧!”说着,就给小海明威一根鱼竿,鼓励他说:“你能行,自己去吧。”后来,父亲又给他一枝猎枪。小海明威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

最终,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对此冷嘲热讽,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孩子,父母就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培养出独立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父母把信任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这种感觉,最终干成一番大事业。

▲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爱迪生小时候成绩特别差,被老师讥笑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亲并不这样认为,也没有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母亲的精心引导和教育下,爱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室,每天动手做各种科学实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也曾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认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相对论,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现代社会,是讲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社会,成绩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应,无法证明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许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