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29410000000023

第23章 怎样让孩子受欢迎

放暑假了,一些同事带孩子到单位来玩。阿青的儿子阿德很有礼貌,虽然才上三年级,但懂得谦让和包容。更难得的是电梯门一开,别的孩子一拥而上,他很有礼貌地让阿姨们先上,小小年纪竟然懂得“女士优先”。男孩子们追打淘气时碰倒了几辆自行车,他们怕大人骂,想逃跑。阿德小大人似的说:“没关系,咱们扶起来就好了。”孩子们使出吃奶的劲儿把车扶起来。有来取车的大人,阿德就说:“对不起,我们不小心碰的。”大人们惊讶地说:“谁家的孩子?真懂事。”孩子们明显愿意跟他在一起玩,家长们也喜欢他。大家都说阿青教子有方,纷纷向他讨教育儿经验。

给你提提醒儿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发现每个班级里总有一些孩子容易被同伴拒绝或被忽略。相比其他宝宝而言,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宝宝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宝宝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儿童的交往问题,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宝宝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为你支支招儿

▲让孩子学会讲礼貌

一次,渊博和妈妈在路上碰到了邻居李奶奶,李奶奶很热情地问:“渊博,哪里来呀?”小家伙却不予理睬,妈妈只得尴尬得打圆场:“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教养。”没想到,这家伙听到了妈妈的话,大发脾气,坐在地上不走了,害得妈妈只得连哄带骗地抱他回家,虽说邻居不会介意小孩子的不礼貌,但长此以往终归是个问题。

孩子的自律性比较差,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脏话或者行为粗鲁无礼时,一定不要仅仅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要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那样说话、做事。比如,当渊博是你家孩子时,你不要只是大声呵斥他“没有教养”,而是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太没有礼貌了,应该有意识地控制;实在控制不了,应该向大家说声对不起。”

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礼貌言行。如果孩子和长辈说话时没有使用敬语,家长便可勒令孩子说上几十遍,直到孩子说正确了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对长辈说话应该讲礼貌。家中来了客人,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客人告辞时,要求孩子把客人送到门口或电梯口。

父母良好的礼貌行为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不讲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尽量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父母应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会尊重祖辈,对他们有礼貌。如果父母有事去找别人时,应先敲门,经主人允许后再进屋;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就主动向对方道歉,这样,孩子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就会模仿这种做法。

家长应该和孩子多谈心,明确说出家长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和孩子外出的时候,当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打架或吵架时,家长应该立即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是不文明礼貌的。当孩子在家里特别吵闹的时候,家长可能非常生气,但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尽量避免对孩子大叫大嚷,而是要语气平和地告诫孩子:“希望保持安静,爸爸妈妈要休息”,或者说“你的动作应该轻一些,别影响楼下的叔叔阿姨休息”。

▲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明明每天在幼儿园睡午觉的时候,一脱掉鞋子,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捂起鼻子,老师也每次都提醒明明要勤换袜子,但是明明总是忘记,妈妈工作忙也顾不上督促。老师对明明说,如果妈妈工作忙你可以提醒妈妈呀!明明记住了老师的话,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向妈妈要来干净的袜子放在小床边。在妈妈的鼓励下,明明还开始自己洗换下来的袜子。就这样,明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每天都穿上干净的小袜子,非常开心。

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因为抠鼻子、咬指甲等坏习惯在身体健康或人际交往方面吃苦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孩子受益无穷。这些习惯还包括:不要挖鼻孔或在公共场合掏耳朵;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纸巾或用手遮住口鼻;和别人谈话时要保持50公分以上的安全距离;饭后要漱口;饭前、便后都洗手;不和别人共用杯子、毛巾、牙刷;外出回家后将外衣脱掉,换上家里穿的衣服;脱套头衫时,先分别揪着袖口把两个袖子脱下来,然后两手伸到头的两侧向上托举将衣服脱下来。尽量避免反面向内脱下外套,这样做可以减少皮肤与衣物上灰尘、细菌的接触。

▲不随便议论别人

磊磊和海海差不多大,两家又是邻居,所以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两位妈妈也经常一起聊天。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看见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开心投入,两个妈妈也很放松,家长里短地聊得很起劲:哪家的婆婆对儿媳妇不好了,哪个明星又有丑闻了……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关注的话题不知不觉影响了孩子。有一次,磊磊妈妈单位组织春游,可以带着孩子。当天来了很多孩子,开朗的磊磊立刻交上了新朋友,玩得很开心。回来的路上,磊磊挨着刚结交的好朋友一起坐,几个孩子说说笑笑非常高兴。磊磊的说话声传到妈妈耳朵里,妈妈听到他正在表演单口相声般地细数幼儿园里小朋友的长短:同班的妞妞特爱臭美,每天都换新衣服,羽绒服就有好多件;强强因为个子矮,六一儿童节演节目没被选上……听着听着妈妈觉得很难为情。

能够做到不随便评价不了解的人或事很不容易,这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学龄前是锻炼孩子交流能力的重要时期,父母们都热心于尽力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最大限度地鼓励孩子表达。但是,让孩子从小懂得一定的交流原则,能让孩子更好的进步成长。

▲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妈妈带妮妮回奶奶家。妮妮刚会走路,又到了新的环境,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尤其对抽屉感兴趣,开始挨个儿去拉抽屉。妈妈立即严肃地告诉孩子:“不能动奶奶的东西。”妮妮虽然并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看着妈妈严肃而坚决的表情,明白了乱拉抽屉这件事情是不好的。虽然奶奶一再强调自家人不必拘礼,但是妈妈仍然坚持。妮妮4岁时,跟妈妈到一位阿姨家参加聚会,那天一共来了三位小朋友,孩子们玩得撒了欢。主人注意到只有妮妮不乱动家里的物件及抽屉。临别时,主人夸奖妮妮有礼貌,并向妮妮妈妈询问教育孩子的秘诀。妈妈很自豪,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果然见到了成效。

如果一个成年人乱动别人的东西,就会让人怀疑他是否具备诚信的品质。教给孩子不乱动别人东西的原则,让孩子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将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发展。

▲遵守公共秩序

明明妈妈认为在孩子第一次碰到需要遵守秩序的场景时,父母就应清楚地告诉孩子这种秩序的含义以及应该遵守的理由,孩子一般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但让明明妈妈为难的是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今天明明回家告诉妈妈说:孩子们玩藏猫猫游戏的时候,被分派找人的小朋友在捂着眼睛的时候,手指间偷偷地留出一条缝,以便看见别人藏在哪里。明明也模仿着这样做了,果然很容易就找到了躲起来的小朋友。妈妈听了心里有些担心,但是没有直接批评孩子,因为妈妈明白孩子希望在游戏中获胜的心理。妈妈找到了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和老师一同商讨对策。老师特地为此设计了一些情景故事,让孩子们就藏猫猫的话题进行讨论。讨论时孩子们之间形成了提倡遵守游戏规则的积极氛围,孩子都发言说:谁再有这样不守规则的行为,大家就都看不起他。慢慢地,类似的行为在孩子们中间自然就少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老话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注重规矩、秩序。

▲遵守时间

4岁的清清还没有完全理解时间概念,并不觉得9点半才到幼儿园有什么不对。为了让孩子在心中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妈妈开始有意训练孩子从简单的家务活入手来理解时间概念。先让她承担测算时间的任务。比如蒸蛋羹要10分钟,妈妈就把表拿到她面前,教她认表,然后让她帮忙盯着时间。当幼儿园有特殊活动需要早起早到时,妈妈也教孩子学会自己定闹钟,让她听到铃响就自己起床。即使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时间的概念,通过父母守时的榜样作用,孩子也会逐渐理解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守时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法则,守时的人,就像守信的人一样,会赢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