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陈云长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并能够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唯物主义辩证法。“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失去了工作,但他却从马列著作中汲取了新的能量。
“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云在读报。
长期以来,陈云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1987年7月17日,陈云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经常强调,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中的根本。
200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举行的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曾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建议大家在学习原著的时候,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陈云强调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说:“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
延安时期,陈云按毛泽东的指导组织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938年11月,陈云在中央组织部内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李富春任副组长,组内成员有十余人,另有旁听的干部30余人,重点学习哲学。学习组每天上午9点以前为自学时间,每周集体讨论一次。当时,中共中央还组织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由毛泽东担任组长(会长),陈云担任副组长(副会长),参加研究会的有延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研究会就设在中央组织部。这个研究会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这种学习一直坚持到1942年。
1987年7月17日,陈云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回忆了当时学习马列哲学的情形,他说:“在延安,我当中央组织部长的时候,毛主席先后三次当面同我谈过,要学哲学,还派教员来帮助我们学习。那时,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六个人”。“我们从一九三八年开始学习,坚持了五年。先学哲学,再学《共产党宣言》,然后再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那时我们读的书,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外,还有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也读点别人的著作。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陈云自学和组织干部学马列哲学,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有计划。1983年7月10日,陈云同上海人民评弹团、苏州市文化局、浙江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吴宗锡、周良、施振眉谈评弹工作时,回忆了他在延安组织干部学哲学的往事,他说:我在延安组织部时,组织干部学哲学,规定每周要看几十页书,每星期六用半天时间进行讨论。这样系统地学了几年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又有计划地读了点马列原著。
1981年3月,陈云同邓力群也提到了毛泽东曾三次要他学哲学,他回忆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亲自给我讲过三次要学哲学。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段我身体不大好,把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电报认真读了一遍,受益很大。我由此深刻地领会到,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要把《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选编一下。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
当时尚处于战争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但陈云带领大家学习的热情却非常高。一次,遭遇敌机轰炸,陈云所在的中组部窑洞被封了门窗,不能用了,不得不转移到北门外离延河不远的山坡上。刘淇生在《回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领导下的干部工作》一文中记述道:“转眼到了冬季,窑洞打好了,一切工作也就绪了,陈云同志便亲自领导我们学习马列著作。学习内容主要有:《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法国革命史等。当时中组部只有十多个人,分为两个学习小组,陈云和李富春两位正副部长分头担任两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陈云同志在学习动员会上首先要求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要为革命而学习,要详读原著;第二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每人的读书笔记要在组内传阅;第三要求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学习负责,要批阅组员的学习笔记,并在笔记上签字……等等。陈云同志是我们这个组的组长,每次学习时他都捧着书本和我们一块儿学。他要求我们认真阅读原著,不要看参考书,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来。他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来考我们,也鼓励我们提问题来考他,使学习空气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他还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写学习笔记、学习心得或读后感。读完一章后,他就组织我们有系统地讨论,每个人都要在讨论会上谈自己对本章的体会。陈云同志在组织我们读马列原著的同时,也组织我们学习报纸上的重要文章,以引导我们了解世界动态,关注亚洲现状,注视国内阶级斗争发展趋势,掌握敌占区和国统区的状况。”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只学哲学,还联系革命史和时事政治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学懂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革”期间,陈云在无法面对全党做工作时,就对身边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子女作宣传工作,同时,自己反复地阅读和精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1970年12月16日,陈云接到在北京市怀柔县辛营公社中学任教的女儿陈伟华来信,并于当日复信,鼓励她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尤其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学懂马列主义,不但要学马列哲学,还要学革命史和其他著作。以下是信中的要点:一、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四卷《毛泽东选集》中都贯穿着唯物辩证法。但是,学习马列主义,增加革命知识,不能单看几篇哲学著作,还要从其他方面学习。二、学习世界革命史,可先看《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书中虽有许多人物事件很难看懂,但可了解一个概略。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很多,但只要看上十本到十五本,主要部分大体可以了解。《共产党宣言》是必须看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也要看;《资本论》如看不懂,可找一本《政治经济学》看,它把《资本论》的要点已说出来了。153陈云给女儿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也可照方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学懂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革”一结束,陈云反复地向全党,从广大党员到中央领导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针对有些人认为马列哲学过时的想法,1987年7月17日,陈云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陈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远不会过时。1988年5月12日,陈云接见浙江省负责人时指出:我想劝你们一件事:领导同志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时不要急急忙忙联系实际,接触实际多了,自然而然会联系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1989年9月19日,中顾委发出1号文件,印发了陈云给薄一波、宋任穷同志并中顾委常委各同志一封信。陈云指出:“我最近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应该组织中顾委常委和在京委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目的有三:一是我们这些老同志有丰富经验,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带动带动干部乃至全党同志都来学习哲学。”
陈云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希望你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
1991年5月12日,陈云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大辞典》题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陈云启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陈云强调领导干部以学习马列哲学为主,同时也强调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1983年2月25日,陈云致信中央党校校长王震、副校长蒋南翔说:“党校学员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此作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陈云不但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很重视向文艺界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年2月2日,陈云邀请曲艺界著名人士来住所举行春节座谈。他在讲话中,建议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抽空读点马列的书,特别是学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他说:如果同意,不妨订个学习计划,每天读几页,能有几个人常在一起讨论更好。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思想方法,工作起来全大不一样。
为了带动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要求要做好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的编选和出版工作。早在1939年5月17日,陈云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就指出:现在翻译出版了很多马列著作,这是空前的,今后仍要继续出版。每个县县委一级的老干部只有一两个,因此加强党员教育是一个中心问题。各地新党员训练大纲大多偏重于工作教育,缺乏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因此特别需要有通俗的理论教育小册子。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长期重视读书学习,并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体现在他长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并能够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唯物主义辩证法。
陈云在同毛泽东交谈。陈云是中共高级干部中不可多得的财经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平抑物价方面所做的贡献被毛泽东称为“不亚于打一个淮海战役”。
陈云认为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将唯物主义辩证法概括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交换、比较、反复”则是弄清“实事”的方法,是辩证法。那么,陈云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
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谈话时,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最后,陈云总结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的这十五个字,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精髓,将唯物主义辩证法讲得深入浅出,形象而生动,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
陈云能够总结出这十五个字,关键在于他能够结合具体工作长期坚持学习和参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三次要我学哲学”
“陈云同志和我一样,小时因为家境贫寒,上学都不多。但他酷爱学习,而且有一股钻劲,善于结合实践经验吸收消化,融会贯通,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并有所创新。我想,这恐怕正是他后来成长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原因吧。”
1936年12月8日,陈云奉命离开莫斯科回国。1937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陈云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中共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党代表期间,直接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共中央的主张。
1937年11月29日,陈云由迪化经甘肃兰州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西延安。12月9日至14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云到延安后,毛泽东与他作过三次长谈。在谈话中,陈云表示自己过去由于经验少,曾犯过错误。毛泽东却认为,问题不在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因此,毛泽东建议陈云学习哲学。身处战争年代,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当时的中组部设在延安城西边的山腰上,几眼窑洞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深秋的一天,我到延安城里办事,正走在大街上,突然警报拉起来了,人们纷纷朝山上跑,我则凭着在江苏靖江工作时躲日机的经验,朝反方向跑。日机迎面冲来,从我头上掠地,紧接着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延安城。飞机走了,我赶紧往回跑,来到山上,中组部大部分窑洞被炸塌了。一些同志牺牲了,许多人受了重伤和轻伤,大家都忙着运送伤员。陈云同志的窑洞虽未被炸塌,但却被上层炸塌窑洞的土滑下来封住了门和窗。我们见状都十分焦急,担心封的时间长了,洞内氧气不足。于是,连忙七手八脚把土搬开。陈云同志镇定自若地从洞内出来,微笑着拱起双手向大家鞠了一躬说:‘谢谢大家,辛苦了!’看着陈云同志安然无恙,我们都舒了一口气。”
1939年5月30日,陈云撰写《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发表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文中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六个标准之一就是学习。
1942年5月,陈云任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委员,参加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内开展的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中,提出领导者指导工作,应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在延安期间,陈云还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毛泽东的著作和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电报认真研读了一遍。在研读过程中,陈云体会到了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
毛泽东和陈云在延安时期提倡学习哲学这件事,在宋平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年参与学习组学习的宋平,在陈云去世后曾以《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为题回忆陈云身体力行学哲学的事。他说:“陈云同志出身贫苦,小学毕业就去当学徒。他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三次同他谈,要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记得,当时中央机关成立了若干学习小组。陈云同志在中组部带一个组,共有6个人,还有几位旁听的“后排议员”。我在张闻天同志那个组旁听。学习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里,用心读书,结合实际,开展讨论。陈云同志带的那个组,从1938年起,学习活动坚持了5年。我听陈云同志谈过,在延安那段学习对他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可以说终身受用。”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曾三次对陈云讲要他学哲学,这对陈云的影响非常大。
1942年,陈云曾经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交换,比较,反复”。1978年12月1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提到了这段往事,他说:“一九四二年我养病的时候,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弄清‘实事’并不容易。为了弄清‘实事’,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交换,比较,反复。所谓交换,就是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交换意见,不仅要听正面意见,更要听反面意见。所谓比较,一是左右的比较,例如毛主席论持久战,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既反对速胜论、又反对亡国论,正确的结论是持久战;二是前后的比较,例如毛主席讲统一战线,就比较了陈独秀和王明,或者是只团结不斗争、或者是只斗争不团结,正确的结论是既团结又斗争。所谓反复,就是事情初步定了以后还要摆一摆,想一想,听一听不同意见。即使没有不同意见,还要自己设想出可能有的反对意见。我们反复进行研究,目的是弄清情况,把事情办好。”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结合中国革命经验教训,陈云逐渐总结出这样一个体会: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结合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总结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这十五个字,始终伴随着陈云,他说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对他一生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历史关头的思想和行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大跃进’浪潮中,党内很多同志头脑发热,把粮食、钢铁等生产指标越定越高。陈云同志比较冷静,对各地的浮夸风保持警惕,不赞成搞高指标。那时我在国家计委工作。1959年春,在一次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钢铁生产指标的会议上,我根据矿石、煤炭、运输、设备等实际情况,讲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当年要完成1800万吨钢铁生产指标有困难,话虽然讲了,但思想压力很大。会散了,走到门口,陈云同志拍着我的肩膀说:质量!质量!我领悟到,在当时条件下,光讲产量,不讲质量,高指标降不下来。有些铁炼出来像蜂窝一样,即使完成生产指标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在陈云同志主持下,把过高的钢铁指标压了下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就看书”
“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之初,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因为身体不好,正在家中休养。实际上从1962年开始,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他已很少起到党和国家事务的决策作用。1967年年底,陈云对儿子陈元说:看来中央不会再让我工作了,我准备集中时间看看书。要订一个五年计划,先看《列宁全集》,从二月革命的那卷开始往后看,然后再看前面的。此后,除下厂“蹲点”外,其余时间均按照自己订的读书计划,逐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
1968年8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办公厅组织了一批老领导到中央警卫团支左的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北京新华印刷厂等工厂去蹲点调查。陈云被安排到新华印刷厂。
1969年10月,根据当时中央关于战备疏散的决定,陈云离开北京去江西南昌。行前,他交待身边工作人员,带上《马恩全集》、《马恩选集》、《资本论》、《列宁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书,说到江西后要继续抽空看书。工作人员将这些书装满了两个铁皮箱和一个木箱带到江西。
从1969年10月20日,陈云离京到江西,到1972年4月22日,陈云从江西返京,他在江西共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
在江西,陈云很少外出,甚至很少离开住处散步。除了到工厂“蹲点”和到工厂农村调查研究外,陈云在江西最多的时间是用在读书看报上。一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郑惠说:“书是精神食粮,好东西。我从北京到江西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只带了三箱书,读书就是我的工作。”他从北京来江西时,一共带了三箱子(三个箱子一样大,大约长1米,宽高0.6米)的书,其中有《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恩全集》、《列宁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文选》、《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这些书,有些过去读过,这次重读;有些没有读过,这次补上了。
受陈云影响,他身边的郑惠也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一次,郑惠要给干部战士上政治课,备课中为找到毛泽东论社会发展的一段论述出处犯难了。无奈,只好去找陈云。陈云看了那段话,随即说:这话出自《马克思选集》多少卷、多少页,倒数第几行。接着,他从书柜中找出马克思著作给郑惠看,果真不差。
1970年12月8日,女儿陈伟华在给陈云的信中表达了想学习的愿望。陈云感到万分高兴,在给女儿陈伟华的回信中说,说他想用两年时间,再精读一遍《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若干著作。方法是吸收家里人一起学习,先自己阅读,每星期日上午集中,大家提出疑问和交谈学习心得。先学哲学,第一篇是《实践论》,打算集中讨论两次。欢迎她参加,先看一遍,然后细读前半部分,把疑问都记下来,到集中学习时提出讨论。
陈云在给女儿的信中指出,要女儿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中的根本。为了更好的让女儿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启示女儿要了解国内外形势,把学习理论和学习时事结合起来。要看《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另外,要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世界革命史。他还指出,《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必须看的。
1971年4月,陈伟华到南昌去看望父亲陈云。她发现陈云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却丝毫没有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和女儿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读书学习。他告诉女儿,学好理论是政治进步的基础,学好哲学尤其重要。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就有了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时,南昌的春天气温很低,有时还刮着大风,由于生活条件差,就不得不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云每天还要读书到夜里11点以后。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读了两遍《毛泽东选集》,而且重读了《资本论》、《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文选》,还重读了不少鲁迅的著作。
1972年4月下旬,陈云结束了在江西“蹲点”的生活,回到北京,“请求中央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分配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毛泽东第二天阅后批示:“印发。请中央商定,我看都可以同意。”此后不久,已10年没有做具体工作的陈云,参加了以周恩来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业务组,并受周总理委托研究国际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
这段时间对陈云来说比较宽松,他又给自己订了一个读书计划,打算用两年时间再精读一遍《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若干著作。
1973年8月7日,他从北京的家中给女儿陈伟华写了第二封信。信中说,他邀请在京的家庭成员,他的妻子,妻妹,在家的大女儿参加学习小组,希望陈伟华也参加。首先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学习方法是每人先分头阅读,每星期用6到9点的时间集中讨论,提出疑问,交流心得。陈云还告诉了女儿第一次要学的页码,一切疑问都要记得,以便集中讨论。
1975年3月,陈云开始从《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远方来信》一文起,再次逐篇精读《列宁全集》各卷,直至1976年10月25日,读完第三十三卷最后一篇文章为止。
陈云非常喜爱家乡有评谈。1977年6月22日,陈云同参加杭州评弹座谈会的部分与会人员座谈时,提到了自己学习马列著作的往事。他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就看书。从1967年7月30日起,戚本禹这些人搞的,连《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也不给看。我说好,就读《资本论》,读马列原著。这样自学了几年。”
后来,沈鸿在《哲人其萎,风范犹存》中也回忆了陈云在“文革”中读马列著作的谈话:有一次,我问他现在干什么。他微微一笑,说:“我现在是中央委员一个,没任何具体工作,平时就是看看书和报纸。我说:“你身体不好,应该注意休息。”他指着装满《马恩全集》、《列宁全集》《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文选》、《毛泽东选集》和《鲁迅全集》的书架说:“不读不行啊!”‘老祖宗’还是管用的。”……后来听说,他利用靠边站的几年时间,不仅看完了《列宁全集》十月革命以后的几卷,而且读了三遍《资本论》。
陈云读马列著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政治需要,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现实工作。例如,“文化大革命”中,陈云大部分时间挨批靠边站。1973年,在周总理的争取下,他参加了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那时,国务院决定进口一套1.7米的大型轧钢设备,要连同附件一起进口。“四人帮”把这骂成是“洋奴哲学”。陈云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缺了零配件,国内解决不了,就要推迟投产,耽误一年就少生产300万吨钢板,很不合算。如果说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吧。但粉碎“四人帮”后,有人又犯了急于求成的老毛病,什么都要进口,恨不得买一个现代化。对此,陈云坚决反对,他坚持应该多用自己的产品。他说:“自己试制的东西,第一次会差些,但第二次就会好些,第三次会更好些,以后一次会比一次好。”陈云的前后主张看似矛盾,可仔细想来,并不矛盾,而是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