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推广
29389300000017

第17章 直销推广和网络推广(1)

一.直销推广

1.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

业务人员必须就自家生产的商品有所了解,在平日不断吸收一切相关知识。

某公司销售经理认为,即使是再优秀的销售员,其能力还是有界限。

换言之,若是滥竽充数的商品在直接销售上是绝对行不通的。

“直销的销售员必须要能简单明了地向客户说明自家产品的各项优点,并且进而还要说服客户签约。如果只是口才好,那还是对直销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一位好销售员,必须平日不断地了解产品,努力充实自己。”

目前市场上到处充斥着相同的商品,所以一个销售员假使无法将自家产品的好处,很具说服力地推荐给客户,就绝对无法开拓路线。因此除了极尽所能地了解自家产品的优点所在之外,似乎另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使自己公司的产品能有固定的销售路线,拥有自己的卖点,乃成为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如果推销工作由任何人来做,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多几个卖点,想必就能在数字上取胜,进而提高业绩。不过,事实上,有本领及本领差的销售员却是随处可见。”说以上这些话的含意,无非是想强调卖点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从事直销的销售员而言,更是如此。

“其实到头来还不是比较两家所派出之销售员的人格及品德,所以光靠商品目录推销,”恐怕是难有所获。如果能对自家的产品有信心,所表现出的热忱就会因人而异,如此一来便能反映到业绩上面。”

这是强调对自己公司产品有信心、有热忱的重要性。

2.掌握竞争者的情况

为使自家产品的长处成为卖点,便得先收集一些有关竞争对手公司产品性能的详细情报。

但是当把这些资料带到谈生意的场合时,要谨防对其他公司的产品有所批评。因为即使再如何丑化对方,未必对自己一定有利。

某工业公司科长认为,销售员应在提高自己公司的企业形象之余,再设法表现出自己公司的产品略胜对方一筹的部分,如此才算有真本事。

只是一味地攻击对方产品的缺点,但却无法提出替代的优越性能,或无法说服客户相信自家产品在这方面绝对胜过对方,仍然是毫无用处。只为将自家公司产品销售出去,而随时随地的一一列举竞争厂商商品的缺陷,不过徒然增添对方不安的感觉罢了,对自己也无多少助益。

例如当客户一边阅读商品目录,一边听取销售员的说明时,面露难色如此说道:

“真不知该如何取舍?双方都是五十步百步之差,也没在性能上有任何显著的差异……”这时经验少的销售员一定会拼命跟对方辩解说:

“本公司的产品跟B公司的最大不同,便是在于耐用性,本公司的产品均经过严格的耐用测试,及详细的检查。而B公司产品在抗海水的侵蚀渍害方面较弱,因此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像这样毫不客气地指责对方产品的缺点,但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海水的侵害问题,乃是同业间共同的难题,于是客户便会一面翻阅商品目录,一面这么说:“B公司的商品目录里有记载‘耐用性高,性能好’等字句,听你这么一说,这些不就跟唱歌的歌词没有什么两样了吗?”

于是表明了必须再详加考虑之后才能做决定的意愿,谈好一半的生意,便只好中途告吹了。

(1)收集竞争者的情报,注重企划

现在可说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无论对任何企业而言,情报的收集往往能左右其消长。特别是在直销方面,如果事先收集了丰富的情报,在洽谈生意时往往便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换句话说,假如收集了很多有关别家公司产品的情报,便能从容地想出一些有效对策。

某公司的某先生平日便积极地收集竞争对手公司的商品目录,并详细的记录下顾客使用产品后的反应。

此销售员首先会对比自己公司和别家公司产品的特色,然后写下自己的观感。

接着参考实际上自己到各家公司推销时所得到的一些批评,将自家公司产品的特色再做一次过滤。

“其实每家公司的产品本身,并无多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只是在于该如何把优点介绍给客户认识,我自己就常努力筛选各方对公司产品的意见,将较为突显的优点作为销售的重点。并进一步地就这些事项研拟有效的销售计划,由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这里强调的是——如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便须掌握有关产品的资讯。

一点小灵感便能大大改变商品的销路,因此直销,尤其需要重视企划的工作。

(2)不可忽视竞争厂商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因此,推销推广人员应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为目标;在此前提下,可以与客户建立个人的友谊,但切记不能违背公司的总体利益,否则便会失去客户。

某工业公司的李先生就有过以下这段痛苦的经验:

李先生即使在得知对方可能跳槽的消息以后,仍然处之泰然。结果到后来竟然接到王经理打来的电话,说他们公司决定和Q公司做买卖,请他能够谅解等等。

听完电话后,李先生惊讶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Q公司与其一直都处在激烈竞争的状态。

于是李先生便火速赶到王经理那里,但对方却以现有要事不便会客为理由,避不见面。于是李先生便向对方表明愿意等候的意思,在公司里呆坐半天,但还是不见王经理的人影。一问才知,他又赶去参加紧急会议,这下李先生可说真是一筹莫展了。

“事后才知道,问题在于成交的条件,还加上回扣的问题。只怪自己对与王经理的交情太过自信,以致丧失了时机。事实上我们公司也是具有竞争能力的,只要王经理说一声,我一定会设法办到。但是……”

李先生认为自己太过相信自己的私交,才会落得如此下场。我们姑且不提,这件事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究竟是因为王经理变节呢?还是遭到上面的强大压力?不过,我们确定的是——李先生这次实在是太大意了。

(3)争取竞争者的客户

推销活动建立在竞争原则上。一旦停止竞争,便会亮起危险讯号。

自己客户的周围,总是随时围绕着一群竞争厂商派出的销售员,他们随时随地准备要伺机而动。基于同样的道理,由我方主动向竞争厂商的客户出击,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能摸清楚对方的底细,便能想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手到擒来。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过滤客户与竞争厂商之间的人际关系,由此便能找出真正握住决定权的关键人物。

在了解人际关系以后,接着再收集有关竞争对手公司业务员的情报。这么做,似乎有点像私家侦探一样,可是采取行动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诋毁对方。而且若果真是如此,反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怀疑。

其实收集有关销售员个人的资料,只是想知道对方的个性及推销的模式,设法找出其破绽,以便乘虚而入。

B公司的李先生判断他是这样一个人之后,于是便决定采取正面攻击的战术。结果王先生那边很快就有反应,他开始不断抨击B公司的产品。

可是由于B公司的产品性能优越,又加上成交的条件优厚,在这方面王先生可说是完全被压倒了。于是只好对客户说:

“就当作是补充不足的部分,请务必多少采购一些本公司的产品吧!”

这回李先生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不仅战果辉煌,还保住操守,使客户对自己的修养留下好印象。并且由于自己谦逊的作风打动了客户,于是客户便与竞争对手公司日益疏远。

3.满足客户的要求

(1)了解和满足客户的要求

商品必须经常加以研讨改进,相信这是所有使用者的愿望。但是即使是性能再优越的商品,如未能将这些优点介绍给客户,商品还是一样卖不出去。

此外,外表虽然看起来十分精美的商品,假如顾客对其坚固耐用程度存疑的话,相信也不会愿意掏腰包买,因为这就好比是把钱投入水沟一样。并且顾客对商品的品质要求,并不只针对某一点好,如其他各点差强人意仍是不能满足的。

特别是在直销方面,是否能满足客户这类要求,也正是推销员掌握客户的关键所在。

“客户对商品的要求,好比是连接买卖双方的渠道。渠道的通畅与否,对交易具有重要影响力。”

服务于某工业公司的李经理这么说。万一渠道发生阻塞时,也正好可趁机自我分析商品的性能,站在制造厂商的立场,必须诚意地听取客户的意见。此外也可供做开发新产品时的参考。

“我一直抱着和客户一起改进商品品质的想法,于是便形成一条口径很大的渠道,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便通畅无阻……”

李经理甚至断言假如无法做到这一点,那根本就不配做推销员。他认为除了销售之外,更须带有前瞻性的广纳客户的建议,在制定具体目标的同时,还须拥有一套详密的计划。

“除了商业机密之外,假如能向客户展示某种程度的具体计划,将会使他们感到十分满意。于是买卖便有可能谈成了,然后接下来便是该如何紧紧把握住各销售路线了。”

他很得意地说。似乎借着向客户展示开发商品的计划,以帮助达到销售目的的推销方法,是他最拿手的绝活。

(2)沟通双方想法的方法

与客户你来我往地洽谈生意时,如果双方之间毫无默契,那原本可能谈成的交易,便可能会因此而谈不成了。

有一方在话中暗藏玄机,可是另一方却怎么样也听不出来,而且只是一味地热衷于抒发自己的看法,像这样只是徒然使人心生不悦罢了。

因此,为能顺利地谈成交易,双方之间最好能存有某种程度的默契,也就像俗话说的“一点就通”,那事情的进展就会顺利多了。

资深销售员,姑且不论其手段好坏,似乎每个人对透视对方心理,或多或少都有心得。

“推销员干久了就会知道有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因为双方心中都有默契,所以都会避免说些不恰当的话。”马经理如此说。换句话说,他认为避免说些不中听的话,也是谈话的技巧之一。

越是彼此有默契的,就越能以言词之外的话意左右谈生意的成果。所谓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也许就在此吧!

在交易的最后阶段,有必要对各项事务逐一仔细加以规范,即使原来的当事人已被替换,后来的人还能顺利接手,无不明之处,并且继续推动。关于这点,是十分重要的。

(3)创造引发共识的环境

直销必须建立在与客户有共识基础上。想以自以为正确的言行打动客户购买商品,或许到头来还会被投以怀疑的眼光。

所谓共识,是指双方对某件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并相互承认,对方的想法正确。

只要能找到买主,并且商品本身也很不错的话,那销售的目的可说是完成一大半了。不过直销的推动,却偏重于这以后的步骤。

其最大理由是——客户并不可能永远跟自己的公司交易,周围经常有一大批竞争对手公司的销售员环绕着,虎视眈眈地伺机而动。

假如稍有疏忽,认为都是那么久的老客户了,不必再如此费心。那有可能由于一时的疏忽,使长久以来的生意往来,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对方长久以来,已将彼此间良好的生意往来视为理所当然。因此你若也随着安逸起来,便可能会招致失败,那就太大意了!”

某工业公司的刘经理说完这些话以后,接着又说——事情顺利的话,得视为原本理当如此。但无论何时也得预想最坏的情况,做最好的应变,这便是身为销售员最大的难处。

当然竞争对手公司的销售员们无时不在伺机介入,因此一时失察而导致的后果,往往会出人意料,所以不可不防。

“遇到这种情形,只好将与客户的交情归零。一切重新再来,至于是否能逢凶化吉,只有靠销售员的努力了!”

刘经理认为像这种情形,过去的实绩如何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有时竞争对方所派出的销售员,甚至会费尽心机制造纠纷,所以如能掌握一切有关对方公司的情报,便如同掌握了有力的武器与之对抗。

共识必须出于自动自发,所以必须将其与强力的支援体制相连接。特别是在从事直销方面,销售员更应注意营造引起共识的环境。

二.直销推广的三种基本方法

直销推广就是你直接与最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的人们讲话,并使他们能够立刻以订货、询问或惠顾商店的方式采取行动。因为你试图建立的是一种长期发展的顾客关系,那么就应把注视焦点放在给顾客的生活带来好处方面。

直销通常包括建立一个答复者数据库。通过对出售成包商品的市场推销商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3的推销商在编制和使用顾客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人当中,设立信件答复酬金和抽彩中奖是最为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还有采取的是赠券和回扣法。使用数据库推销的人中,多于2/3的人采用外界人口统计和生活方式等信息来扩充他们的数据。尖端的数据库方法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前景。销售资源就集中在这些精选的目录片段上。

直销中的战略决策包括计划范围(全部计划的检验与实施),基本报价(产品、奖励和酬金),观念和主题,以及媒介选择。直销推广主要有电话推广,直接邮递和综合直销。

1.电话推广

在美国,电话为第三大媒介,每天电话使用达1800万人次。在我国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共5亿台,电话推广把通信技术当作推销计划的一个工具,这正是用个人推销的显著特征。电话推广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是亲切,紧迫,有最后限期督促,能够相互影响,伸缩性强,能引起即刻反应,可以通过检验不断改进,并且花费低廉。你可以采取主动来联系客户(外向业务),也可以让客户与你联系(内向业务)。

(1)外向业务

因为一次公司对公司销售活动平均花费300多美元,许多商家开始转向电话销售,这样每次联系的平均费用仅需7美元,与其他直销手段相比,电话销售的主要优点是伸缩性强,文字东西随着事情的发展可能需要更改。

电话推销的可接受性随着产品或服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次调查表明了顾客对电话推销作出的反应:62%的人在通话前或在通话期间中止电话;32%的人听完全部电话;6%的人接受电话请求。当问到对某公司最后一次电话的印象时,40%的人说那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39%的人称是一次愉快的经历;19%说两者都不是或他们不知道。另一调查对30天前打的电话进行跟踪采访,发现有72%的人对那个电话不介意,28%的人反对一切电话,95%的人说他们与该公司的关系并无变化或有所改善。令人不快的电话发生的原因是打电话的人没经过良好的培训,计算机编制的信息,时间选择不当,或目标不准,没有必要。

(2)内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