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29386100000018

第18章 人格魅力(1)

一、做一个完整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表示:"我自己就体会到,既要从事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又要保持着做一个完整的人,那是多么困难啊。"

爱因斯坦所说的做一个"完整的人"不是指无缺陷、无疤痕的人,不是与"赤金"类比那种意义上的"完人"。他常提到的作为"完整的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是指那样一些人:他们沉溺在抽象的问题之中,对人类最迫切的需要视而不见,一碰到政治问题就采取最小阻力政策,完全躲避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里去。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绝不是"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就是做一个关心政治、关心人类命运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

爱因斯坦充分了解到,科学家不是生活在抽象思维和实验操作的真空里,科学家是一个人,他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的气氛中,而这种气氛是受到他在的那个国家所制约的。科学家辛勤地劳作是为了全人类的事业,是为了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而这种事业和认识一方面推动着社会力量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力量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科学家创造的成就在付诸应用时同样由这些社会力量来定向,同时科学家本身也不应该脱离这个社会力量而置身事外,科学家就是社会的一员。爱因斯坦在感到做一个完整的人显得困难重重时,心中所焦虑的是社会力量如何对待他心目中的世界图像和他所追求的真理的。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世界是统一的、和谐的、完美的,其规律是那样的美妙,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人所置身的这个社会世界也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完美的。对他来说,单纯的才智不能代替道德上的正直和政治态度上对正义的维护。正像对待知识他永远是一片赤诚之心一样,对待社会问题他也总是光明磊落,不因强权而屈服,不因邪恶而退缩,不因凶残而躲避。是生活、事实、政治警告了爱因斯坦不能做一个书斋中的学者。他和他的理论都经受过风雨严寒的袭击,这种袭击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学术界,因而使他的大脑愈来愈清醒。他所遭到的围攻、歧视、误解、人身攻击,直至被抄家,被凌辱,著作被烧毁,财产被没收,被剥夺公民权,被悬赏,这一切都曾横亘在他的面前,他未曾低过头。如果说爱因斯坦对社会正义,对残杀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对的话,那么当他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面临着恐吓与辱骂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奋起抗争的战士了。

二、淡泊名利

全世界都在谈相对论。各式各样的哲学家、科学批评家、打油诗人、漫画家、无孔不入的商人,更是在前所未有的爱因斯坦热、相对论热中推波助澜。有人是正儿八经地谈,有人是在瞎扯淡,更多的人是在赶时髦。一个美国富翁出5000美元巨额赏金,征求一篇3000字的介绍相对论的文章。市场上的烟贩子在叫卖"相对论牌"的香烟和"爱因斯坦式"雪茄。英国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漫画,把相对论和英国人特别爱好的侦探故事结合起来了:夜晚,一个大侦探手拿电筒,照出一束强光,光线绕过两个大弯,落到正在撬保险柜的窃贼身上。漫画的标题是:爱因斯坦,这是小意思!

一位打油诗人描写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杰克小子剑术精,出剑迅捷如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相对论热已经变成了一场闹剧,严肃的物理学理论竟被新闻媒体煽起的热浪冲得面目全非。爱因斯坦深知人们在崇敬自己的同时,又在填补自身的无知与无聊。和人家的赞誉对着干,板起面孔作高深状,天性善良的爱因斯坦做不出来。顺水推舟,在人们浅薄的赞誉中欣欣然,乐融融?爱因斯坦的境界自然不会这样。怎么办呢?爱因斯坦的幽默与诙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他写道:我走到那里,我站在这里,总看到眼前有一张我的画像--在写字台上,在墙壁上,在围着脖子的黑丝带上。

男男女女怀着仰慕的神情,来索取签名留念。

人人都从那可敬的好小子那里,讨到一个带钩的签名,有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那清醒的时刻我却想:

是我自己已经发疯,还是我误入了牛羊群中?爱开玩笑的爱因斯坦,写下了如此打油诗后,心里有些诚惶诚恐。人们即使受到他的讽刺,仍觉得是一种难得的荣兴,还喜不自禁地说:"看,这才是真正的名人!平常人谁有这份幽默?"

在举世瞩目的荣誉面前,爱因斯坦更多的是苦恼。

记者们一拨又一拨地按响了哈贝兰大街5号的门铃。谈话、采访、拍照、没完没了的追问、故作深刻的对话、添油加醋的渲染,还有廉价的吹捧,把爱因斯坦全弄糊涂了,也弄得万分紧张。

爱因斯坦不无感慨地说:"我最凶恶的敌人是邮递员,我已摆脱不了他的奴役了!"

每天早班邮件一到,围攻就开始了。他会收到成百上千封讨照片、讨亲笔签名的信。许多信封上连地址也没有,只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几个大字。也有一些讨论科学问题的信。有人请他解释空间怎么会弯曲,有人请他证明宇宙怎么能有限,有人请他说明时间怎么能像橡皮筋似的拉长缩短……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小问题,只要教授花费一分钟时间回答。也有请求帮助的信:一个青年学生没有考上大学,请教授在教育部说说情;一个青年发明家的新发明被埋没了,请教授在科学院里讲几句话;一个年轻妇女作为"天文观察者"自荐效力;一家雪茄烟厂厂主告诉他已把自己生产的一种新型雪茄取名为"相对性"……

艾莎成了爱因斯坦的收发秘书。她每天得把信件分类,一些她留下不回信,一些自己复信,余下的交给爱因斯坦过目。这项工作占去她整整半天功夫,有时甚至是整个晚上。

尽管艾莎已筛选过,但信件仍使爱因斯坦伤透了脑筋。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擅长说"不"。但现在,报界文章和信件不断地向我询问、邀请和要求,我每晚都梦见自己在地狱里被火焚烧。邮递员变成了魔鬼,对我大声呵斥,并把成捆的新信件向我头上掷来,就因为我未对过去的信件做出答复。"

后来,为了对付众多的信件,爱因斯坦想出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请慈善机关代办讨照片和签名的信。谁捐了钱,就拿到爱因斯坦教授的签名和照片。这样,既满足了名人崇拜者的虚荣心,又帮助了穷人,同时还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至于讨论问题和请求帮忙的信,爱因斯坦就自己复信,实在忙不过来,就请艾莎和女儿帮忙。

但是,另一种面对面的麻烦则更使爱因斯坦不得安宁:摄影家、画家、雕刻家,各式各样的艺术家都来找他。他们或者是想借爱因斯坦的名气去闯天下,或者想丰富自己的创作目录,或者想在历史上留下艺术家与科学家交往的动人佳话。对于这些人,除了被艾莎客气而优雅地挡走了部分外,余下的就只有爱因斯坦教授自己到客厅里来周旋应付了。

爱因斯坦去日本途经中国上海的时候,瑞典驻上海领事给他带来了他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

爱因斯坦一点也不觉得突然,相反,他倒觉得十分有趣。

在这以前几年,早有传闻要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直到1922年11月才正式决定授予他1921年度的物理学奖,同时,还决定把1922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波尔。

1905年的三篇论文,每一篇都应该得一份诺贝尔奖,还有E=mc2,也应该得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广义相对论了。可是,他的科学思想太革命了,受到保守的物理学家的反对。像勒纳德、斯塔克这样的人,甚至口出恶语:如果给相对论的创立者颁发诺贝尔奖,他们就要退回诺贝尔奖。现在,评委会找到了一种聪明无比的措词: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和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研究。

这样,对于支持爱因斯坦的人来说,由于一项较小的贡献而得奖,这更说明爱因斯坦的伟大。对于反对爱因斯坦的人来说,也可以自我安慰一番,说相对论是不配得诺贝尔奖的。真是聪明无比!

"哈!哈!哈!"爱因斯坦笑出了声。

直到1923年7月11日,爱因斯坦才去领取1921年度的诺贝尔奖。

1952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去世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电话铃骤然响起,又是一位记者打来的。

"听说要请你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你会接受吗?"

爱因斯坦说:"不会。我当不了总统。"

"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职位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你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由你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

爱因斯坦说:"不,我干不了。"

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秘书杜卡斯去接的。

"天哪,是华盛顿打来的。以色列大使要和你讲话。"她把话筒递给爱因斯坦。

"教授先生,我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你当总统候选人,你愿意接受吗?"大使说。

"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你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现在,梅塞街已经很不安宁了。"

"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你能胜任的。"

"不,魏茨曼和我是不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

"教授先生,每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你呢!"大使的话是很真挚的。

"那……"爱因斯坦被自己同胞的这一番好意感动了,"我怎么办呢?我会使他们失望的。"

当然,提名当总统,拒绝当总统,这样重大的事情,哪能随便在电话上决定呢?11月8日,大使先生走进梅塞街112号的绿色大门。他带来了以色列总理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也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三、音乐魅力

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那么他是怎样开始学习音乐的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贤慧母亲。她爱好音乐,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前轻轻地弹着琴键,弹出的旋律就如潺潺的溪水。一曲结束,她回过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听琴呢!他听得是那样的入迷。年轻的妈妈感到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她很高兴地对小爱因斯坦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学教授模样!喂!亲爱的小家伙。怎么不说话呀?"小爱因斯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答一句话。那时他只有3岁。

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从6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灵就已经进入到优美的旋律之中,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并不是什么艺术的享受,而是艰苦的劳动和体罚,甚至一连几个小时进行反复的、机械的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有时小阿尔伯特感到麻烦。

7年之后,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教学结构。他体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爱因斯坦学习小提琴的技巧并不是通过正规的小提琴霍曼教程,而是通过莫扎特的奏鸣曲来学习的。他认为热爱就是最好的导师,从此他爱上了莫扎特。小提琴也成了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的终身伴侣和欢乐女神。她为这位科学家驱散了忧郁和喧嚣,驱走了混乱和邪恶,她为科学家增添了美丽与和谐。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作小职员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喜欢和人吵架的同事在和人吵架后,来找爱因斯坦评理。爱因斯坦听他说话的火药味儿还很浓,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便笑呵呵地拿起心爱的小提琴,说:

"来,来,我们还是来拉拉韩德尔吧!"

这位同事忍不住笑了。因为作为德国古典作曲家的韩德尔的名字,在德语中也有"吵架"的意思。

在爱因斯坦与音乐的众多故事中,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2。

音乐以它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吮吸着人类文化最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的想象力。

1913年之后,爱因斯坦被普朗克和能斯特这两位物理学界的台柱人物请到柏林后,成了柏林科学研究院的院士,但他爱好音乐的天性,使得他生活的世界,依然是由音乐的音符和数据公式共同构成的一个和谐的世界。他到柏林当科学教授不久,就常在普朗克家里举行音乐晚会。普朗克的助手莉泽·迈特纳对此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弹奏了贝多芬的B长音阶三重奏,普朗克弹钢琴,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演奏大提琴的是……一个荷兰职业音乐师。听这音乐是奇妙的享受,爱因斯坦偶然有几个走调的地方,也算不了什么……爱因斯坦显然由于玩了音乐的缘故,而满意喜悦,无拘无束地大声笑着说,他因为自己的技巧有缺点而感到歉疚。普朗克站在那里,神态安详,面上真正闪射着幸福,用手摩着自己的心窝:"这个美妙的第二乐章。"

在柏林的头几年,爱因斯坦常常去看望自己的堂叔鲁道夫·爱因斯坦。那时,鲁道夫和女儿艾莎住在柏林。艾莎与爱因斯坦自幼熟悉,她在和丈夫离婚后,就带着两个女儿一直住在柏林的父亲的家中。爱因斯坦得病后,一直受着艾莎的照顾,也由于这场大病,两人在情感上都孤独的人有了结合的愿望。

1917年夏天,爱因斯坦从威特尔贝彻大街搬到哈伯兰大街,住到艾莎一家的隔壁。12月写信给朋友说:

"多亏艾莎的精心护理,我一夏天重了4磅,她亲自给我烧饭,看来也需要这样做。"

病中的爱因斯坦,确实从艾莎那儿得到了从米列娃那儿得不到的温情。病中的人,都需要一个笑容满面、体贴入微的亲人来照顾,他躺在病榻上,这位幼时的伴侣坐在身边替他织大衣。艾莎操一口他们共同的方言,讲起话来带"儿"音,就像小河汩汩地流。她轻轻地站起来,快步走到厨房,又轻手轻脚把茶点端到爱因斯坦身边,说:

"来,阿尔伯特,把这个奶油炸面圈吃了。"

爱因斯坦心不在焉地嚼着香甜可口的食品,艾莎又用带"儿"音的动听的故乡方言,给他讲起柏林大街上有趣的新闻:面粉多少钱一磅,又涨价了;哪一家商店里来了一批进口的罐头食品,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怎样把那些罐头打开……

在艾莎的精心护理下,爱因斯坦的身体明显康复。但在1917年底,气候变玲后,爱因斯坦的病又突然变重。他又患上胃溃疡,因此不得不在床上躺了几个月,他的情绪十分低落,"精神颓废,气力不支"。1918年4月,医生允许他下床活动,但仍需小心行事,不得作任何受累的事情。谁知久病在床的爱因斯坦拿起心爱的小提琴。拉了一会儿后,竞又不得不重新回到病床上。他当时告诉朋友们说:

"近来,我遭到了令人极不愉快的打击,很明显,原因是我拉了一小时的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