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中外办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是健康平稳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办得好、质量高、有特色、受欢迎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大胆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外双方合作办学应朝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一、加强融合
中外双方应在课程建设和师资上走向进一步融合,各取所长,共同发展,而非单向引进。未来的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标准国际化将要求作为教育核心领域的课程教材改革走上高速公路。教育国际化要求教育工作者确立全球化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合编、改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合作开发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推进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现在国家积极鼓励国内高校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雄厚的资本,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中国高校改革和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单向引进,而要通过合作把双方好的东西进一步融合,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我们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达成和执行时应本着忠实、平等的原则进行。以我为主应更多地体现在中方对项目的实际参与和控制权限上,能够在教学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在有些项目,中方只起着招生的作用,实际上这并不是合作办学,也不能给中国教育市场带来活力和新鲜空气。中方应该更多地、更积极地参与、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逐步由辅助地位转换到主导地位,以达到我们倡导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
二、多种合作形式
中外双方不只是在学科领域合作这一种形式,而应该是多元并举的发展,如教师的交流、学生的交流、共同出版和研究等。我们在WTO协议中承诺,我国教育将融入国际教育之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那么中外合作办学必将成为今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也将不单纯地局限于学科领域,而是多元化的发展。在今后,中外双方的交流范围将更加广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会通过交流引到我国来,使我国的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使素质教育全面深化。
三、着眼全球
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更加的融合于社会,面向全球的人才市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仅仅集中在商科和技能培训上,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约占36%左右。目前多是为中国培养急需人才,未来应该面向全球输送人才;目前的招生对象多为中国生源,最终模式应该是通过它走向国际化,逐步减少对外方合作伙伴文凭的依赖。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应走向多学科、多元化发展,加大在高新技术如农业、生命科学、新材料领域的合作办学力度,并注重引进国外较成熟但国内没有或较新的专业和学科。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使我们的学员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更要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加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还应加入一些国际通用课程。现在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这点,相信我们的学员在未来全球人才市场竞争中会更具竞争力。
从以上的内容分析我们知道,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在入世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总而言之,中外合作办学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第六节)典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加学校办学模式
北京中加学校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批准文号:京教外(1996)058号]并在国家教委立案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型学校。合作办学的双方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投资集团。
北京中加学校于1996年12月27日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并于国家教委立案。
1997年3月,在中加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投资集团经过反复协商、多方筹备,北京中加学校落户通州,正式宣告成立。
1997年9月,北京中加学校第一批学生入学了,共招收国内外学生230名。
北京中加学校于1997年9月被吸收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北京站成员。
一、课程改革
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西方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三种能力:一是创新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团队合作能力。而中国的教育太注重考试成绩,甚至一考定终身,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于是,中加学校便构建了“以中国课程为主,融加拿大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融中西教育制度之精华,促进了中加双方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深层合作。
自1997年至2003年,北京中加学校花了六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中加学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不仅适合在中国发展,也能到世界各国施展才能的国际型人才。因此,中加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书本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数学为例,中国的学生知识像“井”一样——深,加拿大学生的知识面则像“湖面”一样——广。由于中国的数学课过于艰深,学校课程改革时就把太高深太枯燥的理论内容删掉了。同时为了和国际接轨,拓展知识面,增加了微积分和概率的教学,这两门课是加拿大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这样在完成中学教学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将来到国外留学奠定了基础。
课程改革以后,学生负担减轻了,但水平并没有降低,学生不仅完成了国内中学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而且完成了加拿大以及英语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另外,北京中加学校为适应北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需要,融普通高中与高水平职业教育为一体,两种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在同一学校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北京中加学校将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中外合作办学的窗口、社区文化教育中心、高水平素质教育的育人沃土。北京中加学校初步建构了中加师生交流的新框架,与加拿签订了多项文化交流、参观学习计划,为中加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开辟了新渠道和新方法。
2003年,中国教育部取法中加学校的成果,在全国推广课程改革。教育部把中加学校作为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全国先后有几百所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访问团来中加学校参观学习,中加学校成了中学课程改革的样板。
二、教学实施
学校采取科学的管理和教学方式,采用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META(MEDIA知识量,EDUCATION学科专,TECHNOLOGY科技强,ARTS文化高)的综合方法。为强化英语教学,加方选派优秀教师和加籍教学管理人员来校授课,并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获取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学校为使学生能尽快掌握英语,采用先进的语音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在毕业时,学生的外语能力、国际认识、工商管理与科技、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均可达到加拿大高质量专业水平。科技应用方面采用最新软硬件设备并每年更新改进设备。
1998年5月,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由加拿大工业部长主持开通仪式。学校拥有先进的电脑联网系统,并为每位学生设立免费的个人电子邮箱作国内外通讯工具,学生可上网学习,扩大知识面。另外,学校是加拿大工业部学苑网在国内的第一个站点,学生可进入校苑网寻找课程所需的学科资料和进行科研作业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配合全球最前端的课程发展需要,使学生在毕业时的学业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具备适合国际性的知识能力。
北京中加学校为三年制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中国和加拿大互派教师,中加学校的学生均具有中国学籍和加拿大高中学籍。两国互相承认学生的高中学历,学生参加中国规定的会考、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及格发中国高中毕业文凭。学生按规定修满加拿大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发放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的高中毕业证。
学生们每学年都有一个学期可选择去参加加拿大高中的学习。获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具备了在中国和在北美及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申请资格,既可报考中国的高等院校,也可以选择在加拿大、美国及一些英语国家攻读大学。这就意味着北京中加学校为学生开通了在加拿大以及英语国家上大学的直通车。
中加学校构建了中加师生交流的新框架。学校每年组织高一年级部分学生赴加拿大冬令营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另外的学生在就读高二或高三年级时还可以到加拿大参加交流学习交流活动,每次18~20周。学生在加拿大与当地学生一起上课,并入住当地居民家中体验生活。期间,讲授数理化的老师要一起到加拿大进行中国课程的教学,避免延误学生毕业时间。
三、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加皇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大实验中学共同推荐的6人组成理事会,对学校实施有力领导。学校校长由北京市模范校长、原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王本中担任。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为学校高效率、高水平的运转提供了崭新的模式。这一切都为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学校荟萃了一批北师大三所附中的名师,北师大实验中学选派现职的学科带头人组成导师团,培训青年教师,还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中青年骨干教师。加拿大也选派加籍副校长及优秀教师到校执教。两国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携手联教,合作办学,奠定了学校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四、生活与环境
北京中加学校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区丛林庄园,依于古老运河之源,环以茂密的丛林,得天独厚的清新雅静环境是住读式学校的良好选择。校园占地百亩,配有一流水平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校内建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教学大楼、实验楼、电脑语音教室、计算机网络室,并在国内首次开通了与加拿大政府工业部组建的教育网相联的国际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均具国际水平,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设有足、篮、网、排各类球场,400米跑道的标准化大操场以及现代化的艺术馆、健身房、琴房、医务卫生、游泳馆和室内大礼堂室等,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锻炼、健身、娱乐的场地。学校的食堂、宿舍借鉴军事院校的管理经验,生活严格规范又生动活泼。营养师合理安排膳食,生活指导老师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校医按计划防治保健,保安人员昼夜值勤,创造了新型学校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的新模式。
中加学校是全住读学校,采用现代化与科学化的住宿管理,设有生活康乐处,统筹学生的起居生活和课余时间的康乐活动。宿舍内有生活老师,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怀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健康。康乐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可选择参加各康乐小组发展个人爱好,除各种球类活动外,可参与音、体、美的活动。学校出版4份中、英文报纸,丰富学生的各类知识和报导社会动态。报内设有中、英文的学生园地,发表学生的文章。学校亦设有由学生自行组织的学生记者团,采访报导校内外的情况。学生组织的文学社提高了学生写作和评论等能力。学校乐队更为学校增添了很好的音乐文化气氛。学校的电台与电视台定时广播,这是由学生自己参与制作与主持的各类节目。多彩的住宿生活充实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培育学生的群体意识。
五、校训
中加学校的校训是“明德笃志”,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加学校创始人彭建华说:“明德是指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主张及思想体系的显示,并达到至善。笃志则是指用淳厚专一、全力以赴的态度去追求崇高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