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的45个教育细节
29383200000010

第10章 呵护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4)

(三)逃避性行为

有的学生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会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甚至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四)报复性行为

大量因父母离异而受挫的学生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同学之间稍有矛盾,就不原谅,哪怕是同学在写字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立刻反击一下。有的甚至用撕别人的作业本、偷别人书籍或文具的方式进行报复。

(五)固执性行为

一些常受教师指责的学生,其实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当。如果班主任采用惩罚手段,或是经常性地训斥,则会使学生更加同执,坚持不当行为。

三、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迎头赶上。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国著名作家鲁迅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格言,使学生认识到挫折给人带来的不只是灾难、失意和无情的打击,它也能引导人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吃苦精神,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

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炼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是造成一定的伤害,应想方设法避免。

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这要求班主任做到:

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干涉无需太多。

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

3.要有一份公正心,对各类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稍差的,一律公平对待,不应存有任何主观偏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轰炸”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活动中先让学生本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再让其他同学找出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地把优点“炸开”,找出更多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对于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要尽量找出其优点,培养其自信心。

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动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典型故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变压力为动力。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半身瘫痪却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这足“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生活中间还有许多战胜挫折的“近”的榜样,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3.开展“模拟咨询”活动,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挫折(或苦恼)写在纸上,收集后让每位学生扮演心理医生,随机抽取一张,帮助解决。在帮助他人解除烦恼的过程中,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每个人都会有挫折,都会有烦恼。这样,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明显增强。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每学期初,班主任都应对学生自卑、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其结果为每个人设立一份心理档案。这样就利于班主任依据不同情况进行引导教育。

2.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逆反心理的反映。班主任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要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日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合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创设挫折环境,磨炼坚强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山,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项目,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炼意志,正所谓“增益其所不能”。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班主任还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体验一次失败的痛苦,使他们在挫折环境中不断成长。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

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不强怎么办

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的依赖性非常强,缺乏最基本的分析能力,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遇到一点事情都要求助于老师或者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该怎么处理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越来越活跃。表现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不甘落后,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并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不满足于以前的那种对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更渴求探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东西。学习实践中提出更多的已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时候,假如施教者不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不能满足学生思考的需要,使其体会到人类最大的欢乐——认识的欢乐,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阻碍学习能力的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

对广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肯定学生的能力

班主任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尊重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愿望和需要,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一些问题,取得多方面的成功。这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一是从宏观的角度讲,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内涵,为提高独立分析能力创造一个广博的知识背景。因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知识的网络化水平越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掌握的知识越深,理解得越透彻,分析问题就越全面。

二是从较微观的角度讲,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做好知识铺垫,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注重对学生具体知识背景的培养,他说:“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还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适当增加难度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难度,才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独立分析的热情和兴趣。就学生本身而言,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也很希望在学习中面对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关于“一定难度”与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作了非常辩证的论述,正是在这个时候,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了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本是应该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际上把学生教得不从事脑力劳动了。

四、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单凭教师不行,单凭学生也不行,而必须调动师生两个积极因素,即现代教学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谓“越俎代庖”,就是教师违反了现代教学论的这一精髓,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为了避免“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施教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蓬勃兴起,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出现了魏书生、邱学华等教育改革家,兴起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改革与实验。其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特点是: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发展学生能力;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我们的施教者应善于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并把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不良品质可抑制智力的发展。独立分析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而对一个问题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解决,需要漫长而曲折的思维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青少年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培养其敢于独立分析的勇气和兴趣,铸就百折不挠的意志、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意志毅力还有待磨砺,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容易灰心。当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班主任若能及时点拨指导、鼓励期待,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何指导青少年珍爱生命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