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小百科-航运篇
29382500000022

第22章 航海趣味问答(4)

尽管谁也不希望有弃船的事件发生,但在大海上航行时,这种弃船的心理准备还是要有的,“泰坦尼克”号那惨烈的沉没事实对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在通常的航规中还要求弃船后要迅速离开200米!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船舶在失事遇难时经常伴随有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在船舶沉没过程中还会发生激烈倾斜,使舱间设备断裂散落,飞落在附近海面,并且遇难船下沉时,还会引起强烈的旋涡,舱内大量空气自海底冲出海面形成强大的水柱,冲击力极强。同时遇难船燃油会发生外溢,由此引起的海面油、火等等,这些都会对落水者和在救生艇、救生筏上的求生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人员在弃船登上救生艇或救生筏后,还应迅速逃离到遇难船只200米以外的海区去。

严重缺少淡水时能不能饮用海水?

大量资料已证明:海水是不能喝的,喝了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为海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96.5%是水,3.5%是盐类。盐类中主要是氯化钠(食盐)外,还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等。人吃了氯化镁后会引起腹泻等疾病,会加速消耗体内水分。此外,人的肾脏排泄尿时含盐浓度不超过2%,而海水中盐分却有3.5%,因此,如果喝了100毫升的海水,就要从人体内部抽取75毫升的淡水把100毫升的海水冲淡到含盐量2%,才能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喝海水越多,人体内的脱水现象反而越严重,以致引起神经紊乱及死亡。经过对海上遇难者调查发现,饮用海水者的死亡率要比不饮者高出10倍以上。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表声明,提醒人们注意喝海水带来的危险,甚至连掺合一定数量的淡水的海水也要谨慎饮用。

大海中的“淡水井”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航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那蓝莹莹、清澈澈的水不能解渴了。于是,常年在海上生活的船员多么向往在海中能有一口淡水井,常年有清甜可口的淡水,咕咚咚向外流啊!而事实上,在某些海域确实存在有这样的“淡水井”,那么这些淡水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濒临海洋的陆地表面渗入雨水后,如果地下的透水层,岩石层层面或裂隙向海里倾斜,而且下面又有不透水层,渗入地下的淡水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海底,一旦遇到出口,地下水又受到水位差的压力,就会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这样就形成了海上独特的淡水井。

为什么在低温海区逃生时还要多穿几层衣服?

在水中游泳时,如果穿的衣服越多就会越笨重,在衣服浸透水后,不仅重量增加,而且还直接影响在水中的游动,这时还总是感到浸了水的衣服并不保温。那么,为什么在低温海区,船舶遇难后船员在跳入冷水前还要多穿几层衣服呢?

其实,厚实的衣服虽然给求生者增加些重量,但是,正是这些衣服对人体还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温作用。尽管衣服被海水完全浸湿后会紧贴在身上,但它的导热性与水的导热性相差无几,它会在落水者身体表面与所穿的衣服之间形成一层较暖的水,而衣服可以阻止这层暖水与周围的冷海水进行交换和对流,因此能明显地延缓体温下降的速度,提高生存的机率。

为什么在冷水中应避免通过游泳或饮酒取暖?

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通常可以通过不断的活动或适当饮点酒来增加热量,使血液循环加快,把热量传递到全身,人就会感觉到暖和了,而在寒冷的水中却不能这样做。据实验测定:水的导热速度要比空气的导热速度快26倍,而水的吸热能力又是空气的3600倍,所以人体在水中散热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在冷水中游动或饮酒,血液循环将加速,散热速度也就随之增大了。因为冷水会迅速将人体产生的热量吸走,并且冷水的吸热速率远大于人体的产热速率,从而导致人体体温下降。因此对于船舶遇难逃生人员就不应试图通过游泳或饮酒取暖了。我们到冷水中游泳时,也要避免做剧烈的游动,以免发生危险。

人浸泡在低温水中可生存多长时间?

因为水的导热速度要比空气的导热速度快26倍,水的吸热能力也比空气大很多倍,所以,人体在水中散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体温下降很快。通常当人体温降到35℃时,就会出现动作失调、疲倦,记忆力和辨向力消失,即“低温昏迷”状态。而当体温降至31℃以下时,人就会失去知觉,肌肉僵硬,眼球的瞳孔可能扩大,心跳变得不规律,而非常微弱,当体温降至30℃时就已经接近死亡,降至24℃~26℃时,人已死亡了。

实验证明,人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浸泡预计可生存的时间是:低于0℃的水中,生存时间少于15分钟;低于2℃的水中,生存时间少于45分钟;在2℃~4℃的水中,生存时间少于90分钟;在4℃~10℃的水中,生存时间少于3小时。而不同的人种在低温水中生存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白种人比黑种人的生存时间长,但比黄种人的生存时间短;而胖人一般比瘦人生存时间长,女性要比男性的生存时间长。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一般不要独自去游泳,以免发生危险。

为什么遇难船舶沉没海域会有鲨鱼出没?

鲨鱼是最危险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视觉并不发达,不能分辨颜色,但它对明暗反差却非常敏感。虽然鲨鱼的视觉已明显退化,但它寻找食物的能力却异常突出,这主要归功于它那高度进化的嗅觉器官和极为敏感的“侧线系统”。鲨鱼身体两侧的“侧线系统”是由一系列压力感受器组成,该感受器内的细胞对低频信号尤其敏感,能够感受到周围压力的任何细微变化。正是凭此遥测系统,鲨鱼可以探测到很远处发生的海难。一旦遇难船只沉没,往往在沉船附近水域会很快就出现鲨鱼,对逃生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海水中要采取哪些防鲨措施?

如果在航行中船舶遇难,逃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在逃生中,如何防鲨是相当重要的,那怎样采取防鲨措施呢?在遭遇海难后,弃船前应穿暗色衣服,戴好深色的手套、袜子。取下或遮挡手表等反光、发亮物体,以免引起鲨鱼的注意。在等待救助过程中,要避免身体受伤流血或出汗,防止鲨鱼嗅到人体的气味。如发现周围水域有鲨鱼活动,不要试图通过游泳逃避,因为鲨鱼游泳的速度要比人的速度快得多,企图通过游泳来摆脱鲨鱼反而会使鲨鱼容易探测到你的位置而主动袭击。若鲨鱼临近,可采用猛力拍击水面或急速打水或在水中大声发出“嘟、嘟……”的声音等办法对鲨鱼那高度敏感的侧线系统造成强刺激,迫使它离开。如果随身携带了驱鲨粉,这时就应尽快撒于水中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直径几米的“保护圈”,但千万不要轻易用刀攻击鲨鱼。万一不幸遭遇鲨鱼,保持镇静,采取一定措施,或许是鲨口脱险的最好办法。

鲨鱼袭击人有什么规律?

人们经常会看到有关从鲨鱼口中逃生的惊险故事,也偶尔会听到关于身丧鲨鱼口的报道,因此,对于常年工作在海上的船员来说,掌握一些有关鲨鱼袭击人的规律,还是相当重要的防身知识呢!

世界上所有海域中都有鲨鱼,特别是在南纬30度、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更为常见。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在水温低于22℃的水域还未发现过鲨鱼袭击人的事件,这对于冬泳爱好者,无疑是一个福音。在一年中,鲨鱼攻击水中人员的事情多发生在夏季。而在夏季里,尽管任何时间鲨鱼都有可能袭击水中人员。但在一天中,尤其是下午3点至4点之间鲨鱼最容易袭击海里的游泳者。而且,鲨鱼袭击人与水深无关,在岸边同样会遭受鲨鱼的袭击。因此,炎热的夏天,人们游泳时决不能私自下海或游到防鲨网以外的水域去。

船舶在什么情况下要挂满旗、下半旗?

人们知道遇到国庆等节日时要挂国旗,而遇到重大哀悼日时,要根据政府通知下半旗,那在“浮动国土”的船舶上应该怎样操作呢?

凡遇到国庆、重大节日时,船舶上都是挂满旗的,以表示庆祝。一般船舶上没有专备一套满旗,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信号旗按照一面方旗与一面尖旗连接起来应用。悬挂方法是从船首经过桅杆横木处再到船尾,在双桅杆顶上还须悬挂国旗。在航行时,可将国旗升到桅杆顶上代替满旗。如果是其他国家的国庆日,应按我国政府的通知挂满旗,这时,就将该国的国旗升至主桅顶,以示区别。

遇到哀悼日时,应按照我国政府的通知下半旗,以示致哀。如果遇到其他国家的国丧时,通常也是根据我国政府的通知,将国旗下降到主桅三分之一处,以示区别。

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在哪里?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港。它位于莱茵河入海河段上,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鹿特河畔,邻近英国、比利时、法、德等西欧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宗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达3亿多吨,素有“欧洲门户”之称。它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港,每年定期驶往这里的班轮达1.25万航次。比世界第二大港日本横滨多出近一倍。它每年可运输标准集装箱多达130余万只,矿石码头每昼夜可卸下7万吨矿石,而担负卸货的仅仅只有几个工人。这么大的港口全部职工也仅有1.6万人,其工作效率非常的高。

为什么说集装箱运输是海洋运输的一场革命?

集装箱实际上就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门的大箱子。这种按一定规格做成的箱子可以把大量的整件货物装在里面,改善了过去一件件、一包包的繁琐操作,而直接进行整个箱子的吊装或吊卸。这样不仅可以取消货物的外包装,把货物直接装入箱内,减少了包装费用,而且集装箱不怕雨水淋湿,可以堆放在露天场地,不用仓库,降低了成本。另外,集装箱运输在途中不会发生货物倒箱装卸,减少了货物的破损,尤其是像玻璃等易碎品、精密仪器等,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它还使很多贵重物品也能比较安全地运输。因此,有人称集装箱为“万宝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集装箱船的兴起使货物装卸效率提高了5倍~20倍,大大缩短了运输周期,从而导致了海洋件杂货运输的一次革命。

哪个公司是世界上首先尝试发展集装箱运输的?

集装箱是大小不等的铁、钢质的运输设备,也称“货柜”,即专用于承载货物。从人们突发奇想的构思算起,不足半个世纪的历程,今天的集装箱运输已占去海上货物运输的半壁江山。世界上集装箱运输开始于美国,而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尝试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公司。那是1956年4月,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首先将一艘不大的油轮作了改装,船舶甲板装备了一个平台,专用于放置集装箱,首次仅装载了16个集装箱。后来,它又改装了一艘油轮,投入到纽约一休斯敦国内航线。1957年10月,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改装出了世界上第一艘专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公司规模和效益也快速增加。开展集装箱运输后整4年,1960年4月,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就制定了庞大而宏伟的发展规划,为了名符其实,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综合水平,还将公司的名字改为海陆公司,寓意公司为客户提供海陆联运等综合运输服务。最早开展集装箱运输的海陆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型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当时,谁也不会想到集装箱会给国际运输和国际贸易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集装箱运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发展,海上运输作为大容量洲际运输的惟一交通工具,显得越来越繁忙。海运货物量的增加,促使了大吨位轮船的诞生,然而大宗量的杂货运输仍然要靠人工来搬运,一艘万吨货轮一般花在装卸货物上的时间是它整个运输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缓慢的装卸速度严重影响了货物运输效率,也阻碍了轮船进一步大型化。能不能用海轮来装运集装箱以加快货物的装卸速度呢?1955年,美国海陆公司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他们设计了一种用于集装箱吊装和吊卸的平台架,把集装箱搭载在油轮的甲板上,结果试验成功了,从此开始了海洋集装箱运输。接着又出现了专用的集装箱船,修建了集装箱港口码头。在之后的短短几十年内,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高速集装箱能在3天~5天内横跨大西洋,而航空公司在大西洋提供的空运服务中,货物运送时间一般为4天~6天,因此现在船舶运输速度已经开始与航空运输相媲美了。

集装箱是怎样发明的?

生活在港口城市里的朋友对集装箱是再熟悉不过了。只要你一走进集装箱码头,立即就会看到悬挂各国旗帜的船只进进出出,高高矗立的集装箱装卸桥张开有力的巨臂,昼夜不停地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吊起、放下,把一艘艘集装箱船迎来,又送走,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那么,集装箱又是怎样发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