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有哪些独特优势?
战列舰之所以成为在世界海军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战舰,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一,吨位大。战列舰在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舰种中,它的吨位居“老大”,航空母舰的吨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逐渐赶上来的。战列舰这样庞大的舰体,为装备各种武器提供了空间;同时吨位大有利于镇压风浪,可以赴远洋作战;庞大的舰体为舰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便于长期在海上作战。
其二,火力强。战列舰以其炮多口径大著称。早在风帆战列舰时代,一艘战列舰三层甲板两舷摆列着100多门大炮,一齐开火,炮声震天。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上装备的3座三联装406毫米大炮,更是威力惊人。
其三,装甲厚。战列舰的装甲厚度同主炮口径增加成正比。以“大和”号战列舰为例,全舰舷部用5层钢板防护,最厚处410毫米,创造了战列舰装甲厚度的最高纪录。舰的底部除了加厚装甲外,还设立隔离层,用来防护鱼雷攻击。当被一枚鱼雷命中时,不会影响战列舰战斗力;同一舷被二枚鱼雷命中后,战列舰仍能保持战斗力,简直是一座坚固的海上战斗堡垒。
什么是风帆战列舰?
风帆战列舰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用木材建造船体,由3根高大的桅杆扯起风帆驱动战舰前进,排水量从1000吨逐步增大到4000吨—5000吨。木质风帆战列舰两舷的护板上开设了一排排舷窗,在每个舷窗口里布置一门火炮,带轮子的火炮直接放在甲板上,火炮甲板最多可达3层,可装备100多门火炮。早期,风帆战列舰装备的是发射圆形实心弹的前膛炮。19世纪以后,改装发射爆炸弹的后膛炮,一艘舰上最多可以装备120门—130门。在特拉法加角海战中,英国舰队和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共投入风帆战列舰60艘,这是风帆战列舰队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海战。
战列舰的名称起源于何时?
战列舰曾经是海洋上的霸主。战列舰称霸海洋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攻击力猛和防护力量强。战列舰以其大口径远程火炮和厚实的装甲令人生畏。战列舰是一种主要在远洋活动,装备强大的舰炮武器、有装甲防护与防雷舱的大型战斗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列舰是海军舰队的主力战舰,故称“主力舰”或“战斗舰”。它是海军舰队的核心,主要用于同海上敌人舰船决战,或对陆战中火力的支援。
战列舰名称起源于300年前。早先的海战,双方的战船两舷相接后,手持大刀、长矛的士兵冲到对方的战船上乒乒乓乓砍杀一气。随着火炮在海战中的运用,双方战舰拉开了距离,把战舰按前后次序排成一列,使各舰火炮都对准敌舰,依次向敌舰炮击。海战的胜负告诉人们:只有那些吨位大、防护性好、火炮攻击能力强的战舰才能取得好的作战效果,才有可能保持战斗队列。于是,人们便开始将这些吨位大、防护性好、火炮威力强的战船称为“战列舰”。据史料记载,这种一路纵队式的线阵战术问世于1665年—1667年的英国和荷兰战争期间。因此,战列舰的历史从那时算起。
为什么英国人为“胜利”号而感到自豪?
英国人对海洋和海军情有独钟,因为英国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与海洋密不可分。1805年10月19日,英国主力舰队司令纳尔逊在旗舰“胜利”号上指挥英国舰队,一举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夺取特拉法加大海战的辉煌胜利。在海战中,英国海军击沉敌舰1艘,俘敌舰12艘,重创敌舰7艘,而英舰无一沉没或被俘。法西联合舰队死、伤、被俘达1.3万人,而英国舰队仅亡449人,伤1214人。然而,纳尔逊在海战中阵亡了。
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的大捷阻止了拿破仑的大军对英国的入侵,挽救了英国。因此,英国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伦敦建立了特拉法加广场,为纳尔逊立了铜像,并把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永久陈列在朴茨茅斯港,供人参观。
我们今天仍可看到这艘200年前的木质风帆战列舰雄姿。它的排水量为3500吨,长68.9米,宽15.5米,龙骨用榆木制作,舰体用橡木制成,舰体底部用铜皮包裹。舰上有3根桅杆,最高的中桅高62.5米,可挂36面帆,最大航速10节。舰上3层甲板共安炮102门,上甲板为12磅轻炮,中甲板为24磅中炮,下甲板为32磅重炮,射程最远的炮弹可达1.6千米。舰上有炮手620多名、水手260多名,加上军官和勤杂人员,共900多人。
“胜利”号设计合理,航海性能和抗风力均属上乘,于1798年服役,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舰之一。英国人理所当然地为这艘既是舰中精品,又是海战功勋的战列舰感到无比自豪。
战列舰的主炮有多厉害?
主炮在战列舰上有8门—10门,口径为356毫米—460毫米,装在3座—4座炮塔中。主炮塔布置在军舰中线面上,或作中线重叠配置。如果舰上有4座炮塔,2座布置在舰首,2座布置在舰尾,4座炮塔都配置在中线面上,而且第二、第三座炮塔与第一、第四座炮塔重叠布置,既利用了空间,又扩大了射界。
战列舰上的406毫米火炮,每发炮弹重1吨多,最大射程41千米。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0余吨炮弹。如果被这么大而且重的炮弹击中了,其爆炸杀伤力可想而知。至于日本建造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6门主炮的口径竟达460毫米,炮弹重1.5吨,几乎等于一颗大型炸弹,如果再加其发射时的高速度产生的动能,那么,它产生的威力将是非常巨大的。
蒸汽战列舰怎样取代了风帆战列舰?
蒸汽战列舰出现于19世纪中期,是近代工业的产物。1859年,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铁板包裹舰壳的战列舰“光荣”号在法国诞生。第二年,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铁壳战列舰“勇士”号也在英国下水。不过它们同样保留风帆,是机、帆并用的战列舰。
1873年,人类造船史上最早将风帆去掉的纯粹蒸汽动力战列舰“蹂躏”号在英国诞生。它标志着机器动力的最后胜利。1892年,英国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质战列舰“君主”号。这艘舰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此后,战列舰完全采用钢制舰体。满载排水量由1万吨增至1.2万吨;装备螺旋膛线舰炮,主炮口径由200毫米增至300毫米—350毫米,甚至400毫米以上,由护板炮改为炮塔炮;舰体防护装甲厚度达230毫米—450毫米;航速由14节左右提高到16节—17节。舰炮威力、装甲防护、航速和排水量,被视为战列舰的四要素,蒸汽战列舰在这四方面都远远超过了风帆战舰,当然要取而代之了。
战列舰的副炮有什么用途?
战列舰的副炮是用来执行辅助战斗任务的,如:抗击敌方驱逐舰、鱼雷艇和航空兵的袭击。战列舰上的副炮数量众多,都是一些中、小口径舰炮,布置在战列舰中部和上层建筑部位。一艘战列舰上中口径炮有12门—20门,口径为120毫米—152毫米;而口径在75毫米以下的小口径炮,约有100门之多,多半是自动炮。这些中、小口径舰炮能抗击敌小群兵力冲击,但是对于从几个方向同时来的大群兵力的冲击,特别是敌飞机的攻击,却难以有效地进行抗击。
战列舰装备技术有什么突破?
在各国开展建造战列舰竞赛中,战列舰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战列舰装备技术的主要成就是:
主炮叠层配置。在最初的“无畏舰”上,主炮配置在4座—6座双管炮塔中,一部分配置在战舰的纵向上,一部分配置在战舰中部两侧。这样侧面炮塔只能向一个方向射击。美国1919年建造的“阿坎萨斯”号主炮的炮塔按高度梯次配置,并开始使用3管炮塔,这样大大提高了主炮的威力。
装甲采取集中防护。侧舷采用倾斜装甲提高防弹能力。针对穿甲弹,使用足够厚度的甲板;增加炮塔顶盖的厚度,水下部分加厚装甲,并采用隔离舱;副炮也装置在炮塔内。
增大了主机功率,提高了航速。通过使用汽轮机和重油专用锅炉,加大了主机马力,提高了航速。如日本“长门”号战列舰,主机功率达到8万匹马力,使航速达到了26.7节,为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战列舰。
战列舰为什么会衰落?
现在,战列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战列舰的衰落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吨位大、体积大,所以隐蔽性差,在海上很远就可以被发现,容易遭到敌方的袭击;第二,机动性差,由于吃水深,回转不方便,回转半径达到千米左右,所以只能在深水及开阔海区活动;第三,也是最致命的缺点,战列舰不能有效抗击飞机、导弹的袭击,也不能有效地对抗潜水艇的袭击。因此,为了防止飞机、潜艇的袭击,便要有专门的警戒兵力进行警戒。此外,战列舰造价昂贵,建造周期长,损失后不易补充。
当这些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分暴露后,各国都停止建造战列舰,从而使它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飞机最早是如何在军舰上起降的?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后,各国的海军便开始研究用军舰作为起飞基地的可能性。人们推测:要是飞机以军舰为基地,就可以克服续航距离短的缺点。这样,飞机可以随着军舰远涉重洋,到处活动。
1910年,美国海军在巡洋舰“伯明翰”号上进行了试验,在它的舰首甲板上铺设了一条26米长的木制跑道。世界上第一架从军舰上起飞的飞机“飞鸟”号由著名试飞员埃利驾驶,从这里起飞。它飞行了3千米后,在附近的一个海滩上着陆。1911年,美国海军在“宾夕法尼亚”号又进行了飞机着舰试验,还是由埃利驾驶飞机,并且获得了成功。在“宾夕法尼亚”号甲板上铺设的木制甲板加长了10米。在跑道上,每隔1米横方向装1根绳索,绳子的两端栓着沙袋。在飞机着落后,机身下装的钩子,钩住了其中的一道绳索,拖着沙袋向前滑跑。因飞机被绳索和沙袋拖着,阻力很大,从而缩短了着落时的滑跑距离。世界上第一架在军舰上着落的飞机,就是这样成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损伤有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无论从吨位、主炮口径、装甲厚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由于航空母舰的崛起,双方交战的距离大大增加,以往大舰巨炮对垒激战的场面已不多见,战列舰失去了往日主力舰地位,也没有取得显赫的战果。在航空兵和潜艇的攻击下,战列舰的巨炮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只有在支援登陆作战中,可以用强大的炮火摧毁陆上目标。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伤或沉没的战列舰,很少是被敌军舰炮击中沉没的,多数是被敌军舰载机投掷的鱼雷、航空炸弹和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后引起舰上的燃油或弹药发生大爆炸而沉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31艘战列舰被击沉。其中被舰炮击沉的仅有英国的“胡德”号和日本的“雾岛”号两艘。
为什么说航空母舰是海战的“全能选手”?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中一种特殊的大型战舰,专供海军飞机起飞和降落使用,它的基本任务是用舰上的舰载机作战,攻击水面、水下、空中和岸上目标,并支援其他兵力作战,它是海军中惟一能执行“立体战”的特殊军舰。
航空母舰的战斗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敌方的舰艇、基地及战略目标进行突然袭击;二是掩护和支援两栖登陆,夺取登陆地区的制空权;三是在作战海区及海上交通线夺取制海权,消灭敌人水面和水下舰艇及运输船只。
航空母舰从不被人们重视、甚至被嘲笑成“丑小鸭”,到一举战胜战列舰成为主宰海洋的“巨无霸”,说明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前途。
最大的战列舰上的“火力”有多强?
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要首推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它们的满载排水量为7.28万吨,全长263米,宽38.7米。军舰上装有9门口径为460毫米的主炮,每门炮重181吨,所发射的炮弹每枚重1.5吨。此外,还有155毫米副炮12门,其他各种口径副炮共135门。还可以搭载水上侦察机6架—7架。
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用它在海上耀武扬威。1944年10月24日,“武藏”号遭到美国海军航空兵袭击,命中17枚炸弹和20枚鱼雷,沉没于菲律宾海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也在冲绳岛海域被美机炸沉。显赫一时的最大的战列舰从此淹没在大海的波涛之中。
飞机在航空母舰上怎样停放?
我们知道,陆地上的机场区域广大、平坦宽广,而海上的机场——航空母舰,却很有限,面积狭窄。这就产生了一个“大”与“小”、“宽”与“窄”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航空母舰上各种设备的尺寸、重量都要有严格的限制。同时还必须减少架飞机所占的空间。如果我们有可能到航空母舰上去参观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舰载飞机一架挨着一架排列在甲板舷侧,自由伸展的机翼也要折叠起来;有的稍长一点、稍高一点的飞机,连机头、垂直尾翼也要折叠起来;各飞机之间只许留20厘米—30厘米间隔;有些机尾还要伸出甲板外。为了防止飞机在舰体摇摆时掉入大海,甲板上的飞机都用专门的系留索把它固定住。航空母舰所载的大部分飞机平常停放在飞行甲板以下的机库里。使用时,由设在飞行甲板两侧的4台升降机,以每分钟送一架的速度,将飞机送上甲板。
弹射器有什么作用?
为了让飞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起飞(这在战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航空母舰上装有弹射器。弹射器的种类很多。最早出现的是气动式,后来又先后采用了飞轮旋转动能、火药、液压、蒸汽作为动力的弹射器。
现在广泛使用的是蒸汽弹射器。巨大的汽缸设在甲板下面,它所用的蒸汽由锅炉供给。蒸汽弹射器由汽缸、活塞、拖梭、滑道、导流板所组成。在弹射前,飞机固定在弹射台上,机尾用一根索条拉紧,前面拖梭上套一条尼龙绳,两头扣在飞机腹下的弹射钩,掀起导流板,飞机点火后,就可进行弹射。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部弹射器半分钟就可弹射出一架飞机。要是舰上4部弹射器同时开动,几分钟内,就可使多架飞机升上天空,形成一支战斗力量。
日舰“出云”号在中国犯下了什么罪行?
“出云”号是1900年9月由英国制造的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排水量9826吨。
它参加过日俄海战。在1932年初日军第一次大举侵犯淞沪的战争中,作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将的旗舰,指挥作战。此后,根据“停战协定”,日本陆军从淞沪撤兵回国,但日本海军仍以“保护侨民”为由,在上海驻扎,“出云”号仍旧在中国海域上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