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两国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呢?首先,日本联合舰队炮比北洋舰队多118门,且射速占压倒优势,如“吉野”共配备火炮34门,不仅舷侧炮多,又多为速射炮,采用无烟火药,其发射速度大子后装炮6倍。速射炮是当时海战最必要的武器,而北洋舰队配备的炮却很少速射炮,使用的是有烟火药,而且弹药不足,许多炮弹里装的竟是泥沙。由此可见,在炮火配置上,北洋舰队大大弱于日本联合舰队。正如英国海军年鉴评述说:“黄海之战的胜利归功于速射炮。”
总之,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相比,不是旗鼓相当,而是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甲午战争的胜负。因此,北洋舰队的失败,决非历史的偶然。
李鸿章的“避战保船”策略对北洋水师有什影响?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作战的首要原则。如何保存自己?只有积极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用消极避战来保存自己,便从根本上违反了作战原则。清朝政府负责全权指挥北洋水师的李鸿章为了保船,令北洋水师步步退守,把“保船”放在第一位,结果不仅海战遭到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最后连一艘船也没有保住,这是战争的规律对其必然的惩罚。
李鸿章非常害怕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接触,因为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在清政府中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主要是他手中握有淮军和北洋水师这两张王牌。他常想,日本联合舰队装备精良,如果北洋水师毁于一旦,他的地位势必受到威胁,他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来考虑问题,怎能与敌人放手一搏?李鸿章的“保船避战”的方针动摇了军心,影响了士气,把自己封闭龟缩起来,只是一味消极防御,拱手把制海权让给日本人,结果,北洋水师成了敌人的瓮中之鳖。
黄海大海战中,日舰队以什么样的队形交战?
黄海大海战中,当北洋舰队迎敌时,开始采用双纵队形,12时20分,丁汝昌下令改为:以装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居中,“致远”号、“靖远”号、“广甲”“济远”号四舰位于“定远”号左翼,成左梯队;“经远”号、“来远”号、“超勇”号、及炮舰“扬威”号四舰位于“镇远”右翼,成右梯队。这样弱舰配置梯队两侧,组成“犄角雁行阵”(即人字队),易受攻击,且变换队形也不易。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右亨发现了对方将火力较弱的舰只置于两侧这一弱点,就立即改变中间突破的方案,12时30分,北洋舰队形刚组成,日前锋舰队“吉野”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浪速”号成单纵队穿越清舰前方。当接近到1.2万米时伊东右亨命令第一游击队先破北洋舰队右翼,这就是日本第一游击队4舰加速从北洋舰队队形前方掠过,扑向其右翼的原因。从战术队形上来讲,北洋舰队已输了一招。
“致远”号巡洋舰是怎样壮烈殉国的?
在甲午海战开始后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中,“致远”号官兵英勇无比,配合默契。管带邓世昌一直在舰桥正确指挥。“浪速”号后甲板挨了“致远”射出的一弹,10多名官兵或死或伤,尸体枕藉。突然,“致远”号机舱中弹进水,邓世昌命令水手抓紧堵漏。这时,日本联合舰队“吉野”等4艘舰排成一字纵阵,边发炮边向“致远”驶来。邓世昌大叫:“轰击吉野,集中火力!”,顿时,一串串炮弹向“吉野”飞去,一发炮弹命中其后甲板,“吉野”官兵死伤数十人。“继续开炮!继续开炮!”邓世昌怒目高喊,可是,好一会儿不见发炮,炮手长前来报告邓世昌:炮弹已尽,弹药库里所剩无几。紧急关头,邓世昌闪过一个念头: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为我军胜利扫清障碍!于是邓世昌驾舰全速向“吉野”冲去,50米、40米,眼见两舰就要相撞,吓得日本官兵目瞪口呆。狡猾的“吉野”紧急转舵躲闪,并发射了鱼雷,“致远”舰中雷下沉,邓世昌与许多官兵落入海中。“致远”舰250名官兵,除7名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殉国。
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受重创,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政府昏庸腐败,把海军经费“2000余万,尽输入修颐和园之用”,导致新舰未添,装备失修,弹药不足。其次是战场指挥失误,主要指挥员丁汝昌系陆军出身,不懂海军战术,接敌时采用不合战斗要求的“犄角雁行阵”,不便于机动和发扬火力;对参战兵力未能实行统一指挥,集中攻击。再是个别指挥员素质差,尤其是“济远”号管带方伯谦驾舰脱逃,撞沉己舰,港内舰艇久不出战,而参战舰艇的射击技能普遍较差,武器不如人,命中率又低,所以很难给敌以致命打击。当然,广大爱国官兵战场中表现的英勇顽强,血战敌寇的精神是应受到永远颂扬的。
中日甲午海战两国在舰队力量方面谁优谁劣?
甲午海战中中国参战的舰艇34艘,其中铁甲舰4艘,巡洋舰6艘,炮艇6艘,火炮数为260门,总吨位4.18万吨,总马力约5万匹,平均速力12.4节,总兵力约3400人。而日本参战舰艇有40艘,其中铁甲舰1艘,巡洋舰20艘,炮艇7艘,火炮数约378门,总吨位约5.7万吨,总马力约10万吨,平均速力14.5节,总兵力6600人。对比说明,日本联合舰队比北洋水师的实力强得多。北洋水师除铁甲舰稍占优势外,其余皆处劣势。如总吨位数日本舰队比中国舰队多1.5万吨,马力和兵力也几乎多一倍。而舰艇下水年代相差悬殊,中国的舰艇比日本早10年以上。速度更是不可比拟。日本4艘巡洋舰时速均在19节以上,“吉野”高达24节。舰速的快慢对海战的胜负有重大影响,所以造成了中国舰艇被动挨打的局面。
美国海军怎样突袭马尾拉湾?
1898年4月25日,美国海军部向各舰队下达了作战命令。在香港的美太平洋分舰队指挥官杜威分析了西班牙驻菲律宾的兵力、装备、近日活动、港湾和海岸设防等方面情报后,进行了作战部署。下午,美舰队向菲律宾进发。5月1日凌晨,美舰队顺利通过水雷障碍驶进马尼拉湾,发现了静泊在港内的西班牙舰队。杜威立即下达攻击命令。西班牙舰队虽已做了战斗准备,但没想到美舰会来得这么快,许多舰只熄了火,有的舰只把引火柴等易燃物堆在甲板上。被炮火惊醒的西班牙舰队官兵仓促应战。在美舰猛烈炮击下,西班牙这些木制甲板的老式军舰先后中弹起火,旗舰和另外2艘军舰被美舰击沉,其余几艘舰在失去战斗力、停止抵抗后也被烧毁。7时35分,美舰大获全胜,撤出了战斗。这次海战中,西班牙驻菲律宾的军舰全部损失,有167人死亡、240人受伤。而美舰队只有7人负伤,舰只无一损伤。
日俄两国为什么都要拼命争夺旅顺口军港?
旅顺口是我国北部海区的重要军港。它地处远东中心位置,东可钳制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直出太平洋;北可进军满蒙和亚欧大陆,海路直达日本海和海参崴;西可封锁渤海湾,直捣京津和中国腹地;南可经黄、东、南三海。直下东南亚广大海域和地区。几代沙皇梦寐以求在东方寻找不冻港和新的出海口,西方列强从卑鄙的自身利益出发,也竭力怂恿沙俄东扩,使“祸水东引”;日本为实现其狂妄的大陆政策,进而称霸世界,视旅,顷口为必须夺得的口中之饴和掌中之宝;于是旅顺口成了引发国际矛盾冲突的焦点和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拼命争夺的桥头堡。
海战史上第一次电子对抗发生于何时?
海战史上第一次电子对抗同样发生在1904年日俄战争日期。据记载,1904年3月8日,日军“春日”号和“日慎”号巡洋舰奉命以间接射击方式炮击在旅顺港的俄国舰只。日军派出一艘小型驱逐舰前进至近岸一个有利位置观察弹着点。通过无线电向远处的巡洋舰传达射击命令。此时,俄国海军基地的无线电报务员收听到了日舰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便对日舰间的无线电通讯进行干扰,使其被迫中止炮击,撤出了战斗。这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电子对抗。
日本海军旅顺港堵塞战是怎么进行的?
日本海军在旅顺港,第一次堵口,征集了5艘商船,载着67名敢死队员,于2月20日晨到达圆岛附近。24日凌晨,在堵塞船总指挥有马良橘的带领下,沿着岸边接近港口,但因被俄军的探照灯照到,且对港口地形不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商船大都沉没在航道以外,但是封锁港口这一大胆行动,确实使俄军十分害怕,士气日趋低落。3月27日,第二次堵口由4艘商船组成,挑选敢死队员56名,日本堵塞船冒着猛烈的炮火突入到旅顺港外,选点自沉。经过两次堵口作战,旅顺港变得相当狭窄,但还没有完全封死。第三次堵口是在5月2日进行的,动用的船只比上两次更多,共有12艘,挑选了37名士官和207名士兵为决死堵塞队员。这次堵塞行动由于天气恶劣,加上俄军加强防御,所以日军伤亡惨重,但封锁的效果比上两次好。经过三次封锁旅顺口后,俄舰全部被封锁在旅顺港内不出,整个制海权全部掌握在日本海军手里。
日俄对马大海战是怎样进行的?
俄国当局为解救被封锁在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于1904年4月和10月先后将波罗的海舰队主力调往远东,编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和第三分舰队。1905年5月9日,这两支分舰队在槟绘湾会合,共有战舰30艘、运输船6艘、医院船二艘。在第二分舰队司令罗热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企图强渡朝鲜海峡,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情报,集中各种战斗舰船120艘于朝鲜海峡待机。5月26日夜,俄舰航行8万海里后进入对马海峡。27日14时许,双方交战。日舰首先击伤俄旗舰,罗热斯特文斯基受伤。俄舰队损失惨重。夜间,日军组织60艘鱼雷快艇发起攻击,击沉俄舰4艘。28日晨,日舰队包围了俄舰队,俄舰未反击,升旗投降。此次海战,俄舰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和被俘1.1万人。
万山海战的作战方针是怎样确定的?
解放军首次进行跨海作战,装备落后,难度很大。担负解放万山群岛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十四军131师和人民海军江防部队。为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参战部队成立了联合指挥所。指挥所经过分析,确定的作战方针为:逐岛攻击,以岛攻岛。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又可保证登陆作战逐步展开。为了出奇制胜,决定首先派江防部队利用黑夜的掩护,突袭敌军的舰艇集结地和防卫司令部的所在地——垃圾尾,以牵制其海上兵力,掩护登陆部队在各岛的登陆作战。这一作战方针一经确定,参战部队立即投入紧张的战前训练。他们的口号是:“拿下万山岛,占领南大门,解放整个华南!”
“解放”号是怎样出敌不意驶入马湾的?
1950年5月25日凌晨2时起,解放万山群岛的舰船编队24艘从珠海唐家湾出发。由于舰船性能相差很大,又缺乏航海经验,在途中相互失掉了联系。航行在最前面的是排水量仅28吨的炮艇“解放”号,在副艇长林文虎的指挥下,首先驶至垃圾尾岛的马湾。朦胧中,发现港内停泊着敌军舰艇20多艘,按吨位计,是“解放”号的300多倍。原来从香港报纸得来的消息说,敌第三舰队舰艇已驶至台湾,在马湾只有3艘小艇。因此,我军才决定行动。看来,这是敌人使用的诡计。为了掩护登陆部队顺利上岛,林文虎不顾敌我兵力的极大悬殊,毅然决定;中入马湾,给敌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5时左右,“解放”号驶入马湾。国民党海军值班员发现了这艘炮艇,但误以为是执行任务返航的自家炮艇,竟打出灯光信号:“早上好!进港请不要鸣汽笛。”“解放”号只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两挺12.7毫米机枪,临时增加了一门无后坐力炮。林文虎坚定地下令:“全速前进,插入敌人心脏,打它个肚中开花。”直到距敌舰800米时,才突然向敌舰群射击。
“先锋”号是怎样与敌人“海上拼刺刀”的?
“先锋”号炮艇是一艘原日军的木壳猎潜艇。排水量150多吨,仅装有双联装25毫米炮一组,临时装57毫米无后坐力炮1门。在“桂山”号同敌人激战时,它与“奋斗”号在垃圾尾东侧海面与敌25、26号两艘炮艇相遇。“先锋”号利用敌船发信号询问之际,全速向敌25号炮艇接近,在距敌100多米时突然集中火力对其射击。两艇越打越近。最后,“先锋”号上的陆军战士扔手榴弹,用冲锋枪向敌艇扫射。敌艇长被击毙,火力被压制。两艇靠上后,随“先锋”艇行动的陆军排长蔺善禄带头端着冲锋枪跳上敌25号炮艇,几个战士也一跃而上,在用机枪扫射的同时,大喊:“缴枪不杀!”敌25号炮艇上的官兵乖乖地举起了双手。一名敌兵不服气地嘟囔道:“海战都是舰对舰、艇对艇地打炮,哪有投手榴弹,跑到别人艇上拼刺刀的?”蔺排长晃了晃手中的枪说:“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那个敌兵再也不敢吭气了。后来敌25号炮艇在拖带中沉没。接着,“先锋”号炮艇又与“奋斗”号相配合,打沉了敌26号艇。“舰艇拼刺刀,跳帮抓俘虏”,从此在人民海军海战史上传为佳话。
头门山海战是怎样进行的?
1950年6月27日,美国悍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国民党军头目欣喜若狂,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仅1950年1年中,国民党海匪在华东沿海就登陆达309次,煽动反革命暴乱770余起,放毒206次,抢粮5万余吨,杀害革命干部1000余人。1951年6月24日,华东军区海军炮艇4艘,在分队长张家麟、指导员陈立富和副指导员季克勤率领下,对袭击华东财政委员会运粮船队的国民党军4艘机帆船进行猛烈攻击。战斗是由速度最快、最先接敌的414艇发起的。敌人4艘机帆船,其中三桅、两桅大船各一艘,小机帆船2艘,船上总共约有200人,配有九二步兵炮、60毫米炮,13毫米和12.7毫米重机枪等武器,414艇为抓住战机,孤艇与敌展开恶战。在关键时刻,其余3艘炮艇赶到,最终,将敌船1艘击沉,3艘击伤,毙敌30余人,杀伤20余人,我方仅伤6人。海战后,华东军区海军授予414炮艇以“头门山海战英雄艇”称号。
人民海军鱼雷快艇首次作战取胜是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