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乡镇干部素质与能力教育读本
29379900000024

第24章 乡镇干部要加强礼仪文明修养(1)

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荀况

一个人的文明礼仪素养,反映了这个人的品位高低。中国自古就传为“礼仪之邦”。文化研究专家认为,传统的礼仪,除去其封建的成分之外,不仅有规范、秩序、崇义、节制、恰当、分寸、适度的含义;也有尊重、礼让、谦逊、无邪、沟通与理解的内涵;同时还有亲和、谐民、仁爱、交融的意义。现代礼仪要求礼以正身、礼以修身、仪态立身;在社会交往中要坚守直道、礼以敬人、自尊尊人。

乡镇干部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有助于增强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对本地区的良好风尚的形成,也会起到带动作用。

(第一节)敬信为本

孟子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仁爱的人慈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慈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慈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孔子在《论语》中写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彬彬有礼,是高尚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礼貌之风可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悦。

1956年下半年,全国出现冒进的苗头。掌国家经济之舵的周恩来提出反冒进,他选了广东新会县来做调查研究。因为当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新会农民周汉生用水稻与高粱杂交获得一种优良水稻新品种。周总理很重视,专门带了一位专家于6月30日飞至广州,又转来新会。在试验田旁,周恩来见到了这位农民。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还很差,乡干部和农民一律都是赤脚,总理穿一双布鞋,衣服稍整洁一些。接待人员找了一把小竹椅、一个小方竹凳放在地头,本意让总理坐小竹椅,不想总理一到就坐在小凳上,把小椅子推给周汉生,还说:“你长年蹲田头,太辛苦。”在场者无不为之感动。

苟子讲:“体恭敬而心忠信。”外貌恭敬而内心忠诚,这既是个人自身礼仪修养的美德;也是交往或处事的道德要求。

有一位海外华侨,生意做得非常好,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我给别人一个什么表情,别人就回报我一个什么表情;我给对方一个善良的微笑,对方回报我一个善良的微笑。当你把一个微笑面对千百个人的时候,千百个回报你的是千百个微笑。这样,你的人生就成功了。”

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恭敬和诚信,是礼仪的内在精神,是乡镇干部必备的基本美德。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写道:“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真诚是人际友好交往中赖以建立的基础。古代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惟天下至诚为能化”的格言。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胡人攻破城后,闯进病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地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竞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第二节)热忱待人

热忱,不仅有热烈的感情,还有诚挚的情意。热忱是发自内心的激情,一个人身上激情洋溢,那么他就是有魅力的。具有热忱心肠的人,总是会对他们所接触的人,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胸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这是出于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售货员张秉贵的肺腑之言。1987年,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陈云为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为张秉贵所工作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书写了“一团火精神耀神州”的题词。

“一团火”精神可说是中国商业服务的行为精髓,这种高尚的商业道德,给人的是“真、善、美、和、爱。”真,即情真、货真、价实.真心实意地为顾客服务,让顾客心满意足。善,企业在销售商品中,使顾客感受到企业工作人员的良好的道德风貌、先人后己的情操、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美,在销售商品和服务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售货技巧。售货员的仪表、语言、情态、服饰等,都要给顾客以美的感受。和,即把“祥和、欢乐、尊重、礼貌”融进商业行为之中。爱,即真心实意热爱顾客,把每一次售货、每一次服务,看成是一次感情和爱的注入。优质的商品、周到的服务、优美的环境,都体现对顾客的爱。

农民群众及其他居民来乡镇政府机关办事,我们应热情礼貌接待。他们是我们服务的主人、客人、亲人,我们应学学张秉贵这位模范售货员、共产党员“一刚火”精神,以“真、善、美、和、爱”的真情厚意,诚待他们,为他们办事,为他们服务。

但是,有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却相反。他们把“人民公仆”的角色,颠倒了过来,变成了人民的“老爷”。我们听听群众送给他们的“顺口溜”:“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更甚者,《人民日报》曾登出一篇题为“耕牛坐轿”的奇闻:

四川省南充县有一个副乡长,为了“整治”一位“不顺眼”的农民,竞利用该农民的责任田在他家责任田中间的地理条件,宣布禁令:“不许你家的耕牛从田坎两头进地”。那位农民为了耕作,只好请几位壮汉,用门板抬耕牛进地,因而被戏称为“耕牛坐轿”。

文章的作者气愤地写道:“这个副乡长的行径太恶劣了,简直就是旧社会的‘地头蛇’。”

待人热忱与热爱本职工作是一致的。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干部,必然在他们的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焦裕禄、孔繁森、沈浩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下面是革命先烈杨靖宇将军感人的故事。

1934年3月,杨靖宇率独立师在通化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村里,他和战士们一起帮百姓担水、劈柴、扫院子等零杂活。在农忙时,犁地马匹不够用,杨靖宇便带着指挥员们亲自替群众拉犁耕地。有一次,杨靖宇和几个战士正拉着犁杖蹬地,一个小孩跑过来,毛愣愣地说:“杨司令的队伍真好!可我就是没见过杨司令啥样。”杨靖宇笑着问小孩:“你想见他?”小孩把头一歪,郑重其事地说:“我早就想见他。你能不能给杨司令捎个信,就说我们村里人都想他。”杨靖宇说:“好!等我给他捎个信,就说有个小孩叫他来拉犁杖!”小孩一听,急忙反对,说:“那可不行,杨司令是个大官,哪能让他来拉犁杖!”杨靖宇听了哈哈大笑,说:“杨司令可不像你说的那样,他若是来了,一准替你家拉犁杖。”傍晚,杨靖宇带着战士回部队驻地去,小孩又追着杨靖宇叮咛:“给杨司令带话啊!”杨靖宇说:“好啊,他一定能来给你家拉犁杖!”

热情对待人民群众,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出于真情实意,表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上。

(第三节)谦逊待人

谦逊,含有谦虚、恭谨的意思,是一种不以自己的功、德、才、能、位而自满、自夸、自傲,不自以为是,肯于向他人学习的品德。它是建立在正确对待、估价自己并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是基于善无止境、功无止境的认识而采取的一种正确态度。

我国古人认为谦逊的品德,主要内容是做到“五不”:一不自以为是,虚心向他人学习,采纳他人正确意见,做到“不耻下问”;二不自我夸耀,做到善于养己之所长,而“不言其长”;三不妄自尊大,要尊重他人,与他人交往表现人格平等,特别是居于高位者而不骄横;四不自我满足,更不可居功自傲。做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被’,及、到之意)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五不争名夺利,应做到“厚人自薄”、“让美归功”。“谦”与“让”紧密相关,古来又合称“谦让”。古人强调,谦应出于真诚,生于内心的恭敬,那种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礼貌之谦是虚伪的。

“谦逊”与“谨慎”又紧紧连在一起。谨慎要求人们“言不轻发,事不轻举。”在言行之前,要做反复认真地周密思考;通过思考,作出正确、适宜地选择,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合情人理,恰到好处。

我国历代先哲一再告诫人们要“慎言”,一是保证所言的可信性,提高其信任度。古人强调“言而有信”,为此,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轻言、轻诺”。只有“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二是保证言之有物,所言中肯。孔子曾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三是避免口过,古书有这样的名句:“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往往因为不慎、不当之言会招来灾祸。四是避免说大话、空话,力戒空谈。先哲始终认为行高于言,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尤其如此。五是古人要求慎言,也包含有避免泄露机密的意思。

古人很重视“慎行”,人们在下述场合更应谨慎:其一,“君子慎其所以激者。”即在情绪激动之时应自觉警戒,及时自我提醒,控制激动情绪。其二“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乘快而多事”,做到“宠至而益戒。”即在得意、受宠时更加谨慎。其三,“处理小事、易事不可轻忽。”古人提醒人们:“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其四,当“急迫”、“忙促”之时,应“越加检点”、“越加饬(严谨的意思)守。”谨慎对当权、决策者,更显得重要,如不谨慎,就会造成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