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犹太人
29378400000047

第47章 憎恨贫穷,积极进取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现在我虽然很穷,但穷不能穷一辈子,日子是慢慢过的,慢慢就好了。

犹太人:我们始终坚持:我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让自己过穷日子。

好莱坞的一位电影业巨子告诫其子说:“过奢侈的生活!大手大脚地花钱!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好日子,这样能使一个人获得自信!”但是,如果没有钱,这一切都只能是幻想。所以,他们认为贫穷就是罪恶。

有一个寓言:有三名神父,分别是英国人、美国人及犹太人。美国神父问其他两位:“对于教堂奉献箱里信徒们所奉献出来的钱,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英国神父说:“为了公平,我会在地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奉献箱里所有的钱,往天上一丢,落在地上直线右边的,是属于上帝的钱,作为教堂运作的经费;而落在直线左边的,则算是我的薪水,留下来让自己过生活。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美国神父说:“我也跟你差不多:我是在地上画个圆圈。当然,圆圈不能画得太大啦!然后把奉献箱的钱呢,往天上一丢,掉在圆圈里面的就奉献给上帝,而掉在圆圈外面的,就当作是我的私房钱啦。”

最后,视钱如命的犹太神父忍不住开口了:“你们太麻烦了,我根本不用画什么直线、圆圈的。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是直接把信徒奉献的钱往天上一丢,上帝要就让他拿去,上帝不要就掉在地上,那就全归我了。”

因为憎恨贫穷,所以犹太人爱钱。而爱财之心是取得财富的原动力。动力越大,其行动就越有力;行动越有力,方法就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这些都是成正比的。因此,他们对各种困难都毫不在乎,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就会有所收获。

正因为犹太人这种积极进取精神,所以困难面前他们总能设法把它转变为积极面,帮助其克服困难。犹太民族在二千多年前失去了家园,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但他们的志气和民族的凝聚力并没有丧失,一代代地生存下来,要为犹太复国而世代奋争,不屈不挠,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色列国建立起来。

犹太人追求个人的事业同样积极进取,他们具有碰触困难的勇气,敢于挑战厄运。正因为这种精神,许许多多的犹太人在各个领域中能成为凤毛麟角、卓有成效者。

在商界中,无数犹太人成为行业之王,他们基本上都是凭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两手空空地创立的。约瑟夫·贺希哈是一位犹太人,出生在拉脱维亚的一个贫苦家庭,1908年随着父亲迁到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汉堡特贫民区。他们一家人尚未立足,一场火灾殃及他们的家,连屈指可数的家中财物也被熊熊烈火吞噬了,约瑟夫·贺希哈从此沦为在垃圾桶中寻找食物的小乞丐。

在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年幼的约瑟夫·贺希哈虽然在学校读书机会不多,但他受父母的精神影响,人穷志不穷,在乞丐的生涯中,时刻渴望着有朝一日事业有成。他不像其他一些孩子,由于所受的教育太少,环境的恶劣把他们的眼睛和志向都蒙住了,催化得他们不思奋发,甚至有的走向可怕道路,诸如小偷小摸、打砸抢、吸毒贩毒、卖淫乃至加入黑社会等。

约瑟夫·贺希哈在流浪街头觅食时,每天拾获别人废弃的报纸,他就坐在街边的石椅上看个不停,晚上借助路边灯光阅读捡来的书。在这么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他慢慢地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兴趣,他决心从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般人听起来会觉得十分可笑,对于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无所有者,竟然想发展股票事业,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约瑟夫·贺希哈就是凭着他这股顽强的进取精神,一步一步地向这个目标逼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都因经营惨淡而关闭,美国绝大多数证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刻,约瑟夫·贺希哈到证券交易所去找工作。几位在交易所门口玩纸牌的人听到他来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来,认为他在股市大崩溃的情况下还想做股票工作,是不是神经有问题。

小贺希哈没有灰心丧气,他转身到别的交易所去寻找工作,但却接连受到了冷水般泼来的讥笑。最后他到了百老汇大街1号的依奎布大厦。在爱默生留声机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是一份干办公室勤杂和午间总机接线工作,工薪很低,每周12美元。他乐意地接受下来。

小贺希哈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奋斗目标,总是从足下开始。他牢牢记住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他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工作,并珍惜自己获得的这个支点的机会,并利用晚间和假日认真钻研股票业务和市场行情。

不久,贺希哈发现爱默生留声机公司发行股票和经营股票,于是他潜心注意着公司的经营情况。他想,自己现在从事的勤杂工作与高层次的股票工作差距太大,怎么能使自己接近它乃至参与其中呢?他边工作边注意公司运作规则,边考虑怎么登上这一台阶。半年多后的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敲开总经理办公室之门,大胆地提出:“总经理先生,我可以做您的股票经纪人吗?”

总经理很惊讶,沉默地盯着这位犹太小伙子,觉得他半年来工作勤快,反应灵活,有勇气向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心里已默认了。于是他对贺希哈说:“胆量是股海冲浪的首要条件,你既然有这种勇气,可以试试看吧!”

此后,贺希哈成为爱默生留声机公司股票行情图的绘制员,他运用自己积累的股票知识和行情资料,很快就上手了。在工作中,他对股票买卖领悟更深了,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贺希哈在爱默生公司工作时,每天除了花很少的车费、午餐和零用钱外,其余全部积蓄下来,设法为自己积累一点本钱。

同时,他还替另一家股票交易所当跑腿,这份兼职工作是从每天下午6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来回跑送有关文件,从中每星期赚取12美元的报酬。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他积累了250美元。于用这点本钱,他从此走上发迹之路。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拥有168万美元资产。

股海是风云突变的,有时它不为人们意志所左右。当贺希哈的财富积累到超亿美元之时,有一次股市骤然下跌,他买进的一家钢铁公司的股票所赚到的上千万美元及其他多宗赢利,一下子亏光了。

这一次惨败没有挫掉贺希哈积极进取的精神,相反,使他更坚定信心,变得更精明了。他回忆说:“这一次失败给我只留下4000美元,几年的奋斗积累几乎输光了,那是我一生最痛苦的一次错误。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他就是在说谎话。我如果不犯错误,也就没法学到经验。”

确实,那次失误后,贺希哈经营股票顺利多了。到1928年,他已经成为每月可以赚20万美元的股票大王了。1929年是他最辉煌之年,当年美国股市是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年,几乎全民都加入了股票买卖的行列。丰富的经验已使贺希哈“春江水暖鸭先知”了,他认定大雨和风暴即将来临,他果断地将1928年末至1929年初大量买入的各类股票,一分不留地抛售,得到了相当于原来投资十多倍的回报,他一下又赚了几亿美元,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股票大王。

从约瑟夫·贺希哈的发迹历程中可见,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发迹,赚钱是简单又复杂的,关键要看这些人应该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并能细心观察,认真学习,不畏困难,这样,就是成功的希望和信心的依存。诸如连锁经营先驱卢宾、金融巨头金兹堡集团、报业大亨奥克斯、好莱坞老板高德温、地产大王里治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这些犹太商人都是创立企业王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