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犹太人
29378400000026

第26章 不能一味照搬“复制”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平时忙忙碌碌,我哪有时间去思考啊,一切顺其发展吧,能生活下去就没问题啊!

犹太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让自己走入死胡同,只有变化才能生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迈向未来的脚步若是循规蹈矩,便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创新者生,墨守者死。”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也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求得发展。要有变化就需创新。

犹太人善于思考,因此他们在商业上才会有此突出成就。亿万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他还说:“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

从下面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犹太人的智慧来。

有一所著名学院的院长,继承了一大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上没有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没有矿产或其他贵重的附属物,因此,这块土地不但不能为他带来任何收入,反而成为一项支出,因为他必须支付土地税。后来,州政府建造了一条公路,恰好经过这块土地。一位犹太人刚好开车经过,看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正好位于一处山顶,可以观赏四周连绵几公里长的美丽景色。犹太人同时还注意到,这块土地上长满了小松树及其他树苗。他以每亩10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块50亩的荒地。在靠近公路的地方,犹太人盖建了一间独特的木造房屋,并附设一间很大的餐厅,在房子附近又建了一处加油站。他又在公路沿线建造了十几间单人木头房屋,以每人每晚3元的价格出租给游客。餐厅、加油站及木头房屋,使他在第一年净赚1.5万美元。

第二年,这个犹太人又大事扩张,增建了另外50栋木屋,每一栋木屋有三间房间。他现在把这些房子出租给附近城市的居民们,作为避暑别墅,租金为每季度150美元。而这些木屋的建筑材料根本不必花他一毛钱,因为这些木材就长在他的土地上(那位学院院长却认为这块土地毫无价值)。还有,这些木屋独特的外表正好成为他的扩建计划的最佳广告。一般人如果用如此原始的材料建造房屋,很可能被认为是疯子。

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距离这些木屋不到5公里处,这个犹太人又买下占地150亩的一处古老而荒废的农场,每亩价格25美元,而卖主则相信这个价格是最高的了。

这个人马上建造了一座100米长的水坝,把一条小溪的流水引进一个占地15亩的湖泊,在湖中放养许多鱼,然后把这个农场以建房的价格出售给那些想在湖边避暑的人。这样简单的一转手,使他共赚进了2.5万美元,而且只花了一个夏季的时间。

智慧的眼光使这个犹太人变废为宝,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犹太人在法庭上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所有的法官都一致判定某个人犯罪,那么这个判决是无效的。因为都是一样的观点,说明这个案子大家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大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具有客观性。如果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有罪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无罪的,那么这个判决就被认为是客观的,是有效的判决,因为有不同的观点出来,证明大家是从各个角度看问题的,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样,在作证的时候,至少必须有三个证人出具证明才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有罪。因为这三个证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人的犯罪情况,因而他们的意见可以采纳。

善于思考,专心自己的事情,把时间用在你真正需要用的地方,因为衡量人的工作价值不是看你劳动的多少,而是看你付出的实际有效的劳动创造的成果有多少。

沃尔夫森是一个移居美国的犹太旧货商的儿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被誉为金融奇才。他从负债经营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实业道路。他向人借了10000美元,买了一家废铁加工场,将之变成了一个赢利很高的企业。刚过28岁的沃尔夫森,财产一下突破了百万美元的大关。

1949年,沃尔夫森以2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首都运输公司,这是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套地面运输系统。沃尔夫森有能力把亏损的企业办成高赢利的企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这一次,还没来得及做到这一点,沃尔夫森就公开宣布,公司将要增发红利。诸如此类的手法,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只是沃尔夫森发放的红利超过公司这一段时间里的赢利。这等于说,他以贴出公司老底的办法,来制造企业高赢利的假象,借此策动人心,让公众产生对该企业的过高期望。

果然,首都运输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被大家看好,价格一路上涨,趁此机会,沃尔夫森将其手中的股份全部抛出,仅此一举赢利竟达6倍。

沃尔夫森兴办的梅里特-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是60年代兴起的新的实业体,“联合大企业”的第一个,所以被人称为“联合大企业”之父。他曾是美国薪水最高的经理之一,完税前的收入为一年50万美元。

沃尔夫森的实业王国,当然不是完全靠策动人心建立起来的,但也不可否认,策动人心确实加快了其形成过程。

凭借“心理暗示术”,来实现自己推销产品的目的,可以说是犹太人的一个特长,因为他们明白暗示的最大好处在于,暗示者不需要允诺有任何承诺,而受暗示者就可能做出种种“投己所好”的允诺。但既然是自己说的话,事后就只能怪自己话语太多,而与暗示者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