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口文化
2936500000019

第19章 从右玉道情说西口文化——杀虎口博物馆馆长吴承山访谈(1)

主持人:刘诩

播出时间:2008年10月29

出录音:西0古道,记栽着王朝更誃的兴衰,也记忆着人间古往今来的悲欢离会,同时,它也是一座艺术宝筚,斑驳的残晬片瓦中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吴承山:这备西口古道是当年“走西口”的必经之路!

“西口文化”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而“西口文化”也形戍了以蘩汉文化融旮为特色的区域音乐文化表现形式一右玉道情。

吴承山:右玉道情。是一种道教声腔艺术,浑干道教宣抟教义的“经韵”,后来成为“垮曲道情”

西口古道,是一条文化古道、民钱通道、军旅要道、茶马商道、礼掸圣道和音乐歌道的结合体,有着它浊特的历史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山西文艺广播大型访谈节目《西口在望》之《西文化现象》访谈今曰喜宾:右玉县杀虎口博杓涫绾长——吴承山。10月29曰22:00~23:00,山西文艺广播,敬请关注!

主持人:晚上好!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犮,欢迎大家继续來锁定收听101。5山西文艺广播!现在您收听到的是山西文艺广播大沏广播直播节目《西口文化现象访谈》,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同样还是要从不同的视角来关注和解读西1文化。今天邀谛到的节目嘉宾是右玉县杀虎口得物馆的馆长吴承山,他是右玉县人,毕业于山瓯大学,982年参加作,先后从事过教育、宣传、文物作,2000年到博物馆任职至今。他搜集研究地方文史,参加编撰了《右玉县志右玉文化阁志》等书籍,您好!吴馆。

吴承山:你好!收普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起来探〖寸瓯口文化这个话题。

主持人:欢迎您!希望通过您今天的讲解,让大家更多、更好地了解和分享丰窩的西口文化:您本身就是右人。对右玉的发展应该很了解吧?

吴承山:是的。右玉是一个闪耀荇人文光辉的地方,有苕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秀美的自然风光。淸洁的生态环境:右玉甚古称善元县,据《山西概况》记载,秦界善元县。厲雁门邵治,西汉沿用秦制,东汉雁‘郡南徙后,为定泯郡治,汉宋郡县俱废,北魏复设置善元县,荇废廚以后为云中县址明洪武二十五年咒定边卫,永乐七年(909年)将边外玉林卫并人打卫,改称右玉林卫,厲大同府。济初名右玉卫,雍正三年(1725句旋升为县,称右玉甚。归朔平府,府诒设右玉,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归雁北道。建国初,履察哈尔省,仍屑雁北区1958年芍左云珏合并称左云£1。961年复1972年将虽——址由旧城迁至梁家汕坊,

主持人:右玉有苕深厚的历史积淀,一曲传唱了二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民歌《走西口》,让其影响愈来愈大。右玉杀虎口作为历史上的“西「”,见证了太多走西口人的血泪史。

吴承山:的确是这样的,右玉冇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肖战争的硝烟随苕平叛将士的祝捷声渐渐敗尽。西口古道又开拓了中原与草原的通商之路,杀虎口商贾云集、日进斗金,晋商巨富由此崛起,黄金之路由此发端,而走西的悲歌也由此喂起。历史赋予了这里坚强不屈的韧性,包容万千的气度,也成为汉呙族和草原隄族融合的摇篮、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交融的地带,形成了独特的塞北文化圈。

主持人:在杀虎口堡南及西门外有一段总长约十公里的石砌古道,砌石光滑,车辙印痕明显,好象在向人们倾诉着垚年无数的故事。这条古道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古道”吧?吴承山:是的,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西口古道是一个让人们永远也谈论不完的话题。——曲《走西口》喝不尽人间的悲怆雄壮,而这一条西口古道也记载了数不完的晋商罟难沧桑的故事,西口古道是晋商和普通百姓外出谋生的一条重要通道,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道,全部石头砌成,现在在这条古道上依然可以淸晰肴到当年走西口人留下的车辙印和磨损的痕迹,这也说明了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车来人往的繁荣景象。

主持人:这条西口古道对当时的经济、军事、文化发挥了哪驻重要作用呢?

吴承山:这条古道最早应为秦代始皇帝开辟的驰道。时年,秦统一了天下。开辟驰道连接全同,使政令畅达天下以巩间政权,以后历朝历代仍沿用秦代驰道:古道的一处恐崖边上刻有“攸往咸宜”,即为来往咸阳便捷的愆思,这条古道为古代社会经济、军事、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那现在这条古道内还苟什么遗留下来的其他建筑吗?

吴承山:在这条古道中,现往还仍保留着两座桥,一座桥叫“通顺桥”,还有一座叫“广义桥通顺桥是西7道的起点,很古老了,记得老人们说,那时候从这思走过的人,都要在桥上跺两脚,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顺顺”;顺若卉道。还有一座广义桥,它是一座石拱桥,用胄石砌筑而成……

主持人:这条西口古道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历史含义呢?

吴承山:西口古道是一条文化的古道,记载了历史遗衍下的文明和古建筑群,让人们可以通过它来回味历史;它也是一条重要的军旅通道,古称武周塞,参合径,地当边塞之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它还是一条荼马商道,在舀年的马蹄声和驼铃声的交响中,集市的繁茂,物流的畅通,也成就了一代晋商的辉煌;西口古道还是——条音乐的歌道,将蒙汉两个族的音乐交融汇合,形成了特有风格的西口之歌。

主持人:好,欢迎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继续锁定收听101。5山西文艺广播,现在正在为您直播的是大型广播直播节《西文化现象访谈》,我们今天的节目嘉宾是右玉县杀虎:1陴物馆馆长吴承山收音机前的您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和我们进行互动,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统一编发内容至10622233105;您也可以来拨打我们稍后开通的西口热线301100,走进节,与吴馆长交流荷关两口文化的话题;您还可以同步从山两文艺广播的官方网站。1015。0来往线收听我们的节閂,吴馆长,尚年的走西’口也应该是民族流动和民族发展的一个印证吧?

吴承山:是的,晋蒙之间唇齿相依,虽然民族间战事不断。但民间交往和迁徙实难禁绝,远在旧朽器时代及夏商間时代,先民们为了追寻良好的生存环境,从寒冷的大漠逐渐南徙,他们沿着河逆流而上,穿越崇山峻岭,走出一片新天地,并在此生息下来;到了战闺时代,胡汉民族设立了分界线,出现了校城这个中华民族独特的防御工事,意在隔绝往来;到了秦汉,商北两地对抗,矛盾加剧;但东汉吋期,南匈奴归顺,汉帝将南匈奴迁入山西离孖等地;三国吋期背操又将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南迁,可以说这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行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有更多的少数民族返人内地,其中拓跋鲜卑更是进入内地的佼佼者,这些民族金部与汉民族融合并被同化;代时期,乂有大批的民族向南迁徙;辽金兀时期,契丹等对少数民族迁人内地,以农业为本,夯实了经济蕺础,以此与宋王朝对抗;直至明代,段族界线又始壁垒。长城防御体系更胜前代;但明后期蒙汉出现了边境互市贸易,民族交往难隔绝作为扼闲萆原与中原咽喉的杀虎口。千百年来。历经了无数次的民族战争、迁移融合,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主持人:西口的移呙现象是在怎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吴承山:淸朝为中同古代历史划:了句号,同吋也是民族迁移的转折点,从淸代开始,长城之南的闰族反过来向北迁徙,开发充实北璐,原來空寂的漠北出现了生机。在迁移大潮中,晋陕雜之地的人民占据了整个迁移的主流,山西可称表里山河,东有太行山之险,南西有黄河之绝,北有恒山、长城之隔,襟山带河形成了一1、自然的同中之闻。宋辽金元连续的战乱,使中原之地人大臧,土地荒芜,经济凋蔽,而地处福地的两,尤其是晋中、晋南相对稳定,农耕发达,加之商业意识向古较强,生活安稳。人口稠密,于是明初移民强国的首选就定在了山西。顷刻间无数晋民骨肉分离,告别父兄、告別族人、告别故土、远赴他乡“问我家乡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晋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淸代,移民充边的重任又落在晋北人葑上;晋北地处边陲,战乱不断,赋役沉重,民生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