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在教育中居于第二位
父母和老师们都很看重学问,大家为孩子操心的即使不全是学问,学问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大家谈到教育的时候想到的差不多也只有学问。
难怪在学校里,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父母和老师一致认同可以鞭笞他们。大家认为孩子应该在黄金时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却认为所花的时间、所费的劳苦可以大大地减少,认为差不多可以从做游戏中学到。
肯定有父母要质疑,难道你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无知的人吗?当然不是。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
好些父母在教育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认为一个大学者比一个有德行或有智慧的人更重要。对于心地善良的人,学问会增进德行与智慧,而对于品行不端的人,学问会助长邪恶与嚣张。所以,学问虽是不可或缺的,却只能处于第二位,最重要的还是德行。
那么,父母在为孩子选导师时,不能把他的知识当作唯一标准,导师品行端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高尚的德行。
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该学习阅读。要想让孩子用功读书,父母就不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任务强加给他们。人天生爱自由,尤其是孩子。他们不想被管束,他们之所以对某些事情感到厌恶,原因就是别人把那些事强加给他们。
强迫不是唯一的办法,父母可以设法让孩子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一种消遣,或是当成一件做了别的事情以后的奖励。还有,不能因为孩子忘了读书就施加责备和惩罚。
葡萄牙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时髦和竞争,他们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对知识如饥似渴,你要阻止他们都不可能。
我有一次去朋友家,他的幼子不想去读书,我就建议他们换个方法,不要让他把读书当成一种责任。于是我们交谈起来,故意让孩子听见。
我们说,当学生是长子的特权,他们只有读了书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绅士。而对其他孩子进行教育,是对他们的一种恩惠,读书写字本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自己如果愿意,尽管变成无知的农夫。
打那之后,那个孩子果然受到了影响,从此以后,他就自己要求受教了。他会跑到母亲眼前去学习,还要求女仆听他读书。
我相信,这个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也适用。但具体使用之前父母得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性情。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在孩子游戏时教他们知识,比如在色子上写上字母,这样在玩时他们就能熟知这几个字母。
孩子是可以这样被诱导去学会字母的,他们读的时候只觉得是一种玩耍。而别人要受到鞭笞才肯去学习的知识,他们自己在玩耍中就学会了。
为了使孩子快乐地成长,父母就得在这方面多费点儿心思,只要找到了引导的方法,他们就没必要强迫孩子做某些事。毕竟这种强迫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一生的。
还有一个巧妙利用玩具学阅读的方法。如果我们按照皇家橡树彩票抽签所用的圆球一样,做一个象牙球,分作32面或24面,然后不同的面贴上A、B、C等字母。我建议你最初只贴2个或4个字母,待他学会后,再加一个,然后再学再加,直到所有字母都粘在了球上。而且应该由别人去玩这个球,玩的时候可以打赌,看谁先掷出A、B或其他字母。这是你们的游戏,不要引诱他加入,否则你便把这游戏当成了一种任务。你要充分地显示出你们玩的就是一种游戏,玩完后把球收起来,别给孩子。免得孩子看惯后,使它显得陈旧乏味。
孩子用游戏的方法学会了字母后,你就可以在字母上标出发音,这样他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会发音。父母用这个方法就不会给孩子带来责备,不会让孩子厌恶书本。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学新游戏时很用心也很认真。有的父母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巧妙地运用,创造了一款新游戏。
把6个母音贴在骰子的6个面上,而把其余18个子音分别贴在另外3个色子上面,游戏规则就是,谁能用这4个色子掷出的字数最多,谁就是赢家。玩这个游戏的孩子们都是很热心地学会了字母。
我见到过一些孩子,连续几个小时在一起,费尽气力要把自己变成掷石子的专家。我在旁边看时就想,可惜缺乏一种良好的设计,驱使他们利用那种努力去做别的对他们更有益的事情。
至于该怎么设计游戏,父母们要好好考虑,只有愚蠢的父母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做有益的事。葡萄牙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好学,肯定是父母们花了不少心思来改进教育方法,所以,子不教,父之过。
开始的时候贴在玩具上的字母大小最好跟对折本的《圣经》上的字母一样,全都不要用大写体。他一旦能读这种字体所印的东西之后,他就自然而然认识大写体。在刚开始学时,游戏花样不必太多,你先专注于一种游戏,并设法保持孩子的新鲜感。
肯花心思的父母还可以想到很多游戏来刺激孩子学习,但我暂时推荐4个色子的游戏,它简单易学,学习效果明显。
关于阅读,你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习,也不能因为不认真读而去责备他。只有在关系真理和善良的问题上,你才需要严厉地斥责或鞭笞。总之,哪怕让孩子晚读书,你也不能因为方法失当使他产生对读书的厌恶心理。
让孩子去读书就像让他学字母,父母要摸索出技巧,比如告诉他,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称赞,当然你也可以不读书,那以后你就做一个无知的、被人瞧不起的人。这个方法不奏效那你就另寻他法,只要不采取强制措施就行。
适合孩子的阅读书目及学习方法
如果孩子在你的诱导下开始学习读书,那你应该给他准备一本简单有趣的书,一方面他能理解书中的意思;另一方面他能获得乐趣,刺激他继续学习的激情。
我觉得《伊索寓言》比较适合孩子,孩子可以从故事中得到乐趣,又能从中获得道理。如果书中有插图,那就更能鼓励他阅读。
这就巧妙地利用了人对视觉享受的贪恋。孩子从图像中获得的满足是任何文字或声音都无法给予的。所以,孩子在学有关动物的词语时,可以在单词旁附上动物的图片。
能为孩子带来乐趣和教导的书除了《伊索寓言》,我还推荐《列那狐》,这本书也能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真知。
父母要在孩子幼时就教给他们祷词、教义和十诫,即使不会阅读,也要尽早让他们熟悉,然后让他们熟记。
类似《伊索寓言》和《列那狐》的书还有很多,父母要仔细地为孩子挑选,诱导他们去阅读。不过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在学校受教育,学校只知道利用教鞭去威吓、强迫他们去学习,却不知道利用学习的快乐来诱导他们去学习,在老师眼中,书籍几乎没什么差别,可能除了《圣约书》《圣经》《诗篇》以外。
如果孩子按章滥读《圣经》,像读其他书一样,那他们既不会增进阅读能力,也不会确立自己的宗教信仰。因为孩子不可能从一本他完全不了解的书籍中得到快乐,更不会受到鼓励。
“摩西律”“所罗门歌”以及《旧约》中的“预言书”和《新约》里的“使徒书”,这些连大人读起来都吃力,怎么让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去理解呢?虽然《福音书》和《使徒列传》中的故事稍微容易些,但整个地读还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有些大人强迫地让孩子读《圣经》,结果是他们可能知道了上帝的存在,可能熟记了教义之类的知识,但对于宗教的思想却杂乱无章。读《圣经》是一辈子的事,孩子幼时只要读自己能理解的部分就行,然后吃透并充分理解,至于不懂的部分不要逼着他去读,等大些再读就好了。
《圣经》中适合孩子阅读的部分,例如约瑟和他的兄弟的故事、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如“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而且这些故事和道理要让孩子反复地阅读,直到把它们记住。等孩子长大,可以实践这种规则的时候,我们就利用适当的机会叮嘱他,告诉他行事的标准要符合《圣经》的规则。
父母或导师要注意,让孩子读《圣经》原文,不可学习那些各种各样的讲义,因为讲义已经带上了个人的成见。渥丁顿博士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写了一部《教义问答》,里面的回答完全是用《圣经》上的原文。对此我们应该鼓励。
当孩子能够背诵祷词、教义和十诫后,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悟性和记忆能力,每天或每个星期学习一个问题。当他把这本《教义问答》完全记熟了,整本书的任何问题都能立即出色地回答的时候,他就可以实践圣教徒们所推崇的规则。
写字、绘画的练习
当孩子能很好地读英文后,就可以教他们写字。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这一点是写好字的基础,父母不可急于求成。我认为意大利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握笔的姿势也许是最好的。当然父母可以请教书法老师,或那些写字好的人。
其次,开始写字前还要教给孩子纸张怎样放,手臂怎样放,身体怎么坐。
姿势学好之后,就开始让孩子写字,一开始要从临摹起步。就是找一个字体漂亮的字帖,然后印上一张纸让孩子按照字帖来写,临摹用的字帖字体要稍微大一些,因为我们一旦在白纸上写,字就会变小的。
前面的三步都要花费时间,坚持做下去。该学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不可贪多。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再让孩子开始在白纸上写。写字是门技术也是一门科学,其中的技巧只有长期实践才能掌握。
当孩子的字写得不错之后,就让他学习画画。
大部分绅士都会画画,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气质;另一方面,生动的画比枯燥的文字更能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意图。比如,你想介绍一款服装,过多的文字只会让人乏味,图文并茂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画家,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父母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培养,但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能画画就行了,不必要求过于严苛,使孩子多受烦扰。所以,画画与其他不必要的事情的规则是一样的,就是不要违反米勒娃的意思。
听人说,速记这种技能好像只有英国人知道。速记有两种用途:它的直接作用就是帮人快速记东西,间接作用就是帮人隐藏不愿公开的事情。因为人们一旦掌握了文字,就会变换或组合文字来为自己服务。
利赫先生(Mr。Rich)发明的速记法是我所了解的速记法中最好的一种。文法知识学得好的人学速记会更简单些。不过,孩子很少用得着速记,所以在孩子的字没练习好之前,不必让他们学速记。
孩子学好外语的注意事项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当他能流利地说英文后,他就应该学一门外文。我推荐他学习法文,原因如下。
第一,一般老师教授法文的正确方法,就是老师用法文和学生交流,创造法语的练习情景,这比只教字母单词或语法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法文应用广泛,说法语的人数较多,会说法语有助于交流。
想让孩子学一门外语,就让他们从小学起,幼时的发音器官还未全部成形,学起来容易些。
孩子通常花费一两年的工夫就可以把法文写好说好,之后他就应该去学拉丁文。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拉丁文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拉丁文在社会上应用得很少,几乎没人再用它去交流,学习拉丁文不会帮助孩子长大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它不像写作或会计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很容易得到某一份与商业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习俗的影响,父母们依然把拉丁文当作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把孩子送进学校学习拉丁文,他们浪费着时间和金钱,学不好时还得忍受鞭笞,可事实是孩子们一旦离开学校,就再也不会用拉丁文,渐渐地肯定会把它忘记。
不仅一般的父母让孩子学拉丁文,就连商人也把孩子送进文法学校去学拉丁文。为什么父母们如此执着于这个性价比极低的投资呢?因为习俗代替了理智。在他们看来,按照习俗办事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尊奉宗教似的践行,好像他们的子女如果不学利利(Lilly)的文法就等于没有受到正统教育似的。
父母们都热衷于让孩子学拉丁文,却很少有人关注学校教授拉丁文的方法。通用的方法就是把枯燥乏味的字母、单词、文法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这个方法很传统但也很落后,它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拉丁文不像母语学来那么简单,而且会浪费孩子大量宝贵的时间。
我建议这样的一种教授方法,就是对孩子像说英语似的对他说拉丁语。让孩子感觉英语和拉丁文没什么不同,英语能说好,拉丁文也能说好。孩子有了这种学习的心态比死记繁杂的文法更有用。
使用了这个方法,孩子不必受累受苦,不会受到训斥和鞭笞,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又能利用节省的时间去学地理、历史、天文等知识。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学拉丁文,只需给孩子找一个拉丁文学得好并能落实这个方法的导师即可。
孩子应该从一些简单易学的知识开始学习,不能过早地就去接触逻辑学和玄学那些抽象的概念。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抽象的事物,思想处于混沌之中,根本不会得到启迪。如果他们思考了很长时间后,还是不能得到进步,他们就会看不起学习,或者看不起自己。他们觉得书本里除了一些艰涩难懂的字句以外,没有其他有用的东西,那他们就会丢弃书本,荒废学业。再不然,他们会认为书本或许有真实的知识,只是自己没有理解那种知识的悟性。
如果你找不到一位既能说拉丁文又愿意实施这种方法的导师,你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找一本简单有趣的书,如同《伊索寓言》之类,把英文写在一行,再把相对应的拉丁文写在对面的一行。让孩子每天反复朗读,直至完全理解拉丁文的意思。
教的时候先要使他完全熟记动词的构造,然后再去熟记名词与代词的变换,因为拉丁文的动名词不像现代的语言,字义变换就加上前缀或后缀,而是改变词尾的音节。
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导孩子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如果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把困难丢给他们,父母要尽量给予帮助。
孩子提出了问题,比如句子的主格是什么,如果他们实在是不知道,那你就告诉他们。还有,当他们问“已经带走”是什么意思,你没必要去问他们“带走”是什么意思。这种教导方法徒然浪费时间,只能使他们更迷惑。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感到容易,感觉快乐。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停下来,而又想前进的时候,你应该立刻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不可加以任何斥责。
如果老师用了严苛的方法,那就说明这个老师不够细心,没能为孩子设身处地地考虑,认为自己能懂的事,孩子也会懂。而且这位老师应该反思,他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是愤怒地用规则教训孩子。毕竟规则之于人生没什么益处,况且孩子学了规则转头又会忘记。
其实,教授某些需要创造力的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题,并鼓励孩子开动脑筋。但这种方法在孩子幼时不适宜使用,因为那时所有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困难的,老师的重大作用就是尽量使一切事情变得简单。
尤其在文字方面,最不应该让孩子感到窘迫。因为学文字就得记忆,如果孩子感觉很困难,他们很可能会丧失信心,半途而废。至于动脑钻研文字,那是大人该干的事,不该把这些负担加到孩子肩上。
老师要帮助孩子排除困难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通常一次只能接受一种思想。
一个孩子的头脑中无论有什么事情,那件事情就能占据他的心,尤其是当有了那件事带来的某种情感时更是如此。所以,老师要想孩子专心致志地接受想让他们学习的思想,那么老师就要帮他们排除其他一切烦恼。否则,孩子心情烦躁什么都消化不了。
况且孩子生性爱好新鲜事物,一旦遇到好玩好看的事物就急于尝试,尝试过后立刻就又腻了。孩子只有对能带给他们持久快乐的事情保持关注。
所以老师要想让孩子学习,就不能让他们遇到太多困难和痛苦,并且想办法增添学习的快乐。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点儿走神,一般老师都会轻则训斥,重则惩罚,强迫他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但这种方法一定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学生受到了训斥或鞭笞后,他的心理上产生了恐惧,身体上产生了痛苦。他肯定口服心不服,表面上学习就是为了做给老师看,至于心思放在哪里,反正不是在学习上。
对于这种情形我相信好多人都有同感,回想起自己以前受了父母或导师的训斥后,思想是何等混乱,心里充满了恐惧,导致不会再集中注意力学习任何东西。
父母和导师为了使孩子畏惧自己,进而服从自己,一般会用成人的威严和专制去管教他们。当父母和导师俘虏了孩子的意志后,就应该少用训斥或鞭笞,免得让自己成为惊吓小鸟的稻草人,使得孩子一见自己就害怕。
严酷的方法可以克服孩子的顽固,纠正他们的过失,但对他们的学习是没什么好处的。因为严酷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这不仅会在肉体上留下伤痕,还会对脆弱的精神产生强烈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被扰乱了,就不会心平气和地学习。
你要想让孩子从内心接受你的教导,或认真学习,你就应该使孩子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
老师成功教导孩子的关键是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将注意力持续地倾注在学习上。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以各种方式明确地告诉孩子或暗示孩子,老师所教授的东西能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有能力的成功人士,否则他们只能碌碌无为,做一个平庸的人。
第二,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孩子,让他们知道老师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孩子。
只有当孩子无视老师的劝诫,顽固地犯错误时,老师才能用粗暴的惩罚来改变他们的这种心理。而对于其他过失老师都应用温和的方式对待。但孩子为什么有时候很倔强呢?这不仅与他们的本性相关,还与老师不必要的、不适当的惩罚有关,性情暴躁的老师容易教出性情恶劣的孩子。
爱玩、没有定性、见异思迁,都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他们不是故意犯错,父母和导师就宽容些,只需平时温和地提醒,逐渐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如果孩子每次犯错都招致一顿臭骂或鞭笞,那么这些本意为孩子好的家长和师长在孩子眼中会变成凶残的动物。
一旦孩子产生了这种心理,他们更不会服从家长的命令,一切计划中的教育目标都会泡汤。
父母和导师对孩子的温和与对他们的严厉应该保持平衡。严厉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克服顽固的心理;温和可以让孩子与大人亲近,孩子知道大人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从而懂事地做大人吩咐做的事。
当父母教育孩子到了这种境界,孩子无须斥责和鞭笞就能出色地学习,父母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学习拉丁语的正误方法
在孩子对拉丁文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后,他就可以进一步去读容易的拉丁文书籍。
有人反对这种方法,认为这是逼迫孩子死记硬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教他们背诵文法规则。
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人学习一个陌生东西的规律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面没东西,你拿什么来思考。所以,前期的背诵是必需的。
而且文字不是由规则创造的,有了文字才有了规则。孩子脑子里记下了东西,并能用它们来交流,只要多加练习他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能更加娴熟地运用。
也许有人对此要问,难道文法的规则就没用了吗?那些关于名词和动词的变换、句子构造之类的知识,全是人类的无用功吗?当然不是,文法有它的地位,但我认为复杂的文法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你看实际应用中有多少会涉及文法,很少的。所以,学语言从文法学起的孩子很累很辛苦。
和文法相比,背下来的文字却在生活中很实用。那些绅士或大家闺秀也不会用文法一板一眼地组织语言,然后蹩脚地表达出来,这完全有失风度。有些人不知道动词的时态,不知道名词的变换,却依然谈吐优雅,行为得体。有些人认真学了文法却经常冒犯别人,行为粗鲁。
所以,要想使孩子拥有良好的礼仪,没必要非得让他们学文法。那什么人该学,什么人不该学呢?
第一种人,他们学习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正常的社交,也就是除了交流以外没什么特殊的目的。我建议这样的人可以采用会话的形式来学习文字,文法自然是不需要的。这样他们既学会了文字,又掌握了可以用来交流的会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节省了时间。
第二种人,他们以文字为生,文字之于他们不仅仅用来交流,还用来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和碰撞思想的火花。
我建议这样的人应该学文法,而且要好好钻研文法,尤其是母语的文法。当你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就能真正将文字为己所用,时时刻刻都能说出得体的言辞,并把自己的话说得完美无瑕。
如果你话说得没规矩,人家会嘲笑说你没教养。一般教养良好的绅士才会对文字有苛刻的要求,但他们通常会费力学习外国的文法,而对母语倒显得很轻视。绅士们的这种倾向是社会文化使然,是教育制度使然。
可是母语是天天要去说的,说得怎样才是评判你有没有教养的标准,即使他们用心学过外语的文法,可日后不一定会说这种外语,到头来似乎是得不偿失。
你说一个本土英国人,如果他的英语说得一般,而法语却很好,那我们是该称赞他还是该嘲笑他呢?
第三种人,他们以研究文字为职业,以精通文字为乐。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最应该认真学文法。
但大家不要会错意,认为我贬低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价值。恰恰相反,我承认这两种文字很有价值,真正有学问的英国人没有不会这两种语言的。
不过,如果出于求知或敬仰的心态想接触希腊文和拉丁文,绅士大可不必学习繁杂的文法,通过阅读名著得到的知识,完全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如果真有研究文法的必要,那就去研究。所以,学不学文法,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全取决于自身的需求。
那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学习文法呢?这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对于一个已经会说那种文字的人,你可以随时教给他文法。因为他已经熟悉了那种语言的特点,对文法接受起来不会存在太多困难。
古代圣明的国君会把文法当作深化本国文字的手段,从而让本国人更珍视它。众所周知,希腊是文明之邦,那里的人民把别国人都看成野蛮人,对别国文字也看不起。罗马人虽然崇尚希腊文明,却坚持用自己的罗马字,可见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文字是何等重视。
文法的作用不是教人怎么说话,而是教人怎么正确说话,也就是如何润色语言。所以,文法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如果想学好一种外语,或他学习的专业是修辞学,那他必须要学习文法。如果一个人只是出于兴趣,并不想精通某种外语,那他就阅读这种语言的书籍,文法实在没必要学习。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用不到法语,他又不想用法语演讲,那么这样的人更没必要浪费时间学文法。
如果孩子的教育中必须有一门外语文法的教授,那我建议父母不要在孩子刚学说话时就教文法,要等到他们会说这种语言,有修饰语言的必要性时再教他们。
前面说到过,为了帮助孩子练字和熟识拉丁文,可以让他抄写有拉丁文翻译的书籍,但这种工作枯燥乏味,而且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这只是学习外语初期的工作。等到孩子学到一定程度,你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
比如,你让孩子用拉丁文来表达某种动物或植物,还有一些果树、木材,或者有关天文、地理的知识。总之,你就选择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并且有用的知识教给他。
教他的时候需注意,首先,不可一次讲太多东西,一方面孩子根本消化不了,讲了也是白讲;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有痛苦的感觉,不利于他继续学习。其次,除了孩子犯了重大错误非要接受惩罚不可,一般情况下,父母平和对待孩子就行了。
以上学习拉丁文的方法只适用于接受私家教育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习,他们肯定被最传统、最落后、最费力费时的方法折磨。其实,你可以让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只通晓文字,不致力于构想。就是说你不想让孩子成为使用拉丁文的演说家或作家,你仅仅希望他会读拉丁文。
我不提倡孩子练习作文和作诗,有如下理由。
第一,学好作文,能帮助人对于任何题目都能阐述得头头是道,或是观点犀利睿智,能帮助绅士说话得体,充满智慧。这一点不假,我也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好处。可是学校里教授作文的方法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孩子们的作文无非是根据某个拉丁成语,如同“爱情战胜一切”或“在战场上不能允许犯两次错误”,写一篇演说词。但这些题目过于宏大高深,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在这种困境中,他们要么向学长学姐请教,要么自己天马行空,乱说一通。
这种情形就像他们没有做砖的材料,还非得让他们盖一座房子。
要想让一个人对某个题目发表见解,得先让他明白这个题目。否则,让他糊里糊涂地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盲人谈谈颜色,叫一个聋子谈谈音乐,你说这是发问的人可笑,还是回答的人可笑?
第二,写作时用的是拉丁文。
首先,拉丁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已不能在现代社会中通用。也就是说,一旦孩子不学习拉丁文了,就几乎再也不会用到它了。
其次,拉丁文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相去甚远,不要说学习拉丁文有助于英语的学习,它甚至都有可能妨碍英语的学习。
而且,我们英国人在工作过程中很少用到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
那么,学校里教授的作文目的何在?是为将来的即兴演讲做准备吗?如果是这样,我推荐一种更好的方法。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一个他们能听得懂的话题,给他们一些时间,不让他们动笔,心里想着大脑思考就行,想好以后就发表看法。这种练习方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锻炼孩子敏捷的思维;二是培养孩子平和的心态,就是在众人面前不紧张。以上的两个优点用写作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写作辩解,说作文的目的是提高孩子应用拉丁文的能力。这一点纯属妄想。当孩子根本看不懂话题时,不可能学到句子的意思,当他们苦思冥想说点儿什么时,也没能学到文法。
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挑战,你还用写作来给他们制造困难。最终导致一团糟,孩子白白被耽误。
总之,要想提高孩子的构思能力,那就让他用母语写作,因为他熟悉母语,能读懂题目,能写出东西,甚至有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作品;要想让孩子学拉丁文,就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学,用不着写演说词这类的辛苦工作,用不着使心里备受煎熬。
我反对用拉丁文作文,我更反对用它去写诗。
对于没有写诗天分的孩子,明智的父母会把他培养成画家、音乐家或运动员,只有愚蠢的父母才会一意孤行,让孩子接受无意义的诗文教育,以致耽误孩子的大好前程。
对于有天分的孩子,从他的长远考虑,父母可以允许他把写诗当成一种爱好,但当作毕生的职业是很不稳妥的。
历史上的诗人们确实能写出或凄婉或激昂的诗词,我们也能从他们的诗词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但这些理想主义的诗人大多贫困潦倒,没有身家财产,怎么成家立业;一般人只想从他们那里找寻快乐或是安慰,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生活。诗人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悲剧的色彩。
当然这只是片面的考虑,写诗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增加他们的艺术气质。如果孩子执意想学诗,那就让他先阅读一些希腊和罗马经典的诗篇,然后从英文诗作起,不要先写外文诗,即使写也不用拉丁文。
在教授文字方面,学校的老师更倾向于让学生背许许多多的作家。我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更不知道它有什么益处。
我知道学好文字要依靠广泛的阅读和交流,岂是熟知多位作家就能轻而易举学好的?背过这些知识,只是徒增外表的装饰,于内心的修养无益。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比他们更无知的人面前还能炫耀,到了真有学识人的面前,那真是班门弄斧,对比之下,自己知识匮乏,精神空虚。
记住那些花里胡哨的知识是没用的,而那些结构紧凑、文字优美的文章是可以记忆的,一方面增强记忆力,另一方面增进学识。所以,老师要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挑选文章记忆,不能不论好坏全背了,这样会增加学生对书本的厌恶。
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只要让学生熟记书本知识,就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但凡有一点儿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熟记或许能暂时性地帮助学生记住大量的东西,比如,可以帮他们应对考试,但考完后以前记住的又都忘了,所以这种不能从根本上增强记忆力。
记忆的强度根源于体质,不是通过普通的记忆就能改变的。学生熟记一篇一篇的拉丁文后,大脑不能帮助他们熟记其他的东西。因为如果是这样,人人都成了记忆天才。
薛西斯(Xerxes)以自己超凡的记忆力闻名,因为他能记住军队中十多万士兵的名字,他的这种非凡的能力绝不是小时候通过熟记课本得来的。
我们总对某些事情刻骨铭心,因为我们提醒着自己一定不能把它忘记,于是每天都要把它回想一次,渐渐地我们对这件事的印象越来越深。
既然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长久地记下某些事,那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锻炼记忆力。就是对你要记住的东西给予充分的注意力,从心理上重视它,如果事务繁杂,那你就摸索出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来记忆。
孩子记忆书本知识的初衷是为了应对考试,等考试结束不久,他们就会把这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既无益于增强记忆,也无益于训练孩子的心理。
对于一些表现智慧或强调做人做事原则的句子,孩子要铭记在心。父母可以通过经常给他们讲句子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时时回想,进而让他们熟练地记住并实践。这是增强记忆的唯一方法。
时不时地回想一些哲理,就像有一位圣人给予提醒或指点,帮助偏离正轨的思想重回轨道。所以,父母不妨每天都为孩子选一些有益的事情来记忆。这些事能指引孩子走上正途,能帮助养成孩子运用心智的好习惯。
我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下前面提到过的观点,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德行和善良的品质最重要,而学问和文字次之。父母和导师的主要精力也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孩子端正的品行和谦逊的性格上面,学问方面不用急于求成,因为孩子的人格基础没打好,渊博的学识最终会助长恶劣的品行,毁掉自身,危害社会。
大家都以为学习拉丁文是一件重要而又困难的事情,我这里还有一个简单实际的方法。
母亲买一本用拉丁文写成的《圣经》,并根据拉丁文的发音规则在书的每一页都标上指示音标的符号,在孩子会读拉丁文后,母亲每天可以抽出两三个小时时间陪着孩子听他读《圣经》,这本书完全掌握之后,就让他读《伊索寓言》等书籍。
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导师,他所具备的知识应该远远超过拉丁文和一般的科学常识。高尚的品德、谦逊的品质、沉稳的性格、和蔼的态度都应是选导师的标准。
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和学习
前面提到过,父母和导师可以用算术、地理或天文等知识引导孩子学习语言,这种方法一举两得。一方面孩子学会了语言,另一方面孩子掌握了更多知识。
关于各学科的课程,我认为孩子应该从地理开始学起。
参照地球仪或地图,让孩子熟识并记忆地球的形状,七大洲的位置与分界,还有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位置与形状,这些常识他们都很喜欢,学着记忆也不是什么困难。
我的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学地理,他不到6岁就能把地图上的全部熟记,你提问,他就能立刻在地图上找准任何地方。
当然,地理学内容丰富,不是这一点常识就能涵盖的,但这样的初步学习是一种深入学习的准备,也能帮助孩子识文断字。
孩子已经熟记了各个国家的位置和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后,就可以着手学习算术。
算术是一种最简单的逻辑推理。它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到在菜市场买菜,大到国家财政预算,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算术。所以,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应该会点儿算术,并且学得越早越好。
父母可以每天训练孩子数数和算数,等他学会了加减法,就教他辨识地图和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教他如何根据经纬度来记忆各个国家,对照地球仪熟记各个经线圈、纬线圈,尤其是赤道。
等他把这些都弄清楚后,你就可以教他各种星座的形状和位置,先让他熟记天球仪上的各种图片,然后让在天空中寻找对应的星座。
孩子学好星座之后,你就教他行星的知识。你应该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指导,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学习真理。你要教给他各个行星的位置,每个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转,行星的运行都有周期等知识。让孩子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学到最正确的理论。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是学生学习的规律。所以,你在教授时,要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等孩子的基础牢固后,再逐渐加大难度。这样既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让孩子动脑思考。
我建议你在每教完一种新知识后,可以组织一次“角色互换”的游戏,就是你当学生,孩子当老师,或直接让孩子教别人,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鼓励孩子进步。
孩子学会天文和地理后,你就可以教他几何,主要以欧几里得的前6本书为教材。因为学会了这6本书后,剩下的书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学,而且,全学完也是没必要,所以,孩子不用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时间。
孩子最应该花大力气学习的还是天文和地理。在这方面,如果导师能够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那在适当的时候,导师就及早开始教授。至于教什么内容,导师只需遵循一条规则,就是在孩子感觉和视觉范围内的任何事情,若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他们就可以学习。比如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那他就可以根据地图去学习赤道在哪里、美国在哪里、欧洲在哪里等知识。但要注意一次不能学太多,基础牢固后再继续学习。
孩子学好了地理学有助于年代学的学习,因此这两门课程可以同时学。你可以从历史的沉淀,也就是各种地理现象,得知整个时间的进程,尤其是历史上的几个重大时期。依靠地理学和年代学,人们可以把杂乱无章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成一段故事,从而知晓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而后代也能够以此为鉴,不重蹈覆辙。
关于年代学的教材,我推荐《年代学要略》,在这本书中作者把著名的时期全用朱历(Julian Period)来表示,这是年代学上最简明可靠的方法,学生吃透这本书,年代学就可以学得很不错了。
年代学的学术性争论有很多,我建议大家没必要关注这些,更不要参与其中,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学问就行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时代的荣辱兴衰,有些事我们引以为豪,有些事我们引以为鉴。历史就像是一位时时刻刻都在的老师,总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我们指导,所以孩子必须要学历史。
孩子学会了年代学,再学历史时就简单多了。他们会按照时间顺序,品读自己感兴趣的那段历史,尤其是拉丁文的历史,孩子要多学点儿,因为在学历史的同时学习了拉丁文字。
有些孩子为了学习罗马文字,被指导去学习罗马的演说词或诗篇,这些内容过于艰涩难懂。他们应该从比较简单的书籍入门,如查士丁、攸特罗彼阿斯等人的书籍,读懂后再读难度大的书。
所以,让孩子从简单易懂的历史书读起,渐渐地他就能读懂杜理、维吉尔(Virgil)和赫雷斯的书籍。
关于德行的知识,孩子应该通过实践获得,记忆各种规则纯属白费力气。孩子可以从《圣经》上学习到良好的习惯和可贵的品质,如珍重名誉,限制欲望,至于还学不学其他关于道德的论文,学不学伦理学,我不知道。
人权、法律方面是比较难懂的,孩子得有充足的知识积累。他就可以读懂杜理的“职务论”,普芬道夫(Puffendorf)的《论人及公民的责任》(de officio hominis&civis),这样,他还可以读格劳秀斯(Grotius)的《论战争及和平的法律》(de jure belli&pacis)、普芬道夫的《论自然及人类律》(de jure naturali&gentium)。
这些内容孩子全明白之后,他就能知道人类的自然权利和社会的起源与基础,并由此产生主人翁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
绅士应该对民法与历史潜心研究,不说非得有什么造诣,但最起码要很精通。这样的一位绅士,如果熟知拉丁文,又能写一手好字,那他肯定会谋得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并时时得到别人的尊敬与欢迎。
生活处处都需要法律。小到邻居间的争执,大到国家间的纠纷,法律无处不在。一个有德行的绅士,追求真相,明辨是非,那他肯定得学法律,学会用公平正义办事,而不学投机取巧的伎俩。
对于不以法律为职业的绅士,研究法律的正确方法是,研读英国古代关于习惯法的书籍和近代论述英国政府的书籍。理解英国的宪法和政府,这样,再攻读讲英国历史的书籍,侧重阅读不同统治时期的法律,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明白为什么实行现行的法律。
修辞学和逻辑学这两个学科与文法相辅相成。我不提倡学文法,我也不提倡学这两个华而不实的学科。
首先,我没看到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推理和言谈方面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表现;其次,如果想让孩子锻炼高超的推理能力,我建议他研读契林渥斯(Chillingworth)的作品。如果你希望孩子话说得好,我建议他拜读杜理的作品。同时,他还可以记忆一些英文美文,润色自己的语言。
所以,孩子们对于修辞学和逻辑学只要了解它们的大概体系就足够了,没必要浪费时间深入钻研。
口语和书面语能力的培养
逻辑学不像它的名字,听起来很正统、很有用,它教给学生的无外乎争辩的技巧与程式。深受这种文化熏陶的学生渐渐地会把争论当成一种习惯。
在不断地争辩中,学生很容易变得自负、傲慢。更坏的是,他们会怀疑一切事情。
他们为了争辩而争辩,道理不仅没有越辩越明,反而被践踏、扭曲,为了取得争辩的胜利他们只好创造真理。就是无论对方的回复如何有道理,他们都不肯认同,还用模糊的言辞引起口角,无休止地争辩下去。
在他们的眼中,辩论不是为真理而是为了使对方服从自己的诡辩,只要对方服从自己就取得了胜利。
这种交谈方式明显是一种挑衅,是对人的一种轻视与冒犯。懂礼仪的绅士万万不会这样做。如果父母想培养孩子敏锐的判断力,并根据真理公正地明辨是非,那么,让他去学逻辑学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绅士不能用得体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要被人耻笑的,可生活中这种可笑的情形还是经常出现的。
尤其是世家子弟,虽被标榜为绅士,可不能把任何事情叙述清楚,连个小故事也讲不出来。他们可是学过修辞学的,但是修辞学不教给他们怎么用组织有序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
把话说得漂亮,不是记下多少规则就能办到的。这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当然,如果孩子身边能有一个说话得体的榜样是再好不过的了。
父母通常在孩子睡觉前给他们读故事,受此启发,我建议父母和孩子可以角色互换,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
孩子可以讲他们所知道的任何故事。父母就仔细聆听,并帮助他们改正可能会出现的文法错误。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参考《伊索寓言》之类的书,来学习书中有趣的叙述方式、有组织性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直到孩子能完整地讲述一篇没有错误的故事。
当然,孩子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写故事。写故事那就需要真功夫了,他们可以还把《伊索寓言》当作教材用,如果想要更大的进步,那就拜读杜理的书籍。
杜理的第一部书是《论创造》(De Inventione),书中的小故事可以当作范文来模仿,还有书中第20章节总结了一些规则,也可以拿来学习。杜理学识丰富,能落笔生花,能口吐莲花。总之,研读他的书,必能受益不少。
当孩子能用连贯、通顺的语言写好记叙文后,他们就可以学写信了。
刚开始写信时,孩子主要是写出正确的、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清晰易懂的内容,所以不必太在意高深的语言或客套话之类。这个要求达到后,他们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写信的水准。比如,以杜理的信为范本,学习如何写好商业信函和交际信函,等等。
写信是现在社会普遍的沟通交流方式。一个人写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的工作,也充分体现着他的内在涵养。信中的一次疏忽就有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对自己的能力质疑。
所以,父母和老师要把写信当作教育孩子中的重要环节。用拉丁文作文和作诗根本没有实际作用,浪费时间和金钱不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备受看不懂的拉丁文的折磨,但前面也提到过一个规则,习俗超越了理智,父母还是坚持让孩子学拉丁文写作。
如果一位精通修辞学的教师不认为教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是教学任务,那么父母就不要把孩子送到他那里,还不如自己在家教他怎么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准确、清晰的写作和得体的谈吐既能显示出自身良好的修养,又能因此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重视。那么,一个绅士应该主要练习自己的哪种语言呢?是自己的母语还是备受推崇却没什么实际作用的拉丁文呢?
我建议一个英国绅士就增进自己应用英语的水平。如果他拉丁文学得很精通,都超过了英语,那他会像一朵奇葩似的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博得无谓的称赞。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懂拉丁文,他肯定不能用拉丁文和大家交流,关键时刻还是要用英语。
拉丁文和希腊语更适合学者,普通人还是掌握母语更妥当些。
文明的国度都很重视母语。一方面,他们设立专门机构甚至大学,由智慧的学者钻研如何继续保持母语的魅力,如何激发国人学习母语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对国语引以为豪,因此排斥外语。
比如希腊,这个国家的文化为世界所推崇。其实,他们的文化也借鉴了各种文明的精华,却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明智地保留了希腊语。他们就认为所有外语都是野蛮的,因此不会重视它们,也不会研究它们。
关于语言,我再次强调一遍,希腊文和拉丁文有价值,值得学者和绅士学习,但如果想用不错的语言发表自己的主张,展示自己的思想,那就好好研究母语。
让孩子学点儿自然哲学
大自然的智慧是超凡的,人类对此望尘莫及。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规律,但绝不可能理解甚至超过大自然的智慧。正是怀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敬仰,人类才创造了关于自然的哲学。
对于自然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精神方面,另一个是物质方面。
关于前者,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玄学。无论被称作什么,精神的研究应该在物质之前,但不能像研究一门具体科学似的,你要把精神研究当作寻求人类智慧、启迪人类心智的一次精神之旅。
除了上帝和我们自己的心灵以外,我们所具备的其他精神都是上帝通过启示的方式给予的。为了做一个精神丰富的绅士,精神的研究必不可少。
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建议为青年人写一本《圣经史》,书的内容就是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的东西。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关于《圣经》的解释版本,但质量参差不齐,这样一本正统的书免得单纯的青年人深受其害。而且帮助他们接受高尚精神的沐浴,从而形成精神的正确概念并树立自己的信仰。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他们无须太多思考。
《圣经史》最好有一些简单易懂的提要,就是孩子到了能够阅读的时候就能理解的东西,让孩子尽早形成精神的概念。
前面提到过,孩子身边的成人,尤其是仆人,为了让孩子听话,常常编出一些妖魔鬼怪吓唬他们,如果他们没有关于精神的正确概念,就会在心理上形成错误的恐怖印象。一旦形成畏惧的、紧张的阴影会伴随一生,给精神造成巨大压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我认为精神的研究应该在物质的研究之前,理由如下。
物质时时存在,处处存在。即使不特别研究它,它也对我们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它容易让我们的心理先入为主,以为一切都是物质,从而凡事从物质出发,忽视精神的作用。更何况自然界中的所有现象不能都用物质来解释,比如地心引力的问题,这怎么用物质来阐释?我认为这就是一个绝对存在的意志在起作用。
关于诺阿(Noah)时代的洪水,社会上有种类繁多的解释,但没有一种足够完美。那是因为他们都从物质方面考虑,如果假定是上帝暂时把地心引力的中心改变了,这种解释简单易懂,只不过是从精神层面考虑的。
对此,肯定有人会说,照此解释洪水应该是局部的,而且如果上帝将地心引力的中心绕地球几圈,那么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暴发洪水。这样的推理与解释比摩西的理论和其他的说法都容易多了。
但我们讨论的主题不在此,这用来说明我们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不能片面考虑物质及其运动,还应考虑精神的力量。对此,我们还可以从《圣经》上所说的精灵及其伟大能力学到这方面的知识。等到掌握的知识足够时,就能解释《圣经》上所记载的各种洪水现象。
怀着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向往与崇敬,关于自然哲学的各种学派积极活跃地发表见解。正是因为自然哲学这种依靠思辨而产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类学科不能当作具体科学来看待。
学习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懂得各种假设,明白各派的主要观点和术语,而不是寻求对自然现象科学的、广泛的知识。这似乎没什么实际作用,其实这只是表象,你想为什么好多人对此孜孜以求,肯定有它自身的价值,所以绅士对此还是应该学习的。
比较近代一点儿的学派就是逍遥学派,它的学说曾为学校所信奉,之后又出现了微点论,这种理论在大多数事情上解释得更简单易懂。当然,如果青年人只想大概了解一下自然哲学,我建议他学习最流行的学说,比如笛卡儿学派。
自然哲学不能够当作一门科学并不代表其他关于自然的知识也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人类要想和自然和谐共处,必须研究自然的规律。而一个绅士对于自然界的事情也应该当作常识一样必须知道,这些知识能从做过大量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家身上学习到,此外还可以攻读一些书籍,如波以尔先生(Mr。Boyle)的著作,还有一些有关农艺、种植、园艺的书籍。
牛顿曾说过,从实践所证实的真理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特定领域的知识。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否则人人都成科学家了。所以,你也有可能没有从各种物理学派的原则中获得多少确切的知识。
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Philosophy natural principal mathematics)对行星世界极其重大的现象给出了清晰易懂的说明,但是有好多人看不懂。其他的数学家证实了牛顿的理论是正确的,这就说明牛顿的书值得拜读。
至于为什么读不懂,原因肯定在自身。你在读之前要具备不错的数学知识,这是理解的基础,然后读的过程中认真钻研,最后你一定能收获颇丰。
对希腊语学习的看法和意见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有疑问,希腊作为文明和知识的发源地,为什么我都不强烈推荐学希腊文呢?
首先我承认一个不懂希腊文的人不能算一个真正的学者。但在现代社会,希腊文除了在文化研究领域还有一些应用以外,其他方面应用得很少。
对于这种能够传承文明却应用很少的语言,我的建议是,学者应该致力于希腊文的研究,把希腊文的精华保存下来,这是这些学者的使命。
一般绅士如果想将来从事与希腊文有关的职业,那他就去学习希腊文。如果他确实找不到学习希腊文的理由,那就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学一种最终会忘记的语言。
青年人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正确的观念是,导师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与尊重,并教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能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程度。
拥有最起码的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能识文断字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你要想学习高深的知识就得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知识渊博的人都得用语文。
导师要教孩子及早地学语文。第一,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学习,长大之后他们要学的事情更多,即使想学也是有心无力;第二,孩子幼时记忆力比较强,学习能力比较强;第三,孩子天性快乐,没有什么欲望、图谋,只要导师抓住孩子的特点,就能让他们用功学语文。
让孩子学好语文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父母和导师关键要考虑的是让孩子学哪种语言。
孩子应该学习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语言,至于那些不会广泛应用、孩子也不喜欢的语言,父母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学。因为即使学了,孩子也最终会舍弃。这样一来,不就是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吗?
下面的话是我对真正想做学问的人的忠告。
首先,凡事寻根溯源是学习的正确方法,也是求知应有的严谨态度。间接获得知识已经变了样,可能是错误的,你若从这里出发,那就是错上加错,误入歧途。
其次,你要认真拜读大师们的著作,并善于总结,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但你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大师说的不一定全部正确,而且经过自己深入理解的内容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你若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就不会落下抄袭大师的话柄。
站在巨人的肩膀,然后依靠自己的思考,你才能进步。
最后,要注意思想上懒惰,行动上也会懒惰。既然是做学问,就要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只要你的意志够坚强,求知的决心够坚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你读书的步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要自己思考,不能吃现成的饭,一味依赖前人的成果。
应让孩子掌握的研究方法
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必须严格地遵守以上劝诫,如果某个绅士想增进知识,加深造诣,也按照上面说的做是没有错的,只会让他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科学的方法和恒心是取得不错的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
学习不得法的人首先不善于思考,所以他找不到学习的正确方法。在错误方法的指导下,他只会浪费精力、时间和金钱,不能够在学识上取得进步。而科学的方法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导师的责任不只是把各种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方法教给他们。即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他方法后,即使没有导师教导,孩子也能自学。
要想学好历史,就得将时间牢记在心;要想学好哲学,就应记得自然的次序。这是学各个学科的技巧。但有一条规则适用于学习任何学科,就是凡事由简单到困难,由现象到本质。
培养学生对事物清晰的概念,锻炼他们辨别的能力,对他们也很有用。如果他们弄不清一些概念,就不要再死抠课本,去实践,实践出真知。
孩子应掌握哪些文体才能
绅士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有一部分得从书本中汲取,另一部分得从实践中获得,就是多加练习,这些练习一开始得由老师指导。
跳舞可以帮助孩子挺拔身姿,获得优雅的举止和自信心。所以,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学习舞蹈。对此,父母关键是要为孩子选一位舞姿优美又有能力把优雅的动作教授给学生的老师。如果老师动作丑陋,那就不要聘用他。
音乐和舞蹈密切相关。大家好像都很欢迎会玩乐器的人。父母就想让孩子也学习一种乐器,不知道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真把孩子当成歌手去培养。但我知道音乐在学习的最末端,而学识最重要。人生本就短暂,难道父母要把孩子有限的时间浪费在音乐上?当然如果孩子有天赋的话,这可以理解。但是对一般孩子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会生活的人都是把时间放在娱乐上面。这里讲的娱乐不是唱歌、跳舞、喝酒,而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这件事为乐。
这对教育的启示是,父母想让孩子认真读书,就想方设法,把读书当成一件能带来乐趣的事情。这对于细心观察孩子品性和性格的导师来说并不难。
骑马和击剑被公认为孩子必备的技能。骑马,只有家境比较殷实的家庭才能承担得起。骑马有益身体健康,锻炼敏捷的反应能力;此外,还能帮助孩子习得镇静与优雅,而且让孩子对马儿更熟悉,从而为战争做准备。
至于骑马该不该学习父母得自己斟酌,但总归遵循一条规则,就是凡是对孩子将来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教给他们。
击剑运动虽然有益身体健康,但却对生命产生威胁。击剑容易把人培养成好争、好战的性格。有这种性格倾向的人,认为自己击剑不错,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甚至自大。
一旦遇到关乎名誉的事,哪怕别人只是惹了他们一下,冲动的年轻人可能就向人家发起挑战,他们固执地认为不决斗就证明不出自己的勇敢,那击剑就白学了。一场决斗下来,最终肯定是两败俱伤,已成定局的悲剧再也无法挽回。
首先,而一个不会击剑的人不会和暴徒混在一起,不会出现争吵和争斗的局面,大大避免了伤亡的危险;其次,当他被挑战,一定得决斗时,这个不会击剑的人会尽力一次刺杀过去,不会闪开对方,如果他会一些扑击的技术就更能保护自己。
而一个会击剑但并不精通的人反而会遭受更多剑锋的威胁。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击剑家,只有那些把击剑当作毕生追求的人,剑术才会出神入化,最起码肯定能保护自己了。与普通击剑术相比,我宁愿让孩子学习扑击。
但击剑被公认为绅士必备的技能。那么怎样教他们击剑术,父亲要好好想一想,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看他们是否能适应好战的文化,我要提醒做父亲的人,好战并不代表勇气,退让并不代表懦弱。
教育孩子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他们的德行与智慧。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这样说的,“有智慧,就有神性”。
德行与智慧的重中之重是教会孩子克制欲望与爱好,使欲望与爱好服从理智。要培养这个习惯,我认为用称赞与给予荣誉的方法最有效。就是父母要教给孩子荣誉和羞耻的概念,并劝诫他一生追求荣誉,厌恶羞耻。
一旦孩子做到了知荣知耻,他就会形成为人做事的原则,这个原则会时刻警告他,不能做坏事,所以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也能很好地作为。
形成这个习惯,是孩子在道德和宗教方面取得成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