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29340200000004

第4章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苾刍习学略法附)(3)

我今为汝举其大纲。余未知者。于半月说别解脱经时。自当听闻。又当于轨范师并亲教师。及同学亲友。善应咨问准教勤修。说仪范中未曾说防护法竟。

次说发至信偈。

汝最胜智教具足受尸罗

无障身难得志心当奉持

端正者出家清净者圆具

正觉之所知实语者所说

说发至信偈竟。

次略说劝修方便法。

具寿。汝已受近圆竟。勿为放逸。当谨奉行。略说劝修方便法竟。

次新受戒苾刍礼。亲教师轨范师。并诸僧伽三遍已。谢恩奉持授近圆。作苾刍仪范已竟。若受羯磨时。应作守持除罪。令僧伽于授羯磨处。次第坐已作羯磨。苾刍在众前坐。应作是说。大德僧伽存念。今是僧伽作授近圆仪范之时。一切僧伽有犯律仪戒。为除所犯。于此僧中然无一人能向余住处。对清净苾刍如法除其罪名。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时守持自罪而作授近仪范后。向余处对清净苾刍当如法除罪。此是单白羯磨。

次僧伽为住处。应作同意作羯磨。苾刍在僧众前坐。已应如是说。大德僧伽存念。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于此房中僧伽为授近圆故。可共同意。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于此房中僧伽为授近圆。共同一意。此是白二羯磨。

次当作羯磨。大德僧伽存念。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此房僧伽授近圆处。同意愿求。是故僧伽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此房僧伽为授近圆。听许故。若诸具筹。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此房僧伽为授近圆。同一听许者默然。若有不听许者。说僧伽听许。僧伽营造已成。界外周绕一寻地畔。此房僧伽为授近圆。默然听许故。是事如是持此是说营造已成。房舍仪范余外营造未成房者。应言营造未成房。或在露地者。应言未曾营造地。同前作羯磨仪范。

教求出家法

凡有求出家者。须当次第受律仪戒。最初欲授邬波索迦戒时。先应问其障难。问障难已。次教作是说。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善说妙法。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无杂圆满。清洁净白。近观智者内证。世尊声闻僧者。善行如理行。质直行同行。随法成就。彼既出家。我当随出。如是说已。应授三归邬波索迦律仪戒。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敬礼一切智。

教示增上戒学律藏有三种。

第一未得令得仪范。

第二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

第三若有犯者令修补法。

第一未得令得仪范者有四种。

能为得律仪作障 能为安住律仪作障 能为增长德业作障 能为端严众作障。

若俱无此四种违缘。复以归处形相身体思念仪范。若全有此五种顺缘者。方得律仪。此差别义如仪范中应知。

第二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者。有五种。

一依依止师护持 二以对治想护持 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 四净自戒律护持 五依安乐住缘护持。

第一依依止师护持者。

若受近圆已满足十年。二十一种五德法中具十五法。解律比丘求为依止师。应作不应作。一切事业应问彼师。如师教示随教所行。自受近圆。满十年等。三种德业圆满已来。应依彼师。

第二以对治想护持者。

于一切时中念知不放。逸具此三种法。除一切相违法。成就一切善法。

第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者。

总集为五篇二百五十三。应舍法中具清净戒。或具应修补戒。有心有念。复非初缘不舍学处。不犯学处。第一波罗夷篇者。苾刍于三道中。随一一道行不净行者。犯第一波罗夷罪。若盗非属己身他人物者。犯第二波罗夷罪。除己身外人或人胎断其命者。犯第三波罗夷罪。妄说过上人法者。犯第四波罗夷罪。此四波罗夷罪。皆能断绝正戒根本。说第一篇竟。

第二十三僧伽婆尸沙篇者。若故****者。若染心触女人身者。若共女人说****粗恶名者。若于女人前赞叹自身。可持****法供养者。若为人成夫妇事者。若三不堪处。从他人乞地并材物造房者。若不堪处。建僧伽蓝者。若无根谤苾刍犯波罗夷法者。若无根以小因缘。谤说苾刍犯波罗夷法者。若破和合僧者。若助破和合僧者。若因污他家以为僧摈毁谤僧者。若自戒中他比丘。以怜愍心欲令劝时。言说诸僧伽因我一切戒法。莫论说我。而违拒者。此十三法从僧伽应修补。故名为僧伽婆尸沙。第二篇竟。

第三波逸底迦篇有二种。

第一三十泥萨只波逸底迦者。

初篇十种者。若未曾加持衣畜过十宿者。若已加持三衣。过一宿离者。若三衣物不足望他。足过三十宿畜彼物者。若使非亲尼浣洗衣者。若从比丘尼取衣者。若有三衣从在家人乞衣者。若自无三衣从他人乞时。过分乞者。若他欲与物未与索者。若他人各各欲与物。未与索者。若已送到不堪作衣物。若过三语索。或过三默索者。初遍十种竟。

第二遍十种者。

若蚕绵作新敷具者。若纯黑羊毛作新敷具者。若合黑白羊毛作敷具者。若减六年作第二敷具者。若作新坐具不以故者。纵广佛一张手贴新者。上用敷者。若无持负羊毛人。自持负羊毛。过三由旬者。有持负人自持负过一里者。若使非亲比丘尼擘羊毛者。若畜自己珠宝目触教人触者。若以资财出纳求利者。若买卖者。第二遍十种竟。

第三遍十种者。

若应量器不加持畜过十宿者。若自有钵更求余者。若使非亲织师不与工钱。织作成衣者。若他人为己使人织作衣间。为自利益教长织者。若与比丘衣或钵已后还夺取者。若夏安居中所得利养安居内取要。或安居中分散。或安居竟自恣后。彼利养不分者。若住阿兰若苾刍。聚落村舍内留法衣过六夜。后不到留衣处。或自阿兰若处者。若雨浴衣安居一月前求者。或安居后过半月畜者。若欲与众僧物。或欲与一僧物。自回入己者。若应堪取舍四种药。各各过限畜者。此是第三遍十种三十泥萨只波逸底竟。

第二九遍十种波底逸迦者。

初遍十种者。若苾刍故妄语者。若说他苾刍过失者。若两舌令二苾刍等离间者。若有诤竞苾刍和合已后。再发举诤者。若与在家妇人无男子时说法者。若与未近圆人同声读诵教示法者。若知他苾刍有犯堕落法。或僧残法。随一一与在家人说者。若向未近圆人。未证圣谛人实说所得上人法者。若众僧执事苾刍无过失而毁说。言以僧物人事与知识者。若布萨日诵微碎戒时。轻呵而言。何须说如是杂碎戒。令他苾刍闻者。初遍十种竟。

第二遍十种者。

若坏种子断青草木者。若嫌毁轻贱僧伽执事苾刍者。若同学法人教利益语而违恼者。若将僧伽敷具。以放逸心安置露地者。若于僧房内敷草。或叶用已不除扫者。若从僧伽蓝遣苾刍出者。若僧住处后来苾刍欺凌先住苾刍者。若僧住处不坚固。重房棚上坐卧脱脚床者。若为他使用有虫水等者。若垒寺僧伽蓝墙时。除许量外。过量垒者。第二遍十种竟。

第三遍十种者。

若僧伽不曾差。自意往教诫苾刍尼者。若教诫苾刍尼至日暮者。若实无此念而毁说他。为此小饮食教诫苾刍尼者。若苾刍与苾刍尼衣者。若苾刍与苾刍尼缝衣者。若苾刍与苾刍尼作伴道路行者。若苾刍与苾刍尼同乘船者。若苾刍共女人屏处坐者。若苾刍与女人屏处立者。若因苾刍尼赞叹受在家食者。第三遍十种竟。

第四遍十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