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29331000000036

第36章 对话: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讨论(5)

徐杰舜:那是你们私下的事情了……现在十点整,我来小结一下,回答这位李菲同学的问题。她所问的问题是一个要害,我们在这里讨论回归传统,我们是要干什么,有什么用?我们说“有为才有位”,你的理论有用才“有位”,人家才会承认你,我们要看到一个很大的、世界的背景。现在世界出现了许多灾难,比如气候变冷,不是说中国变冷美国就不冷。这些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人类学关注的是全人类的问题。而要解决全人类的问题应该到哪里去找答案?西方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的理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和行动力,但现在他们感到很无奈。他们先回到自己文化的原点希腊文化,又跑到印度,那又是讲来世的,没用,只有到中国来了。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蛮牛的,我们要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要和平崛起……这些都是人类学的理念。所以我觉得人类学在中国传统里面,就像你讲的,一定能够开矿,然后再提炼出来。Ok!今天我们到这里,有机会再谈。

[录音整理者:李菲]

二.中国传统的解释力、行动力和解决力

时间: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下午

地点: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

主办方: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

会议主持:徐杰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邀请的专家学者:李富强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在读

黄兴球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大学博士

罗树杰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韦顺莉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博士

嘉宾:广西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甘瑞静等

其他与会人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等

会议开始,徐杰舜教授请嘉宾发言并请到场的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大致了解了一下学生的研究方向。然后开始介绍到场的四位博士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我们同学都介绍了自己,接下来我隆重介绍我们在座几位主讲老师,我们的女教授,韦顺莉,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现在是我们文学院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罗树杰,民社院的教授,壮族,韦顺莉也是壮族吧。

韦顺莉:微笑点头。

徐:黄兴球教授,云南大学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相关民族,以老挝为重点。再有就是你们这个地方⑨的主人,地头蛇,李富强教授,现在还在读中央民大的博士,他的论文是乡土社会的重建,明年就要毕业了,壮学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中国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成果也很多了。鄙人徐某人不才,什么学位都没有,学士也没有,硕士也没有,博士也没有,(边讲边笑)就是因为混到头发白了,才能够做一点事情吧,这也是得利于改革开放,确实得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我们才能做到现在。当然我们还有一位,他会来,但是我们不等他了,来了,可能就会走,老前辈,我的师兄,张有隽教授,瑶学研究的专家,国际瑶学会执行副主席,还曾经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瑶族的代表,瑶王,我们都叫他新瑶王,挺有学问,学术的批判能力非常细腻的一位教授,他最近身体不大好,六十几岁了,退休了,心情有点郁闷,我也差不多要退了,很能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罗树杰:据说资深教授可以延长(呵呵)

徐:(呵呵)资深的也只有两年,我也在申报,谁知道他给不给,好像还需要他们特别批准一下,我们自己民社院的学术委员会算是通过了。好,我们今天的座谈,现在就开始。今天座谈的主题是“人类学与中国传统”,这个问题,我先讲两句,然后由在座的四位老师,四位博士,也是四位教授他们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我们的同学呢,后面我们会开放给同学们讲一讲。每个人都可以争取到自己发言的权利。人类学作为国际上一门非常重要的显学来讲的话,人类学的作用到底在哪里?过去我们不一定很理解,但是我们现在应该越来越清楚,我最近看了《中华读书报》的记者采访某一位知名教授,他其中有一句话,使我有共同的感觉,就是中国的改革,希望在人类学。这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今天开场白就要讲,中国的希望在人类学,世界的希望也在人类学。我并不是故意把人类学的作用讲得很大,讲得很重要,而确确实实,人类学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要讲太远,就讲最近十七大所确定的科学发展观,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学的观点吗?在我们所关注的民生,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学以人为本的观点在里面体现出来了吗?如果我们中国的官员们从上到下,都学过人类学,像美国的高校,通通都把人类学当作常识课,可能对民生啊,对老百姓会有更多的关怀,腐败现象可能会少得多,所以我们在成都开人类学高级论坛会时,中国农业大学的叶敬忠教授的发言感受很深,国家对甘肃省天某乡镇农村的扶贫,114万块钱已经用掉了,而且所有级别的鉴定都通过了,但是真正给用到农民身上的,盖了三个牛棚,还没有看到一根牛毛,还有一头猪,这就是114万块钱,国家扶贫,农业款项所使用的,但是从乡政府到市里面的验收单位,包括省里面的盖章都通过了,他已经完全通过了,50万元的人民币已经打到了乡政府的账号上。老百姓呢什么都没有,据说谁养一头牛有80元钱,但是老百姓呢,一分钱都没有拿到过,也没有养过。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对农村的资源,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前两年是两千个亿,今年是3800个亿。这些钱国家是拿出来了,到了下面去,都流入了个人的腰包,农民没有见到实惠,那不可怕吗?为什么境外的那些基金会啊,那些扶贫的组织,他不要把钱给你县委,不给你县政府,也不给你乡政府,他要通过自己的渠道,一直到老百姓的家里,所以人类学来讲,中国的改革,希望在人类学,我说他有一定的道理,不能把他讲的很绝对,而世界问题的解决,希望也在人类学,这个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去看,我们讲现在世界上,谁也逃不了的就是这气候的变化,洛杉矶我去过,好莱坞的明星的房子都被火烤得差不多了,赶快逃了,那我们这里不是一样的吗。气候的变化,谁也逃不了。而气候上所引起的政治上的争纷,族群的冲突,社会的不稳定,十年前、二十年前,谁也料想不到的,那么我们人类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学要对自然界,有一种崇敬的心理。有些人认为我们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世界已经改造的面目全非了。所以我觉得,对世界的问题,人类学早就非常关注。为什么人类学最早的时候,是研究人类的原始社会状态,研究他者,那个时候,人类学的兴起,就是说西方社会发展到哪种程度,他们不能想象他们祖宗十八代以前是什么样的。非洲啊、亚洲啊,原居民那里去研究,了解他者的观点。那世界现在的冲突,族群之间的冲突,今天中午我刚刚看了电视,马英九为了得到选票,他老兄现在要弃统了,引起来极大的反弹。如果国民党为了拉选票,就宣布不再跟大陆统一了,那你要得罪北京,你不一定能拿到中间派的选票。因为什么呢?因为马英九在台湾,整个的台湾,族群冲突非常厉害。本省人,就是台湾人,外省人划了一个族群,原居民一个族群,客家人一个族群,所以在台湾很好玩的,除了有原居民委员会,还有客家人委员会,这些东西都说明,我们的世界面临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我们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当中,都可能找到它应该找到的应该找到的答案。说实在的话,人类学已经建构了那么多的理论……从古典进化论到现在最流行的后现代的所谓的解释学派,或者是符号论,或者是象征论,但是世界上偏偏觉得这些理论,不能解决目前世界上的问题,所以世界上早就出现了西方中心的没落。斯宾格勒在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写了一本书,《西方的没落》,厚厚的,现在出版了,德国一个哲学家,西方人的批判恰恰就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高潮,他们都觉得在我们的现成的理论里面找不到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怎么办?他们就照镜子:一面镜子是他们自己欧洲文化、西方文化的原点,希腊文化,那个时候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也不能解决现在的世界问题,尤其是西方的问题。第二面镜子就找到了印度,但印度文化本质上关注的是未来……到了印度,但印度文化本质上关注的是未来……

黄:来世。

徐:来世,显示他不关心现实,我没有到印度去,但我到新加坡的印度庙里去,就有那样一些人,他打个赤膊,穿一条裤子,脸上身上画了很多东西,他一天到晚就在那儿坐着,他主要关注它的来世,今世受苦受穷都无所谓,那么现在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把目光转向中国,把中国要作为第三面镜子。法国最有名的一个人类学家,在北京中央民大作了一个演讲,将中国比喻成为西方的第三面镜子。那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第三面镜子,就是中国的传统,或者有人讲是传统的文化,这期间也有区别,我们不讨论概念,但是我就讲,就是一个传统。中国的传统,我们如果说现代,我们中国人本来好好的,大家都是很友善的,就是因为搞了文化大革命,搞得我们道德沦丧了,搞得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很紧张了,我就想到,实际上很早很早以前,新加坡他的政治理论课,他教儒家伦理。儒家伦理的教材,是杜维明作顾问主编的。所以新加坡的人,你可以看,他确实彬彬有礼。他要求你做什么?他要求你做个君子,君子是怎么样的哩?温良恭俭让,我想想,我们在座的各位这五个字都能做到,或者我们全社会的人都能做到的话,我们社会还能不和谐吗?我们还用得着去搞1000多块钱的钢板做的大门吗?讲到这个门,我就一个亲身的感受,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有一次到深圳去,当时我想跳槽到深圳去,跑到我的同学那里,他正在换门,在我的印象和记忆当中,我们所有的门,都是木头的,最多工厂的大门是铁皮子做的。但他正在安的是不锈钢的,好重啊!我说,好可怕啊,要搞这么个不锈钢的门啊,他说,你不知道啊,这两个月,我们这栋楼,已经挨两次入房盗窃完了,我说你这个门多少钱一个啊?一千二,一千二当时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现在我们的安全性也很差,我住在民族学院这个地方的时候,那一年刚好,我和我们的院长荣仕星去澳门开会,结果到了广东,电话就打过来了,昨天半夜里,小偷从窗户爬近来,爬进我们两家,搞得我们两家的“领导”都很紧张,韦茂繁下来抓强盗,(众笑)脚印还在那里,手印还在哪里,那你看,我们做不到温、良、恭、俭、让,社会又不公,所谓我们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小康都搞不清楚,还有什么大康呢?什么大同呢?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就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如果我们传统的伦理教育当中,把温、良、恭、俭、让贯彻到每个人的思想里去的话,那这个社会能不稳定,能不和谐吗?

所以,我想,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有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讨论。第一个层面,中国传统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宝库,我觉得它真的是非常丰富。于丹不过就是把《论语》拿出来加了几个故事,讲成于丹心得,她(的书)就已经卖疯了,她成为学术女明星。不管怎么说,也有很多人批评她,甚至有些博士抗议她,讲她把儒家学术碎片化了等等,我觉得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把儒家的基本的东西用最通俗的方式告诉了大家,而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老百姓,从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摧毁,开始打到孔家店时,是把庙拆掉了,到文化大革命时,把中华文化的根基都挖掉了。那于丹做这么一点事情,何必要苛求她是讲故事,还是……她只是讲她的心得,她又没有讲她是《论语》权威的解释者。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不都是这样的吗?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层层叠起来的,你解释一次,我再解释一次,他再解释一次。《春秋》就是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邹氏传》、《春秋夹氏传》、五个版本的《春秋》。

第二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有历史的多样性,还有民族、族群的多样性,这个汉族就不说那么多,他是一个主流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刚刚我们李富强老师告诉我,有某一个作家写了布洛陀的一个小说,把《布洛陀》歪曲的一塌糊涂,好像我们的布洛陀一天到晚到都到外面去借种,动不动就跟人家打架,这对我们壮族的形象是很不好的,说明他们没有能正确认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多得很,现在满族也是过一千万人口了,中国有两个一千万人口了,满族文化的清宫戏不是很厉害吗,到处都有。他是一个多样性,我们要认识中国传统的多样性。

第三个方面呢,就是中国传统如何面对中国或者是世界的当代问题,它具有解释力、具有行动力、具有解决力,为什么?是不是有这样的力量?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把四位博士请来,请他们各叙高见,我呢,和在座的各位都洗耳恭听,下面大家随意发言,来黄教授先讲吧。

黄兴球(以下简称黄):徐老师是命题作文,像科举一样,临时开卷,我可能对今天的命题答不上好答案,不会榜上题名。(众笑)但我认为,对中国传统这样一个命题,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看,非常有意义。但我是人类学的门外汉,不配谈关于人类学的话题。就对中国传统谈一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见比较多。改革开放以后,大概是1982年以后,稍微有一些新的转变,人们对过去的儒家学说稍微有一些肯定。在改革开放成功的迹象出现以后,对儒家思想的那些批判性意见逐渐消退,到现在要把儒家传统重新恢复起来,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我们在这个时候谈中国传统是一个很及时的好话题,徐老师很快抓住这个学术的时代热点,他的这种敏感,我特别赞赏。既然批判的热潮已经过去,要重新认识、重新找回中国传统的机会已经到来,那么我们就应该有新的认识。刚才徐老师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我特别想谈第二个问题,中国传统的多样性。中国传统,刚才徐老师说了,先不讨论概念。我想,所谓的中国传统,它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