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29324500000043

第43章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根据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内容。可将世界市场分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等类型。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以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表现在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产生时间不同。国内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国际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形成的。活动范围不同。国内市场主要在国内进行;国际市场主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②市场主体不同。由于世界市场活动范围超过一国国界,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主权政府。

2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国内市场的形成是国际市场形成的前提。国际市场的出现和形成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其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世界银行是一个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对成员国提供用作生产投资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二者在国际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世贸组织有三个主要职能:制定规则,即制定全球经济运作的多边贸易规则,并监督这些规则的实施;开放市场,即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开放市场的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的活动,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争取更多的国际贸易权利;另一方面也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承担相应的义务。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一是要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国际经营化水平,与国际市场接轨。二是要充分利用WTO的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在国际贸易争端中,运用WTO规则,积极应对挑战,化被动为主动,维护企业和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五个方面: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通;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2)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外汇与汇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就是外汇。外汇在国家对外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出口可换得外汇,进口需要支付外汇,发展对外贸易关键在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才能保证。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务、股票等。

(1)区别外汇与外币。

外币是相对于本国货币来说的,外汇并不等于外币。只有当外币用作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时外币才可以称之为外汇。外汇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2)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汇率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的国际流动、外汇收支、国内价格水平产生影响,还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说来,本币贬值,外汇汇率升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出口方面看,外汇汇率升高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因此价格竞争力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进口方面看,当外汇汇率升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进口成本加大,进口受到抑制。

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当外汇汇率升高,本币大幅贬值时,人们为了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资产或把资金投向国外,导致资本外流。与此相反,当外汇汇率降低,本币升值时,则刺激进口,限制出口,有利于资本的流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要全面认识我国的“走出去”战略。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以“引进来”为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2)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3)“走出去”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它包括对外商品贸易、对外劳务贸易和对外技术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逆差。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的地位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竞争力。如果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

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

(1)注意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2)正确理解关税的作用。第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收关税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第二、征收关税能够对一国对外贸易起调节作用,维护和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这种作用体现在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在出口方面,许多国家通过低税、免税和退税鼓励商品出口;在进口方面,对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以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而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材料、半制成品、先进技术设备和生活必需品,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鼓励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要。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其中对等贸易是目前国际普遍流行的一种贸易方式。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要正确理解对外贸易的作用,应注意任何一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既要从事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专业化生产,更要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在对外贸易中扬长避短,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国家经济、政治独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平等互利原则首先体现在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其次体现在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第三表现在交易的商品要实行等价交换。

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相辅相成,我们既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又要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是保护民族工业的有效途径。

平等互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平等互利既要体现贸易双方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又要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符合对等原则,这既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经济关系健康发展。

发展对外贸易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①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②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时,更要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正常发展。

③对外开放与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

东盟交流合作的历史脉络

2006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

15年来,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表明,交流合作符合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结缘”,不平凡的历程

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东盟10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十几年的事。

东盟是在20世纪60年代地区主义浪潮背景下成立的区域性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初期,仅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成员国。1984年至1999年间,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陆续入盟,至此“大东盟”成为亚太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直到1990年,即东盟成立23周年之际,印尼与中国复交,这为中国与东盟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之后,新加坡、文莱与中国建交。至此,中国与东盟的全部成员均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中国与东盟进入了建立睦邻伙伴关系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