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父母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会使孩子不懂得珍惜、不能体到劳动的辛苦,缺乏动实践能力。但有时家长又会抱怨孩子不懂事,动手能力差等,使孩子觉得委屈、无奈,并对父母有意见和看法。
最后,劳动是生存之本,是生存的基本技能。孩子成长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与坎坷。家长如果不能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劳动能力,会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很难独立面对很多的事情,成为孩子生存发展的障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的观念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那么,孩子在讲过劳动的锻炼后才会知道工作的辛苦。下面家长的做法很值得广大家长们借鉴。
一个农村的小姑叫刘畅,她现在只有12岁,但是从小到大,父母都不溺爱她,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她四岁起就学会了自己梳头发。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她在今年的暑假学会了淘米、洗菜、包饺子、洗碗等劳动。她从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家长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自立。所以说,家长不能阻止孩子参加劳动,对此将给出几点建议。
【教子有方】
1、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
教育孩子只要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必须依靠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告诉孩子脑力劳动固然重要,体力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
2、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
很多时候,学校会组织一些集体劳动,如:定期到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一周一次的班级大扫除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这样的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
3、平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授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分担劳动,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4、让孩子参加公益劳动。
在孩子假期期间,多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
100、要求孩子万事皆通
【开门见山】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不容置疑,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今天送孩子到书法班、明天送孩子到舞蹈班、美术班……孩子接触到了很多,结果孩子学得是样样通,但样样松。由此可见,家长要求孩子万事皆通的想法是不对的,最终将导致孩子一事无成,难以在社会立足。
【引以为戒】
镜头一:小飞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阶级家庭,父母为了他长大后能成材,不惜重金送他到贵族学校读书。除了在校时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课余时间妈妈还送他到少年宫学习其它知识。小飞从四岁开始,妈妈把他送去学画画,五岁的时候学钢琴,六岁学书法,七岁学下棋,八岁又送去学习拉丁舞。但是当他把前面学得东西放下学习新课程的时候,前面的就忘记了。现在小飞是什么都懂一点儿,但是什么都学的不精通。
镜头二:小娟昨天期末考试结束了,考得还不错,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今天带孩子起游乐场里玩,在路上碰见了小娟一个同学,经过询问才知道她妈妈带着她去舞蹈班上课,这引起了小娟父母的注意,就问同学的妈妈,怎么放假了还带孩子去上课啊?同学的妈妈回答到:“孩子光学习可不行啊,现在讲究的是全面发展,你可是不知道啊,我们才学了钢琴、舞蹈、画画、书法这几门课,我们家邻居的小男孩比我女儿还小一岁呢,现在已经学了六门课了,我得赶紧让孩子学,要不以后就晚了,好了,我们赶时间,改天再聊啊!”小娟和父母和她们礼貌地说了句:“再见!”此时小娟的那个同学对她流露出羡慕的表情,不情愿地跟着妈妈走了。小娟和父母隐约中还听见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这些东西,我想像小娟一样和父母出去玩玩。”小娟对父母说:“她那个同学被父母逼着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的,导致现在什么都不喜欢学,课堂上经常睡大觉。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专家点评】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不仅要求孩子将文化课学好,还让孩子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要求孩子万事皆通。
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家长强迫孩子学某一项技能的时候,孩子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上面,把这个东西学好,但是当学习的东西多了,孩子就会顾此失彼,浅尝辄止。导致孩子万事通、万事松,最终将一事无成,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告诫家长要求孩子万事通,不如让孩子会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一个生存保障,不论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现代生活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要求孩子万事皆同是不对的,家长要避免此问题产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子有方】
1、要求孩子诸事皆通,不如学习一技之长。
有一技之长就会有一种能力,有了一种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家长要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发现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培养。
2、从客观实际出发,让孩子量力而行。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有些时候,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可以发现他们具有某种潜能的线索和萌芽,而孩子的这种潜能,平时可能会丝毫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比如说,一位骄傲地自称能用一条腿平衡身体好长时间的男孩,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一位棒球明星,但是,倘若给以机会,他极有可能成为一位技术精湛的滑冰运动员。
3、发现孩子的特长。
家长通过不断的观察、比较尝试,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会发现孩子对某些领域有兴趣。越早发现孩子的特长,越有利于对孩子这方面潜力的开发。
4、培养艺术才能要循序渐进。
家长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时,不要过于性急。过于性急训练,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会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急于求成的结果会使孩子超负荷训练,过于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5、正确引导天赋。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糊涂虫,但这正孩子的天性,是最宝贵的品质。每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是单有天赋,没有一定的环境与教育,不去开发,天赋就不会发展,甚至还有被湮没的可能。所以家长要根据正确引导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6、学一技之长的课程。
家长总是要求孩子除了从书本上获得的学识外,还需学习有别的东西,家长不要盲目地让孩子万事接通,让孩子选择其中一项就完全可以了。
7、给孩子制定长远目标,要求孩子持之以恒。
对孩子教育忽冷忽热,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长远目标,并要求孩子持之以恒。
101、身教与言教的悖离
【开门见山】
古人曾说:“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家长教育孩子身上我们应该这样解释: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其实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持言行一致。如果家长的深交和言教相背离,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言行不一,不仅养成了坏习惯,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引以为戒】
珍珍今年13岁了,念初中二年级了,学习任务重了,又是为高考打基础阶段,妈妈让女儿从这个学期开始,每天都在学校的食堂吃午饭,可以让孩子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没过几天,妈妈就听见珍珍念叨学校的营养餐不好吃,妈妈听了这话对孩子说:“学校的午餐都是按照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营养标准搭配的,不好吃也得坚持在学校吃,正好可以扳扳你挑食的坏毛病,省得你老是挑三拣四的,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的。”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珍珍再也不和妈妈提学校的营养餐的事情了。期中开家长会时,老师特意找到珍珍的妈妈,和她谈了关于珍珍吃午饭的事情。
老师对珍珍妈妈说:“珍珍每天在学校用午餐时,都会把她不喜欢的菜剩下,生活老师发现后批评教育了她,她也表示下决心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后来,真的再也没有看见珍珍把菜剩下。但是,又过了几天有同学向我反映,珍珍并不是真的把不喜欢吃的菜吃掉了,而是趁生活老师不注意的时侯偷偷倒了,或干脆先用塑料袋装起来,再偷偷地找机会扔掉。老师经过观察证实,同学反映的情况是真的。”
珍珍妈妈一听,急忙对老师说:“老师,珍珍这孩子在家里就挑食,我都说了她很多次了,可是怎么说也没用。珍珍以前和我说学校的营养餐不好吃,我还告诉她这些饭菜是专门为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的,可以补充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一定要好好吃饭。而且,从小到大,我都和她讲“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之类的道理,告诉她不要浪费粮食。她说她都明白,但是就是不听话。老师,珍珍最听您的话了,平时有什么我说不听的,只要您一说马上就改正了,您可得好好管管这孩子,让她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老师耐心地倾听着珍珍妈妈的这些话,直到她全部说完了,才问:“您知道当我找到珍珍问她为什么挑食和浪费粮食的时候,她说了什么吗?”珍珍妈妈困惑地摇摇头,老师哭笑着对珍珍妈妈说:“珍珍说,妈妈见到不爱吃的东西就丢进垃圾桶,比如说韭菜,说是闻不了这个味……”
珍珍妈妈听了老师的话,愣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
【专家点评】
许多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像父母,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知不觉地模仿的结果。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模仿是孩子的一个重要心里特点。大多数孩子从小到大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父母接触的最多,不仅在生活上依附,在感情上密切,所以他们特别相信,甚至崇拜父母,所以父母在他们心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父母的身教和言教相悖,是导致一些青少年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这就告诫广大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掉以轻心,身教和言教相悖离,那么孩子将会盲目模仿父母,在思想行为上沾染不良风气。
家长的身教和言教相悖,会使是非观念、价值观念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感到为难、困惑,使他们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怀疑,是非曲直标准产生怀疑。
孩子还会因家长的身教和言教相悖,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出言顶撞父母,或者以“父母作为榜样”来为自己辩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性。
综上所述,家长应十分重视身教和言教相一致。下面将给面临此问题的家长们提出出几点建议。
【教子有方】
1、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不仅仅是说遗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经常向孩子宣传正确的道德观念
家长首先自己应该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思想修养,才能为人师表。对孩子讲话时要讲礼貌,千万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就控制不住情绪,用污言秽语教训孩子。即使夫妻之间讲话也要相敬如宾,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谩骂。
3、勇于承认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一旦家长意识到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就要勇于跟孩子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让孩子不要向父母学。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标准,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意识,教孩子怎么去做才是对的。
修改意见:
1:统一格式:样本见错误1。
2:字体、字号同一。要求:
【著者点评】的内容为统一字体。
3:【引以为戒】中所举出的事例要求其背景为中国现代,而文中多处出现古代的故事、寓言、以及外国的事例,一定要替换。
4:【开门见山】为导言,有些部分的字数太多。有的竟然达到了2、300字以上。要求在导言上做到简洁,能够看到这一错误对孩子的影响,一两句话就够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与说明。
5:【著者点评】部分,有的只是提留在表象,以事论事,并没有说出这一错误到底会影响到孩子什么,希望作者能在评析时规避掉这些,找到对孩子真实以及本质的影响。
6:【教子有方】在很多章节中太过空洞,缺乏特指行,给人一种好像放在任何章节中都可以的感觉。望作者加以注意。
7:注意文字语言,以及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文中多出出现省略号只用一半的情况,望作者加以改正。
8:【引以为戒】中所用的案例是否过多呢?一个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在有的错误中,当出现两个案例时,由于不能把握住这一错误对孩子所产生的本质、根源性的影响,好像让作者在下面的分析中难以把握好角度,以致思维有些混乱,看不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整体上来说,还算可以,美中不足的是,除去文字语言之外,对家长所犯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有些过于表象化,甚至在有些章节难以看出来,这种错误好像对孩子的影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及在有些章节会让人觉得这种错误真的能够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影响吗?在分析是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而教子有方的部分内容却似乎通过此方法好像并不能真的有所改观。
这是在看完书稿后的初步影响,希望作者能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