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29309600000003

第3章 80后傲娇?都被逼的……

@小盒

「那时候,我们班主任对待早恋就一个方法:踩死!用她的话说:“当这种感情只是个小苗的时候,就赶快踩死、踩死。”多阴暗、多可怕、多缺爱的妇女啊!上学的时候这拨人催你专心学业,毕业了就催你结婚生子,好多人恋爱都不会谈,怎么结婚啊?」

看了她理财的绿果君写的《70后光鲜,都素装嗒!》就心生时代感,作为一个80后,想顺手写写。

上有早结婚的70后,下有捉急恨嫁的90后,80后在相亲节目上都不占优势。可谓苦逼的见证。

每个80年代生的人都曾遭遇过“防早恋”和“逼结婚”的人生时刻,前者发生在初、高中,后者发生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

记得小学五六年级,早熟的同学在操场上最爱讨论的事儿是:爸妈怎么吵架和怎么被爸妈打,那时候我就知道,有些家庭是用手脚解决问题的。

我们爸妈大多数是苦逼的50后,教育程度差还加上又红又专,脑子一根筋。他们那一代人差不多点儿的上到中学就开始工作了——大好河山等着他们建设,上什么学啊?恢复高考是1978年,很多50后一大把年纪了,又在上山下乡时野了心,只有极少数跟命运较劲的去上了大学。

我为什么说这个呢?人不跟自己较劲,就会跟别的较劲,我们的爸妈通常喜欢跟我们较劲。我小学、初中、高中的班主任,都是父母的同龄人,其中有几位老师更是做过我父母的同班同学,职业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时代特点。

我上初中的时候,所谓严格的好老师,就是怀揣一寸多宽、一厘米厚竹板上课的,没做作业?没预习?不会做题?来吧,竹板炒肉丝伺候。连我这种数学课上的解题小能手都挨过几下,棍棒底下出不出好成绩我不知道,但我毕业后从来没去看过她们倒是真的。

那时候,我们班主任对待早恋就一个方法:踩死!用她的话说:“当这种感情只是个小苗的时候,就赶快踩死、踩死。”多阴暗、多可怕、多缺爱的妇女啊!

上学的时候他们催你专心学业,毕业了就催你结婚生子,好多人恋爱都不会谈,怎么结婚啊?

印象深刻的还有环境。

我从小到大似乎都生活在工地附近,修路、学校扩建、搬家……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物质极大富裕那是相对父母那个时代说的,环境极度恶劣才是相对我们而言的。

最极端的,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她说随着旧城改造,姥姥家、奶奶家也全都拆了,她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没了,有些拆了、有些合并迁址了……终于在我们毕业后的某年,连大学都迁址了,我们成了没有过去的人。

有一年去欧洲,接待的小伙伴带我们去学校附近转,走到一栋楼前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开满鲜花的阳台说:“我就是在这个阳台第一次吻我女友的……”我去!只是个学生公寓,要不要这么美啊?要不要这么长情啊?

再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我们上大学,学费开始飞涨;我们毕业,留学费用开始飞涨;我们工作,房价开始飞涨;我们要婚恋生子,产房就开始排队了,月嫂都要抢了;然后,买房、买车、买啥都得摇号了……70后买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让他们摇呢?我们提前消费,那是怕这些东西以后涨得更凶,结果被说成“啃老”……我们的老有多顽固,哪儿那么容易啃?

我们得攒钱买各种被前辈们炒高了的必需品,还得听媒体叨逼叨“可以租房嘛”“支持环保坐公交啊”……

我们小时候被父母逼着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长大被时代逼着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看起来最能赚钱的工作,后来被物价逼得贷款买郊区的房子、日本的汽车……还要承受傲娇的评价?

要不要这么狠啊?

【财蜜点评】

@绿果:这速度,你是刷屏能手哇!话说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苦逼啊,木头还说真正赶上好时候的是60后,他们没算赶上涅。

@小盒:你让他去买个郊区的房,还得算计首付够不够,半天跟人讨价还价,物业费,半夜粗门摇号选房的时候像打架……他就觉得当一个有户口的70后挺好。

@梅子0829:看到老师那一段感同身受啊!我们中学班主任就是“文革”那一派。要我们每个人写自查和检举小报告,汇报班主任。如果别人检举了你,你自己没写,加倍处罚。所以很多男生都写了——自查:我半夜尿尿没去厕所,就在门口的下水道尿了。检举:×××半夜在下水道尿尿了……

@Samsara:亲,你一说,我想起来我高中的班主任,教数学的中年妇女,明明是渣男追女神的组合,老师非阴森森地教训女生,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生委屈地跟我说这根本不是她的错啊,当时看着她好心塞……不过后来听说老师的儿子闪婚,直接拿了结婚证来告知她一声“妈,我结婚了”,洗习。

@花上秋雨:我觉得女老师相对男老师,反对早恋更胜,尤记得小学一老师,每次惩罚学生,就是用手抓住学生的头,往墙上撞,有时撞到墙前就停下,有时会用手帮你挡一下,有时轰通一声就撞墙上去了,所以每次受罚,怕的不是被撞的疼,而是每次什么时候真撞上。

@温度:很形象啊,80后确实是很悲惨的,房子贵,工作靠自己,大部分父母是没啥钱支持的,比如我爸妈,都是内退,很长一段时间,90年代后到00初,一个月才挣220啊,是在岗职工的十分之一,只能出去打工。

@May702:同意,我们的成长见证了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即将成为没有过去的人,学校要么拆,要么迁,要么改!

80后的我们能不啃老,靠自己的能力挣钱买房买车,我觉得已经很自豪了,拒绝啃老,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