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生
29303800000129

第129章 128 什么是儿童强迫症

一、概念和症状

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晾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走路必须走两步停一下。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

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一般来讲,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基础、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均与儿童强迫症病的发生有关。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的表现。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也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出现。

二、原因和发生机制

现代学者认为强迫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涉及大脑皮层——皮质下核群——丘脑神经环路出现障碍,与豆状核5-羟色胺和屏状核多巴胺代偿失调有关。另外,本病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强迫症患儿总是要使自身或周围环境保持某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注重细节,力求准确完美,总有“不安全”或“无把握”的感觉,在长期慢性的紧张压力下(如学习负担过重、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父母长期争吵、经常受到责骂、家教严厉、管束较多等),或在突然受刺激时(如突然的惊吓、意外事放、亲人死亡、严重受挫事件等),心理失衡,内心紧张、焦虑和恐惧,因而反复思考和检查自己的言行和应付办法,逐渐出现强迫症状。有强迫观念的儿童,常会出现强迫动作,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焦虑和恐惧的感觉。症状常随精神压力大小而时轻时重。

三、治疗与干预

1.儿童强迫症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随着对疾病了解的深入,药物治疗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可用氯丙咪嗪和氟西汀等药物治疗,疗程至少在6个月至3年。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忌滥用药。

2.儿童强迫症的心理行为治疗。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主动矫正那些令人苦恼的观念、意向或行为,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

(2)意念训练。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儿童的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

(3)行为疗法。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

具体做法是:叮嘱儿童右手腕上套进用三股皮筋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立即拉弹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橡皮圈的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宜,同时计数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拉弹橡皮圈3~5次能对抗强迫现象的时候,橡皮圈就可以脱掉,以后再出现强迫现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强迫欲念。

(4)培养爱好。家长要鼓励强迫症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5)纠正父母的不良性格。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