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100问
29300700000004

第4章 选择性缄默症

佳佳,女,5岁,因在幼儿园沉默不语3个月,妈妈带她到心理咨询治疗中心门诊。妈妈说,孩子是独生女,自幼生长发育正常,半年前随父母由外地来宁波,进入新的幼儿园。3个月来,老师反映佳佳在幼儿园不言不语,不和老师、小朋友讲话,有时看到老师还有意躲开,常一个人坐在角落。而回到家后和父母言语交流正常,离开家就感觉不自在。无高热、昏迷等症状,生活能自理。佳佳性格内向,顺从,依赖性强。无家族精神病史。体格检查:生长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第一次就诊时,佳佳表现比较紧张,拒绝回答问题,但能用目光示意表示赞成与否。以后多次就诊,与医生较熟悉后,渐渐能流畅地叙述表达。智力正常,血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医生诊断,佳佳患了选择性缄默症。

问题7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已经具备了正常语言能力的儿童,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在特殊场合里与别人交往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没有学会说话,因此与孤独症、智力低下及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不同。

另外,选择性缄默症与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也不同,这些疾病虽也会在表面上引起儿童不言不语,但同时还表现出其他精神活动异常,如幻觉、行为反常、抑郁、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等。

一般说来,选择性缄默症多发于童年期,女孩相对比男孩多见。

问题8 为什么会得选择性缄默症?

从表面上看,儿童患选择性缄默症似乎与环境有关,如案例中的佳佳进入新的幼儿园而出现沉默不语,其实,正常的儿童在进入陌生的环境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但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

目前认为,选择性缄默与患儿的素质因素、发育因素及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患儿往往比一般儿童敏感、胆怯、害羞、孤僻、脆弱、依赖性强;有些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言语功能,但开始说话要比正常儿童迟,并且有些儿童发病后还伴有遗尿症等其他问题,脑电图检查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在患儿的家庭环境里也可发现与该病有关的原因,例如对儿童过分的保护、严厉的家庭教育、父母离异、亲人死亡等,有些患儿还有重大的心理创伤。

问题9 怎样治疗选择性缄默症?

治疗选择性缄默症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不同患儿分析不同的致病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患儿有胆怯、敏感等特质,可着重进行自信心的训练,通过对患儿示范、游戏中角色扮演、奖励等方法,从简单的目标开始,逐步增加难度,直到使患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止。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过多地提到孩子的缄默行为和其内心感受。如患儿家庭中有婚姻、亲子问题,要通过家庭治疗调整其家庭环境及功能。

抗抑郁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主要通过改善孩子的焦虑情绪,改善其缄默程度,但必须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药物。

一般经过治疗后,该病在几个月内就能缓解,但少数患儿的病症可能持续到青少年期。父母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的,疗效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