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全球100顶级旅行地
29279900000009

第9章 黄山

徐霞客曾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一座山究竟有多美,才会超越天下名山?如果你还没有到过黄山,黄山永远只是一个概念,登一次黄山,你就什么都清楚了。

到达黄山,熟稔的登山一族往往会找个民居借宿一晚,洗洗仆仆的风尘,为翌日的登山养精蓄锐。黄山脚下,密密的雨帘中,飘着隐隐约约的黄梅小调,这里的皖南民居多是有些年头了,大多是白墙青瓦马头墙,3间四合格局的小院落,布局工整,结构相当精巧。当地人说,黄山远古的时候是一片汪洋,所以黄山的4个方向被称为东海、西海、北海、南海。也有人说,所谓“海”指的就是云海,黄山终年云蒸霞蔚,以天上之云海名地上之万物也不为过。

远远望去,黄山是一幅刚刚洇过的水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的美并非是一览无遗,它总是掩在沉沉雾霭之中,古诗里写道:“天都坐落九霄外,莲花盛开云雾间。”来黄山不看云,未免是人生憾事。冬季是云海出现最多的季节,看玉树琼枝,听空谷松涛,更有云海、佛光等奇特的幻景。都道是,四季黄山是美景,雪中黄山是胜景。冰雪把黄山变成纯粹的黑白世界,高低错落的山峰在残雪的掩映下如画家笔下的水墨,浓淡色彩,层次分明。冰挂、雾,黄山此时犹如一个剔透晶莹的珊瑚世界。坐在西海的排云亭,云海浩渺博大,汹涌澎湃,如立于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世界一片混沌,四周一片茫茫,没有了山,没有了树,也没有了人。据说当年拍摄《红楼梦》时,剧组曾经到黄山取景,这绝美的山水风景原不过是太虚幻境,山非山,水非水,这白茫茫一片云海唤醒多少人间痴迷执著!灯红酒绿,痴男怨女,世事如白衣苍狗,转眼成空。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事无常,执迷地患得患失,百般感叹,不如宠辱不惊,一任他云烟过眼,自生自灭。

而黄山的松却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生存态度。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当一粒柔弱的种子被不经意的山风刮到某一块花岗岩的缝隙之中,它便会以无坚不摧的意志,坚韧傲然的姿态,在贫瘠的岩缝中发芽、生根、成长。顽石是如此的冷硬苛刻,黄山松的根系不得不分泌一种有机酸,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在暴雨狂风、冰霜浓雾之中煎熬生存。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错落,黄山的松树无法像其他的树一样,笔直地生长,有着秀丽挺拔的身姿和自然舒展的外貌。它只能弯弯曲曲地绕石而过,甚至朝下生长。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高不盈丈的一棵黄山松,往往树龄数百年。它们是这样艰苦地挣扎着活下去,但世人眼中看来,这却是干曲枝虬,美丽奇特。人们把它们养在盆景里,欣赏这举重若轻的生存姿态。也许做人就该这样,就如林语堂所说:“睁着一只眼,看穿了世间的虚无和无奈,同时闭着一只眼,仍然努力地向前向上,为这个本无意义的世界努力创造和呐喊。”

黄山的石,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往往都有其象形和寓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更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各种美丽的传说更是使得顽石生辉。飞来石位于光明顶上,天海平天的西端,也就是出现在《红楼梦》片头的那一块顽石。巨石高12米,重365吨,正好应和了一年12个月365天,因此传言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明代程玉衡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又飞去。”在中国人的心中,顽石与文化总似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女娲补天的七彩石,西去取经的花果山石猴,以及无数人为之嗟叹的石头记中的木石前盟……世间多少的故事,起因都不过是一块顽石。站在光明顶,夕阳之下,天空琉璃般色彩变幻,似乎真如七彩石炼成。假作真时真亦假,是真是幻,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永远赋予山灵动的气质。黄山的水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泉、碧潭、清溪。若是雨后,山间处处是潺潺流水,粼粼波光,流转如最清澈的眼波。而巨大的瀑布如银瓶乍破,响似奔雷。登上“观瀑楼”,可以看到紫石、朱砂两峰之间,一线清泉,在百丈危岩之中下泻,遇到巨石,不得不分左右走壁,如两丈白色的缎带,溅珠喷玉,气势磅礴。此处古名飞雨泉,而今人呼之为“人字瀑”,不免俗气许多。

而位列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就位于紫石峰南麓,古称汤泉、朱砂泉,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后重返青春而被誉为“灵泉”。试想一下,外面是凛冽严冬,雪飘冰封,而汤池内却是热气腾腾,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诱惑,不知有多少人可以抵挡得住。据介绍,此处温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温度为42.5℃,副泉泉口水温为41.1℃,水温还会随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从仙境般的山上下来,在温泉的氤温水汽中静神冥想,是一种肉身至上的奢侈享乐。

泡在热烫的温泉水里仰望漫天飞雪,四周银装素裹,美得如同图画。每一毛孔都渐渐地舒展开来,四肢百骸都有一种懒洋洋的微醺的感觉。只觉俗骨全消,身心俱净,颇有“处身闲寂,隐于山林,心地陶陶然”的出世之感。

“黄山归来不看岳”,登过黄山,才会懂得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