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第/一/镇
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碛口,似乎是属于过去的,但她那激越滔天的黄河浪花,那激流暗涌的浅滩,却让现代人激情飞扬。
古镇碛口就坐落于临县城南48千米处的黄河边,因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而得名。碛,是指黄河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于浅滩处掀起滔天巨浪,浪花如激雪般喷涌,景色非常壮观。如果幸运的话,在浅滩,还能看到一些大胆的小伙子或一些老船工,他们头上扎着白毛巾,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去冲碛。这是碛口独具的风情。
碛口兴建于清乾隆年间,之后200余年是其鼎盛时期。那时,五里长街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黄河里船筏如梭,山谷里不时回荡着声声驼铃,大批的粮油、皮毛、药材等自陕、甘、宁、绥、蒙等运来,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等物品,自太原、汾州等地由“向阳匣”陆路驮运至碛口,转销于大西北。“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是对古镇繁华时一个最好的写照。如今,曾经的繁华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但繁荣的商业造就了这里发达的建筑文化,造就了一个古韵犹存的碛口。最具古韵的是碛口的街道,主街道顺着卧虎山,由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一路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