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牙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全面呵护我们的口腔
29247800000087

第87章 何谓地图舌

地图舌是因病损形态类似地图而得名,它是原因不明的丝状乳头剥脱性舌疾患,属于非特异性疾病。本病有游走的特征,病损区能自然愈合,故又名良性游走性舌炎。本病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论,有人认为是先天性异常,也有人认为是炎症反应的结果,但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全身因素。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与遗传以及精神因素有关,本病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也可见本病发作与失眠疲劳、情绪变化等有关。本病的发作也可能与特异体质有关,另外本病患者常有月经不调,或在月经期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局部因素。龋齿或乳牙脱落,丝状乳头的慢性炎症,口腔内菌群的改变都可能成为引发本病的诱因。

据报道,该病儿童的发病率为15%左右,成人为1%左右,儿童患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成人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舌部的表现为舌背中央或舌尖两侧边缘嵴上有指甲大、圆形或半圆形界线明显的红斑,且这些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与邻接病损区融合而成为地图状。其形状很不规则而且在昼夜间可因一边扩展一边修复而移动病损位置,尤如“游走”。病变经常“游走”为本病的特征,其变化速度不一,有的在同一部位可停留十多天,而有的则数小时即可移动。在每15分钟摄影一次进行观察时,发现经过2小时,红斑的外形即发生变化,一个病变区于2~10天即可消失。病损可以呈间歇性发作而呈此起彼伏状,顽固而多发。病变位置可波及舌前2/3,一般不越过人字沟(即舌根部),舌部的损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有时迁延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但该病预后良好,不发生恶变。本病几乎没有自觉症状,偶有痒感,有时遇辛辣食物、烟草、酒精等刺激可引起烧灼感,如果同时伴有沟纹舌时,则会出现疼痛。如果病变出现在舌部以外部位,如唇、颊、软硬腭、牙龈等,也可被称为地图样口炎。

在治疗时,医师首先必须向患者解释本病无恶变倾向,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排除或避免可能诱发本病的刺激因素,如某些药物、刺激性食物和吸烟,除去口腔病灶。医师应了解患者的精神、情绪、疲劳、饮食、便秘、月经、贫血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注意口腔卫生。局部可用2%硼酸钠、0.5%碳酸钠溶液含漱。还可涂布金霉素液或止痛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