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途径是经记者之口,走露消息。新闻记者虽无意泄露军事机密、危及国家安全,但采访与报道自由,却是对保卫机密的严重威胁。新闻记者笔下不经意的新闻资料,可成为敌人判断重大军事行动的线索。
艾森豪威尔深知其中之道,所以一到任就提出实施新闻检查,并给记者分类,受盟军信任的记者享有优惠待遇,其余的则受种种限制。但不论是谁,每篇稿件、每份电报和电传,都要经检查同意才能发出。为减少记者的抱怨,艾森豪威尔还诚恳劝说记者说,报道涉及盟军登陆的任何消息,都将破坏盟国的共同利益。
艾森豪威尔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不让记者活动出轨,首先要封住自己部下的嘴巴,要严禁这些人随意向外人或新闻记者发表讲话,违者要受到最严厉的纪律处分。
第一个尝到处分滋味的是艾森豪威尔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密友米勒少将。4月18日,身为美国第九航空队主要指挥官的亨利·米勒少将在伦敦克拉里奇饭店出席宴会时,酒喝得有点多了,把握不住自己,“信口开河”地三次大声说到“霸王”行动的具体时间,声音大得连侍者都听得清清楚楚。出席会餐的美国情报官埃温特把情况报告上去。艾森豪威尔是丝毫不念及老友的面子,当即把他的军衔降为中校,并命令他返回美国。米勒几句话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米勒对此事不服,找艾氏申辩,艾森豪威尔回信说:“我最痛心的事莫过于不得不对有骨气的、历史清白的军官触犯军法的案件作出判决,特别是当他们是故旧亲朋的时候,更是如此。……正因为你长期以来工作成绩显著,我才觉得建议对你的案子不予更严厉的惩办,而只给予行政处分是正确的。”见此信,米氏再也不敢说了。
盟军保卫部门为确保“霸王”行动的机密,对所有可能泄露情报的渠道都严加防范。盟军统帅部要求各级指挥官严格保管文件,对印有登陆时间和地点的文件,都要按最高保密等级处理,如有违反则严惩不贷。
规定一级级传达下来,人人都很紧张,结果是忙中出错,发生了一些泄密事件,其中比较突出的一起是:误投邮包。
1944年3月中旬,美国陆军芝加哥邮件分拣处有一件从英国寄来的邮包被打开,在场的四个人看到邮件内容,邮件上送的过程中,有十个人接触到邮件,看到了包中的文件。文件属高度机密,涉及“霸王”行动发动的时间和地点。此事引起保卫当局高度重视,立刻进行调查,原来寄件人是伦敦盟军统帅部的一个上士,德裔美国人,此人工作过度紧张,又想念他生病的姐姐,工作中鬼使神差,把本该发往进攻部队的邮件写上了他姐姐的地址,误送到了美国。此人姐姐一家都是忠实的美国公民,家庭历史清白,与纳粹组织没有丝毫瓜葛。结论是,这件事纯属偶然,战士本人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但是,那些看过文件的人则走了恶运,不仅每人都受到严格审查,而且一言一行都有人监视,电话被窃听,被告之不得随意离开住所,实际上和关起来差不多,一直到D日之后,才重获自由。
另一件事是丢失文件包。也是发生在伦敦。盟军最高统帅部通讯署长官的副手在乘火车回家的路上,把装有“霸王”作战所有通讯方案的文件包搞丢了。事情严重,赶紧报告,但自己又说不清是在何时、何地、怎样丢失文件包的。通讯署长认为他是喝醉了酒,丢了包,并怒撤其职。这是非常重要的文件,文件中记载盟军进攻时使用的全部通讯网和通信密码,如这些文件落入敌人手里,“霸王”行动就要前功尽弃,盟军多年的心血要付之东流。
正当署长为寻找文件包不知所从、万分焦急时,伦敦警察局失物招领处来了一个救命电话,告诉他拣到一个标有“绝密”印章,印着通讯署地址的文件包。原来这位副手乘出租车去滑铁卢火车站时,把文件包遗落在车上,被出租车司机拣到送到失物招领处的。
在盟军官兵和英国民众都被统管起来后,盟军情报部门又盯上另一个目标:各国外交官。
外交官的任务是发展与驻在国的友好关系,也肩负搜集驻在国的情报,然后报告给本国政府的职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虽然德国无外交官在英国,但他们有很多特务已渗透到各中立国家进行活动,这些中立国家在英国都设有外交使团,要保证“霸王行动”的秘密不败露,蒙加将军又提出要求:政府应取消外交官的某些特权。
开始时,英国外交部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认为荒唐,连丘吉尔也觉得这个要求是不能接受的。后经艾森豪威尔通过外交途径,两次请求英国政府采取严格保安措施,再加上爱尔兰事件,英国政府于4月17日宣布,采取空前未有的措施:暂时取消外交邮袋特权,用密语通讯不予受理、投递,外国驻伦敦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六月底以前不得离开英国,对各国大使馆实行警戒,防止外国间谍躲进使馆。措施实施后,外交使团的抗议声、指责声不断。但丘吉尔首相再次重申:“除了美、苏两国的外交官以外,其它各国无一例外。”
就是对苏联,虽然理论上和美国处同等地位,但实际上是有折扣的,在这里英、美也留了一手。俄国人极想了解“霸王行动”的详细内容,以便使苏军在东部战场采取同步行动。英、美想告之详细计划,又担心失密,不告诉具体日期,又无法同时配合行动。思来想去,达成这么个方案:D日决定在6月1日的前后二、三天内,具体则视天气情况而定(这倒是实话),登陆地点则一字未漏,苏联想得到盟军西欧作战地图,英国政府也以伦敦与莫斯科相距遥远而婉然拒绝。
爱尔兰,是英国的邻居,同居于英伦三岛上,因为在战时保持中立,所以德国和日本的大使馆能在首都都柏林立足。因能方便地监视英国和向英国渗透派遣特务,轴心国外交使团大部分为军事、情报人员,其规模庞大,德国对那里获得的情报极为重视。英国反谍报当局早就注意到德国人在爱尔兰的情报活动,和以此为基地向英国派遣特务进行渗透的举动,便要求政府于1944年2月9日宣布停止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一切民间旅行。但德国向爱尔兰派间谍活动仍未停止,又有两名间谍带着无线电发报机在爱尔兰着陆,没等到达德国使馆便被逮捕归案。
此事发生后,英、美政府于2月21日向爱尔兰总统德·瓦莱拉发出照会,要求爱尔兰立即关闭德、日驻爱尔兰大使馆,没收其无线电设备,断绝同德国、日本的一切关系。3月7日,瓦莱拉总统以强硬的措词对英、美照会作了答复,不同意关闭德、日大使馆。不过,他还是派部队搜查了德、日驻都柏林的大使馆,没收了无线电设备。
针对爱尔兰的反应,英国又进一步采取措施。3月17日,丘吉尔宣布:从即日起,英国将阻止爱尔兰的所有舰艇和飞机离开爱尔兰前往外国,切断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电话、电报线路,中断与爱尔兰的海空航线,封锁爱尔兰各港口,实施经济制裁。
此举实施后,德、日外交官只能呆在大使馆中,不能离开爱尔兰,也不能与本国和外界进行联系。德国用来监视美、英动向的“窗口”被完全封闭了。尽管代价很大,但是值!
泄密的常规渠道,被英国政府一一堵上了,是否“霸王行动”的秘密就能万无一失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就像“天有不测风云”一样,泄密与否还和偶然和不可预料的突发因素有关。在这方面虽不可预料,但事发之后要全力补救。
五月,春末夏初的季节,大西洋的海风经常光顾伦敦。一天,盟军陆军司令部办公室的两扇窗户突然被一阵大风刮开,放在桌面上的十二张绝密文件,竟被风全部挟裹出窗外,在大街上飘飘悠悠地滚动着,这可是“霸王行动”的机密材料,军官们立即下楼,开始追逐这些纸张,好不容易找回了十一张,剩下的一张,遍寻各处也不见踪影。
两小时后,有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市民找上门来,见到司令部卫兵室的卫兵说,他拣到了一张纸,上边密密麻麻印上不少内容,但极不容易看懂。说完,把这张纸交给了卫兵,一看,这张纸就是那遍寻不得的第十二张文件。
这位市民是从哪里捡到这张纸的,他真没有看懂内容吗?他如若没看懂内容又怎么会把它交到陆军司令部呢?他如若看懂了,他有没有把秘密告诉他人?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要靠这个市民解答,可以后再也没有找到这位市民,也就永远没有答案了。
另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在D日之前的大规模演习期间。4月25日,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与特德和美军指挥官布雷德利以喜悦的心情离开了伦敦,乘车来到了大托茅斯与普利茅斯之间的斯拉普敦。在这里他们将要观看大规模登陆演习。
登陆演习在莱姆湾外开始。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经受过战斗洗礼美军第四师也参加了这次演习,他们从海上乘船来到这些与诺曼底没什么两样的海滩上登陆,美国的工程师们在登陆海滩沿岸一带修起了模仿敌人的钢筋水泥掩体和碉堡。
演习于4月26日早上七时三十分开始,美国第四师从驻地登上坦克登陆舰,船队起锚,在海上向斯拉普敦驶去,在那假设的诺曼底登陆。
航行十几小时之后,不幸发生了。在快到达莱姆湾时,德国海军的快速鱼雷部队混了进来,并向这些登陆舰发射鱼雷进行攻击,两艘坦克登陆舰被击沉,一艘受重创。击沉的两艘坦克登陆舰上有官兵一千多人,其中五百○三人淹死。
盟军统帅部接获船队遇到德军的报告后,一面命令护航舰只迅速出击,一面查询是否有美国军官被德国人掳走。蒙哥马利命令立即向受重创的那艘登陆舰的生还者调查。情况很快查清楚;失踪者五百○三人,失踪者中包括一些知道“霸王行动”秘密的军官,失踪者的下落一是落海淹死,二是被德军掳走。失踪者如被抓走,“霸王行动”就有失密的危险,怎么办,盟军统帅部决定委派倍兹将军领导进行打捞尸体,彻底查清失踪者的情况。
倍兹马上来到现场,指派几十艘舟艇在德军鱼雷快艇发动攻击的莱姆湾进行大规模打捞尸体工作,海风阵阵,浪潮飞卷,每日变动的潮汐已把尸体冲向外海,打捞工作极端困难,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代价。经查,失踪者中有十位军官知道“霸王行动”的秘密,困难再大,也要把这十名失踪者找出来,否则要修改“霸王行动”,所花代价更大。
艰苦的工作有了结果:打捞第一天,就发现四具尸体,第二天,又找到了第五、第六具尸体,接着又捞起第七、第八、第九具尸体,还有最后一具尸体没找到。第三天,又全体出动,在出事的海域四处搜寻,晚上,仍然空手而归。“霸王行动”计划看来必须修改了。盟军统帅部的高官正为此而愁眉不展的时刻,海浪冲来了第十具尸体,打捞队欢呼起来。
这是胜利的前兆,“霸王行动”的秘密终于保住了。
二十年后,倍兹将军回忆说,对他来说,D日前的数周,如同一场恶梦,紧张得令人后怕。但这种紧张,获得了成果,堵住了德国人获得“霸王行动”秘密的最后机会。
(下册)
六、诡道欺敌
诺曼底登陆是一场战略性的水陆两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这是因为大陆纵深比较大,即使登上滩头,防守一方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调来后备部队,组织反击,将登陆一方赶下海。在意大利的萨勒诺和安齐奥,德军就是凭借着快速的反应,迅捷的机动,坚决的反击,将登陆的盟军压制在狭小的登陆滩头。若非盟军强大的海空支援,就连弹丸之地的滩头都守不住。而在法国的德军无论反应力、战斗力都胜过在意大利的德军,加上法国的铁路、公路交通都比意大利发达,盟军当然很清楚将会遭到怎样的抵抗。所以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登陆的最初两周里,顶住德军的反击,建立起统一巩固的登陆场。但是盟军在占领大港口之前,单凭登陆滩头的人工港,只能运送12~15个师(其中装甲师1~2个),并保障这些部队的粮、油、弹补给。反观德军,虽然在诺曼底只部署了6个师,但在三天里就可以从各地调来25~30个师(其中装甲师7~8个)投入反击。这样大的兵力对比劣势,盟军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换句话说,只有阻止德军的增援到达诺曼底,才有取胜的可能。为达到阻止德军增援这一目的,盟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空军全面轰炸法国西北部的铁路、公路目标,封锁通往诺曼底的交通,使德军增援不能到达。另一方面则是展开战略欺骗和伪装,使德军统帅部相信在诺曼登陆之后,还会有另一场更大的登陆,所以不把援军调往诺曼底。盟军所要做到的,就是如孙子所说的那样:“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场战略期骗的复杂性、巧妙性和困难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果说这种欺诈行动的最终成功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应该也并不过分。作为整个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最隐密的部分,有关战略欺骗的详细文件直到50年后在解密的档案中也只公开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后人只能从推测和想象中略窥一二了。
1943年12月,由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摩根中将提议,制订相关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以确保登陆的成功。这项计划代号为“杰伊”。该计划的参与机构包括:英国军事情报局、特别行动局、反情报局、双十字委员会、政治战执行处、美国战略情报局(即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联邦调查局,以及盟军陆、海、空三军情报部。核心部门是英国伦敦监督处,该处办公地址在丘吉尔战时内阁所在地大乔治街2号,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战略性的欺骗、侦察行动,并协调英国与盟国情报机关共同组织重大的行动。现在则成为诺曼底登陆中战略欺骗的组织机构。该处的格言是机智、狡猾和精致,徽章是半人半羊的农牧神萨图恩的雕像,萨图恩是古罗马神话中专门兴风作浪的小精灵。时任处长的是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他的绰号是诈骗总管。虽然他职务和军衔不高,却拥有很大权限,甚至有时丘吉尔、罗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动或发表声明。
1944年1月,“杰伊”计划改称“卫生”计划。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从而使德军在法国,尤其是诺曼底地区的守军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千方百计让希特勒和德军将领相信盟军登陆的地点是加来,诺曼底登陆只是一场佯攻,目的就是诱使德军过早投入后备部队,从而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主攻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一切手段迟滞德军对诺曼底盟军行劝的反应速度。这是一项近乎接近实战的计划,所有的干扰、迷惑和计谋都要操作逼真,一切都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使德国人对盟军登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