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拣起来,继续传递,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如果感觉到很难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你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他们:
“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
“按你的想法,应该是……?”
“你怎么正好是……?”
“你如何解释……?”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如何”、“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词是提问的法宝。
当然,如果回答还是个僵局,那就和提问是僵局一样,交谈仍然无法进一步展开。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传递中,而不是使它停在某一点。
有时,你的谈话对象一开始不同你呼应,那也许是他还有些拘束,也许是他太冷漠,或者反应太迟钝,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参加聚会之前,如果能够从主人或女主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客人的情况,一定会对谈话有所帮助。不过,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确保别人一定开口,打破矜持的气氛。也许在用餐时,你不得不和一位高傲的律师同座,而你想尽方法使他开口却没有办到。那你也不要灰心,接着再试一试。你提到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墨西哥人问题,他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谈起用肺呼吸潜水,也许他就很有兴趣。或许,你还可以提起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等问题。
奈尔·柯华博士曾经这么说过:“我对于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于自己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享受快乐。”
这是完全正确的,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你对这个最基本的人类本性已不再感到震惊,你就会懂得如何调节自己适应谈话了。坦率地说,和对方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对你自己也是有益的,尽管他们所爱好的和你所爱好的可能不尽相同。你可以先满足他的自尊心,然后再满足你自己的自尊心。
这是一种自嘲吗?完全不是。
如果你能够谦恭诚恳地对待你的亲人和朋友,想像着他们对于你有多么重要,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你生活中的意义的确不容忽视。同时,你还会发现你自己对于他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大家都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而且还会因此更加追求上进。总有一天,你会欣喜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看上去有缺陷、不聪明或反复无常的人,其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心理分析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一旦开始对别人及其他自我之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就说明他已经进人康复阶段了。如果说关注自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疯狂的表现,那么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绝对正常。然而,我们愈是同他人交往——给予而不是索取,那么我们就会愈接近正常了。除此之外,你还会有一个收益:你越关心别人,别人也就越关心你;你越尊重别人,你也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如果你能够真正对别人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自然地溢于言表。你会和他分享甘苦,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去帮助他。你将发现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要远远超过你能教给别人的。
所以,请不要犹豫,尽快传出你手中的球,保持传递,让别人接住,然后再传回来。你传递的技巧越好,这场游戏就越生动有趣。
要简洁而有条理
“不要让你栽种的植物被丛丛杂草所隐没。”老师对学生们这样说。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那些说话漫无边际、累赘重复、东拉西扯、废话连篇的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其实只是在自言自语,因为听众早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那只小猫一样灵魂出窍了。
亚历山大·史密斯将军在国会中的发言一向以冗长而不着边际著称。有一次,他对政敌亨利·克雷说:“先生,你是代表当代发言,而我却是为下一代说话。”克雷这样回答:“是的,不过你的发言,听上去好像是看到听众来了以后才匆匆忙忙决定开口似的。”
没有准备的漫谈是不太容易克服的一种语言习惯。
当唐·吉诃德指桑丘·潘沙讲的故事重复太多,条理混杂时,潘沙为自己辩讲道:“这就是我的同胞讲故事的方式,大人要我改变旧习惯是不公平的。”也许大多数人都对此有些同感。
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如果说有什么应该用红色标出来的要点,那就是:“说话扼要切题”。
那些担任企业行政主管职位的人几乎都认为:在商业场合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说话不安排条理的习惯。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被消蚀一空——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话题中去了。有一位工程顾问,他的任务是劝说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他发现,有时只用两滴胶水就可以贴好的东西,而人们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胶水,而且还需要工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把多余的胶水擦掉。
同样,谈话也往往会有多余之处,一个字就可以说明白的话偏偏要用上整整一行字。特别是那些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空闲时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她们说话时不惜在种种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口舌,投入无数的光阴。
“约翰”,史密斯太太说,“我记得你上次打电话是在礼拜二的中午十一点,因为就在接你的电话前,乔治太太来向我借过面粉。我记得清楚极了,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缀着金色纽扣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平跟咖啡色皮鞋……”
希望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谈不会让你联想到自己。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太远。
漫无边际的谈话,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过,对更多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纠正这种习惯其实比一个烟鬼戒掉多年的烟瘾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有信口开河的习惯,不妨想像你是在花高价打国际长途电话。
有些爱开玩笑的人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玩笑并不精彩,可他们还是被一股奇特的冲动所驱动,总是想说笑话,其实这种人自己正是真正扼杀谈话效果的人。
一次,某女士与一位住在一公里之外的老朋友相聚。她们有五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这次重逢很重视。结果女友带了一位先生来,这位先生从一开始就独霸了谈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笑话——可并不幽默。而她却在一旁不停地鼓励这位先生继续说下去。她们告别之后,这位女士对她的这位女友五年里的情况和重逢前一样,毫无了解。
在过去的杂技表演中,如果一个节目拖得时间过长,站在幕后监督的人就会用一根很长的、头上带钩的竹竿,钩住那位违禁的演员,把他从舞台上、从观众的视野中拖出去。
要尽量少插嘴
插嘴就是一种钩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最好不要用它。因为这种治病方法有时比疾病本身还更糟糕。
约翰·洛克说过:“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没礼貌的行为。”
假如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件事,听众们也像围着新娘的女宾一样兴高采烈,而这时你突然插上去一句:“喂,这是你到纽约去的那个礼拜发生的事吗?”
被你打断话的那个人肯定不会对你有好感的。其他的人大概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因此,请记住:
不要用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要用毫无意义地评断扰乱别人的谈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
不要为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断别人的正题(这尤其经常发生在夫妻之间)。
总而言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说话的时间明显地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了;他的话越来越令人不快,他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
这时,你要是打断他的话,大家一定反而认为你是做了一件好事。
要避免令人扫兴的话题
可能别人不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诸如自己的健康、食物和菜谱、足球以及你的家庭纠纷之类的话题。
你的健康问题可以跟医生去谈;你的食物和菜谱可以和你妻子谈;关于足球,你可以与球迷谈;至于家庭纠纷,最好不要外扬。
有一位模样精明的律师,在一次聚会中本来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谈谈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是,他却花了整整半个钟头给人们讲述他怎样找回了一条失踪的长毛狗。等他讲完之后,人们对他寻狗经过的地方路面有几条裂缝都了如指掌。但所有听众都被他弄得像只长毛狗一样无精打采,颓丧哀叹。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认为不宜总是把孩子的事挂在嘴上。
某次,一位大使对丘吉尔说:“首相,你知道,我一次都没有和你说起我的孩子呢。”
丘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应该好好感谢你!”
切忌不要伤害别人
今天的社会常常把良好的礼貌同虚伪混为一谈。如果这个等式能够成立,那么人们对虚伪有更多的话要说。真正的礼貌绝不是出自虚伪,而是出自于一种“体验”。这一点对演员来说最为重要。它是指你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一样。可以说,礼貌就是敏感,是一个人对他人表现出的崇高敬意。你应该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当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次都感觉正确。但是,你还是应该去试试。
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里,大家谈起一个城市,于是人们就议论起这城市的交通拥挤、卫生不佳等情况。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们才发现,在聚会的人群中有一位是市长秘书。
还有一次,有人向林先生介绍一家大报的记者A君。
他看上去引人注目,身着条纹西装,钩扣上还别着一枝红玫瑰,林先生肯定在该报头版新闻栏里看到过他的名字。于是,林先生信口说他是多么倾慕他写的新闻报道。“是吗?”他说。“你是第一个对我这么说的人,因为我是专门写报告的。”这当然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你的话是否恰当,这要看当时的对象和气氛。
比如谈论时事、赛马、宗教,可能在某些团体中很受欢迎,而在另一些团体中可能就不受欢迎。大选前夕,人们可能普遍情绪激昂;在“代沟”流行的那些日子里,谈论某些年轻人的行为,就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应。
简·柯特说:“灵活优雅就是懂得恰如其分。”
除非是和那些喜欢争论的朋友在一起,否则最好还是避开会导致双方发火或争吵的话题。
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调查局也许能这么做,而你却不行。要避开那些有关私生活的事,以及个人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
人们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动不动就问别人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或者是问小姐、女士的年龄多大了?有一个老太太对上面后一个问题有一种绝妙的问答。“你能保密吗?”老太太反问对方。“当然!”对方回答。“那好,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回答。
如果你刚刚减轻了体重,或者刚戒掉烟瘾,那么对一个胖子或一个老烟枪谈起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但如果对方已经表现了明显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坚持把全部细节说完。
还有一点必须记住,不要使用伤害别人感情的字眼,尽管你可能并无恶意。
比如,不干净的语言应尽量避免。
人终归是人,人具有思想和语言。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只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是无知造成的。对于他人的体谅仍将是人们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这一点正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准绳。
不要背后诽谤他人
有许多人喜欢在人背后传播一些谣言,而谣言就像冰块一样很容易融化开来。
“说闲话”是指到处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隐私的谎言。换句话说,就是背后对他人品头论足。这里指的是那种会伤害他人的闲话,并不是指一般的闲谈。有时候闲聊倒是很有趣的,而且人们也很可能在背后谈起他人的长处。但是,有时在背后拍人一掌只是为了看准了哪里好下刀子。不论有意无意,伤害他人的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则是草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自觉”。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事情。
在人们的谈话中,有百分之九十的闲聊,许多人闲聊的话题是议论和诽谤别人。多数人都觉得:谈话中如果少了品头论足,就会像掺了水的酒一样淡而无味。人们最大的兴趣除了自己就是别人,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此,并不是要求你做到闭口不提其他人。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建议你立刻默想下面的名言:
“你自己也厌恶的东西,不要把它用到别人身上。”
你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用这句名言。如果你对安妮提到莎丽的体重增加了,尽管这是事实,而且她确实应该节制饮食了,但你提及这件事无异于故意打了莎丽一记耳光,这还不如直接打她一记耳光更诚实一些。当然,如果你公开诋毁他人,很可能将自食恶果。
要争论而不要争吵
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话的大忌。
信念与偏执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通过争吵就能阐述清楚。
中国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说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语调,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他说,他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了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会使人分离,而讨论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而讨论却是文明的。
有些时候,争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朋友或夫妻间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起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打破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一样。然而即使如此,争吵以及弥合也最后在私下中进行。
有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通常的情况是,某位成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时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就在下次聚餐时解决。
要能容纳他人
在谈话中,排斥冷落他人就像宴会中的女主人忘记给某位来宾上菜一样,是不可容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