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说:“我可不忍心让美人泡在酒中!”
妻子禁止丈夫喝酒,天经地义,因为只有与你最亲的人才会真正为你着想,才会逆你的心意为你进献忠言。和妻子幽默,逗趣一下娇妻,能更让她离不开你。
嘲讽对方无异于是摸老虎的屁股,但是若彼此之间足够默契,能够相互领会对方的作弄,那么逗趣就变成了一种爱意。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甘心受罚、受管的同时也增添了家庭的乐趣。
妻子管得严,将酒柜锁了起来,只在来客人时才允许丈夫喝酒。一天,丈夫酒瘾上来,向妻子讨钥匙,妻子不给,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有酒的份儿!”
丈夫回答:“酒是未曾开门就要用的,应该隔夜先买,所以开门7件事里没有它。”
妻子没办法,只好给他拿出酒来。
“妻管严”的滋味确实不好受。可是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老婆做些适当的让步,也是一种幽默的态度。不仅不失男子汉的威严,反而能使自己显得豁达风趣。
友人讲过这样一段趣事。
一天晚上,我在电脑前玩游戏,老婆在我身后缠着我陪她玩。这时候厨房的水烧开了,老婆蹦蹦跶跶去倒开水,我心中窃喜,可算摆脱这个“祸害”了。哪知乐极生悲,我“扑通”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几乎与此同时,听到厨房老婆“嗷”地叫了一声,我还以为她被开水烫了,顾不得自己屁股疼,一个高蹦起来冲进厨房。老婆正倚在厨房门上哈哈大笑,把我气得够戗。老婆拍拍我的肩:“别生气啊,这是个考查题,看看我在你心里是不是比你自己重。很荣幸地告诉阁下,你通过测试了!”我还能说什么,赚个好名声总比自己受点儿小伤害好一些吧!
如此看来“怕”老婆并不是真的怕,而是“让”,是爱护、是欣赏。只有真正懂得“怕”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敬,才有能力让家庭更温馨,充满更多生活的乐趣。
对于女性朋友们而言,在丈夫娱乐自己开心大家,为自己、为家庭“献身”的同时,作为一个妻子,你也要得懂得欣赏丈夫的幽默感和乐观精神,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真正地和谐、美满、温馨。
“亲爱的,”妻子对丈夫说,“我买了一块丝料,准备给你做条领带。”
“你真好!不过干吗要买这么多呀?”丈夫问。
“剩下的那部分我想给自己做条连衣裙!”妻子答道。
怎样培养孩子的幽默
让孩子拥有幽默感,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能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化解危机,消除不利的因素,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幽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将人们对生活的领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形式表达出来,引人发笑,让人深思。让孩子拥有幽默感,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能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化解危机,消除不利的因素,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儿童年幼无知,天真单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常常是表面的、直观的,并会由此得出简单幼稚的结论,形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这种看法与成人世界的真实而复杂的事理形成鲜明对照,有着强烈的反差。因此,儿童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便显得较为滑稽可笑,这就是儿童的幼稚所导致的幽默。
小民突然在客厅里号啕大哭,妈妈急忙跑来安慰他说:“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小民边哭边说:“刚才爸爸在钉钉子,不小心用铁锤打到自己的手了。”
妈妈说:“乖儿子,你这么担心爸爸,爸爸一定很高兴。别哭了,笑一个吧!”
小民很委屈地说:“我就是因为笑才被打的!”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童言无忌,你不仅无法拒绝,而且还会为他们的巧言令色和机智反应赞叹不已,这说明你的孩子具有幽默的天赋。
父亲对女儿说:“你不是答应我不瞎闹吗?我跟你讲好的,瞎闹的话就要挨打。”
“是啊!”女儿表示同意,“我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所以,如果你不遵守自己的诺言,我也不会怪你。”
孩子的幽默感可以说是一种先天和后天相结合的智慧。作为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个性。
早饭时间,催促儿子快喝稀饭。儿子言:“太烫了。”我怒斥道:“你爸爸和你喝的是一样的稀饭,看他喝得又多又快,都完了!”“他舌头长了几年,我的舌头才长了几年!”
幽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家庭环境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据了解,能说出幽默话的孩子必然因为是受到了幽默父母的影响。因此家长平时跟孩子的相处,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包括幽默感。
4岁的奇奇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整天冲冲杀杀的,他的爸爸很是担心。一天,奇奇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要爸爸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爸爸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儿军费如何?”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从此,再也没有要父亲买过武器玩具。
奇奇的父亲将自己和孩子置于孩子玩耍的世界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世界,话语中充满了幽默感,在志趣中说服教育儿子,从而有利于培养他的幽默感。
要想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发挥孩子在和谐家庭中的作用,一个称职的家长要做的是,了解你的孩子,不要轻视孩子所做的那些能让你开怀大笑的“傻事”,应该鼓励孩子的幽默,并对他们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笑。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甚至专门把他们的幽默话语或行为记录下来,并定期拿出来家庭共赏。在家庭里,我们不妨让小孩子成为幽默的主角。
另外,从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到他能以幽默的方式与父母交流,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说明他们开始成长了。这时,幽默语言就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间一种新的共同语言。
女儿犯了一个小错误,妈妈生气地扬起巴掌:“打你,打得你屁股开花。”
女儿瞪着眼睛看妈妈,突然哈哈笑了:“真的吗?我的屁股会开出什么花?你快点打啊。”妈妈一愣,也忍不住笑了,和女儿乐得抱成一团。
“打得屁股开花”是一句很平常的俗语,小小的女儿从中感受到了幽默,营造出了有趣、轻松的氛围,化解了妈妈的怒火,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家庭里,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幽默感是可以“传染”给孩子的。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朗。因此,现在有些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女主人给来访的客人准备了食物。她的小孩在大家品尝前偷偷地吃掉了巧克力。女主人微笑着问孩子“巧克力是为客人准备的,是不是你的小恐龙多利(玩具的名字)偷吃了巧克力?”孩子不好意思地回答:“一定是它,它看到巧克力时嘴馋了。”女主人继续温和地对孩子说:“哦,那么请帮我转告多利,下次想吃巧克力时,请提前告诉我,好让我为它也准备一份!”
这里如果女主人直接问孩子:“是你吃了巧克力吗?”孩子将会感到尴尬,甚至可能说谎为自己开脱。但聪明的女主人用幽默的方式,既保护了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自尊,又巧妙地进行了教育。
现代家庭中,年轻的夫妻往往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这时候,长辈们也许会对儿女有抱怨,直说的话就会伤害感情,不妨使用讽刺幽默。
某女士有4个孙子孙女,经常被他们的父母送来交给她照管。
她告诉儿子和儿媳说:“孙儿们来,能带给我双重的快乐!”
“怎么说呢?”儿媳问。
“他们来了,我很快乐;他们走了,我也很快乐。”
上面这位女士,用幽默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她对儿子和儿媳自己不照看孩子,而总是把孩子送给她来照管的不满。幽默之所以能成功地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是因为一个人在笑的时候是无法同时憎恨或者发怒的。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都很严肃,从一些俗话便可以看出来,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会变得非常对立,因此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略带一些幽默。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不应总是用斥责或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们在明白自己的错误的同时破涕一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训斥孩子好得多。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就是用幽默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
有一次,诗人刚进家,就发现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所以用不着慌张,而这正是教育调皮的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而是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儿地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的一句幽默话给冲淡了,并且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中的焦点人物,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父母对子女运用幽默的机会是很多的,即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也可使用,但关键是要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和态度,否则幽默就会变成挖苦。父母对孩子拥有监护权,孩子有错要管教,但关键还是在于让孩子明白事理,简单的打骂和训斥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伤害子女的自尊,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这样,就会更加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家人正在吃饭,儿子十分感慨地说:“外国人就是比中国人更文明,即使在使用餐具上也能体现出来。外国人用的都是金属刀叉,而我们却用两根竹筷子,明显缺少分量。”
父亲听到这话很生气,但他没发火,他说:“这个问题好解决。”然后,他拿起夹碳用的火钳,一把塞给儿子说:“给,用这个吃,这也是金属的,分量也够!”
能够在管束孩子的同时传递爱的温暖是幽默的特点,用幽默从侧面对孩子进行启发诱导,含蓄委婉地批评、教育孩子,就可以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例中的父亲没有直接训斥儿子崇洋媚外,而是巧用幽默进行曲意的批评,这样更易于使儿子接受。
在家庭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板起面孔说教,其实有效教育的前提是与孩子处好关系,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这就需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时不如来点儿幽默,效果将会更好。
有位朋友,秋收的一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从田里割完稻回家,想舀水来洗脸,却发现水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了(当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民吃、用水都要到河里去挑)。朋友没有责怪放暑假在家的孩子没有挑水,也没有命令他去挑水,而是拿起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里借几勺水先用一用吧!”孩子听出了父亲是在给自己提意见,他二话没说,就红着脸去挑满了整整一缸水。这就是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好处。
父母在与孩子有冲突时如果能发挥幽默感,不但能化解自己的怒气,也化解了孩子的反抗情绪。
事实证明,幽默确实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一个家长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
有位母亲发现刚上初中的儿子衣袋里有半包香烟。她没有对儿子大加训斥,而是把香烟摆在儿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你想学抽烟是不是?我把它的‘好处’总结一下,若不全面你再补充。一是可防小偷。吸烟可以引起剧烈咳嗽,小偷知道有人在家就不敢轻易下手。二是节省衣料。长期吸烟终成驼背,身体‘矮了’,自然就节省布料。三是吸烟能使面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四是永远不怕老。因为吸厉越历害,活致老的可能性越小,这样就用不着怕老。”儿子听了母亲的这番话,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远离了香烟。
幽默在家庭教育中,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但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它能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缓解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孩子在由衷的笑声中感受爱心亲情,接受教育启迪,这比单纯地说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巧妙地营造幽默氛围,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幽默决非油腔滑调、强词夺理。幽默是一种含有理智性、健康性与趣味性的心态和力量。家长要想寻得幽默教子良方,首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丰富知识,使自己不仅具有高尚的情操、乐观的心态,而且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人都希望家庭的港湾幸福而和谐,而幸福快乐的生活也需要笑声做点缀,和谐的日子也需要诙谐幽默来调剂。把幽默融入亲子教育,不仅可以分享童稚的乐趣,更能在笑声中弥补与孩子间的代沟,让孩子体味人生的真、善、美。
总之,幽默是对有趣、可笑事物的一种愉悦的心理反应,是一种亲切、轻松的感觉,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幽默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的体现,幽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在交往中受到欢迎、减少阻力,从而使之身心也得到更和谐的发展。因此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应当是家庭教育的一项任务。我们应该让孩子成为家庭幽默的主角,使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与人为善的品质。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声,多一份欢乐,多一份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儿子因小时候脸蛋长得鼓鼓囊囊,因此取小名“小豆包”。3岁时他和外婆看书,书上有他爸爸的照片,他问外婆照片上的人是谁,外婆说是你爸爸。过了两天一个同事来串门,同事就逗他:“小豆包,这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呀?”小豆包不假思索地说:“你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