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29228200000057

第57章 军事谋略(下)(1)

伊凡诺夫违令创奇迹

1904年2月,日本与沙俄之间爆发了日俄战争。双方在中国的辽东半岛和渤海湾投入大量陆海军兵力激烈厮杀。5月中旬,日本海军开始猛烈进攻沙俄军队盘踞的旅顺口。战国舰队奉命在旅顺口外的海域广布水雷。

在日俄交战中,双方都极为注意对自己的军事行动严守机密,同时又千方百计地开展情报工作以获取对方军事行动计划。在这方面日本的间谍活动是相当成功的,他们基本可以确切地了解俄国的水雷分布情况,从而避开或扫除俄国的大部分水雷,把舰只稳妥地驶近旅顺口。5月14日拂晓,晨雾弥漫,俄国舰长尼科莱·A·伊凡诺夫在6艘驱逐舰的护送下,乘布雷艇“阿穆尔”号离开旅顺口去执行布雷任务。在布雷艇行驶的途中,伊凡诺夫灵机一动,他没有按照上级的命令在距岸8海里的地方布雷,而是又让船向前行驶了3海里,在一个新地点布了水雷。归航途中,布雷艇因为没按规定行驶,又刚好躲过了日本巡洋舰的侦察。次日5月15日早上6时,俄国布雷艇特遣队返回港口。约在上午10点,日本舰只“初徽”号、“八岛”号、“敷岛”号和两艘小巡洋舰自信地大摇大摆驶进刚刚布好水雷的海域。日本人对自己情报人员的消息深信不疑,他们以为3海里以内绝对没有俄国水雷区。结果是,“初徽”号撞上一枚水雷,歪歪扭扭勉强驶开,立刻又碰在另一枚水雷上,这一次锅炉被炸毁,“初徽”号随即沉没,船上490人全部葬身海底。不一会儿,“八岛”号也触雷,它在沉没以前总算摇摇晃晃开走了。日本舰队万没料到出现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他们还以为是俄国潜艇在进行袭击,顿时乱作一团,向四处胡乱开炮射击。这次意外的事件,使日本两艘著名的战列舰沉没,这对日本人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因为日本一直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所以他们将这次的损失情况长期隐瞒至战争结束。

战场上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在战斗中绝不能固守常规。因此,灵活机动是战略战术的核心与灵魂。在情报活动特别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其重要。

黑海舰队忍痛自沉

1918年初,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仍在进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在加紧恢复战争创伤,发展国民经济。这时,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缓和了彼此的矛盾,共同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月,地主资产阶级的罗马尼亚首先攻人苏俄领土,侵占了苏织的大片土地和许多城市。

3月上旬,德国50万大军进占乌克兰。

3月14日,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武装占领了海滨城市奥德萨,并继续挥兵东进,准备逼苏俄就范。

情势异常危急!布尔什维克发出紧急号召,全苏人民奋起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

当时正驻守黑海、处于整编和恢复时期的苏联黑海舰队,接到中央命令,派出水兵协同红军陆军和赤卫队一起,反击敌人的武装入侵。

4月25日,德军攻占了除黑海舰队驻扎的塞瓦斯托波尔以外的全部克里米亚半岛,并形成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合围态势。黑海舰队处境极为困难。

4月29日夜,黑海舰队司令下令突围。但德军占领了港口制高点,向突围的苏俄战舰猛烈射击。一战之下,仅有两艘苏舰突出,其余舰艇只得又驶回港内。5月上旬,黑海舰队70多艘舰艇转移至塞瓦斯托波尔港内侧一个更小的军港诺沃罗西斯克。诺沃罗西斯克设备简陋,燃料缺乏,淡水无几。不久,黑海舰队补养完全断绝,舰艇检修也不能进行。舰队司令反复向苏维埃最高当局求救。但是,当时的苏俄四面受敌,难以抽出力量救援黑海舰队。

6月11日,德军下达最后通牒,要求黑海舰队立即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否则就发起进攻。这时,隐藏在舰队内部的反动分子极力鼓动舰队返回塞瓦斯托波尔,把舰队拱手交给德军。这个建议,遭到广大水兵的拒绝。但是,如果继续留在诺沃罗西斯克,下一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此刻,在敌军迫近,补给中断的严酷形势下,黑海舰队欲走无路,欲留不成,官兵们忧心如焚,众多舰只处境危机。他们只能要求最高领导予以决断。

列宁和最高苏维埃政府紧急研究对策。一些人主张,舰队应该坚守诺沃罗西斯克,与德军决一死战,以行动证明红军的英勇与无畏。列宁坚决否定了这一主张。列宁认为,黑海舰队的水兵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他们富有战斗经验,英勇顽强。在现在这种别无解救办法的情况下,如果选择让舰队留在诺沃罗西斯克,与德军决战,其结果无疑使水兵全部阵亡,而舰只大部被德军俘获。列宁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第一,要坚决保存黑海舰队的战士们,绝不做无谓的牺牲;第二,与其把我们的武器留给敌人,让他们用来打我们,不如干脆毁掉它。

1918年6月18日,所有各舰都悬挂上“宁死不投降”的旗帜。“刻赤”号驱逐舰用鱼雷逐一击沉了所有舰只,然后,水兵们引爆了“刻赤”号上的弹药舱,最后一艘战舰自毁沉没。

舰队自沉后,2000多名水兵被派往其他舰队作战。8艘可以运走的快艇被火车运往伏尔加河编入里海舰队。

德军万万没有料到苏军这一行动,他们原来设想的全歼黑海舰队、全部掠获舰队船只或迫使舰队自动投降的计划全落空了。恼羞之下,他们攻人诺沃罗西斯克,劫掠了所有重要设备和物资,但没有找到一艘可以使用的船只。

从黑海撤走的2000多水兵,在苏俄反侵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战争结束后不久,列宁领导了黑海舰队的重建。

战争中,当自己必定失败、求胜无望时,主动地撤走人员、毁坏工事和一切无法撤走的武器装备,不但不是对自身力量的破坏,反而是对未来自身力量的一种保护。这样做避免了无谓的牺牲,又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一点战利品,大大减小了敌人胜利的成果。这是一种败中求“胜”的战略。

马其诺防线不攻自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德国重新崛起。法国又面临着德国侵略的威胁。鉴于大战期间马恩河和索姆河防线的经验,法国军界的贝当和甘木林认为:防御可以赢得时间,以改变法国经济和军事上的劣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法国开始修筑马其诺防线。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防御系统,其设计之周密,工程之浩大,配备之齐全不能不令人惊叹。它南起与瑞士北部边境城市巴塞尔相对的法国地界,沿莱茵河左岸朝正北方向延伸,在法德两国莱茵河天然边界的北部尽头折向西北。一直延伸到法比交界的阿登山区以南的梅蒙迪。1930年防线开工以后,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和军事工程师昼夜奋战,到1937年竣工时,先后挖土1200万立方米,耗资2000亿法郎,相当于法国1919年到1939年全部国防经费的二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以强大的坦克、飞机组成的高度机动化部队,迅速击溃和占领了波兰、丹麦和挪威。1940年4—5月,比利时和法国已面临德国的重兵压境,亚欧危如累卵。然而,此时的法国统帅部认为,德军攻击重点将是马其诺防线,因此将兵力着重部署在防线和色当以西到海峡的法比边境上。法国防线的中央部分是森林密布、道路难行的山区,法国视此为“天险”。法国统帅部认为,有了马其诺防线,再加上阿登山区丘陵,法国的边防可谓固若金汤,无须担忧了。因此,大战爆发后,几十万法军按兵不动,整天吃喝玩乐,一片升平景象。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按照法国统帅部的预想行事。1940年5月10日凌晨,希特勒调集136个师,分A、B、C三个军团,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A军团45个师从左翼发动主攻;B军团29个师越过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右翼插入法国,仅以C军团19个师部署在法、卢边界到瑞士巴塞尔的一条350公里长的防线上,虚张声势地对马其诺防线作牵制性进攻,迷惑和牵制了法军。德军的坦克部队在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配合下,猛攻从亚探到摩泽尔河一线宽170公里的阿登山区。3天后,德军突破了阿登山区的天然防线,进逼马斯河。一星期内占领了色当要塞,向西一直推进到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被压缩到敦刻尔克,前临大海,后有追兵,狼狈不堪。马其诺防线被德军迂回绕过,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徒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水无常形,兵无定式,战争中有进攻,也有防御。但消极防守绝非良策,它限制了自己的自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反而使敌人有了回旋之地。法国军界的错误决策,使法国遭致亡国的悲惨命运。而马其诺防线则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笑料。

巧伪装大败德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协约国、特别是英国的贸易和运输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对付这种威胁,反击德国人的潜艇战,英国海军部经过大量研究和设想,终于采用了用伪装猎潜艇对付德国潜艇的战术。这种战术的逻辑前提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是针对武装商船的,凡遇到这种船不加警告就把他们击沉了,而对非武装商船特别是帆船,在船员登上救生艇之前是不予击沉的,而是由登船队首先上船掠夺战利品,然后再用炮火把这只船击沉。针对这一情况,伪装猎潜艇终于设计出来一种战法,就是将全副武装的猎潜艇伪装成不定期货船,沿着贸易航线笨重地缓缓航行,当德国潜艇发现目标时,立即会升上水面,向货船的船首开一炮,令之停航。这时,经过事前排练的“惊慌的一伙”军官和水手急忙冲到救生艇那边,装出急于逃生的样子。与此同时,埋伏着的12磅炮都瞄准了载着掠夺队靠近过来的潜艇。当潜艇进入射程时,大炮周围伪装的护墙随着铰链倒下,英国皇家海军旗也扯上了桅杆。德国潜艇发现中计,马上就想潜逃,但为时已晚,猎潜艇上的大炮全部轰鸣起来,很快就把潜艇击沉。然后,猎潜艇再次伪装起来,迎接下一个猎物的到来。由于伪装猎潜艇能把敌人诱入自己最佳的火力范围内,往往能给予敌人以准确而致命的打击,使德国潜艇被击沉后,无一人生还这种战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有效而没有暴露。

“实而示之以虚”,本来力重强大,却伪装虚弱,麻痹对方,而后伺机胜敌。这是为诱歼敌人所采用的谋略。在实际运用中有多种表现开式。此处本没有圈套,却故意卖出破绽,示以虚形,诱使敌人上钩,特别是在面对骄横之敌时,此种示形之法每用皆灵。

古为今用出奇兵

1918年2月,驻扎在中东前线的英军第六十师奉命进攻杰里科。该师收到简令指示,先拿下密奇曼希村,为进攻杰里科作准备。师长派某旅脱离主力部队去攻占密奇曼希村所在的险要山头。

该旅指挥官感到任务艰巨,再加上地形不熟,觉得难上加难。这时,一位叫维维安·吉尔伯特的年轻少校帮助了他。这位少校熟读《圣经》,记得里面提到过密奇曼希。他发现《圣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胖力斯人在密奇曼希扎营……茶闩·索尔之子乔纳森对替他提盔甲的青年说,来,让我们到另一边的排力斯人的驻地去。……乔纳森在小径上行走,寻找去排力斯人驻地的道路。小径的一边有块陡峭的岩石叫博泽兹,另一边也有块陡峭的岸名叫塞尼。博泽兹石朝北与密奇曼希村相对,塞尼石朝南面向吉比。乔纳森对年轻人说,让我们到他们的驻地去……乔纳森和那位年轻人在半英亩土地上进行第一次冲杀,杀死了20人左右。”

这段具体的记载使吉尔伯特少校得到了关于密奇曼希路径的重要情报,他建议旅长仿效乔纳森。旅长派人经过侦察,发现道路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那样。于是,按少校的建议改变了以整个旅作正面进攻的计划,改为派一连人去袭击土耳其人。结果,这次袭击完全成功,英军只有极少数人丧生。时隔数千年,英国部队重演了《至红》中乔纳森的故伎,竟然取得成功,世人皆谓之奇迹。

“古为今用”本为治国之方略,一般指根据古人的经验教训或以往历史的启示,作为当今制订各项治国大计时的借鉴。本文事例虽非安邦治天下之大事,但一位军官通过古人书本中知识得到启发,用于实际战斗中,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古为今用的佳话。

韦维尔将军兵不厌诈

1940年秋,意大利为切断英国通往苏伊士以东自治领地和波斯湾油田的“生命线”,发动了旨在控制地中海的非洲战役。意军元帅格拉齐尼亚将军指挥20万大军从利比亚沿着狭窄的海岸线进入埃及。当时,英军驻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只有3万多人的一支军队和一个不完整的坦克师。凭这样的实力,要抵挡住意军的进攻似乎是不可能的,要迅速得到国内大量增援也十分困难,因为英国正严阵以待,抵御着德国的入侵。面对这种情况,惟一的办法就是依靠韦维尔自己的智谋和战术。起初,英国人只能退却,他们不可能在英国的大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以西较远的地方阻止住格拉齐尼亚。但在退却的同时,韦维尔组织了几支小分队,实施了一条疑兵之计。他们假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用数百个橡皮做的“坦克”担任巡逻,它们能够装进板球袋里,然后取出,像气球那样打进气去;“野炮”可装进饼干盒内;两吨重的载重卡车和原动机,放掉空气后还没有药箱大。工程兵修建了假公路和拉克履带痕迹,一直修到西迪尼拉尼以南,因为格拉齐尼亚的军队就在这里休息。英国人还让带着成群骆驼和马的阿拉伯人,后面拖着耙形装置在沙漠里行动,掀起漫天云状灰尘,从空中观察就像移动中的庞大坦克纵队。意大利人的飞机在空中摄影,但高射炮使他们不能低飞,这样就避免了暴露真相。

于是,洗出来的照片使格拉齐尼亚相信,在他的右翼有一支强大的坦克和大炮队形。同时,有情报说英军增援部队正在途中。格拉齐尼亚害怕侧翼受击和被坦克部队切断,就命令他的部队停止前进,沿着亚历山大公路修筑防御阵地,掘壕防守。

韦维尔继续采用这种战术迷惑住敌人,然后极其秘密地调动部队,于12月9日突然发起攻击。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胆的战役之一。虽然格拉齐尼亚的军队仍然居有绝对优势,但他已经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左右。因此,在英军的进攻面前,全面退却,韦维尔的军队前进了600多英里,一举突人利比亚,俘敌13万,缴获400辆坦克和1300门大炮,英军仅伤亡2000人左右。经此一役,意大利在非洲的军队彻底垮台,他们在非洲建立帝国的美梦也随之破灭了。